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消防安全教育教案著火了怎麼辦反思
本次活動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預期的目標也較順利地達到了。在整個活動中,內孩子們通過容聽、看、想、說、議、學、練等多種方式參與活動,主動積極性很高,不知不覺中就知道了怎樣報警以及了解了在火災發生時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根據中班孩子們好奇的特點,我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一個環節中,我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孩子么們帶著問題去聽,去看,接著進行討論,還不忘進行思想教育:不能隨便玩火、以免發生火災。接下來是讓孩子們學習如何報火警以及逃生的忠言環節,我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著火了怎麼辦為主線,引導孩子帶著問題去思考。開始時,孩子們獲得經驗是零碎的,再通過老師加以分析、引導小姐,個體經驗就演變成了集體的、有價值的完整經驗了。在第三個環節中,我採用了游戲體驗法,在設置模擬火災現場的氛圍中學習簡單自救,進行消防演習。讓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的氛圍中,以游戲的方式對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
㈡ 小班安全教育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內推測可能發生容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㈢ 安全教育《觸電了,怎麼辦》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更是義無反顧的內重責,容因此我們特認真地開展了《觸電了,怎麼辦?》安全教育活動,也有了一些教學工作中的反思。 一、對幼兒有引導性的教會其學習安全知識。 枯燥的學習已不能引起幼兒良好的學習慾望了,我以「聰聰拿小鐵棍插進插孔里,不小心觸電」的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並讓幼兒以此合作討論「這下該怎麼辦呢?我們看看別人是怎樣幫助他的」,藉助所出示的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看四幅小圖,感知用什麼材質的木棍把觸電者分開,進行急救方式。 二、讓幼兒邊觀察邊講述,自由探索。 利用教師的巡迴指導,讓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每一幅圖的內容。請一名幼兒上來扮演觸電的人,教師示範各種正確的救助方法,同時學會更好地互相合作:幼兒兩兩結伴,分角色扮演,或互換角色。 三、家園共育。 請家長指給幼兒家庭中易發生觸電的隱患之處,教育幼兒不隨便亂摸室內電源插座。 此活動,通過閱讀幼兒用書中的事例,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講解下,知道觸電時的救助方式,積極地參與操作活動,能對各種救助行為作判斷,願意接受成人的建議。
㈣ 安全教育被綁架了怎麼辦課後反思
1
遇到敲詐、綁架怎麼辦
五年二班 劉淑菊
一、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掌握必要的安全防範知識,以樹立安全意識,增強安全觀念。
2、加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教育。
3、教育學生學習有關法律知識,從小培養他們遵紀守法和學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做守法公民,做「四有」新人。
二、教育手段:
1、通過多媒體展示有關「搶劫、勒索、綁架」的畫面、案例及有關法律知識。
2、通過學生的討論與交流來認識「搶劫、勒索、綁架」的危害性。 3、將如何應對「搶劫、勒索、綁架」編成歌謠以警示學生。 三、教育過程:
(一)藉助「影像圖片」導入課堂:
(如:地震、車禍、游泳、打架、火災、搶劫、勒索、綁架„„) (二)遭遇搶劫、勒索、綁架的種種可能。
●平時不養成樸素的生活習慣,常向人炫耀自己或家中如何有錢,隨便帶他人到家中「參觀」。
●外出、上學和放學不結伴而行,外出行蹤也不告訴父母,也不言明返家時間,隨意逗留在外。
●如果有人突然來找你,對你說:「你家中出事了!」或聲稱你父母生病、出車禍------等等,並要帶你離開學校、家中時,此刻就感到慌亂,並與他人離校。
●在途中發現有人盯梢跟蹤時,自己首先慌了陣腳。 ●到深夜時,車輛、行人稀少,此時還獨自夜行。 ●獨自夜行出門時,身上攜帶太多的錢物。
●貪圖近路而穿越偏僻的小街小巷以及一些治安復雜的路段,因為壞人總喜歡在這些 黑暗、僻靜和易於隱藏的地方伺機作案。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2
●遇上歹徒,不敢大聲呼救,不往人多、有明亮燈光的地方跑。
●放學路上,某中學生小來騎著自行車回家,突然被後·面的一輛小汽車不輕不重地撞倒在地。"真是對不住、對不住,你受傷了吧?我馬上送你到醫院。"有兩個男子連忙下車,樣子很焦急地問。小來見只是擦破點皮肉,並無大礙,就說"算了算了,我還要趕路,不用去醫院了。"但他們還是十分熱情地催促,"還是讓醫生檢查一下吧,萬一有什麼內傷,我們也負不起責任啁!"小宋一聽也有道理,就跟著上了他們的車。萬萬想不到這是一輛"賊車",自己成了歹徒向家人勒索的籌碼,差點丟了一條小命。
●放學時,同學甲對同學乙說,走吧,沒事就跟我去玩吧。同學乙問,去哪裡?甲說,我家附近有間電子游戲機室可刺激了。乙以"老師說過不要到那些地方去為由要拒絕,但終於經不起甲的一個勁地鼓動;"走吧,已經放學了,老師管不著我們了,"跟著他進了一家橫街窄巷內的游戲機室。剛玩了一會,幾個凶神惡煞的"大哥"就圍了上來要向他"借錢",但甲此時不知為什麼不見人影了,乙只好掏出了身上的一百多元„"。
(三)敲詐、綁架篇
㈤ 大班安全教育活動反思馬路上的標志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及信號燈,懂得車輛與行人都應聽從信號燈及交通安全指揮的道理。
2.了解標志的作用和特徵;
3.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准備自製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早上有個小動物委託我們幫他一個忙。到底是誰呢?它又遇到了什麼困難呢?我們快一起來看看吧!(師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前幾天小老鼠舒克新買了一輛小汽車,這不今天早上它就開著它的小車來我們上杭來遊玩,但是一進城,它發現我們的馬路上到處有著很多它不認識的標志,這些標志它從來沒有看見過,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它不敢開車進城,只好來請教我們小朋友了!
二、認識交通標志
師:瞧!小老鼠舒克把這些交通標志都給畫了下來,我們快一起來看看:這是什麼標志?代表什麼意思?
(師出示各種交通標志的圖片,請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試著說出這些分別是什麼標志,分別代表著什麼意思)
師:這些標志都有什麼共同點?
(1)認識警告標志:
講述:像這幾種由三條邊一樣長所組成的正三角形,黃底,黑圖案,它所標志的含義是「警告」。它警告我們要注意危險;警告我們要注意前面的信號燈標志;警告騎車人、開車人要注意前面有學校,有成群結隊的兒童將通過等等。(出示相應的標志)
(2)認識指示標志:
講述:用來指示行人、車輛的某種行為的標志多用藍底、白色圖案(或符號)告示人們,它給人一種平和、寧靜的心理指示。圖形有採用圓形的,也有用方形的。(出示相應的標志)
(3)認識禁令標志:
出示禁令標志牌。這種紅圈白底、紅桿、黑圖案或圖案壓杠的標志叫「禁令標志」,它的作用是向行人、車輛發出行為限制的信號。(出示相應的標志)
三、交通標志作用大
師: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很多交通工具的意義,那小朋友你們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了這些交通標志,那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幼兒自由想像回答)
師小結:交通標志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交通標志,那馬路上的車就會隨意亂行,沒有規則,互不謙讓,很容易引起車禍;如果沒有交通標志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是停車場,那車輛就會隨意停放,這對我們的行走和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了交通工具,上班的時候馬路就會混亂,這樣會影響人們的工作的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交通標志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是缺一不可的,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去執行這些交通標志所表達的含義,做一名優秀的交通小標兵。
四、活動延伸:我是小小設計師
師:小朋友,剛才舒克說,它現在可全都明白了這些交通標志的意義了,它說謝謝大五班的小朋友,現在要開著車到我們班級來參觀呢!你們高興嗎?可是啊,對於我們班級舒克一點也不熟悉,我們教室的每個地方它都不知道是干什麼的?所以我想我們今天就來當一次小小設計師,為我們的班級設計出一些標志來,就象交通標志一樣,讓舒克一來,看到這些標志就知道這些地方是干什麼的。如:再比如說可以在我們洗手的水龍頭那裡設計一個標志,如:用水龍頭的時候要開小一點,用完以後要記住關掉,不要浪費水資源等等)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除了要講清「為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不遵守交通規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等等大道理之外,關鍵還要讓孩子從小就能認識、了解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及信號燈的作用,從感性上增強認識。故這節活動中我採用多媒體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從孩子們已經認識、了解的紅綠信號燈的作用入手,由淺入深地逐步引導他們認識、了解部分「禁令」標志,「指示」標志和「警告」標志。懂得一切車輛(特種車輛除外)和行人都應聽從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標志的指揮,違反了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標志的指揮,就是違反了交通法規!
另外,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了交通標志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交通標志,那馬路上的車就會隨意亂行,沒有規則,互不謙讓,很容易引起車禍。所以交通安全標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去執行這些交通標志所表達的含義,做一名優秀的交通小標兵。讓孩子們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㈥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小手流血了活動反思
總結: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版復健權康,為我們服務。
活動反思:
幼兒剛入園時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會用勺,進餐過程中撒飯粒現象嚴重;洗手時有的幼兒不挽袖子、不知道搓手;穿脫-衣服、整理衣服都要等別人幫助。在學習兒歌《我的小手》時,孩子們說:「我的小手會穿衣。」「我的小手會洗臉。」……孩子們有這樣的熱情和願望,但還做的不是很好。安全領域,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手。幼兒經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將自己的手碰傷,然後難受的或害怕的告訴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師從幼兒生活中尋找教育內容,鼓勵孩子愛護自己的小手,保護自己的小手。
㈦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他為什麼肚子痛及反思
領 域
安全
活動類型
活動內容
他為什麼肚子痛
活動來源
實施時間
2014、2、21
活動目標
1、了解引起肚子疼的幾種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防治、減少疾病。
2、知道肚子痛會影響身體生長和健康,有初步的自我約束能力。
活動重點
了解引起肚子疼的幾種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防治、減少疾病。
活動難點
知道肚子痛會影響身體生長和健康,有初步的自我約束能力。
活動准備
圖片(娃娃肚子痛、蒼蠅叮食物、不洗手吃東西、吃好多冷飲、吃手指等)
活動過程
教學反思
活動環節
預設時間
1、故事導入
⑴毛毛怎麼了?
⑵為什麼捂著肚子?
⑶他為什麼會肚子痛呢?
2交流肚子痛的原因
⑴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各種圖片
⑵討論:這樣做為什麼會肚子痛?
⑶小結:注意衛生,不吃不幹凈的食物、不多吃冷飲等
3、結合生活經驗,交流肚子痛的預防
⑴你肚子痛過嗎?
⑵肚子痛是什麼感覺?
⑶生病、肚子痛好嗎?為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身體長不高、不結實、影響學習等)
⑷生病了該怎麼辦呢?(找大夫看病,按時打針、吃葯)
4、欣賞故事錄音「大家愛清潔」。
5、洗手活動
本次的活動內容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容易理解。活動中還發現有不少幼兒不好意思指正毛毛身上的缺點,這也證實了這種現象的存在。其實像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還有許多,有時候簡單的說教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倒不如把這樣那樣的不良習慣設計到活動中,讓幼兒自己參加討論和實踐,最後自然領悟到要怎樣做是正確的。
㈧ 小學生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反思
安全教抄育幼兒防溺水活動反思
襲一到夏天,幼兒園甚至整個教育局最為擔心的就是幼兒的安全,特別是關於水的安全。每一次看到新聞上有學生溺水身亡,就會感到無比的惋惜。安全教育應該從小教育。特別是幼兒園的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差。更是需要及時預防。
接近暑期,我班特進行了關於防溺水的活動。活動前,我准備了相關PPT,以直觀圖片讓幼兒了解。導入活動時,我先用談話的方式引導:在夏天我們最應該注意的是什麼?是防溺水。那應該怎麼做。先讓幼兒進行自我討論,然後回答。接下來展示PPT,讓幼兒看圖片,理解圖片內容,應該去哪些地方玩水,游泳的時候應怎麼做,圖片上展示的一清二楚。形象的卡通畫也容易讓幼兒理解。簡易的圖畫,簡易的語言可以讓幼兒更加方便理解,加深印象。
其實在平日晨談中,也常與幼兒探討關於防溺水的知識。平時家長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因此教師的教育工作就顯得重中之重。在這次活動中,我把以前的知識進行整理,再加上PPT,讓幼兒更直觀的觀察圖片內容,便於理解。
㈨ 教學反思安全教育《不去這里玩》
必須注重從學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潤物細無聲,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
(1)從聽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遵章守紀與安全同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於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後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進行必要的點評,並張貼宣傳,給學生以安全警示教育。
(2)從看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文明與安全同行。
眼睛是我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小事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也時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防患於未然。鏡頭一、鏡頭二的情況就經常在學校出現,鏡頭二的後果就比較嚴重。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鏡頭一,班主任可在班隊活動課上讓學生討論:假如有同學踩著了這位女同學,後果會怎樣?假如那時是全校集會,這位女同學會怎樣?假如你當時就在這位女同學的身邊,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位女同學,你會怎麼辦?假如那位男同學的頭撞到牆角上後果會怎樣?學生在討論中,逐步認識到不文明的活動潛在許多危險,進而提高防範發生類似安全事故的意識。
組織學生尋找發生在身邊的安全事故及藏於身邊的安全隱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於班級或學校的櫥窗里,讓學生得到警示教育,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激勵、鼓舞。我們通過學生身邊的小事喚醒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重視與防範。
其次,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表明,體驗是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徑。學生安全教育,教師只是一味地反復叮囑或是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麼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也應從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讓學生體驗 .
㈩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走丟了怎麼辦的教學反思
設計思路:現代的孩子已處於二十一世紀,他們應該是活潑主動、大膽不怕困設置各種難題,通過角色扮演,一邊發現問題,一邊隨機教育,不但要讓幼兒學會保護的方法,而且要讓幼兒的心靈得到共鳴 ,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活動內容:我該怎麼辦 活動目標: 1、了解發生各種危險時,所應該採取的措施。 ... 2、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 活動准備:警車(玩具)一輛,用椅子搭成的家,爸爸媽媽的頭飾,壞人的頭飾 活動流程:游戲導入--------談談議議---------游戲鞏固 實施要點: (一)游戲導入 1、教師創設情景 指導語:有一天,有一個陌生人進入了家裡。可是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就只有一個小朋友,該怎麼辦? 指導語:有一天,有個壞人突然闖進了幼兒園,要挾我們,怎麼辦? 2、隨著幼兒的答案,請個別小朋友表演。 (二)談談議議 指導語:剛剛這樣子對不對?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總結:如果有陌生人在敲門,而爸爸媽媽不在家,我們不能開門! 如果壞人闖進幼兒園了,我們要安靜的想想辦法,不能害怕。可以打電話求救,也可以請求別人幫助我們! (三)游戲鞏固 根據小朋友及老師總結的答案及過程,請小朋友上前表演。 活動建議:幼兒在談到各種自我保護方法時,可能會說出各種辦法,有的可能是不合理的,教師不必當場反駁,可以根據幼兒的表演,來請小朋友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