1. 如何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課堂教學要以尊重學生個性、正視學生差異為基點,著眼於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創造一個良性的環境,運用對學生多方面激勵的方式,達到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內在積極性的目的。那麼,應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及時、全面、有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更是評價的主體。教師可運用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師生評價等,客觀、全面地評價課堂中的學習活動。教師應學會傾聽,引導學生參與評價,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評價的機會。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學生的情緒,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說、敢議、敢評,形成真正互動的學習。 二、評價角度的多元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允許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允許學生對文本有個性化的解讀。 三、評價手段的多元化 (一)體態鼓勵法 非言語性的「贊揚」和「譴責」是用表情動作表現出來的。即它是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語音聲調的高低,身段的姿態、手勢等方式表達人的內心情緒體驗的。一個輕微的手勢或一個小動作就足夠把一個信息傳送給學生,哪怕只有一個小小的「暗示」或一個「眼神」就能得到思想的溝通。 (二)言語鼓勵法 就是對學生的回答或者行為不是簡單的從對與錯中進行判斷,而是在給予口頭語言的鼓勵的同時,適當的穿插點評,採用口頭言語贊揚學生時,合理地運用語詞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1、用個性化的語詞來代替普遍化的語詞 無論學生做得怎麼好,教師總是用「好」或「不錯」的習慣語,這會使學生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教師在選擇贊揚的語詞時,要富有思想性,真正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做出適當的確切的表揚,才具有真正的激勵作用。 2、用肯定的語言代替否定的語言 肯定的語言將明顯地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做,而否定的語言則只告訴學生不應該怎麼做,卻無法表達出應該怎麼做的要求。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有的學生會產生害怕心理,用「勇敢些」、「放鬆些」的語詞比用「不要膽小」、「不要緊張」的語詞更帶有激勵和提高學生自信心的作用。 四、評價時機的多元化 (一)在學生進步成功時 學生有了進步,說明學生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績,教師要及時地加以肯定,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贊賞。如果學生有了進步,教師只是心裡高興,不善於表達,或者生怕贊揚之後學生會驕傲自滿,不願表達,這樣會使學生覺得教師對自己的進步不關心,自己白努力了。時間一長,會挫傷學生的上進心,逐漸會失去進步的動力。 (二)在學生失意失敗時 讓學生在失敗、失意的時候學會在逆境中正確看待自己,學會品嘗失敗中留下的「成功結晶」。學生就能從失敗中自我反省,得到一些可貴的東西。但是不要諱言學生的失敗,失敗就是失敗,怎麼樣也不能把失敗說成是成功,這是沒有說服力的。
2.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多元教學評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的發展。」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過程,評價是聯系教師與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多元化評價,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有利於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因材施教,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
一、多元評價的實施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數學學習的考查和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我們要求每位數學教師本著這個精神,從一個嶄新的理念高度,運用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多角度、多側面來考查和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從而激勵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數學的情感。
這學期我教的是三年級數學,結合我們的數學課題,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支撐點,我努力在數學學習評價方面加強多元化的評價。
1、我對學生的評價
首先,從檢測做起。從激發學生自信心、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出發,我在我們班有個新的規定:平時的每次小檢測,對題目的難易程度分上、中、下三個等次,允許學生自己選擇檢測難易不同程度的題目,並且讓學生自己選擇檢測次數,以最好成績的那次為平時成績。在檢測的方式上,我還運用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如在口試方面,加強了口算測試,給以學生相應的口算能力等第。檢測題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找題目,從而通過考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在對檢測結果進行處理時,我提倡等第統計、分數評價與評語解釋方法相結合。我盡可能對每位學生的考試結果作出分析和說明,從學習的意願和態度、過程和方法、理解和應用等方面進行評價。特別是先肯定學生學習成功的方面,再提出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
如在家校聯系卡中的評語是這樣的:「某某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熟練地進行分數乘除法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他的計算書寫端正,而且正確率很高。但他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解題思路。繼續努力!評定等級:優。」又比如一位學生善於語言表述,可是計算錯誤很多。我就這么給她下了評價:「你具有一定的語言表述能力,思維非常活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你不注意每次的計算,如果再細心些你的學習可能很棒!」,學生的課堂作業上經常會出現問題,我就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作相應的評語:(題目抄錯的作業)可惜啊,解題的途徑走對了,可是門牌號又忘記了,怎麼能回的了家呢?(方法不對)瞧,字寫得多好啊!可是把資料送到別人家了……學生在閱讀了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後,他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知道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2、學生評價我
在教學中,我積極創設學生評價教師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評價老師,勇於向老師提問題,發表獨特的見解。
在課堂上,我非常願意和學生一起比賽,一起活動,互相交流,評價,能體現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如:在教學中,我在板書時會漏寫了一個單位名稱,會寫錯某一個數字,學生都能馬上糾正。這樣,通過學生評價老師,培養了學生不惟書、不惟師,只惟實的求知精神,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還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
3.學生評價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評價學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互評時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贊賞同學的優點,又要客氣地指出不足。如聽完了同學的回答後,可引導學生評一評:「你的回答不夠完整,男生應該是全年級的45%,要說出是誰做單位『1 』。」「你的這種解答方法是正確的,但還不夠簡便……」 在同學們的互評後,老師要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同學們都說得有道理,既能贊賞別人的發言,又能客氣地指出不足。在自主性的評價中,學生學會了欣賞自己、欣賞別人,學會了找到自己的不足,學會了怎樣發表自己的意見,學會了怎樣向別人提建議等等。這樣的課堂氣氛熱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學生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評價方式都無法取代的。教師要注重學生各方面的自我評價,比如在學習領域,我們希望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來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學習習慣的養成,為自己的學習定好位,從而使學習活動更加有效。我通過學生寫數學小日記等來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進行反思。學生在自己的日記中會對自己最近的學習從課堂上、作業中,與同伴交往中、檢測後等做出中肯的分析評價。
評價的內容包括課內知識掌握情況、能力發展情況、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評價自己的過程中,能做到自我激勵、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二、多元評價實施後的反思
我認為多元評價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開展多元評價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在學習方面,學生逐步改掉了膽怯、依賴的習慣,有了較強的表達能力,能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優點,敢說、敢想、敢問,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敢於指出老師乃至書本上的錯誤,敢於對他人的發言做評價和補充。同時,多遠評價的開展,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提高了自我調控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學業成績顯著。
其次,多元評價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優化
研究證明,多元評價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僅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而且促進了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有利於教師對課堂教學及時調控,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表及時反饋,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在自評中有效的把課堂上學生不懂、不會的問題逐一解決,提高教學效率。
另外,多元評價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
實踐證明:教學評價是以促進學生發展和達到教學目的為中心的評價。課堂教學實施多元化評價是為學習目標服務的重要輔助手段。它具有導向性、激勵性和發展性。它能有效地促進教與學雙方的互動相長,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展,有利於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進一步實現教學的發展。
3. 課堂教學評價原則有哪些
(1)主體性原則。課堂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課堂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學生參與廣泛師生充分交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只有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發展性原則。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鍛煉專業的眼光、專業的晶質、專業的技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以形成。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沿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的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思想評價教師對文本價值的認識對師生關系的處理對語文課堂特點的把握。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反饋、激勵等有效功能用客觀的、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把評價的著力點最終放在課堂教學質量上放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上放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
(3)過程性原則。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最後表現評價的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果或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獎勵、評定教師專業水平的唯一條件而是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調整教師發展的目標滿足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評價的目光放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關注教師課前對文本價值的鑽研是否到位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最後對自己的教學評估是否適度。關注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是否把學生作為主體是否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4)有效性原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現代課堂教學觀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較為科學的手段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及其發展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可以為被評價者進行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要把定量和定性評價、教師自身、學生及他人的多元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有效具有促進意義。
4.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以往的教學評價看重結果,注重教師的課堂表現,側重課堂表面的熱鬧形式。在這種評價體系下,教師是主角,是演員,而學生成了配角,成了觀眾。如何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呢?我們的評價一定要真實、有效。應以學生為評判標准,從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教學評價要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們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任何一項改革在實施中遇到的真正困難,不是發展新的觀念,而在於從舊有觀念世界中剔除不適宜的成分。」所以要追求有效的評價,我們必須剔出不適宜的成分,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
教學評價要以校為本扎實有效地開展,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自我評價」為落腳點,採取這樣的評價方式:執教者授課——執教者說課——聽課教師評點——執教者談改進的方法——聽課教師簡要談自己的收獲。這樣的評價過程,扎實有效,執教者有收獲,聽課的老師都有收獲。
總之,是否「有效」看學生,能否「有效」在教師。真實的課堂是基礎,是過程;有效的評價是目的,是結果。這樣的評價,才會促使教師不僅有先進的理念,更有先進的行動。
拓展資料:
診斷作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激勵作用: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調節作用: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教學作用: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5. 多元評價促進教師的個性發展中,多元體現在哪些方面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堅持以人為本,在以鼓勵、欣賞的指導思想為前提下,實事求是地評價學生,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力求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
一是家評、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
用「一冊」,「二級」,「三度」,「四心」對學生評價。
「一冊」即每人一冊《家校聯系冊》。內容為學生的成長記錄,家長和教師定期交流,並由雙方給學生做出客觀評價。
「二級」即二級評價組織。由班級評委成員和任課教師為成員,每月進行一次評價例會。
三種評價角度,即學生本人、同學、老師。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給學生一個客觀、真實的評價。
期末四心相連式評語。學校在談心式評語的基礎上推出四心相連式評語,變老師一人寫評語為學生、教師、家長、同學四人同寫評語。四心相連式評語貫穿於整個學期,體現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親子關系,更客觀,更公正地評價每一位學生。整個評價過程真正互動、充滿活力,從而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關注被評價者的發展,共同承擔和促進發展的目的,形成積極、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評價關系,幫助被評價者接納和認同評價的結果,促進其不斷改進,獲得更大的發展。
二是平時與期末評價相結合。
有些知識和技能需要平時與期末相結合進行評價。故此平時實行一種師生新型的交流方式——課堂日記,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他們對每節課內容的理解、評價,包括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實踐證明:課堂日記不僅可以作為教師了解學生心理、思維及非智力因素等個別差異的工具,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是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評價的新思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態發展變化,給予期末磁性化、肯定性、激勵式評語評價,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是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定量評價是目前教師習慣運用的評價方法,採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進行,在評語中應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公正地全面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提出富有層次性、指導性、針對性的改進與提高的建議,能讓學生樹立起「我能行,我還能做得更好」的信心。
運用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教師從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生進行實是求事的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創新精神得到鼓勵、進步得到肯定,從而實現了教與學的過程管理,達到了教學的最優化,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將會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6.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例談
通過聽課、思考、實踐,我覺得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
所謂「有效」,就是表揚要適得其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該表揚時,慷慨真誠;不該表揚時,守口如瓶。所謂「適度」,就是要掌握表揚的分寸,不任意誇大學生的優點。
不同的學生,對於表揚的期待與反應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簡單的問題,學優生對於老師是否表揚往往表現得無所謂,受了表揚也常常是反應平平;而後進生則不然,他們很在乎老師的表揚,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受到表揚後也能高興一番。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候對於表揚的期待與反應也不相同。如學優生在解出難題或者對某題有新的解法時,他們就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贊揚,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會感覺很興奮」。
針對不同的需要,我們可以進行不同的表揚——
如果一位學優生回答的問題非常完美,我們可用極其真誠的語氣說:「你說話時有條不紊,表達的內容條理清晰,你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很強,你努力了,能成為語言學家呢!」相信那位學生聽了一定會自豪和興奮的。而其他學生受了感染,也會紛紛舉起手要求回答問題。
如果是一位比較靦腆的小姑娘回答了問題,雖然她的聲音仍不很響亮,但她已經能做到主動地舉手發言了,這是她的進步。我們應抓住契機進行表揚:「今天你回答問題的聲音真好聽,我還想再聽你說一遍剛才的答案,行嗎?」相信小姑娘一定會非常激動的,以後的她也會越來越自信的。
簡而言之,表揚要貼近學生的心理,表揚學生需要的,表揚學生在乎的,這樣的表揚式評價才會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
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以下兩種方式的批評效果很好。
幽默式批評。幽默式批評即寓批評於詼諧之中。用一些充滿愛心、智慧的話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讓他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他們自然會爭先恐後地發言。
自省式批評。「批評的智慧在於讓學生成為自我的批評者。」自省式批評的最大優點是能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較持久。
課堂評價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准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使學生對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標准,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揚長避短。
第三、多元化進行評價,讓課堂變成「伯樂」。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學習,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揚所驅使,一味地為表揚而學習。因此,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評價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多元評價,積極建構多元互動的立體評價機制,多方面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1、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運用自評、建立自信。學生自評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因,啟發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運用自評有利於減少對學生的傷害,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和改進自我。2、教師要引導學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發展。教師在引導學生互評時,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從夥伴的優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勵學生共同發展。避免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時,總是挑對方的「刺」,老師的評價語言應該引導他們慢慢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能正視自己、正視夥伴。
課堂評價必須糾正「為了課堂熱鬧好看」的浮華,必須注重人性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讓學生關注自己的發展和進步,真正體現評價所應有的教育意義。
還應注意,我們在對評價形式進行創新的時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傳統評價方式。如:點頭、微笑、眼神、口頭與書面結合、當眾與個別結合等等。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這種「對話」過程貫穿著尊重人、愛護人、發展人的人本主義情懷。讓我們實施科學有效的評價策略,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學生,從每個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評價他們各自的發展進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賞識,體驗到成功,促使他們向著更高、更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