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學教學樓樓梯間如何做文化布置
中學教學樓樓梯間文化布置
以知學篇、求學篇、樂學篇、博學篇、治學篇為主題,圍繞學習,步步提升。
一、 知學篇
學習的名言:學知不足,業精於勤。作者:(唐)韓愈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設計意圖:
知道學習的作用與意義,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之而努力。
二、求學篇
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本篇設計意圖為鼓勵學生學習,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樂學篇:
手不釋卷的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呂蒙深受感動,從此發奮學習,學問提高很快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名人名言:
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徐渭)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孔子)
本篇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熱愛學習,不要被生活的各種困難所嚇倒,克服困難,努力學習。
四、博學篇:
博學小故事:
錢鍾書精通多國語言,他在法國的時候,一回,搭乘公車,閑得無聊便拿出報紙來看,但看報的方式有些奇怪,倒過來了,這時站在他旁邊的一位年輕的法國小子就笑他說,不懂法文就別看報,都倒過來了也不知道,錢鍾書看看小夥子,對著報紙馬上放聲念了一段,那小子聽了甚是驚詫,羞愧。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廣泛涉獵學習,厚積而薄發。
五、治學篇: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治學三種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一句出自北宋晏殊的《鵲踏枝》(又名《蝶戀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而此處是指:一個人治學,首先要高瞻遠矚,立志高遠。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出自北宋風流詞人柳三變的《鳳棲梧》(又名《蝶戀花》。這種執著的追求精神,對於痴情者固然需要,對「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更是不可缺少。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句出自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這是功到事成,這是用汗水贏來的掌聲,是有心血澆灌出來的鮮花。
以名言結尾: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選自《中庸》
設計意圖:概括起來,用通俗的話講,這三種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終獲成功。 「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奮勇向前!
㈡ 有哪些充滿文化寓意的教學樓建築
一、教學樓:抄 ( 1 )厚德襲樓 【釋義】:「厚德樓」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經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憤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用「厚德」一詞冠以教學樓名顯得大氣、恢弘且富有底蘊。 ( 2 )敏行樓 【釋義】「敏行樓」得名出自孔子《論語》經典名句:「君子欲敏於行而納於言」。朱熹注曰:「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意即,凡有大作為之人做事都勤奮敏捷,勇於實踐,說話卻小心謹慎,少說廢話、空話、大話、假話。用「敏行」一詞冠以樓名富有哲理,勸學意義濃。 ( 3 )崇文樓 【釋義】崇:意即「高貴」「高雅」。語出《考工記·匠人》:「殷人重屋。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說明古人建築的發達技術上所彰顯出的聰明智慧。「崇文」一詞,昭示了「高貴」的文化修養與文化水準。 用「崇文」一詞冠以教學樓名顯得高雅、有豐厚底蘊與內涵。 ( 4 )崇德樓 【釋義】崇:意即「崇敬」、 「崇尚」。德:意即「道德」、 「德行」、 「品德」、...
㈢ 校園文化內涵應該包括哪些
校園文化內涵包括三部分,即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屬學校物質文化的有回:教學樓、實答驗樓、圖書館、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綠化的環境等;
2.屬學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
3.屬於學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校園文化滲透著社會文化和民族優秀文化。學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求知慾,在校園里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認識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了解、認識中國國情。開展校園文化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學生提高素質、豐富閱歷,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加強和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校園文化能規范學校成員的思想行為,賦予學校以活力機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
㈣ 教學樓文化布置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一、教來學樓: ( 1 )厚德源樓 【釋義】:「厚德樓」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經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憤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用「厚德」一詞冠以教學樓名顯得大氣、恢弘且富有底蘊。 ( 2 )敏行樓 【釋義】「敏行樓」得名出自孔子《論語》經典名句:「君子欲敏於行而納於言」。朱熹注曰:「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意即,凡有大作為之人做事都勤奮敏捷,勇於實踐,說話卻小心謹慎,少說廢話、空話、大話、假話。用「敏行」一詞冠以樓名富有哲理,勸學意義濃。 ( 3 )崇文樓 【釋義】崇:意即「高貴」「高雅」。語出《考工記·匠人》:「殷人重屋。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說明古人建築的發達技術上所彰顯出的聰明智慧。「崇文」一詞,昭示了「高貴」的文化修養與文化水準。 用「崇文」一詞冠以教學樓名顯得高雅、有豐厚底蘊與內涵。 ( 4 )崇德樓 【釋義】崇:意即「崇敬」、 「崇尚」。德:意即「道德」、 「德行」、 「品德」、
㈤ 教學樓正面文化裝飾
這個就有些難度抄了。按理說應該找人做施工圖預算。不過可以給你一些經驗數據。只考慮建安造價的話,2000—2800元/m2,根據地區人工、材料、機具使用費的價格差異適當考慮。室內外裝飾及教室內配套設施的選擇也是決定造價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㈥ 學校教學樓共四層,走廊文化該怎樣設計,每層的主題應是什麼
第一層可以圍繞童年來畫,可是貼一些童年趣事,畫一些童年塗鴉。第二層可以回是少年時答代,可是畫畫少年形象,貼一些有關青春的東西。第三層是青年時代,圍繞工作,美好的大學生活展開。第四層就是老年時代,可以回憶以前的事。
㈦ 為學校的教學樓和實驗樓分別擬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名稱感謝!!!!!
難道你們在做試卷...嘻嘻 不會跟我們也一樣吧
教學樓:知識之城
實驗樓:實踐之都
望採納 啊 謝謝
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區三教的教學樓文化
主樓的所有牆壁,都可以看到各種方程式的分形,從整體上看,分形幾何圖形版是處處不規則的權。例如,海岸線和山川形狀,從遠距離觀察,其形狀是極不規則的。
還有「不可能圖形」,以及莫比烏斯環。莫比烏斯環,是只有一面的連續曲面,它可用一條矩形紙帶扭轉180度然後將端點連接起來構成。沿莫比烏斯帶的最短閉合路徑長度是2k,這里k是紙帶未連接前的長度,若將曲面著色,從任意點開始可連續進行到返回開始點,此紙帶若被沿紙帶割開,則可發現割線形成一個位於原紙帶兩面的圍道(閉合曲線)。 主樓是各種圖形,而副樓,更多的是古代藝術家的傑作,如書法,陶瓷。
㈨ 描寫教學樓時應該從哪些方面描寫
描寫教學樓可以從描寫教學樓的位置。在寫教學樓的布局。在寫教學樓的文化特色。在寫教學樓的內部陳設。
㈩ 教學樓各樓層主題設計
例如一層茶文化 一層學生作品 一層名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