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高效課堂教學
一、存在問題
1、多媒體運用過多,學生想像能力的匱乏。在教學過程中,個別老師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進入學習課文情景之中,在開課開始就直接播放相關音頻視頻,學生帶著突然的感覺看完後,老師讓學生說一說感受,學生只能極簡單地說一個詞或一句簡短的話,幾乎沒有什麼描述性的語言,更沒有多少情感的流露。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一些老師脫離開課文,分別以不同的視頻出示(甚至有的文字也用視頻代替),讓學生看後說感受。殊不知,過早或過多的畫面或視頻呈現,只是在不斷地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受,甚至變得眼花繚亂,不利於學生想像力的提升。此外,在沒有對所教授課文讀、悟之前,就直接呈現文中的「重點知識點」讓學生品讀,這樣就顯得牽引明顯,學生的學習是處在被動的地位。
2、老師「主導」過多,學生本位出現偏離。一些老師在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後,就讓學生齊讀課題,緊接著一連串地問,表面上看起來很順利,實則讓人感到學生們答的很機械。老師之所以這樣問,其原因就是不能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生緊緊地「抓」在手上,致使他們在不停的回答中,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更沒有得到思維能力的訓練。一位老師在執教人教版第三冊《識字7》時,把所有動物名稱都板書在黑板上(這花了很多時間,完全可以用課件展示),之後又拿出製作好的詞語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這大可不必,因為課件展示就已經一目瞭然了,老師追求的是手段的多樣化,也表現著一種強烈的「主導」的意識。 在引導學生記字、寫字時,老師不遺餘力地引導學生一個一個地認識生字,然後分別組詞、說記法,老師想了很多很好的方法讓學生記住生字,我覺得還是「抓」得太緊,放手不夠。可以給學生更加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更自主地識字、記字、寫字。比如,呈現所有生字,讓學生觀字、說字、討論、匯報,不僅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由發揮聰明才智,這樣,課堂會顯得更加和諧、生動。
3、老師分析過多,導致「語文味」的淡薄。對文本分析過多,一直是許多老師的通病,雖課改已有十年之久,老師們的觀念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分析過多仍然存在。一位老師在教《鹿和狼的故事》時,雖然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架構起開放式的課堂,但在學習過程中,卻走入了「分析過多」的泥潭,忽視了對文本內容的朗讀和感悟,喪失了語文應有的味道。 4、忽視大膽質疑,導致主動探究意願不強。在參加了一些研討課、觀摩課後,我發覺很多老師很少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有的老師激趣引入後就帶領學生直入文本,引導學生找出重點的詞句進行分析研究、朗讀討論;有的基本上是老師問,學生答;有的是以幾個問題呈現,作為導學題,讓學生對照問題展開讀與議。這樣的課堂,直接導致學生在被動地學習,他們的學習目的或是為了完成思考題,或是為了回答老師的提問,沒有主動探究的意願。
2. 請問哪裡能看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視頻呢
優酷 不過你要加他為好友(他同意的話)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