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舞蹈教學知音

舞蹈教學知音

發布時間:2020-12-19 09:32:37

『壹』 中國古典舞的內涵與外延是啥啊如能回答正確,分數不是問題,俺是很大方的!

淺析中國古典舞《扇舞丹青》
時間:2008-06-05 00:00:00

周 敏

(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03級 四川南充 637002)

內容摘要:我國有著悠久而豐富的舞蹈傳統,中國古典舞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以中國戲曲舞蹈的審美風格和形式與芭蕾舞訓練體系的結構框架相結合,在繼承與借鑒中國其他傳統文化因素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新型學科。隨著學科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的優秀舞蹈劇目.《扇舞丹青》便是這些優秀劇目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去談:一、從音樂《高山流水》去談舞蹈《扇舞丹青》。二、書畫與《扇舞丹青》。三、從舞蹈語匯來談《扇舞丹青》。四、從古典舞《扇舞丹青》中去對古典舞身韻的認識www.findart.com.cn

關鍵詞: 中國古典舞 傳統文化 《扇舞丹青》

Shallow talk Chinese classic dance 《 dance history 》

Zhoumin

Chinawest Normal Unversity music is 2003 Sichuan Nanchong 637002)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and rich tradition of dance and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t was based on the Chinese opera and dance style and aesthetic forms with ballet training framework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bination of draw on the inheritance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subjec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roced a series of outstanding dance repertoire. "Fan Dan"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one of the repertoire. This paper mainly from essays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 1, from the music, "High Mountain and Flowing Water" talk about the dance, "Fan Dan." 2, paintings and the "Fan Dan." Three from the dance idioms talk about "Fan Dan." 4, from the classic "Fan Dan" to the clas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ody charm www.findart.com.cn

Keywords : Chinese classic traditional culture, "Fan Dan"

一、 中國古典舞

(一)古典舞概述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藝術。舞蹈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它要靠身體各個部位協調動作,表現生活的美,歌唱生活,並藉此陶冶人的情操。如《毛詩》序所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們知道,各種不同類別的舞蹈,產生與反映和表現不同社會生活內容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蹈的形式有相應的有了發展和變化。根據不同的風格特點來劃分,舞蹈可分為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和新風舞。「古典」為拉丁文class – cus的意譯,即「經典」的意思。古典舞是一種有其獨特的風格特徵的表演性舞蹈種類,也專指各民族中長期流傳至今的具有典範意義的優秀舞蹈作品。世界上許多古老的國家,都有這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www.findart.com.cn

古典舞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傳承的方式,不是依靠文字,而是用自己的肢體語匯來闡述文化、歷史、情感。正是這種代代相傳的繼承關系,幾千年來形成了我國獨特、鮮明的戲曲舞蹈風格和形態,它們至今還活生生地展現在包括三百七十六個劇種的戲曲舞台上,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一幟,獨放異彩。中國古典舞做為一個獨立的舞種,是新中國成立後才誕生的。它從舞蹈藝術特有的審美規律出發,在借鑒中國戲曲舞蹈表現形式的基礎上,吸收中華傳統武術精華,兼以現代科學精神融入新的美學旨趣,逐步形成鮮明的民族特色、時代特點和民族精神風范。www.findart.com.cn

(二)中國古典舞的發展概括

20世紀50年代,由於創作的需要,向戲曲藝人學習成了舞蹈家們獲取傳統藝術精華的一條重要途徑。許多著名的戲曲藝術家常教授戲曲舞蹈,有的還參加舞蹈的創作和演出, 戲曲藝術家們的直接參與傳授和整理他們多年實踐得出的理性思考成果,使中國古典舞得到了大量的滋養。探尋它從內涵到外延的形態中那些蘊藏著舞蹈藝術本體概念的重要提純因素。在以戲曲為舞台表現構建方法指導下,以1957年的《寶蓮燈》和1959《小刀會》為代表的早期古典舞作品先後問世。民間舞的革新、現代舞的出現迫使中國古典舞在新的時代里尋找自身的定位,從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中研究傳統藝術的審美特徵和藝術表現規律成了中國古典舞蹈的主旨。上世紀80年代,由李正一、唐滿城兩位古典舞教授整理、創建的古典舞「身韻」課,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古典舞身韻的新理論,為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www.findart.com.cn

這套既具有科學系統性,又具有民族審美性的身韻教材,無疑豐富了古典舞的創作語匯,既擺脫了初建時作為純舞蹈藝術在肢體語言上的失語窘境,也沖破了傳統藝術發展的「瓶頸」 。這是現實舞蹈創作在表現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形式多樣性的要求不斷提高下給我們的任務。80年代以後出現的古典舞劇目普遍克服了初創時的歷史局限,已經擺脫戲曲的模式,並逐漸建構舞蹈本體表現方式。這一時期的劇目大體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敘事、表情的戲劇型劇目。如: 《金山戰鼓》《風雪山神廟》等。第二類為抒情、寫意、象徵性的抽象表現劇目。如: 《黃河》《長城》等。第三類為借古喻今,現古示今的仿古型劇目: 《絲路花語》《文成公主》等。第四類為表現現實人生理想,直抒胸臆的現代型劇目。www.findart.com.cn

進入到90年代後,中國古典舞的劇目創作從理念到實踐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承繼了此前古典舞劇目的成功因素中努力地尋求「變法」,新生代的古典舞編導家們打破傳統、尋求自我的創新精神,開辟了以《扇舞丹青》《風吟》為代表的現代型中國古典舞劇目的領地。充分運用現代藝術更為新穎的表現手段,抓住中國人民的民族文化心理,順應時代人民對古典舞的審美要求。現代型劇目的探索意義在於對古典舞最初形態的一種挑戰,「現代型」絕不是現代舞,它只是在結構上具有現代性質,但其根本還是在民族文化,審美傳統的共性中去發展。實踐證明,中國古典舞劇目的題材與素材是不受限定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趨向不約而同地產生了變化, 《扇舞丹青》淡化情節、側重寫意、尋求一種純舞性和抽象性的「意韻」 。www.findart.com.cn

二、剖析中國古典舞《扇舞丹青》

(一)從音樂《高山流水》去談舞蹈《扇舞丹青》

舞蹈,從一產生起便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系,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在《樂記 樂象篇》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音樂的情感是獨立存在的。音樂自身並沒有情感內容,可是它卻可以喚起我們的情感,並且這種情感與生活中的情感並非是一回事。音樂所引發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種種情感確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音樂的話,那麼我們至今都不可能體驗到這種只有音樂才能帶來的異樣的情感。音樂給我們的只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所謂「心之與聲,實為二物」(稽康《聲無哀樂論》)。如果說音樂是他律的或者說具有他律性的話,那是因為人的本性或者說是音樂的社會屬性使然,也就是審美主體將審美對象人格化的這樣一種本能而造成的。www.findart.com.cn

在音樂的運用上,編導採用了以古箏彈奏的民樂。隨著環境的展開,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音樂或低,或高,或疾,或徐,或輕攏慢捻,或快彈連撥。這是音樂語言對整體意境的刻畫和表達。

《扇舞丹青》音樂選自古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韻味雋永,是中國器樂曲中常見的曲名,它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www.findart.com.cn

《高山流水》除引子和泛音尾聲之外,可以看成由「高山」和「流水」兩部分組成,但並非截然地前半寫山,後半寫水,而是前半主要寫山,但山中有水的孕蓄;後半主要寫水,在水外亦有山的背景。樂曲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借景抒情,在刻畫鮮明的高山流水的音樂形象的同時,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音韻古樸典雅,風格清新明快。

舞蹈《扇舞丹青》與音樂《高山流水》二者同屬於中國古典文化。《扇舞丹青》是《高山流水》的視覺表現, 《高山流水》這首古曲正猶如一幅寫意性的山水圖,洋洋灑灑,將琴聲與山川河流融為一體,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中國文人寄情於山水之間的精神生活境界。舞蹈選擇了這樣的音樂,便也是選擇了一種淡雅、超然的意境。www.findart.com.cn

(二)書畫與《扇舞丹青》

舞,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中國的繪畫、戲劇和中國另一特殊的藝術——書法,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貫穿著舞蹈精神,由舞蹈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而由舞蹈動作伸延,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等空間表現和空間感的共同特徵。宗白華先生認為: 「中國的書畫是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的節奏藝術,他具有形線之美,與感情,與人格的表現....」是「力線的空間構成,如人身在其中,書法如舞。」www.findart.com.cn

舞蹈以「情節」展開對「情緒」的描寫,書法接文學的空間構成和文學性表述新生;雖然各有體系,在時間和空間中完成造型表意是二者的共性。書法家通過方圓粗細,曲直疏密對比的線條,枯潤濃淡的墨色變化,賴毛筆的使轉頓挫,中側起伏,虛實疾緩為轉換手段,盡情地舞蹈著「心靈的肢體」 。

《扇舞丹青》是舞蹈意象高於現實具象的典型代表。它創造了中國古典舞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象的最高境界,並溝通中國舞蹈、音樂和書畫之間的藝術通感。舞者手中的扇子似書畫家手中的筆墨一樣,抒發出那韻如行雲流水(書法與音樂的意境)、大象無形(美術及繪畫意境)、大音希聲(音樂意境)、虛實相生、得意忘形的象外之象和超然意境。www.findart.com.cn

(三)從舞蹈語匯來談《扇舞丹青》

舞蹈語匯,是構成舞蹈語言材料的總稱,它包含了一切具有傳情達意的舞蹈動作的組合,以及舞蹈構圖、舞蹈場面、舞蹈中的生活場景。《扇舞丹青》意境高遠,亦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

「動」乃舞蹈的第一要素,用舞動的人體去表現靜止的繪畫似乎有悖常理,而《扇舞丹青》不僅以極動之形,舞極靜之畫,而且將中國山水繪畫的意韻體現得淋漓盡致;「禪」是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動靜不二,直探生命本源。(《中國藝術境界之誕生》)這種動靜相生相蘊的思想在受其影響深切的中國書畫思想中表現為「和順積於中,英華發於外」,也就是要專心醞釀創作激情;倘能求得靜中的極動,則「動為鋪張氣勢」,即指每一筆墨點劃氣息的運動都因是每一瞬間心靈活動的表現;而在鋪張中要由動致靜,雖動而常靜。www.findart.com.cn

《扇舞丹青》是一個極富本體特徵的作品,它的一大特點是重其韻律,不隨意亂用技巧,不張揚, 未設置任何情節,沒有戲劇的沖突,無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幫助,僅靠舞者的身體和那把扇子,通過舞者身體那快慢相宜、剛柔相濟、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運動,將扇子與肢體動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間相結合,將一個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與書法與繪畫筆韻之美比肩,讓《扇舞丹青》競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墨舞」佳作。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扇子來延長手臂的表現力,演繹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其過人之處,在於其編導深諳「默參動靜,深契玄微」的傳統書畫精神。舞蹈不是以人體的舞動去再現繪畫的過程,也不是去描繪畫中所涉之景物,而是將中國畫精深的意境通過行雲流水、曲折婉轉的舞動直接展現在觀眾面前。而具體動作意旨,符合中國畫重於想像和寫意的風格,使極動的舞蹈超脫於對極靜的具體筆墨的模仿,而顯現為畫家運筆之氣蘊和馭氣之理念識見的流淌於揮灑,將古典舞與中國書法文化、扇文化、劍文化融為一體,把舞、樂、書、畫熔於一爐,在情景交融、人與自然渾然一體中達到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營造了一個恬靜、雅緻、高遠的意境。www.findart.com.cn

編導抓住了「形靜而神動,靜中求動,寓神於形」這一中國古典身韻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所共有的文化實質,對舞蹈語匯的運用破其形而揚其神,使舞動的肢體不再受到具體人物形象的羈絆,化身為筆墨中創作意念的靈動與流注。它的語言打破了以陰柔為主的風格,增加了剛性質感的表現。《扇舞丹青》在創作上的突破在於其首先將古典舞語匯成功運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表達,使古典舞的藝術追求在其文化層面上實現了升華,精神上得以回歸。www.findart.com.cn

(四)從古典舞《扇舞丹青》中去談對古典舞身韻的認識

「身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身法」屬於外部的技法范疇,「韻律」則屬於藝術的內涵神采,它們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滲透,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的精髓。換句話說「身韻」即「形神兼備,身心並用,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標志,也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

《扇舞丹青》所營造出灑脫、飄逸、靈動、穩重和突變等不同的效應,時而高山墜石、千里陣雲、忽而春蠶吐絲、綿里藏針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www.findart.com.cn

而舞者那收與放、張與弛、急與緩、強與弱等動勢所展示的「重力(輕或重)、時間(快與慢)、空間(直接或延伸)、流暢度(限制或自由流暢)」,充分體現一切動作要「起於心、發於腰、行於體」, 外部動作的內在節奏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以及「一切從反面坐起」,即 「逢沖必靠、欲左先右、逢開必合、欲前先後」的運動規律。

通過舞者對《扇舞丹青》的表演,我們既欣賞到中國傳統舞蹈的「擰、傾、圓、曲」的外化動作,更領略到中國傳統舞蹈以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舞姿所體現出來的內在精神:「以神領形,以形傳神」 。www.findart.com.cn

《扇舞丹青》作為當代中國古典舞的代表作,它「閃、轉、騰、挪」的動勢、其「回」與「流」的形態,以及瞬間止息如紅日欲出、滿弓蓄勢的感覺等,無不體現出了中國舞獨有的舞蹈韻味和獨特的精神氣質,當之無愧成為中國舞蹈藝術的佳作,讓人們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國舞蹈向前發展的無窮神韻。

參考文獻:

[1] 隆蔭培、徐爾充、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3年3月`

[2] 賈安林.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賞析[M],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www.findart.com.cn

[3] 劉承華.中國音樂的神韻[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4] 唐滿城.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001年

『貳』 我14歲,想學霹靂舞和HIPHOP,應該練哪個好該怎麼練

樓上的朋友們都各有千秋...
我建議樓主根據自己的喜好所選擇舞蹈的種類!不單單是"霹靂舞和HIPHOP"

街舞有很多種類簡單介紹1下(總之你還是找個好的老師來引導你,不然學出來的不是很專業,以後會有很多的困擾...教學的東西還是去正規學校和找正規老師去學)

HIPHOP街舞種類

HIPHOP街舞種類
所謂的HIP-HOP DANCE。正是現在最廣泛流行的一種街舞類型。如果我們以舞蹈的觀點來看,它可以分成NEW SCHOOL以及OLD SCHOOL兩大類。如何去區分這兩大類型呢?我們可以以年代及動作或是音樂類型來作區分。

HIP-HOP是各種街舞的總稱
事實上,我們所謂的BREAKING DANCE或是OLD SCHOOL正也是屬於HIP-HOP的一種。這種OLD SCHOOL的舞蹈包含著LOCKING(鎖舞)、POPING(機械舞)、BREAKING(霹靂舞)、WAVE(電流)這些東西(這種霹靂舞式的舞蹈風格著名的團體是Rock Steady Crew)。他起源於美國街頭的舞者的即興舞蹈動作。這些街頭舞者多半是以黑人或是墨西哥人為主。或許正是所謂的「窮人的娛樂」,這些流行的街舞多半發源自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這一區住的全是一些窮困的黑人或墨西哥人。)這些黑人及墨西哥人的孩子們成天在街上混,跳舞,自然而然的行成各種的派系,也很自然的在他們所跳的舞蹈上發展出不一樣的風格。

HIP-HOP DANCE的演變
而在OLD SCHOOL演變至NEW SCHOOL的關鍵。這可追溯至早期OLD SCHOOL的音樂,其具有非常快的節拍來匹配這些BREAKING的動作,而後隨著HIP-HOP音樂的演進,人們開始了解BREAKING並不適合這些NEW SCHOOL、HIP-HOP的音樂(因為所謂NEW SCHOOL的音樂比較慢,如果在這種慢板的HIP-HOP音樂中作風車或排腿(footwork)之類的動作,會覺得一點爆發力都沒有,甚至失去其舞感)。此時OLD SCHOOL與NEW SCHOOL的舞蹈就開始分家了,那是在1986年左右早期NEW SCHOOL的舞步非常簡單,如耳熟能詳的「滑步」(running man) 這在以前MC HAMMER及巴比布朗的VIDEO的中均可見到……或許我們可以稱當時這種「勁爆」的HIP-HOP舞蹈為FUNKING DANCE。

NEW SCHOOL HIP-HOP的出現
然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MC HAMMER及巴比布朗時期所流行的街舞,也漸漸變成了OLD SCHOOL。因為在92年初期時,出現了一個叫做MOP TOP(ELITE FORCE)的黑人舞蹈團體(由HENRY LINK、LOOSE JOINT、BUDDHA STRETCH組成),他們發展出一種新風格的HIP-HOP。我稱他為「原地性的HIP-HOP」,他不像MC HAMMER及巴比布朗時期的大動作、勁爆、大范圍式的移動,更沒有霹靂舞中那些在地上類是體操的動作。他獨有風格在於他注重身體的協調性(我們所謂的律動)。他重視身體上半身的律動及增加了許多手部的動作,不再像那些舊風格的HIP-HOP注視大范圍的移動以及腳步的動作。或許HENRY剛開始時只是一位默默無名的街頭舞者,但是當麥克·傑克遜的一首「Remabe the time」MTV出現時,大家首次看到這種我所謂的原地性舞蹈。這種新風格的舞蹈在這位世界流行音樂之王的MTV出現,馬上就掀起了一股風潮。我們不敢說是甚麼原因使這位HENRY先生一炮而紅,但是這首「Remabe the time」中的舞蹈正是他的傑作。後來馬麗亞·凱利的「Dreamlover」歌曲MTV中,我們看到了一片草原上有一群只穿者褲子的黑人跳著奇怪風格的舞蹈。這些舞蹈中夾雜著HIP-HOP、LOCKING(鎖舞)、POPING(機器舞)、WAVE(電流)這些東西,卻配合著「Dreamlover」這種R&B式曲風的HIP-HOP音樂。我們很難相信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當時我們很難去斷定這是甚麼樣的舞蹈。但是,這卻是NEW SCHOOL HIP-HOP發展史上很重要的一節,他是全世界開始流行NEW SCHOOL的起源也是「罪魁禍首」。

NEW SCHOOL HIP-HOP的成熟階段
正謂的NEW SCHOOL HIP-HOP,我給他一個定義就是將各種不一樣類型的舞蹈串聯在一起,以一首輕快慢板的HIP-HOP或R&B表現出來。(這也是NEW SCHOOL初期的一種型態)我們看到這首「Dreamlover」中這群由Henry帶領的黑人舞群,做出了令人難以理解的舞蹈動作,他們把以往只能搭配快節奏的LOCKING(鎖舞)在R&B的慢式舞曲節奏中以一種新的感覺去表現它,他們不再做這種一定要類似雙節棍般甩手挽般的動作去表現LOCKING(鎖舞),他們簡化了許多LOCKING(鎖舞)的動作。並且以標準的HIP-HOP左右式律動去表現POPING(機器舞)和LOCKING(鎖舞),也不時的在舞蹈中加上WAVE(電流)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用新的感覺去詮釋這些舊的舞步。馬上,日本的知名街舞團體兼歌手ZOO所發行的新單曲「叮當叮當」中,也用了這種NEW SCHOOL HIP-HOP來表現MTV中的舞蹈。一不注意……。這種新風格的街舞已經在全世界流行開來了。後來慢慢的,這位HENRY在馬麗亞·凱利的歌曲「Fantasy」以及近期的「Honey」中擔任了編舞的工作,其次像之前紅及一時以解散的女子HIP-HOP團體TLC的歌曲「Creep」及電影《MIB》的MTV。我們慢慢發現這種HIP-HOP已經開始成熟。(當然的,這些MTV中大家也可以看到HENRY的蹤影。)前些時期最著名的的就是TLC的「Waterfalls」這支MTV,MTV中的「神奇抖肩膀」這個動作使NEW SCHOOL HIP-HOP又進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

現在的NEW SCHOOL HIP-HOP DANCE
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頭腦,當這種NEW SCHOOL HIP-HOP在日本開始流行時,日本人發展出它們自己的另一套舞風,同樣的這也是另大家難以理解的事情。這些日本的HIP-HOP舞者開始用OLD SCHOOL的音樂跳NEW SCHOOL的HIP-HOP了。NEW SCHOOL的發源在以新的音樂風格表現舊的舞蹈。現在卻變成以舊的音樂風格來詮釋新的舞蹈。真的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在動作上,近期的NEW SCHOOL HIP-HOP變化更多,尤其是在加上WAVE(電流)的東西時,它變得更沒有規律。如果以觀眾的眼光來看,似乎跳這些NEW SCHOOL的舞者都是「小兒麻痹」患者,因為身體的扭曲更加厲害,越來越沒有在舞蹈中所謂的規律性。

HIP-HOP DANCE的也有地區性
我們可以分成 NEW YORK STYLE與 L.A. STYLE兩種。這個兩個地區的東西呈現兩極化的風格。例如NEW YORK STYLE它就是我們一般所看到的身體扭曲變形、各種街舞大串聯的風格。或許NEW YORK是HENRY的大本營,所以自然而然的這個地區的HIP-HOP風格也較偏向HENRY的風格,原地性的舞蹈加上身體奇怪的扭曲與LOCKING(鎖舞)、POPING(機器舞)、WAVE(電流)這些東西的大會串,我們不難想像它正是一種黑人的隨性作風。而 L.A. STYLE的HIP-HOP,它承襲延續了MC HAMMER及巴比布朗時期所流行的街舞。大動作及腳步的變化性,也保有了其勁爆的特性,只是在動作的 變化上增加了許多新的花樣。也因為HIP-HOP分成了這兩大派系,所以許多舞者或雜志媒體上就不再統稱他們為HIP-HOP DANCE:他們稱NEW YORK STYLE的HIP-HOP為NEW SCHOOL。而稱 L。A STYLE的HIP-HOP為STREET DANCE。

到底NEW SCHOOL HIP-HOP是甚麼?
總而言之,NEW SCHOOL的HIP-HOP它包含者各種類型的街舞,包括LOCKING(鎖舞)、POPING(機器舞)、WAVE(電流)以及MC HAMMER及巴比布朗時期的律動。只是在NEW SCHOOL HIP-HOP中看不到BREAKING DANCE(霹靂舞)的影子。就像前面提到的,它融合了各式的街舞型態,或許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集大成的舞蹈。然而現在的NEW SCHOOL DANCE包含的范疇又更廣了:不僅加入許多種舞蹈融合其中,如POPIN』,BOOGIE(布吉),取材范圍也更廣了!國外有些人認為NEW SCHOOL的動作跟90年代的風車、HEADSPIN來比較的話,顯而簡單許多。但NEW SCHOOL的動作也是需要技巧的,這就跟霹靂舞中的排腿「footwork」是相近的觀念,雖然隨性,但卻也包含頗多技巧在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然而OLD SCHOOL與NEW SCHOOL孰優?我們無法去真正的作個區分或比較。但是不知什麼時候又會有更新風格的街舞出現,到時……我們現在所流行的NEW SCHOOL,又要變成歷史,又要變成另一種的OLD SCHOOL了

『叄』 中國音樂藝術家研究院發的舞蹈考級證加分嗎

中國音樂藝來術家研究院發的自舞蹈考級證不加分的。
中國音樂藝術家研究院是由全國文化產業委員會批准成立的全國性文化產業單位。2010年5月起,正式啟動特長生認證工作,為各大院校的藝術特長生考核工作,提供參考標准,使廣大青少年的藝術水平得到更加真實准確的驗證。
為了弘揚中華藝術,推動青少兒素質教育的提高,激勵青少兒藝術興趣,培養孩子們從小就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以檢閱我國青少年藝術的教學成果,特由中國藝術家研究院,上海知音音樂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全國青少年藝術精英推選活動,歡迎和邀請您或組織學生參加。中國藝術家研究院發起舉辦2014年春全國青少年才藝大賽。

『肆』 音樂在舞蹈中的作用

舞蹈從一產生起便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系,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藝術總的概念中,音樂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對舞蹈的作用
(一)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
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舞蹈家對於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組成部分的音樂當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這種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起內心的感情,通過外在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傑出的舞蹈家烏蘭諾娃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述》中說,她在扮演《巴赫奇薩拉伊的水泉》中的瑪麗亞時,是把理解音樂作為「起點」的。她還說,好的音樂就是在對自己「指示舞蹈動作的表情和意義」。音樂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幫助理解舞蹈的內容,並且使舞蹈顯得更加生動而有魅力。音樂能夠直接打動觀眾的感情,這就等於在舞蹈與觀眾之間增加了一條感情的紐帶,使觀眾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幫助組織舞蹈動作
舞蹈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由於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必須高度地協調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動作設計成之後,再配上音樂的,而是在進行動作設計之前就必須有音樂。舞蹈音樂的採用有兩條途徑,一是利用現成的音樂,一是為既定舞蹈的主題和情節創作的音樂。「按照音樂編舞」,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諾夫說:「作曲家寫作舞劇音樂,……,而舞劇編導則為音樂所激動,並在音樂的基礎上創作出舞蹈作品——舞劇。」」當然,舞蹈並非只是服從音樂。首先,舞蹈要對音樂進行選擇,因為不是任何音樂都適合於舞蹈的。其次,如果專為構思中的具體舞蹈作品創作音樂,就要服從舞蹈編導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編導在編舞過程中還可以要求對音樂進行修改。

『伍』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教育

今天,音樂學科是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學科,它可以通過生動、直觀的感性途徑去感染人、影響人,並將這種審美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得到凈化和升化。由此可見,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呢?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通過介紹一些樂器和樂曲,使學生為我國的優秀音樂歷史文化成就深感自豪
我國的音樂文化有悠久的歷史,如在河南舞陽出土的骨笛,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吹奏樂器,距今約有8000多年的歷史;在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編鍾,距今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所奏的古今樂曲依然悠揚動聽,令人陶醉。在古代樂舞中舜時的《韶》樂是一部著名的宗教性樂舞,在公元前544年吳國季扎在魯國看了《韶》樂演出後並稱贊說:「德至也哉!大也!如天之無帷也,如地之無不載也。」其大意是:內容偉大極了,像天一樣覆蓋著一切,像地一樣負載著一切。後來孔子在齊國看了《韶》樂演出後,以致「三月不知肉味,」並說:「不圖為樂之於斯也,韶盡美也,又盡善也。」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孝行覽》記載了「伯牙鼓琴,子期知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這就是有關樂曲《流水》的動人故事;在1977年8月22日發射的美國「航天號」宇宙飛船所攜帶的噴金唱片就錄入了《流水》這首樂曲。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劇《圖蘭朵》中採用了我國民間的「鮮花調」作為音樂素材。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更是我國民族交響樂的成功之作,被外國音樂家稱之為「蝴蝶的愛情」協奏曲。美國的冰上舞蹈家曾將其改編為美麗動人的冰上芭蕾。80年代初,台灣唱片公司翻版出售到台灣深受民眾歡迎。
音樂可以浸潤心靈,使情操變得高尚,優美。社會主義的音樂教育就是要以動人心魄的音響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結構美,來凈化新一代的心靈。用音樂的「靈魂」「流動的詩」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培養起最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無論什麼時候,甚至境遇如何惡劣,也不動遙讓同學們欣賞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它是我國優秀的古典音樂作品中的名曲之一,也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瑰室,中央人民廣播藝術團民族樂團在西德演出時,台下的聽眾靜極了,大廳彷彿空無一人,瞬時的寂靜,隨之而來的是暴風雨般的掌聲;而今這首樂曲深受國外聽眾的喜歡,已成為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棵璀璨的明珠。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欣賞這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會實現給我們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會使我們感受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月光透過層層白雲,映入江面,遠處漁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那優美、深沉的旋律描繪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加之教師充分的揭示,會給學生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使他們極快進入到「艷艷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明月,的靜謐、清澈的月夜意境中。樂曲旋律中的」淙淙流水「之聲,」蓬蓬遠春「之聲,」悠悠花香「之氣,使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的文化歷史,民族音樂的偉大。中華民族不愧為是一歷史文明古國,並且在同學們的心靈深處,播下了愛我中華的種子,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二、在音樂課上通過聆聽一些著名的群眾歌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
如蕭華作詞、晨耕、生茂作曲的《長征組歌》,它形象生動的描繪了紅軍長征途中一幅幅壯麗的動人畫卷。在抗戰時期,涌現出無數動人的優秀歌曲,它們如同戰斗的號角,催人奮進,構成中華民族一部動人的抗爭史歌。筆者在介紹這段音樂史時,曾用以下歌曲為線索:《松花江上》、《鐵蹄下的歌女》反映了「九· 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丟掉了爹娘,回不了家鄉,人們四處逃亡,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國家、民族危機時刻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歌曲以號角般雄壯激昂的旋律,鏗鏘有力的進行式節奏,塑造出誓將「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中國人民的光輝形象。在當時,印度一家廣播電台每日五次對華廣播都以它為開始曲;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羅伯遜親自演唱並錄制了唱片,更使這首樂曲載譽全球。1949年將此歌定為代國歌,1982年將它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畢業歌》歌曲旋律高昂激越,具有號召性,聲聲警鍾,不斷高漲,開闊有力的節奏體現了「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氣勢,表達了當時的青年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歌曲一問世,使當時很多青年學生唱著這首歌就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戰場,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動人場面,這是抗日的史歌。歌曲《南泥灣》、《二月里來》、《解放區的天》、《軍民大生產》展現了解放區人民政府熱愛人民,軍民大生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克服困難,並肩作戰的一幅幅動人畫卷,這是歷史的贊歌。歌曲《歌唱祖國》、《祖國頌》刻畫了站起來的中國人民猶如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的歌聲多麼嘹亮,工農業生產蒸蒸日上,祖國大地一派勞動豐收的喜人景象,中國人民正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三、通過歌詠比賽,傳承民族精神
開展以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歌詠比賽活動,使這些弘揚民族精神的革命歌曲真正進入學生的內心,傳得開、唱得久。

『陸』 校長挪用教育公款用來蓋教學樓是行政處罰還是拘留

校長挪用教育公款用來蓋教學樓是行政處罰還是拘留,具體要看挪用公款多少來決專定。
根據我國刑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之規定,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 2)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 3)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構成挪用公款罪。 如果屬於僅僅屬於數額較大,而不是進行非法辭去或進行營利活動, 在指案發前(被司法機關、主管部門或者有關單位發現前)歸還, 那不OK,此時你的歸還意義重大。如果挪用公款數額巨大, 超過三個月,雖在案發前已全部歸還本息的,從輕處罰。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

『柒』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音樂教材》有哪些曲目如果有那種教學用的軟體更好 謝謝

七年級下冊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音樂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從2003年春季起在全國大部分教材規劃實驗區試用。與七年級上冊教科書相同,七年級下冊教科書也包含6個單元的內容, 每單元設一個相對獨立的人文主題,圍繞主題選取具體的教學材料。參照課程標准七至九年級的具體要求,設計了唱歌、音樂欣賞、學吹豎笛、配樂詩朗誦、音樂故事、音樂情景劇、音樂游戲等欄目,其中音樂故事、音樂情景劇、音樂游戲是新增加的欄目。這些教學欄目的安排遵循課程目標中的「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等過程與方法,為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與活動開辟了多重渠道和窗口。

第一單元 春之聲

一、編寫意圖

這個單元的內容設計與學校春季開學這樣一種特定時段密切相關。目的在於,以「春之聲」這一主題為出發點,通過讓學生聆聽、演唱、演奏描繪春天的音樂作品,使他們體驗並感受音樂與大自然、音樂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理解音樂與相關文化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作品獨特的魅力,加深對音樂學科價值的認識。內容安排上,首先選取現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節選)作為學生朗讀的文字材料,並為之配上背景音樂(門德爾松的鋼琴小品《春之歌》),將學生帶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來安排的唱歌曲目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詩意,並與學生的春遊活動相關聯;欣賞曲目選取了中國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獨奏)《春曉》(獨唱)《春節序曲》(合奏),外國作品選取了《春天奏鳴曲》(小提琴獨奏);最後選取20世紀初著名的學堂樂歌《春遊》(李叔同詞曲)作為學生填詞和器樂演奏的內容。

由於表現春天題材的音樂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篩選上,既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選取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情緒的調節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識地將地理、歷史、古詩詞、民間習俗等相關內容加以滲透,以豐富學生的綜合知識層面,同時也有助於開發音樂材料的人 文價值。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為「配樂詩朗誦」和「唱歌」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欣賞」、「學吹豎笛」與「音樂活動」。

第一課時可以按教科書的順序,先進行「配樂詩朗誦」的教學活動,也可以先安排「唱歌」。兩種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較好的導入作用,能夠收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第二課時應當注意區分「欣賞」曲目的不同情緒、不同表現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樂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歡快、載歌載舞的器樂獨奏曲,切分節奏、裝飾音的運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風格;《春曉》為古樸、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採用的是七聲雅樂音階;《春節序曲》為熱鬧歡騰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場面,雙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樂隊的陪襯下格外動人,同樣運用切分節奏、裝飾音,但採用的是漢族調式;貝多芬的小提琴與鋼琴《春天奏鳴曲》中快速的音階跑動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暢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練習中提及「和弦」概念;《春遊》可以設計為用豎笛演奏、器樂合奏、演唱加豎笛或小樂隊伴奏等多重形式。為《春遊》填詞練習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探索歌曲中詞與曲之間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為學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寫作的基本常識做鋪墊。

第二單元 紅旗飄飄

一、編寫意圖

本單元承接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祖國頌歌》的主題意義,旨在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音樂材料上看,有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有歌劇《江姐》選曲、有管弦樂、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雖然主題相對集中,但音樂表演形式各異,如《綉紅旗》為女生齊唱;《紅旗頌》為管弦樂合奏;《紅旗飄飄》為獨唱;《國旗頌》為合唱。從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滲透上看,本單元也做了較為細致的處理。比如,「音樂故事」介紹了國歌產生的背景以及詞曲作者田漢、聶耳在強烈的愛國情感召之下的創作激情,這與20世紀上半葉「抗戰」前夕的歷史緊密關聯;與《紅旗頌》同時呈現的配圖是當代美術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義的著名油畫《開國大典》 (董希文作),與視覺藝術相結合,同時也從音樂、美術的角度講述著歷史,提示學生關注音樂所具有的文化傳承價值;《紅旗飄飄》是2000年中國奧運代表團壯行的歌曲,所配插圖為中國第一位奧運冠軍許海峰的照片,將體育與音樂相關聯,等等。從時間上看,進行到本單元教學時大約在4月初的「清明」前後,與學校組織的祭掃革命先烈陵園等活動在教育內容上比較貼近。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為「唱歌」和「創編」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欣賞」、「音樂活動」。

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國歌》,對《國歌》比較熟悉。本單元既幫助學生復習以前學習的《國歌》內容,同時對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連音等特性節奏,還要求學生「准確地背唱《國歌》」。《綉紅旗》可以設計為歌表演的教學形式,學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戰友們在獄中慶祝新中國誕生的情景。《紅旗飄飄》可讓學生分組表演奧運會時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團人場式,或者是頒獎升旗等情節。欣賞《國旗頌》時可讓學生結合樂譜注意傾聽第二聲部。結合觀看開國大典時的歷史盛況的錄像,感受《紅旗頌》的輝煌氣勢。

第三單元 華夏古韻

一、編寫意圖

這一單元是為深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音樂成就,培養其熱愛民族音樂而設立的。這一單元與八年級上冊的《八音之樂》是姐妹篇,都是中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具體材料。設置的欄目中,在介紹春秋時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時,欣賞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作為歌詞譜寫的歌曲《陽關三疊》旋律古樸蒼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安排「音樂情景劇」欄目,目的在於讓學生親身體驗陽關送別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樂。這是在教學一線收集到的教學案例,可操作性較強,易於調節課堂氣氛。為了不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同時也為了以後的教材內容不過多地重復,我們沒有不現實地追求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完整性」,而是擷取了「幾朵小花」,由點及面地對中國古代音樂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音樂故事」和「欣賞」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唱歌」和「音樂情景劇」。

在這個單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為開端,拉開了中國古代「人與音樂」的神秘面紗。隨後出現的《陽關三疊》《楚商》《秦王破陣樂》等或揭示了華夏古韻中音樂與詩歌、舞蹈緊密結合的特徵,或展示了古代雄渾古樸的樂風。在教學時,教師應對不同材料進行細致分析,合理編排課堂教學環節。

第四單元 神州大地(2)——江河萬古流

一、編寫意圖

從形式上看,這個單元是七年級上冊中第四單元「神州大 地(1)——遼闊的草原」的延續,在具體內容上選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贊頌祖國大江大河的音樂作品,如《長江之歌》《黃河船夫曲》《烏蘇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這個單元里,不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還更加強調孕育中華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長江、黃河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比如,《江河萬古 流》中有「天下興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華自有雄魂在,江河萬古流」等詩句,《保衛黃河》中的「黃河」象徵著中華民族。很自然地,本單元可以和地理知識相互貫通。在音樂知識方面,對旋律、曲式結構、散板、切分節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個綜合性練習,幫助學生及時總結學習內容。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3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唱歌」或「欣賞」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欣賞」和各種旨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活動,第三課時可安排欣賞和器樂合奏等內容。

從材料上看,本單元所包含的歌頌祖國江河的音樂作品易於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有助於學生自由展開聯想,認識到音樂的抒情性、描繪性特徵。從學科知識上看,本單元包含民歌知識、歌曲結構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搜集大量有關的文字、圖片、錄音、影碟等資料,在課堂教學時相互分享。

第五單元 「環球之旅(2)——歐洲漫遊」

一、編寫意圖

這個單元是七年級上冊中第五單元「環球之旅(1)——亞洲之聲」的延續,也是將視覺相對集中在具有代表性的歐洲民族、民間音樂上,以充分發掘教學材料的新鮮度。在本套教 科書中,這樣的欄目大都按課程標准中的這個原則取材。歐洲專業音樂創作(尤其是自巴洛克時期以來至晚期浪漫派之間的 音樂)是傳統教材的最主要內容(有時甚至是外國音樂部分的唯一內容),但本套教科書打破了舊學科的這一壁壘,將這部分材料有機地化合在若幹人文主題單元里。如《四季》(維瓦爾第)《春天奏鳴曲》(貝多芬)《伏爾塔瓦河》(斯美塔那)《動物狂歡節》(聖一桑)等等已經在本套教材前幾冊中出現過。此外,在後面幾冊教科書中還將涉及音樂家肖像、西洋樂器博覽、西洋音樂發展脈絡等單元主題,進一步有效介紹這方面的材料。這個單元的特色欄目是「音樂游戲」。藉助游戲,引導學生將歐洲有關國家的地理、美術、舞蹈、建築等內容圍繞音樂加以整合,有利於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3課時。各課時內容安排可靈活掌握。可以以地理位置為線索展開,也可以從音樂形式人手,也可以從不同的文化特徵入手。教科書中選編了一些圖片分別代 表一些國家最有特色的人或物,應予以重視。

第六單元 銀屏之歌

一、編寫意圖

這個單元中的內容限定在中外影視音樂上。既有影視主題歌、插曲,也有器樂音樂。從選材的角度看,有較大的難度。這不僅是因為可供選擇的材料比較豐富、多樣,人們的喜好程度與掌握材料的范圍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著對這部分內容的認識。我們力求從音樂與影視這兩種姊妹藝術的結合點出發,將音樂與影視不同的結合方式呈現給學生,同時也力求突出音樂自身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比如,我們選取了根據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有助於學生在了解劇情的基礎上對電視音樂的價值體現有一個初步印象,使學生獲得立體的藝術享受。《我心依舊》、《辛德勒的名單》主題音樂、《卧虎藏龍》等是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音樂,其中的音樂由大提琴家馬友友、小提琴家帕爾曼演奏,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由於影視音樂的特殊性,它的畫面被美術編輯作為整體設計的一部分移植了進來,有較好的視覺效果。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3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唱歌」,第二課時為「欣賞」和一些參與性音樂活動,第三課時可安排欣賞和情景劇表演等。在教學中應結合音樂體驗引導學生總結影視音樂的不同類別(如主題歌、插曲、情節音樂、背景音樂等),並能夠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

『捌』 舞蹈機構教務的重要性

(一)、 舞蹈與體育的關系
舞蹈和體操都是以人體動作和技巧為表現形式的,豆油強身健體之功效,體育中的自由體操、藝術體操更是酷似舞蹈,但體育不能替代舞蹈,因為舞蹈重在抒發感情,而體育則注重動作技巧,很少與個人感情掛鉤,對身體鍛煉的不同前面已經講過,這里不再重復。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體育課程中,增加了舞蹈和韻律活動的教學內容,一是考慮了體育與藝術結構的趨勢,二是考慮了體育不能替代舞蹈教學,第三表明了中小學教育對舞蹈的需求。
(二)、 舞蹈與音樂的關系及比較
明朱載堉說:「有樂而無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見,有舞而無樂,如啞者會意不能言。」近代則有「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之說,說明音樂對舞蹈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亦受到音樂的熏陶,在某種程度上說,舞蹈亦用來解釋音樂,借用我國著名音樂家吳祖強的話說:「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在舞蹈藝術中,音樂是舞蹈的聲音,舞蹈則是音樂的形體,一個有形是反映與人的指揮的至美的藝術想像產物之一。」可見舞蹈與音樂的關系之密切。目前,九年制沒義務教育小學段的音樂課也有韻律操及唱遊、歌舞形式,但在中學就只有音樂課,且以欣賞、唱歌、理論為主,中學生正處於生理變聲期,即使在唱歌是時都有隻張嘴不出聲的現象,舞蹈因是身體姿態語言的運用,能使學生情緒振奮,更投其所好,使其認真學習。
(三)、 舞蹈與美術的關系
舞蹈與美術的便是舞台美術,其服飾、布景、燈光、道具是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美術在這方面起著展觀舞蹈作品所處時代、環境、民族、人物身份及展現人物思想感情和推動舞蹈情節發展的作用。舞蹈以動的畫面來展示,而美術則用靜止的造型構圖來表達感情,無論如何,動感總比靜感吸引人,對於學生來說,欣賞舞蹈要比欣賞美術作品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並投入其中,刀具的運用亦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四)、 舞蹈與文學的關系
舞蹈所表現的「詩情畫意」,就是文學的因素。實際上任何舞蹈作品,就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一個文學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才能展現其內涵,特別是詩歌的韻律美、修辭美、意境美,都可以用各種舞姿來表現,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玖』 急求高中《華夏音樂之光》說課稿

《華夏音樂之光 》教學設計
(南京市第九中學 張 薇)
一、教學設計意圖
1、指導思想:
我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樂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瑰寶。為了激發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培養他們熱愛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選編了《華夏音樂之光》的教學內容安排。「華夏音樂之光」是古代音樂的精選,旨在通過聆聽和分析這些作品,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的輝煌與成就,啟迪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拓寬音樂視野,增進他們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
以「中國古代音樂」為主題展開的教學活動,旨在通過聆聽、觀看、演唱、演奏、討論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體驗音樂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根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教學活動主要由「欣賞與體驗」和「活動與探究」兩個部分組成。
2、教學內容選擇
我國古代音樂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為了能更多的欣賞與了解古代音樂,除選聽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響和介紹古代的樂器 「八音」,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外,還建議補充介紹古琴曲《流水》,因為古琴演奏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之一,在中國傳統樂壇上,琴被視為「八音之首」,是中國古典音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理解音樂,本課還准備欣賞《編鍾樂舞》中《荊楚雄風》演奏錄像,以及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舞》。
3、學情分析
如今的高中生熱衷於流行音樂,而對中國古代音樂幾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談不上喜歡或熱愛了。本節所學習的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可能有一定距離,如何吸引學生關注這一節的學習內容,是教與學能否順利展開的關鍵。因此,在備課中教師需要精心的准備,鑽研教材,擴大視野,要逐步引導學生從不知—知—了解—喜愛。特別是本課的教學內容文化底蘊比較濃厚,要從人文的角度去考慮。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過程,又要注意目標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點就是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並熟悉中國古代音樂作品,並對它產生興趣。
4、資源開發與運用
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幾千年的發展史要在一、兩節課當中讓學生有所了解比較困難。僅利用目前課本所提供的資源是不夠的,為此還要去開發和運用更多的教學資源。
(1)充分利用教師的資源,如用塤做當場的吹奏或其他樂器的演奏,乃至教師的表演等等。
(2)開發學生的資源,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路與其他媒介去搜集有關中國古代人文、地理、風俗等方面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並做好在課堂上交流的准備,讓學生帶著相關資料和認識、思考或問題來上課。
(3)教師准備圖片、音響、音像等有關的資料,製成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並採用通過聆聽、觀看、模仿等多感官參與學習的方法,感受、體驗古代音樂,提高教學效率。
5、教學評價說明
(1)通過參與性的活動設計,觀察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和對音樂形象准確的把握能力,評價情感目標的達標度。
(2)本課教學的知識技能達標度評價,將分課中和課後兩個方面進行。課中評價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每個教學環節的活動設計,實時觀察學生的學習實效,並通過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課後的評價以聽辨答題的形式展開。(具體請見附錄)
(3)評價將圍繞本課教學目標進行。

二.教學目標
1.能積極參與本課的「聽賞與體驗」 、「交流與探究」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聽賞感受,與同學一起分享。
2.通過聽賞《荊楚雄風》、《流水》、《陽關三疊》等古代音樂作品,並結合已有的歷史和文學知識,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情感。讓學生了解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出了優秀的音樂文化。
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樂器分類及音色特點的基礎上,通過評價測試試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樂的知識及古代樂器音色的分辨。
4.能用簡潔的語言,闡述中國古代悠久燦爛的音樂文化及對世界音樂文化的貢獻。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中國古代音樂作品厚重的人文內涵,了解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發展的線索與貢獻。
2、難點:古代樂器音色的辨別。

四、教學過程
過程

時間 教師活動
(T) 學生活動
(Ss) 設計意圖
導入
(約3分鍾) 課前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簡要介紹本課學習內容
播放塤獨奏《蘇武牧羊》
提問:1、是什麼樂器演奏的?
2、哪個時代的音樂作品?
播放歌舞視頻《華清宮》
提問:1、表現了中國哪個時代的景象和音樂?
2、你感受到了什麼?

出示課題《華夏音樂之光》
介紹中國民族音樂的源遠流長,引領學生理解「華夏」的含義 在古樸幽雅的音樂聲中進教室,准備上課。

聽音樂思考回答問題。

看視頻思考回答問題。

參與討論,理解課題。 課前播放古曲,意在營造優雅的課堂氣氛。
導入一選用了塤獨奏曲,意在通過這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及其神秘、空靈,滄桑的音樂品質,引導學生感受古樸風格和產生強烈的返樸意識
導入二選用了錄象《華清宮》意在直觀的將學生的情感帶入到古代音樂表演的場景之中去。)

認識和感受中國古代樂器的分類
(約10分鍾) 1、展示「金」類樂器圖並介紹
(編鍾、方響等並感受其音色)

2、展示「石」類樂器圖並介紹
(石磬、編磬等並感受其音色)

3、展示「絲」類樂器圖並介紹
(古琴、瑟、箏等並感受其音色)

4、展示「竹」類樂器圖並介紹
(笛、蕭、骨笛等並感受其音色)

5、展示「匏」類樂器圖並介紹
(笙、竽等並感受其音色)

6、展示「土」類樂器圖並介紹
(塤等並感受其音色)

7、展示「革」類樂器圖並介紹
(各種鼓等並感受其音色)

8、展示「木」類樂器圖並介紹
(木魚、柷等並感受其音色) 觀看、了解各類古代樂器的形狀、樣式、結構及發聲原理,感受其音色和音樂特點。 在中國古代音樂文化中,中國古代樂器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本課教學內容中也體現了這一點,由於在欣賞時要接觸到「八音」,所以,首先將「八音」的分類給同學們介紹。並重點介紹幾個樂器,如:編鍾、編馨、塤、骨笛、古琴,並通過觀圖、聆聽音色來達到設計目標。

欣賞古樂(約27分鍾) 1、欣賞鍾磬古樂
播放編鍾《梅花三弄》片段
觀看編鍾資料錄像,介紹相關資料

介紹湖北省歌舞團運用編鍾素材創作的「編鍾樂舞」,觀看欣賞其中的鍾磬古樂《荊楚雄風》

2、欣賞古琴曲
聽古琴《酒狂》片段
觀看古琴介紹錄像

引導學生回顧「知音」典故
聽講「流水遨遊太空」的故事
播放古琴曲《流水》
介紹古琴結構,觀看相關資料,了解古琴的演奏方法
分句、分段聽賞古琴作品

3、欣賞《陽關三疊》
簡介琴歌與《陽關三疊》
朗誦與體會唐代詩人王維的詩歌《渭城曲》
欣賞琴歌《陽關三疊》
欣賞合唱《陽關三疊》
提問:歌曲在情感及音樂表達上有何特點?
欣賞和觀看由塤、古琴和二胡分別演奏的《陽關三疊》片斷
引導學生演唱與感受《陽關三疊》

4、欣賞《霓裳羽衣舞》
介紹古代的歌、舞、樂
觀看錄像《霓裳羽衣舞》
聽辨樂器音色
進一步了解編鍾
感受古代音樂文化和藝術成就。

感受歌、樂、鼓、舞相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聆聽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的八音和鳴,說說聽到和看到的仿古樂器。

聽辨樂器音色
了解作品的表現內容,了解古琴的歷史,感受古琴與文化的關系

回顧「知音」的典故,了解古琴的基本演奏方法,感受作品的音樂形象和表現精神。

了解琴歌的表演方式和古人抒發情感的形式。
朗讀詩歌《渭城曲》並結合音樂的聽賞感受其意境情感。
聽賞多種不同形式的演唱和演奏,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並作出自己的喜愛選擇,說說為什麼?
演唱《陽關三疊》歌曲,表現依依惜別之情和體驗古韻。

感受古代歌、舞、樂綜合藝術的魅力。 《荊楚雄風》主要演奏樂器是編鍾,因此,首先給同學們看一段介紹編鍾的錄象 ,了解感受編鍾的音色,以便於更好地欣賞《荊楚雄風》這首樂曲。由於《荊楚雄風》是《編鍾樂舞》中的一個選段,所以,在欣賞之前要把《編鍾樂舞》給學生介紹一下。

古琴是我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時代,古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古琴藝術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和口述文化遺產名錄。通過聆聽古琴曲,感受、體驗古琴的音色,古琴音樂的情緒與風格,讓學生在更加廣泛的背景上了解古琴文化,了解「伯牙遇知音」和「流水遨遊太空」的故事。

新課標下的高中音樂鑒賞課,學生不光是感受欣賞音樂,還要學會對音樂作品進行適當的評價,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欣賞由多種形式來表現的《陽關三疊》,由於學生對王維的原詩《渭城曲》較熟悉,通過欣賞各種形式的《陽關三疊》,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愛哪一種。從而進一步加深對古代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長期以來,音樂與舞蹈是不可分的,稱為「樂舞」,《霓裳羽衣舞》是再現了盛唐時期的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如果時間允許,建議讓學生欣賞。
討論與小結
(約5分鍾) 1.討論:欣賞了古代的歌、樂、舞,你有什麼感受呢?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2.小結:我國古代的音樂文化燦爛輝煌,他不僅奠定了中國音樂文化的優秀傳統,而且為世界的音樂文化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讓我們更加熱愛中國古老的音樂文化吧!
小組討論並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 回顧,復習和梳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五、教學反思
這節課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與學生的積極參與,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並得到了學生的喜愛。由此,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同一個主題,同樣的合作學習,由於老師實施方式不同,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學習情感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這使我對如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組織好學生合作學習,提高音樂課堂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有如下感悟:
首先,要創設和諧的合作氛圍,鼓勵全員參與,學生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參加交流,討論甚至爭論,直接影響到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合作學習,特別要鼓勵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也參與合作交流。其次,教師要為合作交流創設平等、融洽、開放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無拘無束,生動活潑地合作交流。如在欣賞多種形式的《陽關三疊》時,讓學生大膽的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採取分組辯論的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學習主人。
其次,有效引導,指導和幫助,提升合作效果。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放在指導學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鼓勵積極參與,尊重信任他們,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比如,在介紹古琴與《流水》時,首先,要讓學生喜愛這個樂器,再啟發學生說說「伯牙遇知音」和「流水遨遊太空」的故事,這時再欣賞,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了,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六、教學相關資源
《華夏音樂之光 》評價試卷
一、填空題:
1.我國古代樂器按製作材料可以分為 、 、 、 、 、
、 、 八類。
2. 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 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樂器。
3.塤是我國最早的吹奏樂器之一,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品質,它的音色

4.鍾磬古樂——《荊楚雄風》再現八音和鳴,反映了盛楚風貌。由
等仿古樂器演奏。
5.琴歌是指在 彈奏下吟唱的歌曲。演唱者隨琴聲 ,曲調多吟誦性。

二、 聽辨題:(將聽到的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相應括弧內)
1.此曲是由什麼樂器演奏 。
A.編鍾 B. 編磬 C.骨笛
2.此曲的音色 。
A.清脆、明亮 B.悲凄、哀婉 C.優美、抒情
3.你所聽到的樂曲主奏樂器有 。
A.笛子、琵琶、揚琴 B.古箏、編鍾、二胡 C.編鍾、編磬、塤
4.請寫出演奏樂器的名稱與曲名 。
A.古琴《流水》 B.古琴《酒狂》 C.古箏《高山流水》
5.你所聽到的《陽關三疊》是什麼演唱或演奏形式 。
A.古箏獨奏 B.古琴獨奏 C.琴歌

《華夏音樂之光 》評價試卷(答卷)
一、填空題:
1.我國古代樂器按製作材料可以分為 金 、 石 、 絲 、 竹 、
匏 、 土 、 革 、 木 八類。
2. 古琴 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 三千 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樂器。
3.塤是我國最早的吹奏樂器之一,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品質,它的音色
幽深、 悲凄、 哀碗、 綿綿不絕 。
4.鍾磬古樂——《荊楚雄風》再現八音和鳴,反映了盛楚風貌。由 編鍾、編磬、 古琴、 塤、 笛子、 柷 等仿古樂器演奏。
5.琴歌是指在 古琴 彈奏下吟唱的歌曲。演唱者隨琴聲 輕吟低唱 ,曲調多吟誦性。

二、 聽辨題:(將聽到的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相應括弧內)
1.你所聽到的樂曲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 B 。(《流水》——編磬)
A.編鍾 B. 編磬 C.骨笛
2.你所聽到的樂曲音色為 A 。 (《原始守獵圖》骨笛)
A.清脆、明亮 B.悲凄、哀婉 C.優美、抒情
3.你所聽到的樂曲主奏樂器有 C 。(《荊楚雄風》)
A.笛子、琵琶、揚琴 B.古箏、編鍾、二胡 C.編鍾、編磬、塤
4.請寫出演奏樂器的名稱與曲名 A 。(古琴《流水》)
A.古琴《流水》 B.古琴《酒狂》 C.古箏《高山流水》
5.你所聽到的《陽關三疊》是什麼演唱或演奏形式 C 。
A.古箏獨奏 B.古琴獨奏 C.琴歌

教 學 資 料
1、中國是世界上古代音樂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民族音樂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並不斷吸收外國的民族音樂發展而成,中國古代音樂是世界文明中的一個寶庫。 「華夏「,原為族名,它由黃炎聯盟擴大繁衍而來。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後來,華夏又成了中國的別稱。華夏二字的含義,主要有兩種說法:一些人認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認為是華山和夏水的合稱。
2、古代的樂器品種繁多,早在西周時期,就因為樂器製造的材料不同而分為八類稱為「八音」,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1)金類:指用金屬製成的樂器。如:編鍾、方響等。
(2)石類:指用石或玉製成的的樂器。如:石磬、編磬等。
編馨:編馨是用特殊石頭(如玉石)製成的具有若干固定音列的組合馨。它可以發出動聽的鳴響,音色渾厚如銅;
編鍾:編鍾是由一系列銅制的鍾掛在木架上的組合鍾。古代的編鍾多用於宮廷的演奏。1979年在湖北隋縣的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了公元前443年的編鍾,一套共65件,總重2500餘斤,總音域跨五個八度, 12個半音齊全,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的視聽效果極佳,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音樂、冶金和樂器製造水平之高超。80年代初,《東方紅》一號衛星,帶著編鍾演奏的樂曲《東方紅》升入太空,響徹環宇。
(3)絲類:指用絲弦來拉響和各種樂器。如:古琴、瑟、箏等。
古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我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化身,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樂器。從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開始,古代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是彈琴高手,如:春秋時的孔子、西漢的司馬相如,東漢的蔡邕、蔡文姬等。古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彈奏古琴成為中國古代文人的時尚,成了文人抒情寫意、修身養性與接受教育的常備工具。古琴藝術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和口述文化遺產名錄。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獨奏和琴歌兩種。琴歌——是指在古琴彈奏下吟唱的歌曲。演唱者隨琴聲輕吟低唱,曲調多吟誦性。古琴曲《流水》充分發揮了古琴滾、拂、綽、注的手法,以生動的音樂形象,通過對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繪,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表現了開闊的胸襟和不屈不饒、百折不回的精神。
(4)竹類:指用竹管製成的各種樂器。如:笛、蕭等。
骨笛:距今8700年的骨笛,是用鶴鳥肢骨所制,骨笛是迄今為止最為久遠的樂器,音色清脆明亮。
(5)匏類:指用葫蘆作音斗而製成的樂器。如:笙、竽等。
(6)土類:指用陶器製成的樂器。如:塤等。
塤:是我國最早的吹奏樂器之一,塤是除骨笛之外,已發現的原始時代樂器中唯一能確定地發一個以上樂音的樂器。塤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綿綿不絕,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品質。它那神秘、空靈,滄桑的特點尤如天籟之音。
(7)革類:指用各種皮革製成的樂器。如:各種鼓等。特別是虎座鳳鳥懸鼓,做功精細,表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8)木類:指用木質製成的各種樂器。如:木魚、柷等。柷是古代打擊樂器,方形,以木棒擊奏,用於宮廷雅樂,表示樂曲開始。
3、王維中唐時期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他從小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渭城曲》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職而作,後被配上音樂,廣為傳唱。因唱中有「陽關」與「渭城」這兩個地名,所以得名《陽關曲》或「渭城曲」演唱時又往往將原詩疊唱三遍,便有了《陽關三疊》之名。這首歌的音調純朴而富於激情。歌曲前半部是原詩,音樂節奏平穩,速度徐緩,旋律委婉質朴、柔美抒情。後半部是後人加的長短句歌詞,旋律中使用了切分音、變化拍子以及八度音程的大跳,使音樂起伏跌宕、富於變化,情感表達更為豐富,情緒更為激動,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那種無限關懷、深情留戀的真摯情感。
4、古代音樂的歌、樂、舞是緊密相連的。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李隆基部分地吸取了西涼節度使楊敬述所獻印度《婆羅門曲》編創的。它是一部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宮廷樂舞,是唐代的保留節目,也是中國古代舞蹈中有相當影響的一部作品。

詳細表格請下載http://njsjys.njenet.net.cn/Images/2007111674319936.doc

『拾』 如何理解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開設意義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准》(以下簡稱《課標》)頒布以來,引起了廣大高中音樂教師的廣泛關注。課標中高中音樂教學六個模塊(基礎性必修模塊—音樂鑒賞;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其他五個選修模塊—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的設計,豐富和完善了高中音樂課程的內容,從而形成較完整的基礎教育音樂課程體系。作為一名高中音樂、舞蹈教師對課標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開設尤為關注。 一、普通高中《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開設必要性 高中生十六到十八歲這的階段是身體變化最大最快的階段,也是學習進度較快、學習壓力較大的時期。在此時期適時地開設音樂與舞蹈模塊,對學生進行舞蹈鑒賞、舞蹈常識、舞蹈表演、舞蹈創編的教育和培養,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姿態、體態和步態。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舞蹈,體會音樂的節奏、韻律、情感與氣質;在舞蹈中體驗音樂,感受舞蹈動作和姿態的形體美、造型美、韻律美、意境美。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普通高中《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開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 在我校,這意味著舞蹈不再是少數舞蹈特長生的專利,它以選修模塊的形式讓普通學生都有機會選擇舞蹈、接觸舞蹈、感受舞蹈、表現舞蹈,有機會系統的接受舞蹈基本知識、基本動作的教育和訓練,有機會進行舞蹈排練、舞蹈表演、舞蹈創編。但在具體的舞蹈教學中有確實感覺到普通高中《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教學又與舞蹈特長生輔導課程不同,它有著自身的特殊性: (一)教學對象不同:《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教學對象是普通高中學生,而不是准備高考考入高校舞蹈專業的特長學生。在普通高中開展舞蹈藝術教育,恰恰能夠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對靈魂的鍛造功能融合起來,藉助舞蹈藝術品的媒介,塑造學生的情感,鍛造他們的靈魂,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他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表現力,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的不同:《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在教學目的上與專業舞蹈教育不同,其教學目的旨在培養具有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而舞蹈專業的教學目的則是培養有舞蹈特長的學生高考考入高校舞蹈專業。 (三)教學內容不同:對舞蹈專業的特長學生主要通過高中三年的教學使他們在身體形態、身體素質、藝術素質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專業訓練和提高;而對普通的選修音樂與舞蹈模塊的高中生來說,在一學期短暫而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則主要進行舞蹈知識、舞蹈鑒賞、舞蹈表演、舞蹈創編等內容的認識和體驗。 三、教師引領作用的重要性 2、以音樂為本位,體現綜合性的藝術學習。 《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應以音樂為本位,從音樂向舞蹈過渡再到完美的結合。教師一定要注意體現以「音樂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綜合性(一是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二是以音樂為切入點的綜合)的藝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舞蹈學習的有機結合,從姊妹藝術的角度,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了解與掌握舞蹈藝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其最終目的還是體現在音樂學習上,是為了音樂文化素質的提高。強調「綜合性」的目的在於希望通過舞蹈藝術教育活動能夠帶動學生對其他藝術門類的興趣與感知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3、教學中因注意的問題。 音樂與舞蹈是選修模塊,因此教師恰當的引導之餘,設法培養學生對舞蹈的興趣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舞蹈學習、排練和演出活動的基礎。教學中,應注意 (1)舞蹈鑒賞、表演、編創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滲透。如在舞蹈鑒賞的基礎上學習舞蹈表演,在舞蹈表演的基礎上進行舞蹈創編,同時融入舞蹈知識的學習;還應注意音樂、舞蹈的有機結合和融會貫通,如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練習舞蹈,有益於理解舞蹈的內涵,或在練熟動作的基礎上反復感受音樂,則會對舞蹈的藝術表現有進一步的認識和體驗。 (2)舞蹈鑒賞,是學生進行審美體驗的有效途徑。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自身感受,應引導學生自主收集與舞蹈相關的背景資料。在課堂上師與生、生與生相互交流研討,增強學生對舞蹈藝術的選擇、判斷和分析能力。 明朱載堉說:「有樂而無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見,有舞而無樂,如啞者會意不能言。」近代則有「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之說,說明音樂對舞蹈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亦受到音樂的熏陶,在某種程度上說,舞蹈亦用來解釋音樂。在音樂中舞蹈,在舞蹈中體驗音樂,正是開設這個模塊的最終目標。 舞蹈藝術教育活動是一個系統、動態的運作過程,任何環節的缺失、要素的不力,都會影響或制約其教育作用的發揮。因此,新課程背景下音樂與舞蹈結合的模塊教學也對教師本身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對以前未從事過舞蹈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教師應在實踐和教學中不斷提升專業理念、拓展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應該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加強自我完善,提高綜合素質,以勝任新課程的教學。[參考文獻][1] 《教育探索與實踐》2008年第12作者:於敬偉. [2] 《課程標准》解讀——人民音樂出版社. [3] 淺談高中開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意義——成都國培二班 .鍾進 2010年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

閱讀全文

與舞蹈教學知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