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傣族舞蹈的練習方法
傣族舞優美、輕盈、朴實、矯健,感情內在含蓄:跳舞時下半身多成半蹲狀態,身體、手臂、下肢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彎」造型。第一道彎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第二道彎從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彎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另外,重拍向下均勻顫動也形成其特有的韻律特徵和節奏特徵。
除了人們熟知的孔雀舞,傣族舞還有象腳鼓舞、長甲舞、蠟條舞、魚舞等。
1.傣族舞手式與基本位置:手式、掌式、掌式攤掌、掌式按掌、掌式托掌、平掌、領腕、掌式側提腕、孔雀手、眼式手、嘴式手、魚舞手式、准備手、抓式手
2.手位: 一位手(前旁後側)、里二位手、大小二位手、三位手、大三位手、側三位手、四位手、大四位手、五位手、小五位手、六位手、七位手、小七位手、斜七位手、一七位手、小一三位手、一三位手、一二位手、八位手
3. 腳位:正步、丁字步、小之字步、大之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小踏步、大踏步、中踏步
4.動律元素:起伏動律、脆動律、顫動律、
5.頭與眼睛:頭眼脆動律、頭眼順倒、頭眼逆倒、卷身逆倒
6.步伐練習:正步起伏步、丁字起伏步、前點起伏步、後點起伏步、旁點起伏步
7.手位練習:二位領腕、三位領腕、七位推按掌、四位領腕推拉手、一七位按掌、五位領腕、二位托按肘、小二位交叉按掌、七位打開成一三位領腕、五位推手
8.肩部練習:繞肩、柔肩、抖肩、雙聳肩、單聳肩
9.孔雀飛練習:下穿手、前後劃圓手、二位翻蓋手、七位脆動律翻蓋手、孔雀飛手
10.小跳練習:掖腿立跳、旁點步小跳與交換、前曲腿蹭跳、頓錯步後曲腿小跳、前點步小跳、下穿四位飛翔手旁點小跳、交叉跺步轉、錯步七位嘴式推掌、跺步前勾點小跳、蹭跺步後曲腿
11.手位與步伐練習:平行步推拉手、抬後曲腿四位領腕手、旁勾點步一七位推拉手、雙晃三位望月手前點步、前點步碾轉、前勾點步二位揉手 。
② 跳傣族舞的要領是什麼
跳傣族抄舞的要領是重拍向襲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勻,脊椎要垂直,蹲的時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後仰,脊椎對著腳後跟下沉,向上提的時候慢慢的,跟下垂一樣!
當身體下沉的時候都有個抬腿,勾回來的時候膝蓋不能向前頂(因為傣族舞蹈穿的是桶裙)向前會很難看,一定要垂直向後踢腿,而且是勾腳,每當踢起時都要迅速,動作要做的干凈,還要帶有呼吸!
當腿向後踢的時候上身有點左右起伏,不能直直的起伏!當起左腿的時候,出右垮,起右腿的時候出左跨,這個動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2)傣族舞蹈教學擴展閱讀:
傣族是一個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流行於整個傣族地區,以瑞麗縣和耿馬縣孟定的孔雀舞為代表,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為生的職業藝人,他們模仿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
跳出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和富於雕塑性的舞姿造型。他們的舞蹈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個動作都有固定的鼓語伴奏。傣族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流行面也很廣,並各有特點。代表性節目總的可分為自娛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類。
③ 怎樣學習傣族舞蹈
傣族舞蹈是傣家人最喜歡的一種舞蹈,傣族的舞蹈豐富多彩,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為群舞、單人舞、對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現的內容可以分為孔雀舞、象腳鼓舞、刀舞、蠟條舞、長指甲舞、撈魚舞以及馬鹿舞、獅子舞等。其中,最象腳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
象腳鼓舞的特點是動作節奏性強,手的敲打,腿的踢踏,胸部的拱縮,肩的聳動,身軀的仰俯都按固定的節奏動作。小象腳鼓舞以靈活嬌俏見長,可進行斗鼓、賽鼓活動,以踢中對方或扯下對方的頭巾者為勝。中象腳鼓舞扎實穩重,以鼓音和鼓尾擺動大小定優勝。大象腳鼓鼓聲宏大,主要在群眾性舞蹈場合作伴奏,舞步比較簡單。
打鼓以右手為主,左手按住鼓面起配合作用。象腳鼓舞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每當插秧結束後的日子裡,傣家人常常在象腳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許多地方有賽鼓之風。賽鼓時,許多象腳鼓同時敲響,鼓聲震天,喧聲雷動,場面壯麗動人。
學習傣族舞蹈的時候要注意手位:
1、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側。旁一位手:雙手手腕折回來,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在大腿兩側。
2、後一位手:雙手放在臀部後面,不能叉在一起,稍稍分開,手不能離身體太遠,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
3、側一位手:雙手放在身體的一側,手位與「一位手」相同。
學習傣族舞蹈要了解的基本動作:
1、正面起伏:重拍向下沉,慢慢地沉,向下走要均勻,脊椎要垂直,蹲的時候不能前傾也不能後仰,脊椎對著腳後跟下沉,向上提的時候要緩慢,和下垂時一樣。
2、旁邊起伏:下沉的時候出右胯,雙膝向下彎,左膝叉住右腳的膝蓋,上身向左,頭向右看;反方向動作,出左胯,右腳點地向左腿壓,這個時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胯的時候上身不能前傾後仰,保持正直,頂出右腰,頭往左看。
3、腳部的正步起伏:當身體下沉的時候都有個抬腿動作,勾回來的時候膝蓋不能向前頂,一定要垂直向後踢腿,而且是勾腳,每當踢起時都要迅速,動作要干凈,還要配合呼吸;當腿向後踢的時候上身有點左右起伏,不能垂直起伏;當起左腿的時候,出右胯,起右腿的時候出左胯,這個動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④ 傣族舞有什麼基本動作
基本動作:
1、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側。
2、旁一位手:雙專手手腕蛇回來,手要屬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在大腿2側。
3、後一位手:雙手放在臀部後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開,手不能離身體太遠,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
4、側一位手:雙手放在身體的一冊,和一位手差不多。
5、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勻,脊椎要垂直,蹲的時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後仰,脊椎對著腳後跟下沉,向上提的時候慢慢的,傣族舞的動作要柔中帶剛。
(4)傣族舞蹈教學擴展閱讀:
1、傣族的居地大多與緬甸、寮國、越南等國接壤,傣族人民善於吸收來自四方的文化精華,並能融於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種繁多、形式多樣的特點。
2、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點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區、西雙版納地區及景谷、孟連、耿馬等縣都有流傳。孔雀舞,在德宏傣語為「嘎洛永」,在西雙版納傣語為「凡糯永」。「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永」和「糯永」都是「孔雀」之意。
⑤ 求一份 大學傣族舞舞蹈教案
學內容:傣族舞的各種手形、手位,基本動作等。
教學目的:通過傣族舞蹈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動作特點等,擴大學生舞蹈的眼界,提高學生舞蹈的表現力。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准備:VCD機 電視機 卡座錄音機 磁帶 動作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師生問好,完畢後,學生盤坐在地上。
二、 導入(5分鍾)
師:同學們,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繽紛多彩,我們的世界是歡樂的舞蹈世界,歡迎你們再次來到舞蹈課堂,我們的口號是—
生:秀出自己!
師:是的,舞蹈不僅能陶冶人的身心,舞蹈更能擴大人的眼界與見識,我們每一次民族舞的學習,就好像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旅行,因為我們都知道,學習一個舞蹈,光光模仿它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要了解這個民族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等等,只有這樣,我們對這個舞蹈的理解才會深刻,動作才會飽滿有靈性,你們覺得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那麼,今天老師又要帶你們去那個民族旅行呢?讓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
(播放影音文件1,時間控制在一分半鍾)
完畢
師:對,是傣族,那麼,從現在開始,我的身份不但是一名老師,更是一名導游,也請你們暫時的拋掉學習的壓力,把自己 當作是一名快樂的旅行者,行嗎?好!請大家坐穩了,我們馬上出發,飛機即將起飛!
三、 新授(25分鍾)
(播放影音文件2:傣族人民生活的的畫面和一些傣族舞蹈片斷)
在播放的同時,師:歡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我是本次旅行的導游,本次航班的起飛地是在××學校,降落點是在西雙版納的傣族園,請大家系好安全帶(模仿系安全帶的動作),我將帶大家體驗一次愉快的旅行。現在,先由我來介紹一下傣族。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耿馬等地區,他們長期生活在群山環抱的河谷平壩區,人們在炎熱的亞熱帶氣候中勞動生活,所以他們更喜歡一種平穩、安詳的節奏,無論是挑擔、走路,都想在輕盈起舞,悠悠自得。傣族的「傣」字意為酷愛和平與自由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為動物的模擬與美化,它那優美的舞姿,把人帶入詩一般的境界,登上大雅之堂,是大都市的人們為之而傾倒!
(音樂畢)
師:同學們,剛才聽了本導游的一番介紹之後,有什麼感受?
生:太美了……
師:是的,我們常說,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一個好的舞蹈應該是雅俗共賞的,能夠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心靈的共鳴。現在,飛機已經平安降落在傣族園里,大家想不想和我學跳傣族舞?
生:想。
師:好!讓我們來揭開安全帶(模仿解開安全帶的動作),一同走進我們的傣族園。
(讓同學們站起來,並且插空站好)
師:我們學習一個舞蹈首先要從它的基本動作入手,因為本導游經常來雲南,所以我對傣族舞非常熟悉,傣族舞共有7種基本手形,8種基本手位,下面讓我們一塊來認識一下吧!
揭開黑板(黑板起先都被蒙著,揭開後,上面寫著幾種手形手位的名稱):掌形 冠形 爪形 嘴形 葉形 曲掌 魚手
低展翅 平展翅 高展翅 順展翅 側展翅 雙合翅 反抱翅 抱翅
每介紹一個基本動作,就把相應的動作圖片貼到黑板上,便於學生形象掌握,教師在旁講解指導。 教師講解的時候注意:盡可能讓學生靈活掌握,每一個基本動作盡可能把它得出處、動作搭配等方面的內容講解並跟學。為下面的編創打下基礎。
四、 游戲(5分鍾)(用於鞏固前面的內容)
師:剛才認識了那麼多的手形手位,我相信大家都有非常深的印象,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簡單的游戲來考考大家,這個游戲叫做「心有靈犀」。
游戲規則:老師選三名同學甲、乙、丙上來,甲同學手拿事先老師准備好的卡片,每張卡片分別寫著不同的動作名稱,乙背對著甲,與丙面對面,丙看到甲出示的卡片,做出相應的動作或用語言加以提示,由乙來猜,在一分鍾之內猜得越多越好。
這個游戲可以選兩組同學進行比賽。
游戲完畢
五:實踐 (10分鍾)
師:大家玩得開心不開心?
生:開心!
師:通過了一番游戲,相信大家對傣族舞的基本動作一定深刻了不少,這些手形手位只是傣族舞蹈的基礎部分,它的很多動作是在這些基本動作的基礎上豐富起來的。現在呢,再交給大家一項任務:四個人一組,在不改變傣族舞蹈風格的前提下,以傣族舞的基本動作為基礎,每一組編一段4個8拍的舞蹈動作,希望大家多多動動腦筋,不要單純局限於老師剛才教的這些,你們可以大膽的創編,可以回憶一下以前電視里、或者是碟片里看過的一些傣族舞,吸收一些優美的動作為自己所用。現在師你們才藝表現的最好機會,看看哪幾組表現的最好!好!趕快行動!
(學生們開始創編,播放傣族音樂烘托氣氛。4分鍾)
創編完畢
抽幾組同學上來表演,首先予以肯定,再指出不足的地方,教師幫助其稍加修改,然後全體同學一塊來跟學。
六、 課堂小結
師:我們今天玩得高興嗎?
生:高興!
師:是呀!我也很高興,可惜天色已晚,我們不得不暫時的告別一下。今天的傣族之旅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們不虛此行,大家肯定是覺得不盡興,沒關系,既然我們來到了傣族園我們就多玩幾天,下節課繼續我們的傣族之旅!
⑥ 傣族舞蹈有那些
自娛來性的節目有"嘎光"、"象腳源鼓舞"、"耶拉暉"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腳鼓舞"。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魚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間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愛的舞蹈。流行於整個傣族地區,以瑞麗縣和耿馬縣孟定的孔雀舞為代表,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為生的職業藝人,他們模仿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跳出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和富於雕塑性的舞姿造型。他們的舞蹈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個動作都有固定的鼓語伴奏。
舞蹈特點
傣族的居地大多與緬甸、寮國、越南等國接壤,傣族人民善於吸收來自四方的文化精華,並能融於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種繁多、形式多樣的特點。
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側。
旁一位手:雙手手腕蛇回來,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在大腿2側。
後一位手:雙手放在臀部後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開,手不能離身體太遠,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
側一位手:雙手放在身體的一冊,和一位手差不多。
⑦ 傣族舞蹈技巧
傣族的舞蹈豐富多彩,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為群舞、單人舞、對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現的內容可以分為孔雀舞、象腳鼓舞、刀舞、蠟條舞、長指甲舞、撈魚舞以及馬鹿舞、獅子舞等。其中,最象腳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
1、象腳鼓舞特點:動作節奏性強,手的敲打,腿的踢踏,胸部的拱縮,肩的聳動,身軀的仰俯都按固定的節奏動作。小象腳鼓舞以靈活較巧見長,可進行斗鼓、賽鼓活動,以踢中對方或扯下對方的頭巾者為勝。中象腳鼓舞扎實穩重,以鼓音和鼓尾擺動大小定優勝。大象腳鼓鼓聲宏大,主要在群眾性舞蹈場合作伴奏,舞步比較簡單。打鼓以右手為主,左手按住鼓面起配合作用。象腳鼓舞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每當插秧結束後的日子裡,傣家人常常在象腳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許多地方有賽鼓之風。賽鼓時,許多象腳鼓同時敲響,鼓聲震天,喧聲雷動,場面壯麗動人。
為傣族舞蹈伴奏的重要樂器是「象腳鼓」,在傣族,從3、4歲的幼兒到古稀老人,沒有不會擊打象腳鼓的。象腳鼓的高級演奏者,不單純只是打鼓的樂師,同時必定是一名優秀的舞者。 因為傣族舞者所能呈現出的表演水平與鼓手的演奏關系密切。作舞之前舞者和樂師一般沒有合練,完全靠相互之間的感覺進行默契的配合與表演。擊鼓樂師因熟諳舞蹈,會依舞者水平的高低選擇和不斷變換鼓點的節奏、速度,以至引導舞者亮出高難絕技。在恰當場合,樂師也會參與到舞蹈中來,用手的指、掌以及用拳、肘、頭、腳各部位,敲打出各種摹仿自然界多種音響的鼓聲技藝高超者,一槌下去,鼓音之長可以將中式上衣的扣襻全部解開,再擊一槌,又可將扣襻全部扣上。樂師有時身跨長約80公分小象腳鼓,邊擊鼓邊進行舞蹈。他們的舞姿靈活、歡快,跳躍性強,是青年男子表現個人鼓舞水平和技藝的極好形式。
2、孔雀舞:傣族人喜愛孔雀,並以跳孔雀舞來表現自己的民族性格,表達美好的理想和願望。孔雀舞多在節慶的日子裡表演。過去表演許可權男子,表演時還要身戴形似孔雀的裝飾,臉戴尖塔形白凈菩薩面具,單人舞戴女面具,雙人舞戴一男一女面具。舞姿摹擬孔雀的各種動作,已形成出窩、下坡、起舞、找水、照影、飲水、洗澡、展翅飛翔等一套比較固定的程式,有嚴格的步法、方位和動作組合,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見長,著重表現孔雀的溫馴、輕巧、美麗善良、婀娜多姿的特點。孔雀舞以象腳鼓、鋩鑼等樂器伴奏,動作和鼓點配合嚴格。新中國建立後,孔雀舞經過加工改造,豐富了舞蹈情節,丟棄了沉重的道具裝飾,換上了有孔雀圖案的衣裙,充分發揮了舞蹈者體態的曲線變化和眼、手、腿的靈活運用,大大豐富了孔雀舞的表現形式和內容,使孔雀舞更加活潑優美。
⑧ 怎麼跳好傣族舞
雨竹林分成慢板--快板--慢板三個部分。前奏部分對肩的要求比較大,可以多開開肩。中專間的快板的部分一定要注屬意輕盈這個詞,盡量把重心提起來,來回跳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位置,別偏台。最後轉成慢板要能馬上定住,才能達到效果。最重要的,全程的手形和眼神都要保持。傣族舞的手型你應該知道,前掌上翹,看起來很柔韌,其實自己內部要很使勁兒,平時沒事兒可以多掰掰。眼神則要跟手動,或者看台下,千萬不能鬆散。其他的就對著視頻,一個一個動作認真摳,練,應該就沒問題了。加油
⑨ 怎樣跳好傣族舞
1、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勻,脊椎要垂直,蹲的時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後仰,脊椎對著腳後跟下沉,向上提的時候慢慢地,跟下垂一樣。
2、下沉的時候出右垮,雙膝向下彎,左膝*住右腳的膝蓋,上身向左比出,頭向右看,反方向動作,出左垮,右腳點地向左腿*,這個時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垮的時候上身不能前侵後仰,保持正直,頂出右腰,頭往左看。
3、當身體下沉的時候都有個抬腿,勾回來的時候膝蓋不能向前頂(因為傣族舞蹈穿的是桶裙)向前會很難看,一定要垂直向後踢腿,而且是勾腳,每當踢起時都要迅速,動作要做的干凈,還要帶有呼吸!當腿向後踢的時候上身有點左右起伏,不能直直的起伏!當起左腿的時候,出右垮,起右腿的時候出左跨,這個動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9)傣族舞蹈教學擴展閱讀:
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間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愛的舞蹈。流行於整個傣族地區,以瑞麗縣和耿馬縣孟定的孔雀舞為代表,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為生的職業藝人,他們模仿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
跳出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和富於雕塑性的舞姿造型。他們的舞蹈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個動作都有固定的鼓語伴奏。
⑩ 傣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孔雀舞」是傣家最喜愛的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也是傣族人民審美特徵的生動具體的體現。其表演的形式是:一種是以廣場上表演片段為初始的,由男子挎道具舞蹈,舞者頭戴塔盔假面具,身穿繪有孔雀羽毛花紋的衣衫,腰部繫上用彩紙或綵綢紮成的雀身和雀尾,表演時雙手拉線牽引雀尾以使其舞動,內容多為表演孑L雀的林間漫步,:、溪嬉戲,飛翅下山,拖翅、曬翅、尾翅、飛翔以及極為精彩的開展抖翅等。這種孔雀舞藉助道具的表現力,使舞蹈更具形象化,但它同時卻又影響了舞者身體動態的發揮。另一種「徒手的,孑L雀舞是·道具舞·的進一步發展。傣族舞蹈家毛相率先改革了笨重的面具和舞具,吸收了許多外來民族舞的動作和技巧,如漢族的圓場步,蒙族的碎抖肩等。1957年他和白文芬表演的《雙人孔雀舞》在蘇聯莫斯科榮獲第六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銀質獎。同年由中央歌」團金明編導的群」、由崔美善等…表演的《孑L雀舞》,對原民間舞作了新的倉。作和發展,I以浪漫的色彩和寫意的表情升華了作品主題,榮獲第六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金質獎。美麗的孔雀已廣泛成為舞蹈藝術家創作舞蹈的素材,女子參加表演占據了主要地位,舞台上涌現出優秀的演員和劇團。由傣族著名舞蹈家刀美蘭表演的孔雀舞,以深厚的藝術造『」和優美多姿的舞技,閃爍著璀璨的光芒,被譽為「傣家的金孔雀」。到了80年代,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創作表演的獨舞《雀之靈》以出神人化的表演,摘下了全國第二屆舞蹈比賽的桂冠。美麗的孔雀,使藝術的舞台更加絢麗多姿。
傣族除了喜愛表現孔雀外,另一喜愛表現的題材是水。傣族諺語:大象跟著森林走,傣族家尾著清水走。傣族先民自古以來就是臨水而居的民族。從經濟上看,傣族是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辛勤的水田勞作更加深了人民對水的感情。從傣族民族的文化風情、傳說故事來看,都多與水緊緊相關。在他們看來,瀾滄江是雷鳴的瀑布,傣家之所以會唱歌,是因為一個姑娘從山泉滴水的聲音中得到啟示,模仿山泉滴水而成歌。所以他們一生下來就要受到水的洗禮,人死去人棺前也還是要受水的洗禮。每年傣族都以過潑水節,來紀念那犧牲自己殺死魔王而造福百姓的姑娘。水是他們物質生活必需品,同時又是他們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因此,舞蹈中也非常喜愛表現這一題材。80年代由傣家刀美蘭表演的舞蹈《水》充分體現這一點。
「嘎光舞」也是傣族民間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傣語意為「圍著鼓跳舞」,表演形式自由,時間地點不拘,男女老幼皆可參加,是民族風格濃郁的自娛性舞蹈形式。舞者圍著象腳鼓和錯鑼屈膝半蹲並均勻顫動,以手部的轉腕動作,突出傣族舞蹈的「三道彎」和「一順邊」。男子舞蹈時還有較大幅度的俯仰、轉身和劃動手臂動作。由群眾舞蹈工作者加以規范的「新嘎光」,在德宏地區普遍展開。新嘎光不強調顫動,步法為錯步或點步,舞姿活潑、歡快、瀟灑自如,深受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