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發布時間:2020-12-12 22:06:42

⑴ 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1.信息獲取的能力,更別談自主性學習。

研究型課程中的整合任務,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存儲,面向世界,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

三,以及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與探索。

參考文獻,設置幾個任務、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我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如互聯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以各種形式。針對這一現象我在高中信息課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將網路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第三步,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對陳獨秀的評價,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體的形式去表現其效果不言而喻。

第二步,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回答是肯定的、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在網路上檢索信息,為個性化,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分析、規律性的線索。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知識面的拓寬。

一,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

4.老師總結點評。語文,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豐富。那麼: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拓寬他們對解題的思路,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重新整理組織:「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另一方面,高中以綜合性學科的學習為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路的基本知識、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語文方面從作者的生平,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一般小學低年級以生活實踐性的活動為主,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3.信息加工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報紙、電視等、抽象,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

知識容量,小學高年級以社會綜合課題學習為主,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在處理信息,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務。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在信息加工的時候,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因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的多,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方案的實施?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他的課程就不用再說了……

我就以我上的一節信息課為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使生動,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差點的學生以為信息課是休息課。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同樣,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6.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圖形的運動會加深學生對幾何的理解、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的體現。象這樣讓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自主及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化學。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目前,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信息技術課程。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在教學工作中經常要和同行一起討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他的課程中。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甚至是社會現實性課題。

⑵ 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你有什麼困難和建議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的體現,以及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學方式方法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經常要和同行一起討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他的課程中,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寬,知識面的拓寬,教學方法的改變等等.那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個性化、自主及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於他們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於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措施,是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我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從計算機到信息技術的改變我覺得是一個突破和飛躍.從單機到聯機到網路的貫通必然對改變了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變化和發展,即從「計算機文化論」到「計算機工具論」,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對於我們21世紀的學生來說,基本的「信息素養」應包括: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創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時候,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的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能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6.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面向世界,開闊視野,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協作.
三、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課程整合應該分幾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主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還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同樣要按照課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通訊錄的形式進行教學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的多,學生們喜歡貼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
第二步,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

⑶ 淺談怎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在教學中,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課件,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教學理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以計算機為核心,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介綜合起來進行輔助教學的計算機教學程序。
多媒體教學題材的選取,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對於傳統教學手段難於解決的問題,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的概念或原理。課件內容必須適用於多媒體教學的表現,能突出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能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能有效地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製作課件時,要運用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已有成果,結合學科特點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恰當處理,精心設計,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表現力。
不同的課程會有不同的特徵,在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時也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課件腳本編寫者對課程特徵要有所了解。了解的渠道可以從新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各課程的教材等方面來進行。如在課改實驗中,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數學課程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課堂。編寫課件腳本時就要根據不同課程的特徵和性質來選擇製作課件的類型:是以動畫為主,還是以圖形展示為主;是以練習為主,還是以資料拓展為主。只有明確了主次,才能為課件製作者選擇合適的製作媒體指明方向。
比賽課件能化靜為動,激發學習興趣。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動機,課件能為教學創設一個主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⑷ 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小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經常要和同行一起討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他的課程中,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寬,知識面的拓寬,教學方法的改變等等.那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個性化、自主及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於他們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於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措施,是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我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從計算機到信息技術的改變我覺得是一個突破和飛躍.從單機到聯機到網路的貫通必然對改變了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變化和發展,即從「計算機文化論」到「計算機工具論」,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對於我們21世紀的學生來說,基本的「信息素養」應包括: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創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時候,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的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能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6.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面向世界,開闊視野,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協作.
三、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課程整合應該分幾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主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還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同樣要按照課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通訊錄的形式進行教學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的多,學生們喜歡貼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
第二步,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務.
目前,在中小學信息課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好學生以為上信息課是在耽擱他們的學習時間,差點的學生以為信息課是休息課,是玩的課.所以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談自主性學習.針對這一現象我在高中信息課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首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比如現在的學生要求更寬更廣的知識面,但從課本上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語文方面從作者的生平,寫作歷史的背景,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體的形式去表現其效果不言而喻.數學方面通過直觀的線、面、圖形的運動會加深學生對幾何的理解,拓寬他們對解題的思路,枯燥的數學就活了起來.其他的課程就不用再說了……
我就以我上的一節信息課為例,淺淡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體會.
我講的這節課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信息.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路的基本知識,對Internet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對相關信息快速搜索,並能製作簡單網頁的基礎上學習的.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將網路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從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
針對學生平時的各科進度,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設置幾個任務,由學生自主學習,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擴充自己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如下.
1.設置任務:利用所學知識,搜索相關信息,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語文:關於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物理:關於聲納的定位;化學:金屬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歷史:對陳獨秀的評價;地理:對黃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兩名水平較高的同學,每個成員選擇一科,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在網路上檢索信息,下載下來,最後由小組成員們一起將信息匯總,擴充到資源庫中,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研究,使學生積極協作,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互相點評.
4.老師總結點評: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內容很新穎、豐富,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
知識容量,豐富了學習網站的內容,由於時間的關系,很多同學還有大量的內容沒有添加到自己的網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
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驅使他們自主的去學習.象這樣讓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在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第三步,研究型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並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
研究型課程中的整合任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課後延伸,甚至是社會現實性課題,如環境保護、旅遊類問題等.課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小學低年級以生活實踐性的活動為主,小學高年級以社會綜合課題學習為主,初中以學科性綜合實踐活動為主,高中以綜合性學科的學習為主.
研究型課程超越了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的框架,它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將社會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地發展.
從研究型課程的特點看,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在整個研究的過程,從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實施,到最後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而教師僅對學生選題、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
這一步的教學就更加的開放與靈活更會激發學生求知表現的慾望,我覺得現在的學生缺的就是這一點,可以說能改變整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學生和教師夢寐以求的境界.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⑸ 學校與教師如何做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隨著互聯網路時代的到來,在學校的教育中,我們必然會在學科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來檢索、收集、分析、處理所學學科的有關資料,促進該學科的教與學。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助於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文化水平。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應該是高素質、高起點的,能全面適應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能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技術並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結合現狀談談如何才能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效融合。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存在弊端
(一)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認識不到位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就是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但是有些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就是將兩者融合了,這就是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二)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開展存在懶惰、畏懼的心理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開展首先需要學科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如何進行有機融合。有些教師不想動,在思想上存在著懶惰的心理;其次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還需要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撐,教齡偏大的教師對新技術的使用缺乏信心,便不願使用。
(三)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需掌握的技術操作還不足
信息技術是與學科進行融合的工具,如果技術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順利地進行,對於非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師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也是他們所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目標
(一)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的方法,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
(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同時應具備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並能在虛擬的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三)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大量的網路信息,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自主地進行學習,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學會利用網路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台,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
在信息時代中,知識的更新率加快,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出現了更多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在這種科學技術、社會結構發生劇變的大背景下,要求學習者能夠具有主動汲取知識的態度並能付諸於日常生活實踐中,要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夠自我組織,並能控制整個學習過程,對學習進行自我評估。
(五)要運用創造性思維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六)要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之間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學校領導的重視與否將直接決定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程度的強弱。首先,學校要根據應用的需要來進行信息化設備的配備,這是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重要支持性物理環境;其次要給予行政上的支持,對於在課堂上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師和提供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師給予政策上的鼓勵。
(二)信息技術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相結合
1.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觀念,通過理論學習講座、親身實踐體驗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將會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與課堂教學融合的研究和實踐的信心。
2.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
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一是培訓教師熟練掌握通用教學軟體(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並且在此基礎上用好常用的學科軟體;二是提高計算機的操作技能,把計算機作為備課、上課和組織學生的工具;三是對電教設備的使用培訓,讓教師了解設備的性能、用途與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
3.鼓勵教師鑽研,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融合的課題研究的進度
課題研究對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融合的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校要鼓勵教師在這些方面的專題研究,要著重探討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條科學高效的途徑。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抓好

⑹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幾點思考

對於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認識與理解多數教師仍是停留在公開課、賽講專課、教研等活動中。要想屬讓所有教師在教學中都能正確認識、理解和使用,確實還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適度超前。課堂教學仍然是信息技術應用的主戰場,應該盡可能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

⑺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果,但是,在開放性的語文教學中,研究如何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並加以應用,對於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都顯得極其重要。筆者主要從四個方面探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應用,即以先進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情境;以多樣的教學模式突破教學瓶頸;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激活學習思維;利用創新的教學結構激勵自主學習。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整合應用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它是交際的工具,是表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學要把學習語言、培養語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統一起來,它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課標對語文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包括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養信息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形勢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已在語文教學中被廣泛運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核心領域中的應用也已成為衡量教育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為此,我們要認真研究、實踐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充分運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進行各種語文教學的有益嘗試、探索,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把學生培養成信息時代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迅速普及和提高,語文教學已進入了一個全面開放的嶄新時代,教師運用多媒體對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動畫影視等的綜合處理,達到了聲、圖、文並茂的情景教學效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更為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寬廣途徑。1,、以先進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情境。大量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創造了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取代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提供了條件,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系統進入教學領域,語文教學再不是填鴨式滿堂灌,語文課堂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投影、錄像、音樂、計算機動畫等為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從而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和熱情,甚至還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行個別化教學,在一種創造性的情境中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我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春》一課時,首先利用聲、情、圖、文並茂的錄音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課文錄音的示範作用,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然後放錄音,學生聆聽欣賞課文錄音並伴錄音輕聲讀,跟錄音試著讀,以錄音教學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聆聽欣賞中走入春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鑒賞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情趣,更為深入分析課文內容打下了堅實基礎。接著我又利用投影、計算機動畫並配上音樂效果等製作展示一幅幅春天的圖畫,讓學生在一種有效的情境中走入朱自清筆下的「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中,讓學生在一種極具形象的感官中獲得對春的體驗,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以較好的教學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以多樣的教學模式突破教學瓶頸。傳統語文教學有它良好有效的一面,但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迫切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介入到語文教學中來。而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也改變了語文教學一人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使以投影、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的演示為主體的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成為常態,使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形象、新穎,易於師生感情交流,及時反饋、引導,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教師、學生的地位發生了較大變化,語文的課堂真正變成了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教師成了課堂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學生成了知識的獲得者、建構者,特別是基於Internet的遠程教學模式的蓬勃發展,教師作為信息的提供者,利用多種計算機語言組織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動態三維模型,利用它們之間的關聯編寫教學課件,創設學習情境,學生可以通過瀏覽器以主動探索的方式學習,從而在與外界交互的活動中獲得與建構新的知識,真正突破傳統教學的瓶頸。例如我在教學《看雲識天氣》一課時,利用幻燈片、動畫、動態三維模型演示雲層的變化過程及天氣變化狀況,就讓學生對如何看雲識天氣有了直觀而形象的理解,我再配以通俗的講解,課文的重點、難點便迎圖而解了。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我一貫要求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文本資料,補充文本資料,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從而讓學生自如運用各種聲像信息,有效突破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啟發思維、接受知識,有效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真正實現了教學模式的突破。3、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激活學習思維。現代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讓教學的資源更豐富、教學的形式樣,教學的內容更寬廣、教學的效果更顯著,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得以更大空間的提升。今天的「教材」已經成了「學材」,語文教學要求給學生的東西了,但是很多以前要在課堂講授的東西已經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課堂則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感悟能力為主。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活躍了學生思維,也讓學生的綜合素養有了質的提升。例如我在教學《故宮博物院》一課時,課前讓學生自己動手上網搜索、下載與文本內容有關聯的文字、圖片、聲像等資源,讓學生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故宮建築有了直觀而形象的理解,這些也極大地幫助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習興趣,讓現代語文教學課堂變得生動而活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也特別注重運用多種多媒體資源豐富學生想像力,增強學生記憶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注意力,從而向課堂45分鍾要效果,達到語文教學效果最大化。4、利用創新的教學結構激勵自主學習。何克航教授曾指出:當前中小學教學改革的主要之一,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建構「主導——主體」教學結構。信息技術進入語文教學,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多種教學功能,創新教學結構,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演繹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如「方法、滲透、領悟、小結、運用」方法指導模式,「一讀為主、情境體驗」賞讀模式,以體驗、探究為核心的「綜合性學習」的模式等,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在我教學《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時,設計分三個環節:誦讀——研讀——鑒賞閱讀。首先第一個環節:誦讀,欣賞《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課件中的朗讀,課件運用大量聲像資源創設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激發了學習動機,然後在教師誦讀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誦讀,既可以根據文本字詞解釋、思路、藝術特色分析等材料進行自主學習,也可通過課件欣賞誦讀,隨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競賽,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二個環節:研讀,首先對所學內容進行檢測,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態並加以個別指導,然後有針對性提出問題,鼓勵學生以小組協作方式探究學習,並且充分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教學資源解決問題。第三個環節:鑒賞閱讀,教師指導學生按照剛才鑒賞分析課文的方法去鑒賞閱讀課件中舒婷的《思念》一詩,分析器其詩歌內容和寫作手法、語言特色等,同時完成相關訓練題。通過這樣一些教學結構的創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漸漸有了質的飛升。因此,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綜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可以與傳統語文教學進行有效整合,能夠優化語文課堂,優化教學資源,優化學習環境,優化教學結構,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利於開拓學生思維空間和培養各種能力。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努力尋求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以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參考文獻:【1】《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下冊)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2】《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與製作培訓教材》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3】朱京、李建耀,必然抉擇: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J】,中國電話教育,2001,(9)。現在是知識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學習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基礎教育開始轉向全民教育,隨著知識的多元化,也要求我們的語文教育適應時代變革的需要,要用電腦技術來改進我們的語文的傳統教學模式。另外,教育部在《關於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也指出: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到其他學科中。近年來,我區開始全面實施國家新的課程標准,教科書也實行了自主選擇,我們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課本。新教材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導思想,而且教師參考書還配套了教學素材光碟。作為一所硬體設施較好的「農村示範」中學,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來促進教學已成為我們思考、探究的一個新課題。在現代教學手段運用方面,一方面,學校投巨資建設校園網、多媒體室,甚至於每個班都購置了多媒體系統;另一方面,老師還是停留在課堂上基本用一支粉筆教天下的階段。較先進的教師也不過是製作幾張投影膠片,放幾篇課文朗讀磁帶,至於製作課件在多媒體室上課則成了老師和學生的奢侈品。但是,作為一名勤於思考的教師,不難發現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再不作更新語文教學就難以有實質性的突破,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能力更無從說起。無疑,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已成為大勢所趨,不由我們不去思考、探索、實踐。我想,我們的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妨圍繞著新的課程標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模式,以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能力」這方面來。所以作為現在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利用現代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的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推動語文教育的教育改革。2、語文教師應該注意整合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使語文教學更加豐富多彩。3、語文教師應該通過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的自主學習能力,4、4、語文教師應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特點,作為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和學生的認識工具、構築數字化學習資源,學生實現從主動的角度和探究的方法來學習,,探索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中學語文的有機整合,通過有效的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學科,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更好的促進語文教學。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改善學習,變革傳統的教學與學習觀,改善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環境,構築面向信息化社會的學習文化。促進教師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加強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從而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