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內外中學化學教育的現狀
這個問題太大了
我只是想說,高中學的化學知識絕大部分是錯誤的,大學要重新學,這個讓我大一時候很痛苦。但是很多要記憶的東西對中學生來說還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也很無奈。
㈡ 高中化學教學評價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高中教育;化學課程;教學評價;探索實踐
目前高中階段的課程教學注重以學生為根本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增強為教學原則。高中化學課堂實踐教學中,老師在重視對化學知識內容的精心傳授的同時,也要體現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地有效施行。教學評價體系要以「如何讓學生進行高效學習,並形成科學性學習價值觀」為踐行理念,推動學校開展創新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課程學習質量,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綜合學習素養地不斷提升。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學校及老師要對教學評價體制進行科學合理地編訂,進而有效促進化學課程的持續性發展。
一、高中階段化學教學評價開展情況的現狀解析
1.課程評價理念存在嚴重誤區和問題
課程教學評價作為教育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具體體現在老師自評和他評這兩種評價方式類型。而高中化學教學是以教學評價與反思為課程標准,合理科學編訂課程評價指標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影響與作用。但是,現階段高中化學課程教學活動中,學校及老師在評課理念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在評課環節中老師會體現出一些錯誤觀點,就是多數老師都有以「課堂提問多多益善」的教學錯誤認知,並將其當成衡量課程教學過程地評價指標。
2.教學評價標准存在的現象問題
高中化學教學評價體系,主要體現在對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及影響因素等幾方面作出得合理科學性研究評價。由於種種教學因素的影響,在教學評價層面還是存在較多缺陷,老師對於課程評價標准還是拿捏不到位。
㈢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這個時代的發展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高中化學教學是最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學科。因此,我們化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運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逐漸學會自主學習。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研究和實施創新教育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下面對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談一下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創新教育需要教師有新的教育觀念
以往的教學是以單純的知識講解為主,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會停留在教師講什麼就聽什麼的階段。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學到的知識都較為死板,缺乏對知識的靈活運用。這樣的教學已經不適應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也不適應高考的考試模式。我們迫切需要打破舊有觀念,從學生角度出發,創設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首先我們要改變的就是舊有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聽講、被動學習的狀態,要靈活設計教學方式、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教學課堂。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教學觀念。新時期下,培養學生的能力是關鍵。只有創建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課堂、教學氛圍,學生能力的激發才能成為現實。新課程要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也是這個意思。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地停留在教師高高在上的階段,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的現在,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從而選擇多種多樣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觀念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更是創新教育的基礎。
二、創新教育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創新教育中也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研究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利用化學與生活實際相關的例子來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利用與化學相關的科技前沿信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焰色反應」時,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炒菜時不慎將食鹽濺在火焰上呈現黃色的事實,增強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學生急於想知道原因的條件下,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做完鈉、鉀離子的焰色反應實驗之後,又補充做了鋰、鈣、鋇、銅離子的焰色反應實驗,用色彩鮮艷、明亮絢麗的焰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接著又利用教科書中的彩圖給學生展示美麗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繽紛的節日焰火更可使學生享受到通過學習化學獲得的美感。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來,這就為我們開展創新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三、注重創設有利於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氛圍
創新教育除了需要有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的支持外還需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創新思維,輕松自由地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需要好的氛圍來激發創新動機和創新慾望。因此,良好的教學氛圍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必備條件。首先教師應改變高高在上的形象,要與學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作為學生的指導者,與學生共同開展學習。其次,教師要經常鼓勵、肯定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能夠有勇氣、有信心開展學習。哪怕是學生有一點點的進步,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性、鼓勵性的評價,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更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當學生有錯誤的想法時,我們也不應簡單地批評、遏制,先要肯定學生敢想敢說的態度,然後再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思路上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我們的化學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高中化學離不開實驗教學,我們在設計實驗教學時就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入手開展化學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創新教育需要更新學教學方法
實施創新教育後,以往單純的講授式教學就不再適應教學需求了。當然無論實施怎樣的教育,講授式教學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教學方式。我們化學教師應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氯氣和水反應」的教學中,傳統方法僅以講述法說明氯氣的溶解度,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HClO有漂白作用,這樣講法必然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能引起學生思考,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取
㈣ 如何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智慧教育觀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加強滲透。當前人們常常探討教書育人,實則指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加強,讓學生各方面素質都可以獲得發展,成為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育人的實質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因此,不僅要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化學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應是傳播文化,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里應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滲透人文教育,將知識、能力、人文相結合,為社會的發展輸送不同能力的合格型人才。
一 人文教育的含義
人文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感染下,通過人文學科為基準實施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提升學生在人文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素養。人文教育指在人文學科的范疇里執行,傳統意義上的人文教育指通過學科的形式存在。人文教育具備了以下特點:(1)人文教育不再是古典人文主義時期對精英教育的意義,也不只是通過古典教育的內容作為價值取向;(2)人文教育培養的是完整的人;(3)人文教育應積極開發人的左腦、右腦。
二 初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狀
長久以來,受到只注重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影響,初中化學教學長期以來都是將知識教學當作教學重心。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初中化學教學較少涵蓋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文教育被不斷淡化,具體體現為教學內容過於重視邏輯性、系統化及網路化的化學知識結構設定,將學生對社會、生活乃至就業方面的化學素質需求過於忽略,也對化學在科技研究乃至社會應用層面上的問題過於忽略。在教學過程里,局限於加強掌握化學知識、解題技能的理性思維訓練,忽略了人們在情感、心願等方面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及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推崇理性,追尋規范化、統一化,忽略學生獲得個性解放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每天雖然都處在豐富的化學世界中,但是欠缺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對周圍相關現象及問題處理的能力。老師始終將教給學生化學知識當作自身唯一的教學目標,學生如果沒有掌握好知識,老師就會有挫敗感。可當前倡導的是令所有人都發展的教育,而非經營式教育。化學教育承擔的是令所有人都具備化學素養的責任。學生也應具有一定的化學素養,這也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所以,化學教學應將精力放在化學基本知識及和化學相關的人文教育方面,而非對學生而言較難的專業問題方面。
三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化學美的育人功能
審美教育是人們在人文素質方面不可欠缺的構成部分,美育不但可以提升素質、陶冶情操,並且有利於智力的開發,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活動,對加快學生整體發展具有無法取代的作用。化學美屬於科學美,化學在展現物質內部豐富的運動方式和規律時,體現了化學范疇中具備的豐富的美育素材,所以,具有特殊的美學意義。
2.透過化學科學研究實驗,養成學生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初中教學的人文精神中心思想為讓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建立科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其具備積極、向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初中化學探究實驗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要依據,在這一過程里,不但是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還是令學生了解科學家如何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研究所經受的困苦,養成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勇敢探索、堅毅的科學品質以及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3.充分探尋化學哲理,培養學生堅強的奮斗精神及毅力
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老師會竭盡所能地運用化學史及科學家的奮斗過程、人格魅力來激發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勇敢追求,為事業勇於奉獻,從而感受人文教育。在教學過程里,應將傳授知識及德育的最佳結合點確定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滲透。化學中富含的哲理,一線老師應積極開發這些資源。
4.大量實施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懂得如何合作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化學大綱中的新要求。由於經濟的不斷提高,知識的不斷進步,國家間的經濟、科技往來的不斷擴大,人們相互間的合作和交流也十分頻繁,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生活方式會對人際往來、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具備合作精神、和睦相處的品質,才可以在當前時代站穩腳跟。學生在實驗中,需要進行分工合作,一定要具備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可以將實驗的任務完成。
四 結束語
要建立具有現代化、高品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只加強學術能力是不夠的,人文精神的滲透是不可欠缺的。老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應有效地運用當前的教材,有計劃地將人文因素滲透進去,為社會提供更全面的人才。
㈤ 談一談中學化學教學存在哪些問題或弊端
從目前的化學實驗教學來看,比較強調和重視化學知識的傳授,而且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化學知識都是預知的,只需要強制性記憶。另外師生重視的是實驗結果或結論(多數情況下實驗教學的目的也就是驗證並記住這些結論),而對實驗過程的探索不夠重視,至於素質教育所提倡的科學思想、科學品質、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等的培養,在實驗教學中體現較少。顯然,這樣的實驗教學不能適應實驗教學目標的實現。
2.教材、實驗冊及教輔的導向。現行的教材、實驗冊及教學輔導資料上設計的實驗題目中客觀題目眾多,對於這些題目,或答標號,或填寫數據、操作、儀器名稱、現象等,這樣限製得過死且往往都給出標准答案,使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鼓勵學生動手,有利於學生展開思維的開放性、探索性實驗題目較少。久而久之教與學都停滯在應試作答的模式上。
3.實驗教研氣氛不濃。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注重的主要是化學知識及解題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而對化學實驗探究的研究不夠,平時的聽課也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與思維能力的研究,至於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生成性的問題、實驗經驗的積累、實驗的後記則往往不被重視。尤其是不關心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不去分析學生實驗中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學法指導,因而使得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相對薄弱。
4.不注重學生的技能訓練。受教學進度的影響,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忙於趕進度,演示實驗做的多,而讓學生練習的少,因而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始終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5.不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少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只注意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的描述,而不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做細致的觀察,不注意比較實驗前後的異同,不注意一些表面現象所掩蓋著的深層次內涵。因而學生在分析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論時往往片面、淺顯、甚至存在錯誤。
6.不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程序及實驗的內涵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夠完整表達出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現象、實驗的結論,而教師不注意及時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
㈥ 化學教學論中學化學教學有哪些特徵
化學教學論定義
是研究化學教育教學規律及其應用的一門學科是高等師版范院校化學權系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
化學教學論設課目的
是為了使本科學生掌握化學教學論的基礎知識和化學教學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從事中學化學教學工作和進行化學教育研究的初
㈦ 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或弊端,其教學改革的現狀和趨勢如何
請簡單談一談目前中抄學化襲學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或弊端,其教學改革的現狀和趨勢如何?
存在的問題:(1)化學教材內容存在「繁、難、偏、舊」等問題;
――3分 (2)化學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灌輸式;
(3)教學組織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樣性;
(4)教學過程更加註重了知識的獲得,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5)化學實驗教學薄弱,學生動手的機會少。
趨勢:(1)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新概念,增加人文關懷。
(3分)(2)凸現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讓學生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
(3)加強STSE課程教學。
(4)精選教學內容,有利於學生發展。
㈧ 當下普通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存在問題及困惑是什麼
主要是大多數不願意上,都不想讀
㈨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改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
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以科學研究為突破口來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