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學與管理雜志社為什麼打不通電話
教學與管理來稿注來意事源項■本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宣傳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為己任,以研究學校管理理論和教學理論、深化管理和教學改革為重點,竭誠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服務。■本刊主要設有「理論研究、教育觀察、辦學改革、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研活動、教育法制、德育建設、課程建設、教學研究、教學方法、教材研究、教學評價、學法指導、考試研究、比較教育」等欄目。■本刊讀者對象為中小學校長、教師,各省、地(市)、縣教研員,師范院校師生及從事教育管理與教學研究的人員。■本刊對所有來稿作如下要求:一、來稿切忌一稿多投。自投稿之日起,如三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二、來稿要求符合本刊出版宗旨。凡屬其他行業專業性較強的論文,請投對口專業雜志。三、來稿時請將本人工作單位、郵政編碼、作者姓名依次寫在文稿標題下方。
㈡ 教育學與教育科學有什麼區別
該專業是研究生層次學科
高等教育學
040106
(一級學科: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基本任務是從教育的歷史發展、教育與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關系,認識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論,探索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高等教育研究在宏觀層面主要研究國家、政府、社會與高等學校的關系,高等教育的宏觀結構和運行機制、教育投資和教育財政、教育立法、教育政策和決策等。中觀層面主要研究高等學校的管理機制、發展模式、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育評估等。微觀層面主要研究大學教育中的教學過程、課程改革、學生的心理發展、人格養成等。現設如下研究方向:1.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高等學校課程設置、教學管理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國內外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基本經驗和最新成果,高等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的基本技術,高校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的趨勢和問題。2.成人高等教育:以促進終身教育、營造學習化社會為目標,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發展最活躍的領域。本方向重點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理論與方法、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等。3.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以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的思想方法,研究教育政策制定、執行、評價的方法;分析影響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權衡教育政策實行的社會經濟效果。
一、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高等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掌握相應的研究方法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對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有深入的理解,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從事教育科研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在企事業機關、科研機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教育管理,以及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課程名稱
科學技術哲學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外語Ⅰ
高等教育原理
比較教育學
教育組織與教育管理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教育統計
教育社會學
教育政策研究
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成人教育管理
課程與教學論等
德國的赫爾巴特明確提出把教育學建成一門獨立學科
的設想,其1806年《普通教育學》的發表是教育學建立的標志。
加拿大留學推薦:兩類教育學碩士課程前景無限
布魯克大學(Brock University)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亞加拉地區,離多倫多約一小時車程,距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尼亞加拉大瀑布僅15分鍾車程。布魯克大學是加拿大著名公立綜合性大學之一,2003年在權威媒體Globe&Mail排名第二。其商學院是權威學術機構AACSB成員,為世界前300位商學院之一。布魯克大學不但在安大略省的17所綜合大學中名列前茅,也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學之一。
除了工商管理碩士、會計碩士等課程,布魯克大學還提供兩個教育類碩士課程:
教育學碩士(MaterofEcation)是一門以教育組織和管理為方向,用以幫助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升專業實踐技能和研究深度的碩士項目。本課程屬研究類碩士,凡是在布魯克大學獲得本專業碩士學位者,均可申請攻讀全球任何一所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博士學位課程。布魯克大學教育學專業在全加拿大研究類大學中排名前7,本專業碩士學位獲得者均可直接申請加拿大教師資格證,並在北美工作。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育學碩士(MasterofTESL),是由布魯克大學的人文學院應用語言學系與教育管理學院合作開辦的。完成本學位後即可申請獲取安大略省英語作為第二語言(TESL)教師資格證,從事成人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育(ESL)工作。該認證被應用於受廣泛承認的加拿大聯邦政府新外來人員語言教育(LINC)系統,是公認的僱傭ESL教師的專業標准。專業ESL教師是很受尊敬的職業,無論在加拿大還是在中國都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在加拿大ESL教師的薪金多於會計師。
㈢ 教學與管理雜志的雜志簡介
《教學與管理》雜志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國際標准刊號ISSN1004-5872,國內統一刊號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內文80頁。創刊於1984年,創刊伊始為季刊,1997年擴容為月刊,2000年擴容為半月刊,2001年擴容為旬刊。
《教學與管理》雜志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雙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綜合教育類「核心期刊」、全國教育學院學報研究會「優秀期刊」、 北方優秀期刊、山西省一級期刊。 中學版
每月 1 日出版,全年 12 期,郵發代號 22-103 。
雜志欄目
理論研究,教育管理、辦學改革、學校管理、學生管理、師資建設、班級管理、教研活動、教育科研、調查研究、德育建設、教育法制、教學技能、教學研究、教學方法、教材研究、考試研究、外國教育。 小學版
每月 15 日出版,全年 12 期,郵發代號 22-106 。
雜志欄目
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管理、管理案例、教研活動、實踐活動、品德教育、學校法制、學法指導、課堂管理、教學技能、教學研究、教(fa)集錦、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材研究、課外作業、考試指導。 理論版
每月 20 日出版,全年 12 期,郵發代號 22-151 。
雜志欄目
教育理論、教育管理、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師資管理、教學管理、教育科(yan)、調查研究、(de)育建設、心理健康、教師論壇、教學技能、教學研究、教(fa)研究、教學實驗、信息技術、考試研究、外國教育。
㈣ 教育學和教育管理學國內比較好的導師
太多了!
吳康寧
男,1954年5月生,江蘇鹽城人,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兼任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學校教育專業,1986年獲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因母校教學科研需要,主動中斷留學,提前回國工作。歷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2003年1月起任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兼任中國教育學會理事、教育學分會常務理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與教育基本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先後承擔「課堂教學的社會學研究」、「課程的社會學綜合研究」及「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與中國教育的轉型」等科研課題,出版學術譯著《非學校化社會》及學術專著《教育社會學》、《課堂教學社會學》等,在《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及榮譽稱號。
張新平
男,漢族,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帶頭人,教科院教育領導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全國教育效能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常務理事,全國教育管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理事,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教育管理研究》與《中小學管理》雜志編委。
1985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原理碩士研究生班;1987年至1995年,在湖北大學教育管理系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學、教育學原理等課程的教研工作;1998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教科所,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0年,在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教育組織與管理理論專題研究;2000年至今,就職於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其中,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從事訪學研究。現開設《教育管理學概論》、《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論》及《西方管理與教育管理思想史研究》等課程。
專業研究方向為「教育系統的組織結構、領導與管理」,目前主要致力於教育組織管理理論的新近進展研究,以及「實地研究」在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領域的運用與實踐探索。先後在《新華文摘》、《光明日報》、《教育研究》、《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版)》、《比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已出版專著《教育組織範式論》(2001)、《教育行政組織的發展與創新——對基層教育行政的個案研究》(2003),譯著《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合譯,1988)、《學校經營管理》(主譯,2003),副主編《教育行政組織原理》(1996),合著《教育政策論》(2002),另參與《中國教育類別與結構的研究》等多部著作的撰寫。主持完成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各1項。另有1項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2004年滾動項目在研。《美英教育管理理論的三種範式》等6篇系列論文曾獲2001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通訊地址:中國江蘇,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魯 潔
女,193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名譽院長。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多年。長期致力於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社會學、德育學等方面的研究。「七五」期間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新時期德育基本理論研究」,「八五」期間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德育社會學」,主持國家教委社科司項目「德育社會化研究」,「九五」期間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德育特點與規律研究」、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工程項目「以完滿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學理論新體系」。負責編寫的《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本人撰寫前六章)為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育系廣泛採用,曾先後獲吳玉章基金一等獎、國家教委第一屆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主編的《教育社會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是建國後受國家教委委託編寫的該學科第一本高校教材,獲全國第三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994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德育新論》1998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優秀成果三等獎。多篇論文獲國家級或省級優秀科研成果獎。1988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勞動模範,1992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1993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學科帶頭人,同年獲曾憲梓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一等獎,1995年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現兼任全國教育學研究會德育專業委員會主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專家組成員。
戚業國
男,1965年2月生。
華東師范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現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兼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領導研究中心主任。
戚業國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專長於教育規劃與學校發展、學校改革與管理診斷、教育評價與教育質量管理、教育領導與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後獲得首屆全國高等教育學優秀博士論文、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出版《民間高等教育投資的跨學科研究》、《課堂管理與溝通》、《課程管理與課程評價》、《走向高效能課堂》等多部學術著作。在《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構建」等學術論文140多篇。主持教育部社科博士點基金項目、全國十五教育規劃重點課題、上海市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等多項研究;承擔教育部人事司等多項委託課題。現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項目專家,擔任多項學術兼職。
通訊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華東師范大學內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
陳永明,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4月出生,53歲,男,上海人。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歐美同學會會長、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公共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日本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日分會常務副會長、上海茨城友好聯誼會會長、「中國在日學人教育研究會」名譽會長,等等。
㈤ 在職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學科教學哪個好
關於在職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學科教學哪個好,其實不可一概而論的,主要更具自己適合或專者興趣在屬哪個專業。
如果是有志於多於學生打交道,對授課有興趣的,選擇學科教學較好。
如果是感興趣與教育管理相關事務的,則可以選擇教育管理專業。
由此可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是合成的進行選擇。
㈥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雜志是半月刊嗎
是半月刊,語文出版社主辦的基礎教育類國家級學術雜志,新創刊的。
㈦ 教育科研與教學研究有何不同
呵呵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首先,什麼是教育,這個問題不講清楚,所有答案都沒有意義。其次,教育與教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什麼是教育,首先考察的是教育的起源。目前國內外關於教育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個人研究認為:教育起源於人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為了滿足生理需要或叫做滿足生存需要,即衣食住行的需要,人必須學習----學習的需要是天生的,因而教育也是人生來就需要的。從這一角度,教育是為滿足人的生理或生存需要的、教育者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傳授經驗與知識的活動。而在人類社會化程度不同的今天,人的需要更主體地體現為生活的需要----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較生存狀態更為豐富的精神、物質需要。此時,教育則是為了人們獲得提高生活質量的知識、素質與能力的需要的,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的社會性實踐活動,一般指向學校教育。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強調對人進行全面、全方位的培養和訓練,幾乎包括了所有可能對人的成長產生影響的因素,如教育環境、學校各種氛圍、學生家庭條件、教學的基本保障等等。現代的「教育」概念,強調的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某門或某類學科知識的培養與訓練,更注重強調為社會的發展服務或是為個人的發展服務。「教學,是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教學的基本要素有很多種提法,總起來離不開教師、學生、教學媒體。教學是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注意強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系統管理的角度,教育和教學是兩個不相同的系統,教育比教學的范疇為大。高等學校的教育管理系統包括行政管理系統和黨委管理系統,這兩個系統之下又有一些子系統,如行政管理系統下的教學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後勤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等。而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一般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以及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學風、教學隊伍、教學管理制度等教學基本建設的管理。」教學管理系統不包括教學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統,如圖書情報系統、後勤服務系統、體育衛生系統等等。教學管理系統是教育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又有緊密有關系。因此,教育質量與教學質量也具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教育的質量,即一種特定的社會實踐(人才生產)的質量,最終由其產品——培養出的人才來體現,不僅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各個方面來規定,同時也包括了教育環境建設、學校氛圍、教學保障等方面的質量。可以說,教育質量是以人才(學生)作為衡量教育實踐質量的基點,並以此為中心從各個方面對質量進行考察。教學質量則主要是由「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構成,並以「教」為中心;教學作為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質量必然是教育質量的一部分,教學質量與教育質量存在質的差別。一般地,教學更強調課堂教學(包括一部分有組織的課外教學),對教學環境(如課堂自然光、聲環境)等不做嚴格要求;教育則必須包括學校教育中的各個環節。教學質量更注重教師「教」的質量,考察學生「學」的質量,則主要是在教師的「教」對於學生的「學」所起到的作用、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生不受教師影響的自學或其它學習形式則不在教學質量考察范疇之內。教育強調對學生的的個人發展的影響力,指向一個較大的范疇;教學則更注重某門或某類學科知識的學習,主要指教育的一個環節。一所學校的教育質量,相比這一學校的教學質量,前者更強調學生的成才率(即產品合格率、優秀率),從學生的角度考察質量。後者則更強調教師「教」的質量以及由這一「教」的質量引起的學生「學「的質量。教育質量更傾向於成品——人才質量,至少指向某門學科的教育質量,如同樣是土木工程學科,教學質量則更傾向於產品的前期加工。 現代質量觀,是將質量作為一個系統來看待的。從質量系統的角度,教育質量的決定因素包括教育制度、教育背景、政策、體制等宏觀因子,也涉及教育實施過程中的教育方法、形式、內容、機構、人員等中觀因子;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則是在教育質量的各種影響因子之下的一種微觀要素,包括教學管理質量、教學質量(如課堂教學質量、課程教學質量)。可以說教學活動作為子系統,是教育實踐的基本細胞;各式各樣、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的教學活動(基本細胞或子系統),是教育實踐這一整體系統的最主要內容。進而,教育質量與教學質量是大不相同,卻又緊密相關、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的兩種系統。
㈧ 教育管理專業與教育學專業有什麼區別呢
教育管理專業」與「教育學專業」的區別:
(1)培養目標不同
教育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具本專業有廣泛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扎實的教育學科、心理學科基礎知識和牢固的教育學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教學、管理、咨詢和輔導能力,能在各級各類師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及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咨詢和輔導等方面工作的應用性人才。
教育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的中、教育學高等師范院校師資、中小學校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科學研究單位研究人員、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2)范圍不同
教育學專業范圍更廣教育學是一個大門類,下邊包括很多專業,教育管理學屬於教育學門類下的專業。
(3)課程不同
教育學管理專業的課程有: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與評價、教育法學、教學論、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外國教育史、中國教育史、學校管理學、教育行政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系學、教育經濟學、教育調查、畢業論文、管理心理學。
教育學專業的主要課程有: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通論、課程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測量評價、教育哲學、中小學語文或數學教學法等。
㈨ 教育期刊到底有那些
《名作欣賞》
《教學與管理》教育核心期刊徵稿[圖]
(10年06月12日)《煙台職業學院學報》核心期刊徵稿[圖]
(10年06月12日)《神州》中國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12日)《散文選刊》優秀期刊火熱徵稿[圖](10年06月12日)《新作文》優秀期刊徵稿[圖](10年06月12日)《劍南文學》[圖](10年05月29日)《新課程學習》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9日)《新課程》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2日)《教育研究與實驗》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2日)《海外英語》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2日)《高教探索》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1日)《中國成人教育》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1日)《教師》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1日)《教師博覽》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1日)《教師教育研究》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1日)《科技進步與對策》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1日)《職教論壇》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6月21日)《新聞前哨》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9日)《教育教學研究》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課程.教材.教法》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美術研究》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美苑》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民族語文》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模糊系統與數學》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民族教育研究》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南京藝術學院學報》58期刊網火熱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南京體育學院學報》核心期刊徵稿[圖](10年05月25日)《數學研究與評論》58期刊網徵稿中[圖](10年05月25日)《數學季刊》58期刊網徵稿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