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國各省市教育質量排名
1上海2北京3浙江4天津5江蘇6福建7遼寧8吉林9內蒙古10寧夏11黑龍江12重慶13湖北14青海15山西16陝西17江西18山東專19四川20海南21湖南屬22河南23河北24廣西25新疆26廣東27安徽28甘肅29西藏30雲南31貴州。
評價標準是:40%×教育機會指數+30%×教育投入指數+30%×教育公平指數
教育機會指數=1/4(學前教育毛入學率指數+義務教育毛入學率指數+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指數+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指數)
教育投入指數=1/8(小學生均事業費指數+初中生均事業費指數+高中階段生均事業費指數+高等教育生均事業費指數+普通小學師資指數+普通初中師資指數+普通高中師資指數+普通高校師資指數)
教育公平指數=1/8(小學專任教師學歷的城鄉差異指數+初中專任教師學歷的城鄉差異指數+小學生均事業費的城鄉差異指數+初中生均事業費的城鄉差異指數)+1/4(縣際小學生均事業費基尼系數+縣際初中生均事業費基尼系數)
㈡ 全國各省市教育質量排名北京和上海哪個好只說中小學!
小學好的都是私立的,至於初中么,教育方面實在沒理由歧視北京,不過北京估計也和上海一樣,外地人可以借讀,但不能參加升學考試
㈢ 中國教育實力城市排行榜
中國主要城市高等教育實力大排行
說明:本排行榜所列高等院校均不包括不是國家統一考試招生、沒有獨立頒發國家承認的高等學歷能力的民辦、私立院校
一.高等學校數量排行榜(單位:所)
北京 73
上海 57
武漢 44
廣州 38
天津 37
西安 37
南京 33
重慶 33
杭州 31
長沙 29
長春 25
鄭州 24
南昌 23
合肥 22
沈陽 21
哈爾濱 20
成都 20
濟南 19
太原 19
蘭州 18
昆明 18
大連 18
石家莊 16
福州 13
南寧 12
烏魯木齊11
呼和浩特11
西寧 10
青島 06
海口 06
銀川 05
深圳 05
拉薩 02
廈門 02
二.本科高等學校數量排行榜(單位:所)
北京 55
上海 24
南京 22
武漢 21
西安 19
天津 18
沈陽 18
廣州 17
重慶 16
長春 14
哈爾濱 12
杭州 12
濟南 12
成都 12
大連 11
蘭州 10
昆明 10
太原 8
合肥 8
南昌 8
鄭州 8
長沙 8
福州 7
石家莊 7
烏魯木齊 6
呼和浩特 6
南昌 6
青島 4
西寧 4
海口 3
銀川 3
廈門 2
拉薩 2
深圳 1
三.國家1985公布的重點大學數量排行榜(單位:所)
北京 21
上海 8
南京 7
武漢 7
西安 4
廣州 4
重慶 4
成都 4
長春 3
天津 2
哈爾濱 2
沈陽 2
長沙 2
合肥 2
杭州 1
蘭州 1
廈門 1
濟南 1
大連 1
南昌 1
烏魯木齊 1
四.國家「211工程」高等學校數量排行榜(原99所,整合後共91所,刨除軍事系統3所共88所):
北京: 18所
上海: 8所
南京: 8所
西安: 5所
天津: 4所
廣州: 4所
武漢: 4所
成都: 4所
哈爾濱: 3所
長沙: 3所
大連: 2所
沈陽: 2所
長春: 2所
合肥: 2所
濟南: 1所
延邊: 1所
太原: 1所
無錫: 1所
蘇州: 1所
徐州: 1所
杭州: 1所
福州: 1所
廈門: 1所
南昌: 1所
青島: 1所
鄭州: 1所
南寧: 1所
重慶: 1所
雅安: 1所
昆明: 1所
蘭州; 1所
呼和浩特:1所
烏魯木齊:1所
五.國家「985」工程高等學校數量排行榜(國內最頂尖的大學,以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為建設目標的高校共34所)
北京: 6所
上海: 3所
天津: 2所
南京: 2所
西安: 2所
廣州: 2所
武漢: 2所
成都: 2所
長沙: 2所
杭州: 1所
合肥: 1所
哈爾濱:1所
長春: 1所
沈陽: 1所
大連: 1所
濟南: 1所
青島: 1所
重慶: 1所
廈門: 1所
蘭州: 1所
綜上五大排行榜綜合考慮,中國主要城市的高等教育實力可分為以下幾大陣營:
第一陣營:北京——惟我獨尊
北京的高等教育實力在所有中國城市中極為突出,其他任何一個國內城市能難以望其項背,無論高校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是毫無疑問的中國老大,且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城市,堪稱一枝獨秀,事實上,憑著73所普通高校、55所本科高校、20餘所國家重點大學、6所國家頂尖大學的驕人數字,北京不但是國內高等教育的領頭羊,就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高等院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第二陣營:上海、天津、廣州、西安、武漢、南京——六大巨頭
這六大城市擁有數量眾多的高等院校,都達數十所,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國內叫得響的一流大學,都擁有兩三所國家頂尖大學,高教實力都非常雄厚。
第三陣營:成都、重慶、哈爾濱、長春、沈陽、長沙、杭州——七小明珠
擁有數量比較多的高等院校,擁有幾所實力非常雄厚的國家重點大學,其中包括一兩所國家頂尖大學。
第四陣營:其他省會城市或經濟發達城市——小有成就
有幾所本科大學,其中有一兩所國內叫得響的重點大學,有些城市甚至擁有一所國家頂尖大學。
㈣ 中國各個省市教育質量排名
1.江蘇 自古江南,文化底蘊雄厚。小初高的教育銜接的非常好。蘇教版在很多省份流行。南大大家都知道。東南大學,中礦大都很好。43
2.湖北 人傑地靈的地方。今有全國最牛中學---黃岡中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33
3.陝西 高校辦的不錯。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都是比較牛的學校。 34
4.山東 文化氛圍:孔孟曾孫墨的老家。蘇軾詩雲:「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 39
5.廣東 經濟強,支撐教育。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不錯,不過治安差。36
6.湖南 古時有「嶽麓書院」, 文化氛圍還在。國防科技大很給力。中南大學也還可以。25
7.遼寧 大連理工大學,全國重點大學。經濟在東北最好了。40
8.浙江 靠浙大撐腰,別的學校不行。接壤江蘇,但是教育水平差距明顯。26
9.四川 四川大學在大學裡面的排名進前20了。28
10.天津 南開大學算是沾了北京的光了。就是物質條件好,素質不太好。18
11.江西 本科院校還真的不少。20
12.黑龍江25
13.福建17
14.安徽 自古江南說的就是江蘇,安徽這塊。有底子的。中國科技大學威武。27
15.吉林 吉林大學排第十一名。24
16.河北 教育被壓制,好的生源都跑北京天津去了。30
17.河南 人多不好教育啊。但是高校必須得多。28
18.貴州11
19.甘肅12
20.雲南16
21.廣西15
22.山西16
23.海南 連續四年的高考錄取率是第一,不知道今年怎麼樣。3
24.重慶16
25.內蒙古10
26.新疆11
27.寧夏4
28.青海3
29.西藏3
31.上海、北京 這兩個地方還湊活,因為國家政策照顧。占著最優秀的資源,對本地人很是照顧。俺不高興。
㈤ 全國教育質量排名
誰說的211最好,其次是985?
985綜合實力最強,211其次。上海最好,北京其次。懂嗎?
㈥ 全國各省高中教育水平排名
第一江蘇,第二湖北,第三有爭議,有說陝西有說山東,然後第五廣東
㈦ 四川教育質量排名
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排名。如果是GDP總量2017年四川省以3.70萬億元排在全國專第6名。排在前五名屬的是: 1 廣東省8.99萬億元; 2 江蘇省8.59萬億元; 3 山東省7.27萬億元; 4 浙江省5.18萬億元 5 河南省4.50萬億元。
㈧ 中國大學本科教育排行榜的榜單評析
榜單研發負責人蔣繼寧表示,之所以單獨考查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不僅僅因為高考主要涉及學生和家長對本科教育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這一學段關繫到那些正值求學年齡的人是否擁有一段美好的大學經歷。
蔣繼寧認為,目前,本科教育作為已經十分普及的教育,其規模和可選擇范圍較以往大了許多,今年以來,不少院校停止擴招乃至縮減了招生計劃,回歸教育質量的根本,網大此次發布本科教育排行榜,也正是對國家政策重新強調高校教育質量、辦學水準的積極回應。
據介紹,為製作這次「中國大學本科教育排行榜」,網大教育向全國820所本科大學發出數據採集問卷。這些數據包括各校在同行中聲譽這種軟指標,以及新生質量、師生比例、辦學經費、校友捐贈、畢業生情況等投入產出等硬指標。網大根據嚴格設計的數量化模型將這些數據換算。截至2012年5月10日,共收回有效問卷176份,該排行榜便依據這176所院校提供的數據形成。
與過去網大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榜單不同,此次「中國大學本科教育排行榜」,除「新生質量」數據外,主要採用各高校自行提供的數據,其他渠道的數據僅作核實之用。因此,上榜院校較往年少了許多,一些名校並未出現在榜單中。
一位關注到該榜單的深圳考生家長告訴記者,高考前後,家長和考生面臨志願填報的問題,面對全國800多所公辦大學和1500多所民辦大學,一個簡明扼要、容易理解的指南顯然會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前提是,這份榜單必須信譽良好。這位家長認為,各種大學排行榜雖然有一定的指導價值,也只是個參考而已,選擇到哪裡上學,最後要看孩子的專業志向、學校風格、辦學條件甚至對學校所在城市的好惡而定。
蔣繼寧也承認,教育本身比榜單中的抽象數據復雜得多,簡單幾個指標,以及置身業外的榜單製作者一廂情願設下的權重,往往不能准確反映所有大學的真實狀況。而且,學校辦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讓所有學生成長,而不是追求學校本身「榜上有名」。
㈨ 中國大學教學質量排行榜800強中長沙大學排第幾
2017中國大學教學質量排行榜543位
㈩ 中國教育水平省份排名
這是哪年的數據,明明江蘇第一湖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