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義務教育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義務教育

發布時間:2020-12-19 04:21:56

1. 義務教育的教學質量因為老師有償課後補習下降,談談你的看法

義務教育的教學質量,因為老師有償課後補習下降,有關部門應該嚴格整頓有償補課。如果提高了教學質量,那麼課後補償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從根本上要抓老師的教學質量,可以做每一個階段的考評,不要存在著人情打分,可以請外地的老師來本學校打分,不德才兼備的人就不要在這樣的崗位上待著。

有關部門應該工作到位,嚴查補課的事

有些老師埋怨學生的整體素質太差,那麼就要和家長學生老師三方進行互動,需要家長來配合老師,學生也要一起努力,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成績提高。這種事情就得坐下來相互聊一聊,知道彼此內心的真實想法,老師也能提高積極性。

補課是一個社會風氣問題,所以作為監管部門一定要做好監管。同時,家長們也要調整好心態,和老師做好溝通,這樣才能解決補課這件事。

2. 如何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質量

1、通過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襲策略和實踐研究」,確立正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完善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獲得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為進一步提高我校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堂教學成效,積累一定的科學數據並奠定相關的科研基礎。
2、「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實踐研究」將通過對我校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成因進行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通過對課堂教學成效的個案研究,尋找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為進一步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成效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3、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實踐研究」,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一種理念: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是完善教師自身的學習方式;沒有終身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就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就沒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 如何補齊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短板

2018年8月,《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報告》,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這是我國首份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報告。

補齊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短板,要做好以下5方向工作: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針對監測發現的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理念陳舊、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欠缺等問題,報告建議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升生源質量、改革招生制度、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等方面著力,吸引和選拔樂教適教的優秀青年進入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為義務教育培養素質全面、業務精湛的教師。根據教師隊伍存在的真實問題和廣大教師的實際需要,抓好分級培訓,優化培訓內容,切實提升培訓質量。繼續重視教師師德、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加大教師在班主任、體育、美育、德育等方面工作的績效權重,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方案。合理界定教師工作邊界,避免教師無限責任,減輕教師工作壓力,及時關心解決教師生活、工作中的問題。

5、提高教學資源使用率

報告指出,解決教學儀器設備使用率低的問題,首先要科學配置裝備,既要滿足教育教學需要,也要避免盲目追求高標准。其次,通過加大培訓,增強教師運用網路、電子化課程資源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按要求配備必要的教輔人員和實驗員,加強日常運行維護。最後,還要將學校教學資源使用情況納入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將教師教學資源使用能力納入教師考核,在考試評價中增加對學生動手操作環節的考查。

4. 什麼是義務教育質量檢測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依法監測、服務決策,科學評價、重在導向,准確診斷、探求規律的原則,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身心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全面、系統、深入地監測。

准確地向國家報告基礎教育質量的現狀,為教育決策提供信息、依據和建議。通過監測數據和監測結果的發布,引導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促進億萬中國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

依靠北京師范大學在全國教育領域的資源優勢,組織、協調全國各相關單位、各相關領域科研力量,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專家隊伍,在實施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同時,指導各地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推動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網路的逐步建立。

(4)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義務教育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基礎教育的實際狀況和基本國情,借鑒國際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的經驗,現階段對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的六個方面進行監測:

1、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養。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在自尊、自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保護環境、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具有社會責任感等思想品德和公民素質方面進行監測。

2、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素質、體育鍛煉和個人健康習慣等身體健康方面進行監測,同時也對學生的情緒、意志品質、個人行為習慣、與他人交流合作等心理健康方面進行監測。

3、學生的學業水平和學習素養。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各學科的學業水平進行監測,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監測。

4、學生的藝術素養。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審美情趣、藝術欣賞與表現能力等方面進行監測。

5、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監測。

6、影響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從學生的家庭環境,教師、學校、課程等學校環境,以及與基礎教育有關的宏觀社會、經濟環境監測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

5. 我國現在實行12年義務教育將會有哪些重大社會意義

實施十二年義務義教育屬於前提和基礎,黨和政府對其給予極大重視。早在1985年開始,在部分偏遠山區就開始實施「三包」政策和義務教育。在黨和國家支持和督促下,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偏遠山區學生入學率,「普九」任務基本被完成,但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問題依然存在。有些學生不到學校上課,普遍存在著輟學現象。因為未能很好地執行國家規定的教育目標,則必然會增加文盲率,而成為偏遠山區地方可持續發展的阻礙因素。綜觀逃學和輟學學生現實情況,多數為貧困家庭學生,學生越是處於偏遠地區,就越會存在較大逃學數量、很高的逃學頻率。尤其在中學階段,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輟學狀況,一般情況下,有的小學畢業後,初中就不想讀了。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自覺性弱,學習感覺枯燥乏味,從而失去興趣,所以成績差;二是缺乏教學硬體資源,加上教學質量因素,學生喪失學習信心;三是師資隊伍不足,對教育教學影響嚴重;四是學生在當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下,形成較低的學生道德水平,具有較重的叛逆心理;五是家長思想觀念落後,沒有認識到孩子的學習與其未來的關系,不能結合學校教育理念考慮孩子的未來。總體來看,自偏遠山區目前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而對偏遠地區學生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於增強普及基礎教育,增加人才的綜合素質,實現我國人才強國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6. 如何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要加大邊遠、貧困、民族地區教育投入,保證區域教育版投入均衡。

要推進「標准權化學校」建設,是縮小學校間辦學差距、促進校際教育均衡發展。

要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使城鄉教育在財政投入、辦學條件與水平、教育資源、師資隊伍和教育質量等方面達到基本均衡。

7. 如何建立科學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

《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教基一[2010]1號)中強調,「要制定具體措施和辦法盡快提高農村和薄弱學校教學質量。要探索建立學校教育質量監測評價制度、教育質量目標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質量的保障機制。」
湖北省人民《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鄂政發〔2010〕16號)中明確說明:「建立完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和素質教育導向機制,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從近期國家到地方的教育政策無不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事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成為目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建立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監測評估體系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前提之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施教學質量監控雖然是各級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主體是學校。因此,作為承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終端管理部門——學校,要努力探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策略、措施;切實落實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任務、責任。
提高教學質量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而且,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直接影響到一所學校的發展。教學質量高,容易形成良性循環;教學質量低,則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科學、規范、有序的教學管理是確保教學質量提高的必要條件。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是教學管理中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現代教育工作管理很重視監控與評價的作用。所謂教學質量監控,是指根據預定的標准,採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對教學准備、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監測和調控,對出現的偏差及時進行糾正,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以確保教學的質和量都能達到預期目標,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活動或行為。
近年來,我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大多數學校在實施教學常規管理,落實質量監控辦法作了有益和有效的探索與實踐,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這些學校教學質量大幅攀升和穩步提高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在諸多因素中,質量監控措施落實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堅實屏障。
一、校長對教學質量要實行全面監控
校長對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主要有:對教學環境質量的監控,對教學質量管理過程的監控,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監控,對學生學習質量的監控等。
1、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大凡教學質量經久不衰的學校,都非常重視培養良好的教風、良好的學風,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學校校長堅持每天參與行政值日,早晨到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班巡查朝讀情況,看各班是否有老師、看班上學生到了多少、看學生讀書是否認真等。有教育管理思想的校長會堅持經常提醒老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辦公時間多鑽研教材,多批閱作業,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上課要搞好組織教學,落實有效教學和有效訓練,……。有了好的教風,好的學風,當然就有了好的校風,校風好了,教學質量自然會提高。
2、培養中層幹部隊伍,對教學質量管理過程實施有效監控。
教學過程主要由教師完成,對教學過程的監控主要由教導處去落實,學校校長事必躬親是不現實的,校長主要負責對中層領導的管理過程進行督促和指導。中層領導對教學過程的監控管理主要體現在日常管理上。
每次的行政會議,教學工作應成為會議的必要議題。校長先要總結前一段時間各部門圍繞教學中心工作的工作情況,查缺補漏。然後,校長再把當前一段時間教學工作的要點列出清單,以便各部門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教,及早安排,按時落實。對各部門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大家共商對策,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校長會給予指導,出謀劃策。
中層領導的行政值日,要到教師辦公室、教學樓、校園各處巡查,特別要加強早晚兩段時間的巡查,朝讀時間很珍貴,決不能讓學生浪費時間,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決不能出現課堂無老師的現象。
校長對中層幹部的工作管理督促到位,中層幹部的工作檢查到位,教師的教學工作落實到位,因此,不論什麼時候,學校的整個教學工作都會秩序井然。這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
3、增強教師教學質量意識,拓寬教學質量監控渠道。
對教師教學過程及質量實行全程監控只是確保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主渠道,為了更全面,更客觀的對教師教學質量實行有效監控。每學期,學校校長都要組織一次學生評教活動,開一次學生座談會,時時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滿意度。
學生是教學效果的受益者。因此,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能較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敬業精神、課堂的生動活潑、教學的效果等。每學期,校長都要親自主持一次由全體學生參加的問卷調查,內容可以涉及到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行為、教學水平、課堂效果、學習指導、布置與批改作業、檢測考試等方面,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從而讓教師發現自身教學的不足,促進自身的發展。這樣有利於改進、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體現「教學相長」。
二、教導處對教學質量要落實全程監控
抓好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可以這樣說,一所學校如果不抓好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沒有落到實處,那麼這所學校的教學秩序就會亂套,教學質量就會變得一塌糊塗,其它一切工作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教導處具體負責教學常規工作的實施和管理,並對教學質量按教學常規實行全程監控。
要對教學常規工作實行全程監控,首先必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們的「章」「法」有《荊門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辦法》(荊教〔2009〕13號)、《沙洋縣中小學教學教研管理規程》(沙教[2007]7號)、《沙洋縣中小學教師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沙教[2009]7號)。學校還要據此制定《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實施細則(或實施方案)》,它可以將「辦法」、「規程」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也可以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了強化、補充。「辦法」、「規程」和「要求」中一般只規定了應該怎樣做,而「實施細則(或實施方案)」中則可以增補不這樣做將怎樣處理和責任追究。這樣,就使教導處對教學常規工作的監控帶有強制性,可操作性。
1、落實教學計劃。教師開學初擬定了教學計劃,年級學科組預設了教學進度,教導處要依據預設的教學進度對教師的實際教學進度進行檢查監控,確保每位教師按期完成教學任務。
2、規范座班行為。為了規范教職工出勤行為,保證教師高效完成常規教學任務,更好的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學校可以規定教職工工作期間實行座班制,座班時間為國家規定工作時間。以此確保教師完成備課、批改作業等工作任務。每周教職工例會,行政領導要對教師辦公抽查情況進行通報,對無故不在崗的教師按曠工處理。
3、嚴格課表管理。為了維護課表的嚴肅性,教導處應規定未經教導處同意,教師不得私自調課,否則,對課表中該次課的教師予以曠課處理。
4、落實有效訓練。教導處可以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前,教師自己要先下水解題,然後才能布置給學生做。教導處檢查學生作業時,先檢查教師作業。這樣要求的目的是使作業設計難易適度,有效訓練落實有價值,不機械重復,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減輕了學生作業負擔。提倡教師分層布置作業,讓不同層次學生都吃得了、吃得飽、吃得好;讓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發展。對於所有作業布置,應做到有批改,有分析,就講評;學生要有專門的糾錯作業本,任課教師要定期檢查;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有個性化的批語,要充分鼓勵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於教師備課和學生作業情況,要做到一月一檢查。對極少數教師備課課時不足,備課質量低劣,作業布置簡單化、不批改等現象,學校要進行誡免談話,並在教學檢查結果通報大會上予以通報,同時輔以相應的經濟處罰,與年度績效考核掛鉤。做到有制度、有檢查、有記載、有談話、有通報、有處罰。
5、嚴格考試評價。考試是對教學質量較客觀而又有效的主要監控手段,教導處嚴把考試關,以考風促學風,以考風促教風。
(1)平時檢測:對教師自製試卷的考試,要嚴格把握試卷質量。所有學科必須落實對章節過關測試環節,而且要將每次測試成績登記在冊,縱橫比較,做到教師心中有底,學生心中有數。對每次測試中學生存在的問題,科任教師要及時找學生談話,幫助學生分析並找出原因,提出補救措施及解決辦法。
(2)期末檢測:期末考試是對學生、教師一學期學習和教學質量的一個總結性評價與監控,其結果也直接關繫到教師的切身利益。
學校在安排安排和組織期末考試時要做到「八嚴」:制度嚴、組織嚴、管卷嚴、監考嚴、考風嚴、收卷嚴、閱卷嚴、分析嚴。對教師在參與考試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校將以嚴重失誤或失職處理。組織考試要體現「三個交叉」、「一個迴避」:「三個交叉」指學生年級交叉,老師監考交叉,教師閱卷交叉,「一個迴避」指教師迴避自己任教的班級及學科。嚴格教師監考紀律,加強監考巡視。如果巡視人員發現學生有考風問題而監考教師沒有發現,監考教師將受到提醒甚至批評。嚴肅學生考風,學生在考試中若有嚴重違紀行為,教導處要及時全校通報批評。考試結束後,監考教師必須按學校規定的要求收卷封卷。閱卷實行流水作業。在閱卷組內必須統一評分標准,防止發生同一年級同一學科寬嚴失當的情況發生。各閱卷組閱卷完畢後必須寫好質量分析,並上交教導處。
每學期開學初,在全校教師大會上,教導處要公示各班級、各學科、各教師的上期期末考試情況,與上學期縱向比較,與其他兄弟學校橫向比較,使教師明確自己教學成績的位置和現狀,以便教師及時糾偏和改進。
這樣做既維護了考試的公平與公正,又便於教導處實施監控,科任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6、健全教研製度。學校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製度,以制度推進教學研究,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教研有效機制和模式,增強教師問題意識、反思意識、研究意識、互助意識、專業意識,創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水平。各教研(或備課組)要依據「校本教研製度」制定好學期校本教研活動計劃,做到重心下移、目的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力求實效。

8. 義務教育的教育質量應如何進行提升

據報道,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這是我國首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基於監測結果,建議從七方面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

據介紹,監測中心基於監測數據撰寫了不同方面的結果報告,提交國家教育相關部門,為教育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同時,監測中心每年還為所有參測的省份和樣本縣(市、區)提供監測結果報告,並組織開展監測結果報告解讀會,推進監測結果應用。

閱讀全文

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義務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