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模式課題研究過程怎麼做
「英語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版在常態的課堂權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立足點是「面向學生的發展」。
⑵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
⑶ 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研究研究報告和中期報告的區別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中期報告
結合我校進一步推進、深化課程改革和全力打造高效課堂的實際需要,根據省教育學會和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要求,現就課題的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實驗在我校已進行十多年來,小學數學教學經歷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的洗禮,數學教學煥發著新的活力。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受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經濟文化的影響。我校小學數學的教與學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小學數學教師「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現象比較普遍。第二、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還未得到根本改變,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控制為主,學生參與率較低,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為教與學的阻礙。第三,學生在課堂上聽的多,練的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展現思維與產生思維碰撞的機會較少,參與面狹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第四,學生的學習潛力是無限的,但沒能被有效激活。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既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也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充分提供從事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動手實踐、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可見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問題、學會探究問題、學會創新,並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獨立自主地學習,成為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高效課堂是每個教師追求的最高教學境界。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他們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確立「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徹底改變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交流使所有學生能有效地學習,以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這正是本課題的理論和實踐上具有研究價值的地方。我校作為湘西地區的窗口實驗小學,也必將有力地推進湘西少數民族地區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讓湘西的孩子真正的沐浴素質教育。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國外的有效教學思想較為系統,表現為重視教學效率和尋求有效教學方法(模式)與途徑。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教育派」應運而生,提出了以「學生」、「經驗」、「活動」為中心的「指導——發現」教學模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步改變過去傳統的「二維對立」——非好即壞的思維方式,開始重新審視教育史上對立的兩派教育主張,在看到它們觀點對立的一面的同時,更多的研究和發現它們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教改理論和實踐,都是摒棄極端,博採眾長。反映在有效教學的研究上,表現為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出現了多樣化、綜合化的發展態勢。現在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主要有: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模式,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實驗模式,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模式,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模式,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模式,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模式、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阿莫納什維利的「合作教學」模式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借鑒國外教學模式和總結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吸取外國教學模式之所長又具有我國特色的教學模式,可謂雨後春筍。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有:「指導——自學」教學模式、「引導——發現」教學模式、「目標——導控」教學模式、「情境——陶冶」教學模式等。此時的有效教學開始朝著建構多元化、情境化、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方向發展。人們更加關注教學實踐的豐富性和教學模式的靈活應用。
目前國內影響較大的、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高效課堂等模式。
綜上,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為我們的高效課堂實踐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範式和借鑒。高效課堂是雙向的行為,要達到高效,教師和學生各需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真正達到高效性。這是本課題研究意義之所在。
三、課題的界定
高效課堂:指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徵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的愉悅交往過程。
教學策略:本課題是指從評價策略、導學案、班組文化建設、課堂模式4個方面開展實踐研究,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四、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發展性教學理論。發展性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進兒童一般發展要求的教學。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3.發現教學理論。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通過對一些事實和問題的獨立探究,積極思考,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在教師引導下,依靠教師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回答和解決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
4.有效教學理論。 "學習中心論"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和核心,強調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辯證統一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上。它強調: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以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發展。
五、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和總結出一套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願學、想學、樂學,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有效學習的能力。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六、研究內容
1、評價策略
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智慧學習」成長評價、「智慧學生」成長評價、小組評價
2、高效課堂模式:自學、展示、反饋。
3、導學案編寫。
4、班組文化建設。
七、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重視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強調實踐和探索,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
2、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系統的收集有關問題或現狀的資料,從而獲得關於課題研究的相關事實,並形成關於課題研究的科學認識。
3、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平時實驗過程中的資料和積累的經驗不斷分析、總結、提煉升華,歸納成文。
八、研究過程及階段成果
(一)成立了高效課堂督查考評組
課堂督察考評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年級副校長為年級組第一責任人,校中層領導、學科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為成員,每天到課堂檢查、聽課、指導、反饋。
(二)班組文化建設
1.班班配備先進的「漢王互動式多媒體」
學校多方籌措資金150餘萬元為全校50間教室安裝了先進的「漢王互動式多媒體電子白板」和四面移動式黑板,為學生創建科學便捷的展示交流互動平台。
2. 加強班級文化和小組文化建設
撤消講台,讓教師走下講台,成為名符其實的參與者、合作者。學生座位由秧田式變為小組式,面對而坐。全校每個班都有班名、班徽、班規;小組有組名、組徽、組訓。各學習小組分有助教、學科組長、紀律組長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職責。
3.學習小組建設
①組建小組,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
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主要是兩方面的操作,一是形式上的操作,主要責任人是班主任。二是內容上的操作,主要責任人是任課教師。
②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上的操作
我們在實踐中探究出了適合附小大班額下小組人數是6——8人一組最好。組數太多,不易交流和考核。組內人數太多,組內距離感較大,不宜組內交流討論。按學習能力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堅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層次學習理念。各組同學面對面坐成兩排,朝北朝南坐,而不宜朝前朝後坐。這能更好利用兩頭黑板,便於學生觀看。各個小組自成一塊,相對獨立,各個小組自成一塊,有組的形式,有組的感覺,有組的范圍。同時小組間有距離,易於學生走動交流。每個小組要按優中差、男女生合理搭配,分配均勻。具體位置坐法是2個差生夾在中間面對面,2個優生和2個中生呈對角線坐。這樣做,一給2個差生有同類感,親近感,而減少距離感、層次感和自卑感。二給差生以包圍式溫暖,四周式幫扶。三給優中學生以合作提高的機會。每個小組確定一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管理能力的擔任組長,管理本組全部事務。給小組以獨立感、責任感和榮譽感,而不是隨大流,跟著走。每個小組確定組名,組訓,口號。便於考評、管理和交流。每個小組的成員在定期考核後可以調整重組,在以後時機成熟時,組長可以組內選舉,三類學生可以分類,分檔自由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