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報告
如何 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 柴庄鎮中心幼兒園 孟小蓉 我是來自柴庄鎮中心幼兒園的一名普通教師,孟小蓉,畢業於商洛學院語文教育專業,於 12 年 9 月份參加工作到柴庄鎮中心幼兒園,現擔任幼兒園小班教學工作兼班主任,所教學科主要為語言、藝術、社健。近年來幼教事業不斷壯大,很多人都說:幼教事業的春天到來了。因此,如何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成為了諸多人所關注和經常討論的問題。下面我就一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教師的因素佔了很大的比例,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每次的教學過程中,我都感受到教師上課時語言運用的重要性,語言是師生信息溝通的重要方面,是聯系師生情感的重要紐帶。對於幼兒教師來說,語言表達僅僅做到准確、清晰、規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實現語言的兒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兒的關注。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用兒童化語言上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於幼兒接受,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精心設計自己的課堂用語。 我認為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用甜美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兒會很敏感,同時也會用冷漠的態度回報你,教學效果自然不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就能激發起幼兒的內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教師要用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 純真的表情和語言讓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多擁有而熟悉的、富有表現力的詞語與句式,避免生疏的附加成分。 其次,我認為幼兒教育和游戲密不可分,教師要將生活貫穿於游戲之中,讓孩子在游戲中更加真實的了解社會。因此組織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也成為了提高幼兒教學質量的關鍵。 1. 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游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在游戲中,幼兒能夠模擬真實生活的特徵,會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 2. 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在游戲中,幼兒會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當幼兒扮演一個角色時,必須以這個身份去看待別人的問題,這樣能讓孩子學會去理解幫助他人。幼兒在游戲中分配角色、分配任務,交流與討論,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技能。 3. 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幼兒的意志力比較薄弱,自製力、堅持性都比較差。在游戲中他們分擔角色,要根據角色的要求調節自己的行為,否則會遭到同伴的異議。這樣,就會使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 4. 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情感,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情感,調整消極情緒的途徑...
『貳』 如何做基於大數據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學校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教學質量的競爭,而不在於學專校大樓有多雄偉,場地有多屬寬闊,規模有多大。學校辦得如何,它在社會上的反響怎樣,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與信賴,關鍵在於這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與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老師講:把育人質量擺在辦學第一位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質量、學生可持續發展上的教學幹部才是好乾部。
以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課題,將實踐行動與研究探索緊密結合的行動研究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其實,作為學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時每刻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嘗試著教學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動進行反思→意識到教學問題所在→拿出新的教學行動方案→再嘗試教學行動」。在這個循環往復的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學行動反思」一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發現並提出問題,明確今後行動研究方向,進而提高教學行動研究質量的前提與保證。
『叄』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工作報告
相關教研活動,開闊視野,給大多數老師提供學習的機會,以減少教師之間版發展不權平衡的現象,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強備課。集體備課不要流於形式;真正做到挖掘教材內涵,把握課程標准,科學合理的運用好的教學方法。個人備課時,要認真研讀新課標,多積累本學科與生活相聯系的知識來充實備課內容。
5.要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課件、網站製作,博客應用),教師也應積極主動在這方面加強自學,以更好完成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
6.積極提倡課堂教學的開放,讓社會廣泛的重視。好的教學應該敢於面向社會展示,讓社會、家長和關心教育的人士都來關注課程改革,聽聽他們的呼聲,這樣更有利於促進教育的改革。從調研情況看,敢於這樣開放的教學有,但不普遍,還沒有形成這樣的風氣。
7.完善目標管理評估體系 ,發揮其導向、 激勵的杠桿作用
鑒於以上情況,作為主管副校長校長,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全校教師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在上級各部門的正確指導下,積極尋求有關問題的解決辦法,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實際,切實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專題教育和培訓活動,使學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學質量更上層樓!
『肆』 如何做好教學質量測評
教學質量檢測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測評,能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1.數學教學質量測評應以數學課程標准為依據,注重學生發展的進程,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測評體系。應積極採用筆試、口試、實踐操作、成長記錄和綜合表現等多種方式,質量測評的內容應全面。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評價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出發,注意適度性和科學性。2.對數學學習的測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建立信心。3.質量測評的試題編制應以教學課程標准為依據,並參考所選用的教材。注重對數學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內容應盡可能全面並突出重點。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適度加強對數學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觀點分析解決問題的考查,適當體現對動手實踐能力的考查,試題應有層次性,但容易題(難度系數0.8以上)應佔70%,試題表述力求科學、規范、簡潔、無歧義。4.科學選擇測評方式和方法,恰當安排單元檢測和期末考試。認真做好單元檢測,期末考試的組織、批改、成績記載,以及試卷分析等各項工作。每學期單元形成性檢測不少於6次,要全批全改,並有講評與訂正。及時對檢測的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反思與反饋,使學生了解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5.建立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質量測評體系,讓學生、教師能多渠道獲取信息,以利於反思、調整,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6.建立學生數學學習成長檔案,並及時予以記錄,教師每學期寫一份所任教班級的質量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