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我們怎麼上?假如有人嘲笑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那這個人肯定不是語文教師。因為眾多語文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慨,那就是語文課上得越多越不會上。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眾說紛紜,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學習了顧一芹老師的「我們周圍的空氣」這堂課後,有一位語文老師說:「大家都改行當化學老師吧,多有趣啊!」聽到這樣的話我深有感觸,我們的語文無趣嗎?亦或是我們的語文課堂比顧一芹老師的化學課堂缺少了許多該有的因素呢?一、我們少了點親切 可能會有老師用「春風化雨、如沐春風」來評價顧老師的課,我也覺得把這樣美好的詞語用在她的身上一點都不為過。在以前所聽的課中,有些現象是作為老師的我都會討厭的,譬如:叫學生回答問題不用「請」,學生回答完了把學生晾在座位上,不讓學生及時坐下,偶然發現了才讓「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學生坐下。再譬如:用過於「抑揚頓挫」的語調刺激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神經,一節課下來讓人覺得是上了四十五分鍾的刑場。來看我們的顧老師,親切的語調、舒緩的手勢、從始至終的笑容,每一個被叫到的學生就像是被捧在顧老師手心的寶一樣,我想她的學生肯定覺得能成為顧老師的學生是一種幸福。 二、我們缺了點責任心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不能說自己是化學的內行,但我是有著近十年教齡的教師,一堂課有沒有造假還是能吃得準的。一堂容量大的課往往跟課前過多的「引導」分不開,流暢,沒有疙瘩,學生也是有問必答,答案而且還很准確,這種種怎不令人覺得很假?但顧老師的課我們能感覺到的是學生都想回答問題,搶著回答問題,敢於回答問題,敢於對同學的見解質疑,這如此的種種沒有生硬的感覺,只能給人久違的親切。有一個細節記得特別清楚,一個思維非常活躍的男同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顧老師面帶笑容地指出了他的不足,這位男同學很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這個細節跟那些生硬地將老師事先准備好的答案照搬的做法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顧老師的這堂課是一堂復習課,課堂上行雲流水的過程是一蹴而就的嗎?不是,我們的老師應該有同感,顧老師在平時該是花了多少工夫在這些天資並不算很聰穎的孩子身上啊。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有關她的事跡吧,她的責任心是不是我們這些覺得學生很難教的老師所缺乏的呢?學生們都喜歡上她的課,跟她心貼心是她收買學生嗎?有這種想法就太幼稚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中學生身上同樣適用,哪些老師有責任心,講究方法,學生是看得最清楚的。 三、我們能否多用點方法 說實在的,顧老師的這堂課容量很大,一些化學老師都說,需要兩個人分工合作才能真正把這節課的精髓把握住,因為你認真聽的話是無法把顧老師的教學思路全部記錄下來的。但就是這樣容量大的課堂內容學生卻能全部「吃」下來,這不能不說是跟顧老師所用的方法分不開的。我們做老師的都有這種感覺,一堂課四十五分鍾,開頭可能需要三到五分鍾才能讓學生定下心來,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樣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會降低了。再來看看顧老師的開場白,那麼多老師聽課,有些還沒坐下來,有些還在找座位,但學生已經被抓住了,是什麼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是一個空瓶子!連我都被吸引了,搜腸刮肚地想十幾年前學過的化學知識,目的就是一個——瓶子里到底是什麼氣體呢?用什麼方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呢?學生的腦筋全部開動,一點也沒閑著。自然,早就進入學習的氛圍了。
2. 語文課堂教學滲透心理教案《幸福是什麼》教學實錄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專。
2、情感屬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標: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編寫童話,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3. 綜合性活動怎樣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起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讓他們都有自我表現、自我成功的機會,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和自信心。這既是小學數學教學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對暫時後進的學生充滿愛心和信心,用滿腔摯愛和熱忱,營造出祥和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置身於教師的期望之中,在無卑無怯、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中抬起頭來學習。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說明,師愛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它不僅能激起後進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能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智力活動的積極。
4. 我是什麼 孟祥梅 小學語文優質課教學實錄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位魔術師,他就藏在動畫里,咱們一起來看看吧。看看他給我們變出了什麼?(看動畫)
2、師:你知道著為魔術師是誰了嗎?他變出了什麼呢?
生:是水。(板書)
生:變出了雲、雨、雪和雹。
師:原來小魔術師就是「水」啊!那麼他到底是怎麼邊的呢?答案就藏在我門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板書課題:30、我是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把課文大聲地讀一讀,如果你會了就讀給你的同桌聽。
(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
老師從課文中找到很多生詞,來試試看你會嗎?(打開課件)
開火車檢查詞語。
師:詞語讀完了,老師還想邀請同學們來當一當小老師,檢查一下你的同桌生字掌握情況。
(學生都很認真地共用一本書,檢查起生字認讀情況。)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水這位魔術師變出了許許多多的魔法,這些魔法中肯定有你最趕興趣的一種,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魔法的那段讀給你的夥伴聽嗎?
(再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指導朗讀(隨學生朗讀來安排學習順序)
◎ 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你最喜歡水變成什麼?誰來讀一讀課文。
一生讀第一段
師:變成什麼了?誰來說?那,是怎麼變的?
生:我們變成了「雲」,太陽一曬,我就變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了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師:誰還變成了「雲」?(指名說)
師:我也喜歡變「雲」(師讀)
師:還有誰喜歡變「雲」?(指名讀)
師:現在我們都變成了「雲」,我們穿什麼樣的衣服來打扮自己?
生1:我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穿「白衣服」。
生2:我在下雨前和晚上時穿「黑衣服」。
生3:我穿上「紅袍」,因為我是在出現朝霞和晚霞時,才穿上。
師:請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漂亮衣服吧!(出示課件)喜歡嗎?
◎學習第二自然段(7)
師:我們可真能幹,一會兒就變成了「雲」,還能變什麼?(指名讀)
指名說。(雨、雹子、雪)
師:我們現在變成了「雨」,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
師:原來我們變成了「雨」是落下來的。
師:我們變成了「雹子」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
生:我是變成小硬球打下來的。
師:那你是打下來的,你可真有力氣,為什麼會「打下來」?
生:因為小硬球非常重,所以打下來。
師:那你打下來一定很有勁,你覺得你應該這樣讀?
生:應該很有力,很重的讀出來。
師:那你試一試?(生讀)
師:雨、雹、雪有是水變成雲之後變出來的,那麼黑板上老師的排列有問題嗎?
(板書: 30 我是什麼 30 我是什麼
雨
水 汽 雲 雨 雹 雪 ) 水 汽 雲 雹
(請學生觀察) 雪
生:我認為雨雹雪不能站一排,他們都是雲變出來的。
師;是啊,雨雹和雪都是從雲身上邊來的,所一我們應該把他改一改更恰當。(改板書)
◎ 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我們多會變啊!這些魔術師都從哪兒來呢?請同學們到課文里找有找,讀一讀。
師:誰來說?
生:從池塘、小溪、江河、湖泊、海洋里來。(板書)
師:那麼不同地方的魔術師平常都是怎樣生活的呢?
生1:在池子里安安靜靜的睡覺。
師:那是文靜的。
生2:我看到我在小溪里散步。
師:那你是怎樣在小溪里散步的?
生2:我在小溪里慢慢走,因為小溪里的水流的很慢。
師:我也看到你正悠閑自得的樣子了。
生3:我看到我在江河裡和其他的水在比賽跑步呢!
師:那你一定是個跑步能手,你怎麼會在江河裡奔跑呢?
生3:因為江河裡的水流的非常的急,非常的快。
師:誰在海洋里,你在干什麼的呢?
生4: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呢!因為海洋里的水翻起的浪花,就好象我們在跳舞一樣,拍打起的浪花發出的聲音就好象我們在唱歌,還打在礁石上也發出了碰撞的聲音。開大會是我們水都流到了大海里,水都聚集在一起,非常的熱鬧。
師:我們的生活真豐富啊!(板書:豐富)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試一試。
四、鞏固詞語,小結課文。
5. 語文教學研究專題,提供一個課堂教學案例或教學實錄,並結合這個案例或實錄,談談新課程實際背景下的個人
現在,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已從思想意識上摒棄了從前那種完全以老師為主導的,以照本宣科念講義為主的滿堂灌式的俗稱「填鴨」的教學理念、方法和行為,正積極尋求且正在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或曰嘗試教學法,或曰啟發式教學法,或曰導讀式教學法,或曰學導式教學法,等等。但無論何種說法稱謂,其本質和流程是一樣的,即首先由教師出示學習目標安排學習任務(即出示問題),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整體提示點撥或面對面的個體輔導下,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最後學生回答問題發表看法師生共同總結。
這種教學方法與從前完全以教師這為主體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相比,自然前進了實質性的一大步,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但也存在著諸多缺陷,成為制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瓶頸。
其諸多缺陷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教學方法機械單調。這種以教師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模式的教法得到認同和推廣後,教師們課課用日日用,日復一日用,年復一年用,時間久了,難免給人以千課一面單調呆板之感,嚴重違背學生接受認知的規律,使學生產生感覺疲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大打折扣。
單一教學模式完全忽略了語文閱讀教學媒介——每一篇課文的體裁、內容、深度和學習要求都不相同這一現實,沒有做到因「材」因「教材」施教,違背了語文教學規律,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物極必反,教師之中出現了不敢講尤其不敢多講的現象,當細講的不細講,當深講的不深講,害怕一不留神被扣上「填鴨」的罪名,因而影響到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系統把握,也使教師失去了示範、拓展作用和感染熏陶功能。
在單一「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既不敢多講,又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自由閱讀和積累,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視野、閱讀數量和語言積累。不能靈活機動地開展活動,進行小型寫作訓練等,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鍛煉和激活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讀完《語文教學專題研究》一書後,產生了關於語文課堂閱讀方法多樣化的幾點思考:
1、無論何種語文教學方法,無論其是怎樣地優秀,均不可能適應每一篇課文,每一班學生,每一節課。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必須因人因文因時而異,必須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走靈活多樣化道路。
2、即使是課堂閱讀教學,也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自主閱讀,內容自定,方式自選,教師可只保留建議權,並可只起到釋疑解惑類似網路全書的作用。
3、偶爾來點兒「填鴨」,如開辦文學或語文講座,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必須的。比如用藝術的語言精彩點評一首詩詞或一篇散文,或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述語文知識,類似於央視百家講壇節目,給學生以完美的示範,藝術的熏陶和系統知識的講解,也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
4、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下,也應靈活多樣大膽創新,如可隨機開展活動,可將教學地點由室內改為室外,等等。
5、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語文課程資源,如遠程教育資源,媒體資源,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等。
這是時下最盛行的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名稱眾多,五花八門。或曰啟發式,或曰點撥式,或曰學導式,或曰導讀式,或曰問題式,或曰嘗試式,等等等等。僅從其極其相似的名稱就不難看出,萬變不離其宗,這種種說法均是換湯不換葯,其核心理念和實際教學流程模式幾乎一模一樣,在不少教師的思想觀念和實際操作中,已凝煉簡化為「示題——點撥——探究——回答」這一簡單機械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無論內容,無論對象,不厭其煩,反復使用,既不符合因「材」施教,即因教材因課文施教的原則,也不符合因「材」施教,即因學生因教學對象施教的原則,更不符合學生接受認知的規律,極易使學生產生感覺疲勞而興趣銳減。因此,急需在「教師輔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總的理念模式不變的前提下,尋求新的形式,添加新的因素,從而衍生創造出各種豐富多彩新鮮活潑的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中,因文而異,因人而別,正確選擇,機動採用,從而使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常教常新,並適合每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和對象,激活語文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在課堂中,老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靈活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
2、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隨機開展活動。
3、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適當地寫合理地寫。
4、將現實生活引入課堂閱讀教學。
5、室外閱讀教學。
6、學生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
7、針對不同的情況在不同的時機以不同的方式點撥。
8、在教師點撥下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