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範式

課堂教學範式

發布時間:2020-12-18 13:05:35

『壹』 對活力教育的理解

學校教育需要活力。所謂活力,指旺盛的生命力,是行動上、思想上或表達上的生動性。山東省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學校以課堂為突破口實施「活力教育」,從體力、情緒能量、認知靈敏性三個維度發力,使師生擁有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穩定的情緒、樂觀的態度,敏捷的思維、高效的方法等,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整體提升。

活力文化引領活力課堂教學改革

學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熔鑄於校園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校師生創新創造活力,形成了鮮明的「活力文化」。

在「活力文化」的引領下,學校開展了「活力課堂」改革:不推行一刀切的大破大立的統一模式,而是追求學校有整體的特色、學科有專業的特點、教師有個人的風格。

經過幾年的課堂教學改革,學校確立了各學科「活力課堂」教學範式,實現了四個轉變,即:變教師主體為學生主體,變教師主教為學生主學,變知識本位為能力本位,變學科教學為學科教育。「活力課堂」注重創設兩種情境:一是師生同向,創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二是任務驅動,導學、自學、互學、伴學、踐學五學一體,在知識建構、能力提升、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同步發展,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價值觀。

為了讓「活力課堂」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師的具體行動中,學校設計了一套合理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從「目標達成有效度、流程設計科學度、課堂組織藝術度、生生互動參與度、資源整合黏合度、思維發展生成度、自主學習落實度」七個維度入手,制定了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觀察量表,分別從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饋測評四個方面確定觀察點,為教師實施課改提供了具體的操作規范和導向,同時,鼓勵教研組、教師研究學科教學法,對於形成了學科教學特點的個性教學法,學校及時進行表彰獎勵並予以推廣。

三大「工程」激勵教師專業成長

「暖心工程」聚人心。從2016年開始,學校開展為教師過生日活動。一句祝福、一份簡朴而有意義的生日禮物,讓教師感受到學校的關懷和集體的溫暖。學校實施「健康計劃」,為每一位教師建立了健康檔案,落實教師一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制度,開展「心靈雞湯」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活動,推進大課間活動,落實陽光體育;開展教師及家屬生病必探望、女教師生育必慰問、教師父母滿75歲必走訪等暖心活動;開展全員閱讀活動,喚醒教師的職業責任感,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學校在開展好校本培訓的基礎上,積極為教師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提高教師專業素質。這一系列舉措營造出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的良好氛圍。

「競賽工程」同追夢。在新安學校,教學競賽不只包含課堂教學、備課、優秀試題命制、輔導方案設計等,還擴展到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學科技能、個性特長等方面。教師參與競賽取得的成績最後會納入個人的業務檔案。根據教師發展情況,學校提出三個層次的要求:第一層次的要求是學會解讀教材,把握課程標准,積極探索並改進教學方法,做教學的「熟手」;第二層次的要求是深入研究教學,形成有個性的教學法,帶動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的發展,做教學的「能手」;第三層次的要求是能夠探索整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讓更多教師成長為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做教學的「高手」。

「創新工程」生活力。學校由校長牽頭協調,形成了教學、德育、課程、心育、信息化、後勤服務相互融合的工作機制,對創新項目的設計、立項、實施、評估、團隊、經費等進行規范,結合學校短期或者中期規劃,確定學校、部門和個人項目,制定項目研究的經費保障和績效評估制度。通過名師工作室、學科教研交流中心重塑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了教師成長。名師工作室實行主持人負責制,成員通過個人申請、主持人邀請、校長推薦等方式產生。每個工作室有5人左右。通過「創新工程」,學校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交錯、條塊融合」的大教研格局。

德育精細化,培養健康的活力少年

學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有效破解了德育目標碎片化、德育脫離生活、校內外教育割裂等問題。

要讓德育落到實處,家庭教育不可缺席。學校促使班主任、教師、家長融合,建立班級「德育合作共同體」,三方一起尋找德育的改進點和發展點。學校推廣全員家訪,摸清學生家庭的生活水平、家庭成員情況,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及教育情況,學生閱讀、健身、上網、學習情況,家庭周邊環境及學生交友情況,並做好翔實的記錄。學校將全員育人導師制、班教導會制度、教書育人「一崗雙責」制度和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寫入學校的德育工作章程,設置班主任團隊獎,解決班主任唱「獨角戲」、科任教師對德育漠不關心的現象。

為了提高家校合作能力,在教師層面,學校開展三個梯度培訓。基礎能力培訓要求全體教師參加;專項能力培訓要求50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在完成基礎能力培訓的基礎上完成;班主任必須參加校級專家的培訓學習,培訓不合格者不能擔任班主任。在家長層面,開展三級課程培訓。第一級是必備能力培訓,主要解決家庭教育的共性問題,全體家長必須參加;第二級是特殊能力培訓,主要解決家庭教育的個性問題,家長自願報名參加;第三級是拓展能力培訓,主要解決家庭教育的提升問題,校級優秀家長參加。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成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貳』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2)課堂教學範式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範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