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泰國傳統舞蹈叫什麼名字
泰國的傳統舞蹈,也就是泰國的國寶,叫做孔劇。
孔劇是泰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其融合專舞蹈、音樂、詩歌、繪畫屬、武術和皮影等各種藝術形式於一身,被看作泰國最美麗的舞劇藝術。孔劇中的猴王形象,就像中國的孫悟空一樣家喻戶曉,是泰國人民機智、靈活的象徵。
資料及視頻:http://hi..com/%C4%BE%CD%B7%C8%CB%D0%A1%C6%F8%B0%FC%B0%FC/blog/item/281214079941c2720208819e.html
B. 泰國舞蹈高校是怎樣教育的
泰國文化部藝術發展學院是泰國文化部直屬藝術院校,在泰國傳統藝術保護與發掘、文化藝術教育與推廣方面名列泰國前茅。在2014年泰國大學綜合排名中,瑪希隆大學綜合排名第一,清邁大學排名第三,布拉帕大學排名第五。這些學校都與廣西藝術學院締結了姊妹高校關系,譜寫了穩固合作和密切交流的新篇章。其中泰國文化部藝術發展學院的舞蹈課程設置以泰國傳統舞蹈,泰國東部、北部、南部民間舞蹈為主要內容,擁有專業的傳統舞蹈教師和專業的舞蹈表演團體,學校在教學、表演、科研等方面有著很好的發展,是一所較為全面的高水平的泰國舞蹈教育大學。泰國文化部發展藝術學院對泰國傳統舞蹈的學術研究以「天神apsorn壁畫的創新表演研究」為主題,訪談和觀察佛教聖地的壁畫後,在泰劇中刻畫了聖殿壁畫中祭祀儀式的女神apsorn的形象。該校結合這一學術主題編排了這段舞蹈,舞蹈是受傳統的泰國戲劇的影響並結合印度風格創新出的組合,表演用的音樂是在泰國傳統音樂的基礎上,根據該舞蹈組合動作運動觀念而創作的新型音樂。舞者的服飾是在泰國傳統服飾設計的原則下,根據壁畫中的女神形象而設計的。表演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舞蹈展示每個apsorn女神的具體動作,以舞姿造型為主;第二部分,apsorn女神形象在舞者的隊形變化和神情交流中表現出來;最後,由舞者扮演的apsorn女神手持鮮花散落地面,把她們的祝福給予在場的所有人。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舞者一直手持香爐,散發出迷人的香氣,充滿神秘的色彩。此外,泰國文化部藝術發展學院曾在廣西藝術學院進行工作坊的教學交流活動,由泰國傳統舞蹈教師瓦莉通·踏卡女士和演員為廣西藝術學院的師生教授了泰國南方的民間舞蹈組合,學習該舞蹈組合的男女兩個角色的舞蹈動作:在腿部半蹲和膝蓋微微顫動的狀態下,以手臂動作和隊形變化為主,進行兩人互動表演,手部動作復雜多變,但都具有一定的寓意,並且始終保持著「三道彎」的曲線體態。在東盟舞蹈展演晚會中,泰國文化部藝術發展學院的師生展示了其獨具特色的傳統舞蹈,舞者表演的傳統舞蹈已不是印象中華麗的服裝和緩慢的動作而已,他們表演時像佛像般平和莊重的表情充分體現出舞者對本國藝術的敬畏和熱愛。
泰國高校對泰國舞蹈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貢獻,通過與泰國高校的舞蹈藝術交流,中泰兩國互相展示了藝術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教學質量,促進了中泰舞蹈藝術教育的合作與發展。人們對泰國舞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和感情,在師生交流、教育合作、師資培訓等方面達成了廣泛的共識,拓寬了合作與交流的領域,提升了中國與泰國舞蹈教育合作交流的質量與水平,促進了中國與泰國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
中泰高校聯合演出
C. 泰國曼谷有沒有中國人辦的舞蹈班
不知道你想學什麼舞蹈,在中國文化中心好像是有類似的班,可以自己查查看。中國文化中心和泰國文化中心挨著,那兒有一站。很方便!
希望可以幫到你!
D. 泰國舞蹈
咕~~(╯﹏╰)b 我在泰國的時候有朋友教過我,不過我不知道怎麼講啦,看我問問他有視頻不咯,不過你怎麼會喜歡泰國舞蹈啊,我當時跳的都不想承認是我跳的,汗
E. 泰國中部有哪些舞蹈
泰國中部是廣闊的平原,物產豐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和水果種植版地區之一。這里的人民生活較權為富足,人民勤勞朴實、爽朗幽默。泰國中部有著豐富的舞蹈資源,舞蹈活潑幽默,如「豐收舞」、「特騰舞」、「蘭達舞」等都表現了當地人勤勞樂觀的精神風貌。
1.豐收舞
表演「豐收舞」的舞者頭戴草笠,手持秧苗邊歌邊舞,表現秧農耕耘、播種、收割、打穀的景象,抒發人們在一年勞作之後喜獲豐收盡情歡舞的歡悅情緒。
2.特騰舞
這個地區非常流行的「特騰舞」是模擬鼓聲而取名的,也稱「長鼓舞」。該舞蹈傳自緬甸。跳「特騰」是泰國民間集會上很流行的娛樂方式,常在宋干節或歡慶的節日的各種遊行隊伍中表演。表演時,男子司樂,女子舞蹈,背著長鼓奏樂的男子和女子在遊行的隊伍中相對而舞。男子在奏樂時,也可用身體各部位撞擊樂器,可以花樣翻新打擊樂器,可以擠眉弄眼,做出各種鬼臉取悅女子,節拍由慢而快,舞蹈動作也隨之由慢而快,最後在高潮中結束。樂器以打擊樂器為主,鑼、鈸、鼓等鼓樂伴奏使舞蹈十分熱鬧歡快。
3.蘭達舞
蘭達舞主要是對唱,舞蹈動作是配歌而舞,比如劃船歌,男女各在一條船上,需一邊對唱一邊做劃槳撐篙狀的舞姿,主要是表現男女之間的情感交流。
F. 泰國的基本舞姿是什麼
泰國的基本舞姿是:下體保持半蹲,身體及手臂每個關節都彎曲,形成「三道彎專」造型,動屬作時,腿在半蹲狀態上做重拍向下動作,節奏均勻地上下屈伸,身體上下顫動為其動律的主要特點。
泰國的舞蹈風格近似於印度舞蹈,舞姿富有雕塑性,情感內含,動作輕盈朴實。
G. 泰國舞蹈是怎樣發展的
泰國的舞蹈華麗典雅、輕盈流暢、舞姿婀娜,風格自由開放。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泰國的傳統舞蹈古典舞基本沒變,可見泰國人民對宗教信仰的堅定。他們一直保持著舞蹈的本土氣息。泰國人民和政府對泰國傳統舞蹈有著較好的保留和繼承,諾拉舞蹈同泰國傳統面具舞劇、東北風格演唱、皮影戲一樣,已成為泰國50項文化遺產之一,南部當地居民正在下一代中推廣這種民間信仰和娛樂方式。為確保諾拉舞蹈作為國家遺產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泰國文化部門正加快申請該舞蹈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進程。同時,近年來,隨著中國與東盟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泰國主動「走出去」、「請進來」,不斷地加強與東盟各國文化界進行友好密切的交流與合作,泰國的舞蹈藝術以多種方式走進中國,並向中國人民展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隨著泰國高校的舞蹈藝術不斷發展,近年來泰國高校的舞蹈教師與學生也不斷加強與中國高校的聯系並進行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廣西藝術學院坐落在中國西南部,占據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交流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近年來與東盟各國高校開展如「中國—東盟舞蹈教育論壇」、「中國—東盟音樂周」等文化藝術活動,並多次與泰國高校舞蹈教師和演員進行交流。
泰國洛坤府皇家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泰國宋卡拉皇家大學、泰國文化部藝術發展學院、泰國阿育塔亞皇家大學、泰國布拉帕藝術大學等高校的師生們都曾與廣西藝術學院開展過學術交流、聯合演出、教育參訪等一系列活動,成功的學術交流和聯合演出等一系列交流活動使得中泰舞蹈專業的師生彼此加深了對中泰傳統文化的了解,增進了友誼,提高了技藝。在中泰交流演出和工作坊教學活動中,泰國舞蹈藝術家向我們展示了由各校學者發掘、整理的18至19世紀的泰國傳統樂曲、樂舞(如泰國洛坤舞)、北方舞蹈和南方舞蹈,透過舞蹈的服飾、舞步、手勢、面部表情等舞蹈語匯,讓人們深刻地感受到泰國舞蹈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泰國高校的舞蹈專業課程設置大致相同,學生主要以古典舞「孔」和「洛坤」兩種舞蹈形式來學習,此外,還會學習一些北方民間舞和南方民間舞,如南旺舞、象腳鼓舞、諾拉舞等。泰國高校非常重視對泰國傳統音樂、舞蹈、美術的保護與發掘,舞蹈課程教學尤其重視對泰國國粹——「孔」劇的人才培養,其尊重本民族傳統的態度令人嘆服。
泰國高校師生觀摩廣西藝術學院舞蹈課
H. 泰國舞蹈的風格是怎樣的
泰國舞蹈是接受柬埔寨宮廷舞蹈影響而發展起來的,雖然它接受了柬埔寨回吳哥王朝時期的宮廷答舞蹈的影響,但由於本民族的審美思維定勢的決定,泰國舞蹈呈現出與柬埔寨舞蹈風格的很大區別。泰國宮廷舞蹈顯得活潑、輕盈、流暢,舞姿婀娜,風格自由開放。
I. 泰國南部舞蹈是怎樣的風格
由於泰國南部與馬來西亞接壤,因此舞蹈服飾裝扮受馬來西亞的影響。泰國南部的舞蹈歡快活躍。流行的舞蹈有諾拉舞、浪迎舞、瑪努拉舞、差蒂舞、匕首舞、色叨舞等。
1.諾拉舞
諾拉舞起源於泰國南部,是泰國最古老的舞蹈形式。流行於南部的「諾拉」泛指泰國南部的所有舞蹈,狹義上是指「洛坤」舞劇藝術。最初,諾拉舞蹈只是單純的舞蹈,後來逐漸包含了宗教經典、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等藝術形式的內容。這類舞蹈的舞姿優雅活潑,舞步多變且細膩,富有韻律感,造型具有雕塑性,動作幅度較大,可以做站立或地面上的動作,尤其是手臂動作千姿百態,並且要求舞者的腿部、腰部、手腕具有一定的軟度技能。諾拉舞很受南部人民的喜愛。許多泰國古典舞蹈的表演程式是從「諾拉」中起源的,泰國啞劇「孔」和舞劇「洛坤」都受到諾拉舞的深刻影響。
2.浪迎舞
浪迎舞是泰國南部邊境的舞蹈,該舞蹈源自馬來西亞的宮廷舞,舞者全是女子,後來該舞傳出宮廷,進入泰國南部,「浪迎」二字為泰語的音譯。舞蹈開始前先奏樂,樂器有鑼、單面鼓、小提琴等。然後,女演員按樂曲歌唱,邀請周圍男子入圈共舞。男演員頭戴黑帽,身穿長袖圓領衫、長褲,圍一「紗籠」,女演員穿「紗籠」和開襟衫,男女可以眉來眼去,逗樂調情,邊唱邊舞,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動作節奏和舞姿變化。
3.其他舞蹈
南部著名的民間舞蹈還有瑪努拉舞、差蒂舞、扇舞、割膠舞等。瑪努拉舞是一種滑稽舞蹈,產生於泰國南部回教部落,表演時動作輕松滑稽,用對答詩詞的方式來表達舞蹈內容。差蒂舞與瑪努拉舞很相似,也是滑稽舞。泰國南部地區還流行西維猜舞,雖經王朝更迭,但此舞至今仍保留著馬來舞蹈修長的舞姿造型和舒緩的踮腳舞步等固有的風格。
J. 泰國傳統舞蹈是什麽舞
1、南旺舞
南旺舞即圈舞,是民間集體舞,原屬泰國東北民間舞「笙」的一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全國廣泛流行。南旺舞舞姿端莊,步伐輕盈,手勢優美。舞時男女成對,一步一趨,女子以面頰、上身、手臂向男子作情致委婉狀,男子則以雙臂拱護女子,在其周圍環繞而舞。
南旺舞的每套動作,各有相應的音樂和歌曲伴奏,較著名的歌曲有《好月光》、《嘿嘿哈》、《十二月月兒明》等等。南旺舞也是東南亞各國男女青年喜愛的交誼舞。
2、蠟燭舞表演者雙手掛明燭而舞,身體彎扭蹲伏,手臂作方形屈伸,與緬甸舞相彷彿。
3、蘭達舞主要形式為男女邊對唱邊舞蹈。如《劃船歌》的表演者,需一邊對歌,一邊做劃槳撐蒿狀的舞姿。
4、特騰舞其名稱取自該舞的鼓聲,男舞者身背象腳鼓與女舞者對舞,由木琴、鑼、鈸、鈴等打擊樂器伴奏,情緒熱烈歡快。
5、竹竿舞將竹竿平放或呈井字形置於地面,由握竿人碰撞竹竿,表演者在竹竿間隙舞蹈,竹竿夾擊的速度由緩到急,舞步由簡到繁,情緒歡快活潑。
6、「笙」為泰國東北部著名民間舞蹈,共19種舞蹈語匯。「笙」原意為「跳」,是民間舞蹈的統稱。它包括捕魚舞、飯籃舞等。表現農民田頭送飯、河塘網魚,采擷野菜等農村生活情景。
舞蹈開頭是一段引子,由表演者隨著象腳鼓、蘆笙的伴奏邊舞邊唱,之後,男女結伴起舞,並隨著小鐃鈸的節奏變化而改換動作。此舞節奏鮮明,舞步灑脫流暢,表演風趣滑稽。
7、諾拉舞是泰國舞蹈最古老的形式。廣義是泛指泰南舞蹈,狹義是專指起源於南方的洛坤。諾拉舞舞姿婀娜嫵媚,造型具有雕塑性,舞步細膩多變,富於韻律感,尤以手臂的千姿百態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