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大人物拿破崙里跳舞那時的歌
不知道你具體說的是哪段舞蹈,乾脆把所有歌曲都給你吧,不難找:
"The Promise"
Written by Farrington, Floreale, Mann
Performed by When in Rome
Courtesy of Virgin Records Ltd.
Under license from EMI Film & Television Music
"Time After Time"
Written by Rob Hyman, Cyndi Lauper
Performed by Cyndi Lauper
Courtesy of Epic Records
By Arrangement with Sony Music Licensing
"Forever Young"
Written by Marian Gold, Bernhard Lloyd, Frank Mertens
Performed by Alphaville
Courtesy of Warner Music Germany GmbH
By Arrangement with Warner Strategic Marketing
"We're Going to be Friends"
Written by Jack White
Performed by The White Stripes
Courtesy of Third Man Records/V2 Records/XL Recordings
"Canned Heat"
Performed by Jamiroquai
Written by Jason Kay, Toby Smith, Derrick MacKenzie, Simon Katz, Sola Akingbola, Wallis Buchanan
Courtesy of Epic Records and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U.K.) Ltd.
By Arrangement with Sony Music Licensing
"Larger than Life"
Written by Brian Littrell, Kristian Lundin, Max Martin
Performed by Backstreet Boys
Courtesy of Jive Records
Under license from BMG Film & TV Music
"Music for a Found Harmonium"
Written by Simon Harry Jeffes
Performed by Penguin Cafe Orchestra
Courtesy of Virgin Records Ltd.
Under license from EMI Film & Television Music
"Old School Antics"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Steve Adams
"The Rose"
Written by Amanda McBroom
"The A-Team (Theme)"
Written by Michael Post, Clarence E. Carpenter
"You Belong To My Heart"
by Agustin Lara and Ray Gilbert
那應該是倒數第二首!!
② 誰能寫下《超雷人!耶魯大學生的狂魔舞!飆淚中》這個視頻里的歌曲名字
100 days, 100 songs, 100 locations, 100 dances.
100首歌: (一般/左邊是歌名,/右邊是歌手名)
001. Heart of Glass / Blondie
002. Jimmy / M.I.A.
003. Deceptacon / Le Tigre
004. Im on Fire / 5000 Volts
005. Je Veux Te Voir / YELLE
006. The Way I Are / Timbaland
007. Too Young / Phoenix
008. Over And Over / Hot Chip
009. Stick It To The Pimp / Peaches
010. Say My Name / Destiny's Child
011. Pin / Yeah Yeah Yeahs
012. Geremia / Bonde Do Role
013. Let Me Clear My Throat / DJ Kool
014. Point Of No Return / Expose
015. Bubble Sex / The Seebach Band
016. Pump Up the Jam / Technotronic
017. Let's Make Love And Listen To Death From Above / CSS
018. Hella Nervous / Gravy Train
019. Me Plus One / Annie
020. Don't Go / Yaz
021. Bootylicious / Destiny's Child
022. Electric Feel / MGMT
023. Boys Don't Cry / The Cure
024. Lose Control / Missy Elliott
025. Ride The Lightning / Evans And Eagles
026. 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 / Michael Jackson
027. Hearts On Fire / Cut Copy
028. Tainted Love / Soft Cell
029. Between Us & Them / Moving Units
030. It Feels Good / Tony Toni Tone
031. Polaris (Club Mix) / Cyber People
032. You Never Can Tell / Chuck Berry
033. Huddle Formation / The Go! Team
034. Pump That / FannyPack
035. My Love / Justin Timberlake
036. Hung Up / Madonna
037. Justice - D.A.N.C.E (MSTRKRFT Remix) / Justice
038. Cybernetic Love / Casco
039. Creep / TLC
040. When I Hear Music / Debbie Deb
041. B.O.B. / Outkast
042. Bubble Pop Electric / Gwen Stefani
043. Miss You Much / Janet Jackson
044. You Spin Me Round / Dead Or Alive
045. Slide In / Goldfrapp
046. Kelly / Van She
047. Mine Fore Life / The Sounds
048. Disco Heat / Calvin Harris
049. Nighttiming / Coconut Records
050. Club Action / Yo Majesty
051. Pogo / Digitalism
052. Lip Gloss / Lil Mama
053. Heartbeats / The Knife
054. Enola Gay / OMD
055. Goodbye Girls / Broadcast
056. Kids In America / Kim Wilde
057. Kiss / Prince
058. Tenderness / General Public
059. Push It / Salt N Pepa
060. Circle, Square, Triangle / Test Icicles
061. Day 'N' Nite (Crookers Remix) / Kid Cudi
062. Shadows / Midnight Juggernauts
063. Paris (Aeroplane Remix) / Friendly Fires
064. Out At The Pictures / Hot Chip
065. Me Myself and I / De La Soul
066. AudioTrack 10 / Diplo
067. Girls & Boys / Blur
068. Heater / Samim
069.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 Whitney Houston
070. Hands In The Air / Girl Talk
071. Limited Edition OJ Slammer / Cadence Weapon
072. Meeting In The Ladys Room / Mary Jane Girls
073. NY Lipps / Soulwax
074. Lex / Ratatat
075. Gravity's Rainbow (Soulwax Remix) / Steve Aoki
076. Once In A Lifetime / Talking Heads
077. Leave It Alone / Operator Please
078. Half Mast / Empire Of The Sun
079. Hardcore Girls / Count and Sinden feat. Rye Rye
080. Dance, Dance, Dance / Lykke Li
081. Never Gonna Get It / En Vogue
082. Blue Monday / New Order
083. Crazy In Love (Featuring Jay-Z) / Beyoncé
084. 10 Dollar / M.I.A.
085. Love To Love You Baby / Donna Summer
086. Steppin' Out / Lo-Fi-Fnk
087. Karle Pyar Karle / Asha Bhosle
088.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 Joy Division
089. Straight Up / Paula Abl
090. My Drive Thru / Santogold, Casablancas, NERD
091. Like A Prayer / Madonna
092. Freedom 90 / George Michael
093. Black & Gold / Sam Sparro
094. B-O-O-T-A-Y / Spank Rock and Benny Blanco
095. Great Dj / The Ting Tings
096. In A Dream / Rockell
097. Don't Stop the Music / Rihanna
098. Hong Kong Garden / Siouxsie & The Banshees
099. It's Tricky / D.M.C.
100. Bizarre Love Triangle / New Order
③ 美國的時裝設計學校
FIT——紐約時裝學院
紐約FIT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紐約FIT學院,又被譯為紐約技術學院、紐約時裝學院。1944年建校,有著悠久的歷史。
FIT學院是一所公共機構的高等教育學府,但是長年來與私有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學院在注重學生的創造力的同時,緊緊的把握商機,學生的能力在此得到充分的利用和開發。
學院成立於1944年9月,當時的學生只有100人左右,開設的相關學科只有科學管理和設計。FIT的創始人莫蒂默(Mortimer C Ritter)希望學院成為"一座像MIT麻省理工學院一樣的設計學院"。因此經過不懈的努力,FIT已經成為具有豐富的成功的歷史,在紐約城市經濟的沖擊下仍然持久屹立的著名學府。
1951年,FIT成為紐約市第二大的州立學院。1953年,學院實施免學費的公立制度。1959年,學院搬至紐約市中心,這也是學院現在的地址。1970年,FIT被正式授予資格頒發文理學士、碩士學位證書。
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成長後,如今的FIT已經擁有正式學生11000人,開設了30個不同的專業。專業內容緊貼時尚脈搏,如服裝設計、形象包裝、電腦、市場營銷、廣告、商品營銷,等等。
在近23年來,FIT不但繼續保持優良的校風,同時在校園建設上取得很大的成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校學習。學校的教學風格獨特,師資力量雄厚,培養出人才無數,他們現都活躍在巴黎的時尚尖端。
課程設置
授予碩士學位的課程
Graate Programs
Cosmetics and Fragran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化妝品和香水管理和營銷
Gallery and Retail Art Administration, MA美術和零售藝術行政
Museum Studies: Costume and Textiles, MA戲服和紡織品
Bachelor Degree Programs
Accessories Design裝飾品設計
Advertising Design廣告設計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廣告和營銷通訊
Computer Animation and Interactive Media媒體互動
Cosmetics and Fragrance Marketing化妝品和香水營銷
Direct Marketing直銷
Fabric Styling織物設計
Fashion Design服裝設計
Fashion Merchandising Management服裝製作管理
Fine Arts藝術
Graphic Design美術設計
Home Procts Development家庭產品發展
Illustration圖表設計圖表設計
Interior Design室內設計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Marketing for the Fashion Instries國際貿易和時尚產業營銷
Packaging Design包裝設計
Proct Management: Textiles產品管理紡織
Proction Management: Fashion and Related Instries產品管理:時尚和相關產業
Restoration裝修學
Textile/Surface Design紡織/表面設計
Toy Design玩具設計
Associate Degree Programs
Accessories Design裝飾品設計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廣告和營銷通訊
Communication Design通訊設計
Display and Exhibit Design展覽設計
Fashion Design服裝設計
Fashion Merchandising Management
Fine Arts藝術
Illustration圖表製作
Interior Design室內設計
Jewelry Design珠寶設計
Menswear男裝設計
Patternmaking Technology搭模製造
Photography攝影
Proction Management: Fashion and Related Instries產品管理:服裝和相關產業
Textile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紡織發展和營銷
Textile/Surface Design紡織/表面設計
費用
學費:
碩士學位:約人民幣43575元/學期
學士學位:約人民幣42745元/學期
文憑課程:約人民幣34237元/學期
其他雜費:約人民幣5000元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帕森設計學院--PSD
1896年成立,共有1700多位學生,33位全職教師。1970年,Parsons正式與紐約的New School合並,從此,Parsons開始穩定的成長為全美最大的藝術與設計學校之一。除紐約外,還設有巴黎分校,以及在多明尼加,日本,馬來西亞和南韓也有相關的姐妹校,是一個國際化的學校。.Gucci 現任首席設計師Tom Ford,Donna Karan、山本耀司,為Louis Vuitton 打響服裝設計名號的 Marc Jacobs,以及名攝影師Steve Meisel,都是由該校畢業的。
另外
美國設計類的好學校有:
舊金山藝術大學(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成立於1929年。2004年由Academy of Art College(簡稱AAC)改名為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辦學宗旨是為具有理想抱負的藝術家和設計師提供嚴格的專業訓練。該校設有廣告設計、動畫及視覺效果、建築(僅授美術碩士學位)、電腦藝術、時裝設計、美術、平面設計、插圖、工業設計、室內設計、電影電視藝術和攝影藝術等12個專業系科。其中以動畫和平面設計最為出名。可授予美術學士、美術碩士學位和美術專科結業證書。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設計學院(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Design)
設計學院成立於1977年,原名為設計科學系,1989年更為現名。初期設有工業設計和室內設計兩個專業。1997年增設平面設計專業(由美術學院轉入)。2001年,工業設計和平面設計專業都通過了美國全國藝術和設計院校協會(NASAD)的認證。2002年,室內設計專業也通過了美國室內設計教育研究基金會(Foundation for interior Design Ecation and Research, FIDER)的認證。設計學院現為建築與環境學院部(College of Architecture & Environmental Design) 下屬三所獨立學院之一(另兩所為建築學院和景觀設計學院),本科設有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和室內設計三個專業。研究生學習分為三個方向: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學生決定了專修方向後,便可選擇下列研究領域:設計方法、理論與評論,技術設備計劃與管理,設計中人為因素研究。學院可授予理學士和理學碩士學位。
勞德代爾堡藝術學院(The Art Institute of Fort Lauderdale)
簡稱AiFL ,1968年成立。2000年,通過了美國獨立院校認證委員會(Accrediting Council for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Schools, ACICS)認證。2004年學院現由廣告、播音、烹飪、數碼產品、時裝設計、游戲藝術與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媒體藝術與動畫、互動式媒體設計、攝影、視頻製作、視覺效果與運動圖形、艦船設計等系組成。可授予理學士學位和理科專科結業證書。
奧本大學工業設計系(Aubur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strial Design)
1945年成立。現隸屬於建築、設計及結構工程學院(Colleg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1993年,該系通過了美國全國藝術和設計院校協會(NASAD)的認證,是美國南部最早通過NASAD認證的工業設計系。該系也是目前美國阿拉巴馬州唯一可授予工業設計學士和碩士學位的學術機構。
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藝術學院(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College of the Arts)
簡稱COTA,是全美最大、最受關注的州立藝術學院之一。現擁有超過3300名本科生及250名研究生。學院由藝術、舞蹈、設計、電影及電子藝術、音樂、劇場藝術等6個系所組成,均可授予學士及碩士學位。其中的設計系設有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兩個專業。工業設計專業可授予工業設計工學士、藝術碩士學位。室內設計可授予美術學士、藝術碩士和美術碩士學位。
卡內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chool of Design)
為美術學院下屬5所學院之一(另4所分別為建築學院、藝術學院、戲劇學院、音樂學院)。該學院本科分為傳達設計系和工業設計系。研究生學習分為溝通計劃與資訊設計、互動設計、產品開發3個方向。除此之外,學院為其它學院學生提供設計輔修課程,並為中學生提供夏季課程。可授予美術學士、設計學碩士和設計學博士學位。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設計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Design)
隸屬於成像藝術及科學學院(College of Imaging Art and Science)。現設有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互動式媒體設計與成像等系科。研究所設有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和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等方向。可授予美術學士、美術碩士學位及美術專科結業證書。
喬治亞州理工學院工業設計系(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strial Design)
工業設計學科最早是在20世紀40年代作為建築學院的建築課程的一部分而被引入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並於1952年在建築學院中開設了工業設計課程,其創建時間是全美最早的,也是喬治亞州公立學院中唯一開設的工業設計課程。現隸屬於建築學院。其研究生課程主要有產品開發、界面設計和人性化設計三個研究方向。可授予理學士、理學碩士學位。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簡稱ACCD,1930年成立。是美國著名的設計學校之一。設有廣告設計、環境設計、電影藝術、純藝術媒體、平面設計、插圖、攝影藝術、產品設計和交通運輸工具設計等9個系。其交通運輸工具設計專業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有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其主導專業,也是全美聲望最高的科系之一。其研究所設有下列研究領域:電影、藝術、工業設計、媒體設計、設計評論與理論。該校還有為各個年齡階段的社會人士開設的設計教育公共課程。ACCD還在瑞士建有分校,其分校開設課程有:為攻讀學位開設的學前基礎教育、學位課程、在職進修課程。可授予學士和碩士學位。
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簡稱CalArts, 1961年成立。由一所藝術學院及音樂學院合並而成。原本是由迪斯尼集團投資興建的非贏利性高等藝術學院,是目前美國最前衛的純藝術學院之一。它一共包括6所學院:藝術、評論、舞蹈、電影與錄影、音樂、戲劇。是美國高等藝術學院中擁有評論系的極少數院校之一。可授予美術學士和美術碩士學位。
奧蒂斯藝術與設計學院(Oti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私立學校,1918年成立。該校通過了美國全國藝術和設計院校協會(NASAD)的認證。現設有傳達藝術、數字媒體、建築/景觀/室內設計、時裝設計、美術、互動式產品設計、玩具設計等。可授予美術學士學位。
芝加哥藝術學院(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簡稱SAIC。私立學校, 1866年成立。美國聲望最高的藝術學院之一。校風自由,學生並不被要求限定主修什麼科目。學院主要設有設計與實用美術、影視與攝影藝術、美術與藝術研究、室內建築、音樂、藝術品修復、科技與社會、師范教育、特定理論與職業培訓、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等專業。其研究所提供下列主修課程:藝術與科技、陶藝、纖維與金屬研究、影片製作、室內建築、繪畫、表演、攝影、版畫、雕塑、錄影、視覺傳達、寫作、藝術教育、藝術管理、史績維護等。可授予美術學士、室內建築學士和美術碩士、文學碩士學位。
羅得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私立學校, 1877年成立。是一所評價很高的藝術學校,並以其多元化的六周冬季課程著名。設有建築學、服飾與紡織品研究、設計與實用美術、影視與攝影藝術、美術與藝術研究、室內建築學、園林建築學、木工學等專業。其研究生教育設有陶藝、傢具設計、玻璃、平面設計、珠寶與金屬、繪畫與版畫、攝影、雕塑、纖維、景觀建築、工業設計、藝術教育、室內建築等課程。
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1927年成立。該校由建築、設計、陶瓷、平面設計、金屬工藝、繪畫、攝影藝術、雕塑和人類學等十個系組成。設計系設置的課程有工業設計、室內系統及傢具設計、展示設計、室內建築、建築設計及方法論、視覺和平面設計、包裝、環境設計分析和理論、插花、攝影學、營造學等。主導專業為傢具設計。在任教師多為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藝術家,學生也可以選修其他系科的課程。視學生所選擇的課題,聘請心理學、工程學、社會學、製造工藝、都市規劃設計及計算機等方面的專家到校舉辦講座和指導學生。學校設有大型藝術展覽館和藝術圖書館。可授予學士和碩士學位。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設計學院(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Design)
公立學校, 1887年成立。本科設有建築、藝術和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和景觀建築設計等專業。工業設計是其主導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建築、環境設計、景觀建築設計、平面設計和工業設計等。可授予文學碩士學位,並提供環境設計和信息設計的博士課程。
伊利諾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School of Art & Desig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私立學校, 1867年成立,是美國中西部十大名校之一。藝術與設計學院,簡稱A&D,1877年建校。其中工業設計學專業於1937年設立。該學院主要設有工業設計、平面設計、藝術教育、藝術史、雕塑、繪畫、攝影藝術、陶瓷、印刷、手工藝製作(包括玻璃、金屬、紙)等專業。A&D學院的特點,各專業所開設的課程相互承認學分,因此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修其他專業的課程。可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藝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
私立學校,1870年成立。是視覺及表演藝術專門學校。全校分為三大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表演藝術學院、媒體傳播學院。本科設有手工藝、民間藝術與工藝、舞蹈、設計與實用美術、戲劇藝術與舞台技巧、作曲、美術與藝術研究、新聞與大眾傳媒、音樂、師范教育、特定理論與職業培訓等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藝術教育、書本藝術/版畫陶藝、工業設計、爵士樂研究、博物館學、音樂教育、繪畫、雕塑、視覺藝術教育等。
馬薩諸塞藝術學院(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
簡稱MassArt。私立學校, 1873年成立。設有建築學、設計與實用美術、影視與攝影藝術、美術與藝術研究、工業產品技術、新聞與大眾傳媒、師范教育、、特定理論與職業培訓等專業。可授予藝術教育的碩士學位和美術碩士學位。其美術碩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設計、電影/影像、二維美術、三維美術、攝影等。
藝術博物館學院(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簡稱SMFA。私立學校,1876年成立。設有藝術教育、藝術史與藝術欣賞、陶瓷、電影攝影、電影動畫製作、電影藝術、玻璃製品、金屬製品與珠寶設計、繪畫、雕塑、攝影藝術、電視學、視覺與表演藝術、平面設計、彩飾等專業。
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簡稱OSU。1870年成立,為該州的第一大學。原名為The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農業機械大學),1878年改為現名,是美國中西部十大名校之一。在教育、研究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校工業設計學系主要設有產品設計、室內空間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等專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有設計開發、設計計劃、設計管理和設計教育。在教學上注重通過專題練習與製作。在制定計劃和方案時,尋求與社會、文化、環境、技術諸方面所產生的互動作用。強調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並重。以師資國際化來補充、豐富授課內容。可授予工業設計工學士和碩士學位。
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院(Columbus College of Art & Design)
簡稱CCAD。私立學校,1879年成立。是一所頗具歷史的藝術與設計學校。設有廣告設計、室內設計、時裝設計、設計與實用美術、影視與攝影藝術、美術與藝術研究、市場管理學等專業。可授予美術學士學位。
緬因藝術學院(Maine College of Art)
私立學校,1882年成立。設有設計與實用美術、影視與攝影藝術、美術與藝術研究等專業。可授予美術學士學位。
普拉特學院(Pratt Institute)
私立學校,1887年成立。是美國第一所把工業設計視為正規教育的學校。在20世紀30年代末就接受了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理論,強調功能、結構和美學三方面的有機結合,設計理論與實踐並重。設有服裝和服飾營銷、建築學、建築結構實施與管理、影視與攝影藝術、美術與藝術研究、師范教育、特定理論與職業培訓、視覺與表演藝術等專業。可授予學士和碩士學位。
鹿特根大學卡姆藝術科學學院(Rutgers University-Camden College of Art & Sciences)
公立學校,1927年成立,1950年並入鹿特根大學。設有會計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學、工商管理、化學、計算機科學、戲劇藝術與舞台技巧、經濟學、英國語言與文化、民族與文化研究、美術與藝術研究、德國語言與文化、保健與醫學實驗技術、歷史、數學、音樂、護理學、哲學、物理學、政治學與政府學、心理學、羅馬語言與文化、社會工作、社會學、城市文化研究等專業。可授予文學士和理學士學位。鹿特根大學梅森格羅斯藝術學校(Rutgers University-Mason Gross School of the Arts)
公立學校,1976年成立。設有舞蹈、戲劇藝術與舞台技巧、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等專業。可授予美術學士和音樂學士學位。
孟菲斯藝術學院(Memphis College of Art)
簡稱MCA。私立學校,1936年成立。是美國田納西州少數的私立藝術學校。本科設有設計和實用美術、美術和藝術研究等專業。該學院於1987年設立美術碩士點,是美國南部私立藝術學校中唯一提供美術碩士學位並受到國家認證的藝術學校。其碩士研究生的主要課程有:纖維與介面設計、繪畫、造紙、雕塑、編織、印刷媒體、互動多媒體和三維電腦動畫等。可授予美術學士和美術碩士學位。
視覺藝術學校(School of Visual Arts)
簡稱SVA。1947年成立,是位於紐約市區內的著名私立藝術學院。設有廣告、平面設計、插圖、設計與實用美術、影視與攝影藝術、美術與藝術研究、藝術品修復、師范教育、特定理論與職業培訓等專業。其中廣告、平面設計和插圖最為有名。1983年設有美術碩士點。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有:電腦藝術、設計、美術、視覺短文插圖、攝影與相關媒體。可授予美術學士和美術碩士學位。
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簡稱SCAD。私立學校,1978年成立。設有建築史、建築學、藝術史、電腦藝術、時裝設計、纖維設計、傢具設計、平面設計、歷史維護、插圖、室內設計、媒體與表演藝術、金屬與珠寶、繪圖、攝影、產品設計、戲劇美工、影片/電影製作等專業。可授予建築學士、美術學士、建築碩士、文學碩士和美術碩士等學位。
其中工業設計最強的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與羅得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④ 鬼步舞視頻裡面這些背景音樂叫什麼地址如下。
作為一個音樂控我來回答你,以上歌曲沒幾個能滿足我的要求,想要背景音樂最簡版單的方法是權去曳舞天下網站,找全國各地的QQ群,隨便加,但是要找那些人數在200+的,進群後直接群共享下載音樂,完事後直接閃人,那些歌曲都是經過成千上萬首歌曲層層篩選的,自己挑到手發軟,我就是一路挑過來的,網站下載慢不說,光挑選歌曲都是一個費力活,滿意請加分!
⑤ 關於電影舞蹈
關於舞蹈的片子有以下系列
片名:熱力四射
英文名:You Got Served
編劇/導演:克里斯·史多克 Chris Stokes
主演:馬克澤·休斯頓 Marques Houston
奧瑪尼·格蘭貝利 Omari Grandberry
賈雷爾·休斯頓 Jarell Houston
美根·古德 Meagan Good
史蒂夫·哈維 Steve Harvey
類型:喜劇/音樂/演藝
記錄片 C Walk Its A Way Of Live
街舞一個很有特色的舞種
《甜心辣舞Honey》
導演:比利·伍道夫Bille Woodruff
主演:傑西卡·艾爾芭Jessica Alba
麥凱·費弗Mekhi Phifer
喬伊·布萊恩特Joy Bryant
類型:劇情/歌舞片
級別:PG-13級
發行:環球Universal
上映日期:2003年12月5日
記錄片 瑞茲 Rize
【原 片 名】Rize
【中 文 名】瑞茲
【出品年代】2005
【首映日期】2005年06月24日(美國)
【MPAA級別】PG-13級
【國 家】美國
【類 別】記錄片
【導 演】大衛·拉沙貝爾 David LaChapelle
【主 演】Lil C. .... Himself
Tommy the Clown .... Himself
Dragon .... Himself
Tight Eyez .... Himself
La Niña .... Herself
Miss Prissy .... Herself
《舞蹈家的純情》韓國的
許志安主演的<<繼續跳舞>>
⑥ 全美第一舞團是
quest crew 是 《american's best dance crew 》(全美最佳舞團,簡稱ABDC)第三季冠軍,很多亞裔成員。 編舞強到一個境界:幽默,戲劇效果豐富,音樂性強,視覺效果好;技巧強到一個境界:krump,popping,locking,每一個選手都是全能,而且每個人的trick都很豐富可怕,特色又各自不同,幾乎所有單人成員都分別進過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決賽圈。 裡面有造型師,有攝影師,有音樂人,有DJ,有畫者... ... 不過在這里,他們都是同在一棟大樓里的DANCERS。他們的舞蹈很有創意。 [編輯本段]成員介紹 Dominic Sandoval ' D-Trix'
Ryan Conferido'Ryanimay'
Hokuto Konishi ' Hok '
Ryan Feng 'Feng '
Brian Hirano
Steve Terada aka Dope Turtle/Steve
Victor Kim
Dominic Sandoval " D-Trix":Born on October 15, 1985 at Rancho Cordova, CA and is the one with the most ethnic descent. Are you ready? He is of…
68.3% Filipino & the rest is made of of Irish,German, Spanish, Chinese, Indonesian, Portuguese and Native American descent.
Dominic Sandoval " D-Trix": 於1985年10月15日出生於加利福尼亞的Rancho Cordova,是一個多國混血後裔。他有68.3%的菲律賓和愛爾蘭、德國、西班牙、中國、印度尼西亞、葡萄牙和美國原住民的血統。
Ryan Conferido "Ryanimay":Ryan is born on June 13, 1983 at Downey, CA and of filipino descent.
Ryan Conferido "Ryanimay":Ryan於1983年6月13日出生於加利福尼亞的Downey,菲律賓裔。
Hokuto Konishi " Hok ":Born on July 11, 1984 in Tokyo and raised in England, Hok is of japanese descent.
Hokuto Konishi " Hok ": 於1984年7月11日出生於東京,在英國長大,日裔。
Ryan Feng "Feng ":Born on September 20, 1982. Chinese descent.
Ryan Feng "Feng ":出生於1982年9月20日,華裔。(他自己說是台灣的)
Brian Hirano:Born on April 15, 1982 and is also the other tallest guy in Quest, Hirano is of japanese, korean, chinese, portuguese and filipino descent (also the second guy with the most ethnic descent)
Brian Hirano:出生於1982年4月15日。是Queat里個子最高的(FENG最高,他是第二高的)。Hirano有日本、韓國、中國、葡萄牙、菲律賓血統。(在組合里混血最多的人排行第二。)
Steve Terada aka Dope Turtle/Steve :Born in March 14, 1984 and of Japanese descent, Steve was actually a professional martial arts tricker. Tricks like backflip, butterfly kicks etc are presented by him cos he』s trained in a way.
Steve Terada aka Dope Turtle/Steve :出生於1984年3月14日日裔。
Victor Kim :Born on June 27, 1986. Korean descent.
Victor Kim : 出生於1986年6月27日。韓裔。
Other Members:* Aris (Sfffeee) Paracuelles is of Filipino descent.
Aris (Sfffeee) Paracuelles菲律賓裔。
* Lydia (Lyddz) Paek is of Korean descent.
Lydia (Lyddz) Paek韓裔。
Other Members:
* Andy (Rocket Man) Luo is of Chinese descent.
Andy (Rocket Man) Luo華裔。 [編輯本段]quest crew 原創音樂集合Lets Get Re-Started
Shut The Phunk Up
Po novoj
ты
Shook Ones Pt. II
Pro Nails
Mega Medley
Mega Medley
Dance Floor
I Can Make Ya
JB Style
⑦ 音樂課老師要我們講關於爵士樂要有視頻
很難確定爵士樂是如何起源的,因為我們找不到任何有關爵士樂形成之前美國黑人音樂發展狀況的錄音資料;流傳下來的一些不同風格的樂譜(指爵士樂出現之前的音樂)也不足於研究需要,它們還鮮有那種衍生出現代爵士樂的基本特徵(即興,音色、音高與時值上的微妙變化)。一些熱衷於報道爵士音樂的專欄作者與觀察者,通常本身並非是受過專門訓練的音樂研究者。當我們想從他們的報道中了解些專業的知識時經常會陷入困窘之中,因為訪談中記錄下的對話通常很少涉及實質性的問題(從早期爵士樂手演奏角度提問的)。采訪者幾乎不會問及這些早期音樂家有關音樂方面的關鍵性問題,而把采訪角度傾向於個人經歷與社會話題上。即使采訪者問及探索音樂方面的問題,被采訪者的如實回答也比不上一段真實的音樂資料來得准確與有價值。爵士樂的起源問題始終籠罩著一層迷霧,然而,接下來我們還是嘗試著整合一下從各個角度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當你閱讀時,始終要記著爵士樂並不是完全這樣起源的,即使這些觀點看上去多麼得合理與符合邏輯。
爵士樂源自於二十世紀初期新奧爾良一帶民間音樂、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的融合。它至少是由兩股潮流演變發展而來,一是美國黑人在音樂上的創造性的貢獻-Ragtime和Blues,這在後面我們會談到;其二是一些已有的音樂形式(當時的流行音樂、進行曲、四對舞曲quadrilles等等)表演上往兩個特殊方面的不斷探索。一種是強調色彩化地變換音高,這種音高變換在正統的歐洲音樂中會被視為離調、走音,但在爵士樂中卻很常見不被看作為是出錯或非正規的演奏技巧;另一種是強調音色的粗曠與變化。這兩種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演奏方式被稱為Ragging,Ragging是指為了選擇音符切進或強調重音而搶拍、拖拍的手法,它把本不切分的音型進行切分處理來造成Ragging的效果。這使得音符與音符以一種含糊不清的方式來連接,而重音則起到一種推動音符和使之生動化的作用,最終導致我們現在視作為爵士樂的特殊節奏效果的形成,也是爵士搖擺感的構成基礎之一。但是一般的學者在這一點上不全這么認為,他們中大多數把爵士樂的搖擺感看作是非洲或美國黑人的一大貢獻。
音樂研究者認為這種音高與音色上的演進對爵士管樂演奏者來講並不是直接來自於對非洲黑人演唱的模仿,相反它來自於對更為寬的區域范圍、更具想像力的聲音(黑人的田間號子、做工歌、街頭小販的叫賣聲、布魯斯等)的模仿。這些素材被Minstrel Show(十九世紀起源於美國的一種由白人扮演黑人進行表演、演唱黑人歌曲的演出)使用時始終具有幽默與敘事效果。舉個例子,在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1917年的錄音「Livery Stable Blues」中可以聽到模仿美國傳統谷倉舞的音樂。這種不斷發掘樂器演奏的各種聲響的傾向可能部分來自於非洲音樂的傳統,但我們必須記得相似的這種傳統還存在於同時代新奧爾良不同種族的人群中。舉個例子,與爵士樂同時期在新奧爾良出現的美洲盎格魯薩克森和愛爾蘭蘇格蘭音樂也有那種隨意變化音高的傳統,也傾向於產生那種我們稱之為的藍調音。換句話說,這種演奏傾向也不是美國黑人音樂傳統必然和獨有的一種體現。(無論我們試圖區分何種音樂,都必須牢記由許多音樂融合形成的爵士樂除了通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特點外,與其他音樂更有著很多的共同特徵。舉個例子,早期的爵士樂的節奏同樣可以在古典音樂和衍生於歐洲的流行歌曲中聽到,不僅僅存在於非洲和美國黑人民間音樂之中。)
不為什麼爵士樂起源於新奧爾良?
GuGu1譯自Mark C. Gridley《Jazz styles History And Analysis》
新奧爾良長期以來一直有著獨一無二的文化傳統。從十八世紀晚期到十九世紀早期,新奧爾良大部分都被法國人佔領居住著,他們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高度關注,比這個國家其他地域的居住者更熱衷於從音樂和舞蹈中獲取樂趣。因此,十九世紀時新奧爾良是全美國擁有各種音樂團體最多的城市。總而言之,新奧爾良地區有著「尋歡作樂」的傳統。
新奧爾良是各種音樂活動的中心,充斥著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你可以聽到歌劇,也能看到水手們歡快的號笛舞表演;歐洲的小步舞和四對舞與非洲的巫術儀式音樂居然在這城市中「和平共處」著;Patrick Gilmore和John Philip Sousa的銅管樂隊音樂十分受大家歡迎,另外你還能聽到勞工的做工曲和街頭小販們音樂般的叫賣聲。
另外一個使新奧爾良成為爵士樂發源的理想環境的重要因素是它吸引著大量剛被解放獲得自由的南方黑奴,這個城市以其眾多的工作機遇、豐富的社會活動和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充滿了巨大的誘惑力。隨著1809年大量Haitian Creoles(克里奧耳)人湧入這個早已人滿為患的城市,新奧爾良成為北美黑人文化的中心(同時各種各樣的音樂也被融入其間)。
新奧爾良之所以成為經濟的中心是由於它靠近密西西比河河口,密西西比航線是當時美洲和加勒比海之間的一條繁忙的水上貿易線路。作為一個迎接著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歇腳的海港,新奧爾良保持著它的狂歡的氣氛,而且還有著當時美國最大最有名的紅燈區。(音樂家們經常談到的這個紅燈區後來以「Storyville」而聞名,這個名字來自於當時的一位名叫Story的市政高官,是他1897年提出在這個城市的一角規劃出一個區域以便合法地開展色情行業。由於Storyville在Jazz樂史上的影響,一些唱片公司、書籍出版商和夜總紛紛冠以這個名稱。)正是這里提到的新奧爾良的歌舞、色情、販私酒等行業為音樂家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了解這些相關背景對理解爵士樂的起源是很有幫助的,接下來我們將提到教堂音樂,看它是如何將歐洲殖民者以及非洲奴隸的音樂傳統融合起來的,
在17世紀中期之前新奧爾良地區白種人和黑種人之間的通婚促進了歐洲與非洲傳統的融合。這些通婚後繁衍下來的子孫後代,由於先人部分是非洲血統,部分是法國血統,被稱作為「Creoles of Color」,或者就簡稱為「Creoles(克里奧耳人)」。然而,在新奧爾良居住的兩股同為非洲後裔的居民卻有著顯著的區分。Creoles不再被稱作為是「Negro」,但這個稱謂還用於那些沒有和只有很少白人血統的黑人。Creoles大都是受過良好的教育的成功人士,諸如商人、醫生、地主或手工藝人。他們說法語,很多人都有奴隸,而且也要求他的奴隸也講法語。出生於Creoles家庭的小孩大都受過程度比較高的音樂訓練,有些甚至遠赴巴黎的音樂學校學習。許多Creoles都住在新奧爾良現今被叫作法國街區的城中心地帶,黑人則在臨近的有色人種雜居地區生活著,大多是遠離鬧市的一些地方,他們基本上做傭人或沒技術的苦力工。Creoles完全是繼承了歐洲音樂的傳統,與此相反的是黑人們的音樂還是保留著非洲音樂的某些特徵。盡管許多遠離鬧市區的音樂家也接受了一些音樂訓練,但整體來講他們的音樂要比Creoles的粗糙一些。在他們的音樂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即興的成分,然而這種特徵還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總的來講,許多歐洲音樂的傳統被Creoles音樂保留吸收了下來,黑人音樂也維持著非洲祖先的一些傳統音樂特徵。
住在新奧爾良下城區的黑人演唱包括黑人宗教音樂(歐洲教堂音樂和非洲唱腔的一種中和)以及做工歌(用來舒緩體力勞動的艱辛)兩種形式。另一種常見的黑人演唱是街頭小販的叫賣聲,這種演唱在音色和音高上的諸多變化非常有感染力。上述的三種黑人音樂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一種沒有伴奏的表演唱,後來發展成使用吉他和班卓琴來伴奏。起先無論演奏者使用何種方式來為演唱伴奏,他們使用的和聲都是附帶著旋律線的(與後來發展為爵士樂伴奏體系的傳統歐洲音樂的旋律和聲關系正好相反,歐洲音樂傳統中和聲對旋律音的選擇是限制的)。在早期美國黑人的演唱中伴奏和聲是很簡單的,有時候整首歌的伴奏只用到兩三個和弦。歌詞與旋律也非常簡單,而且在句與句、段落反復中間還有著很長的停頓。這種早先的音樂形式我們現在稱作為Blues(可以找一下早期Blues大師Robert Johnson、Son House、Charley Parton等的作品)。
Robert Johnson 三角洲(DELTA)BLUES之王
the Rolling Stones, Steve Miller, Led Zeppelin, and Eric Clapton, The Red Hot Chilli pepper都翻唱過他的作品.
son house 他是大名鼎鼎的芝加哥BLUES大師muddy waters的偶像
charley paton 另一位早期三角洲BLUES大師
那時候Ragtime在新奧爾良也是非常的流行。「Rag」作為一個名詞,是用來定義這種音樂創作的形式的,它在結構上借鑒了歐洲軍樂隊進行曲的曲式,在節奏上取用了黑人班卓琴音樂的特徵。「Rag」假如作為動詞來使用的話,它表示不斷地變換曲子的節奏來形成鮮明的切分和碎拍的感覺。「Ragtime」這個詞幾乎是那些1890期間出現的鋼琴作品和當時非常受歡迎的Scott Joplin(1868-1917)的作品的代名詞(可聽一下Scott Joplin的作品「Maple Leaf Rag」)。這個名詞可以用來指稱那一段時期的所有作品,不僅局限於鋼琴。舉個例子,在1890至1920年間,不僅有Ragtime樂隊,Ragtime歌手,Ragtime班卓琴手,而且除了那些專門演奏現成作品的Ragtime鋼琴手外,已經開始出現能即興演奏的Ragtime鋼琴手了。許多現在被我們稱為是Jazz音樂家的樂手會稱自己是「Ragtime」樂手,而且一些學者也把Ragtime稱為是最早的一種爵士風格。然而,由於Ragtime只是有限程度上的即興,並且它喚起爵士搖擺感的程度也很有限,還不能被稱作為是爵士樂的開端。
爵士樂的起源(三)
為什麼爵士樂會出現於世紀之交?
GuGu1譯自Mark C. Gridley《Jazz styles History And Analysis》
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可以用來解釋爵士樂起源時間的問題。第一個因素是二十世紀初期新奧爾良音樂活動異常活躍。這是個多產的時期,因為對音樂家或樂隊來講有很多的工作機會,同時也有很多機會使得大量的表演和曲目相互融合。第二個因素是多年來路易斯安娜州的社會和法制環境的不斷變化導致Creoles的社會地位逐漸向黑人靠攏。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間這段時期,純種的血統和混血之間的區分不存在了。只要有任何意義上的黑人血緣關系的公民就都被納入同一類別的人種。Creoles被迫放棄十八世紀期間所擁有的社會地位,改而接受黑人同樣的生活處境。盡管Creoles對此所不滿,但爵士樂卻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為這種社會地位的調整使得歐洲音樂傳統(Creoles人所代表的)和非洲音樂傳統(黑人所代表的)更為便利地融合。
第三個因素是Ragtime音樂的流行。這種音樂風格對當時新奧爾良流行音樂的節奏特徵起了重要的影響。Ragtime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歐洲和非洲音樂傳統融合趨勢集大成的一種音樂形式。盡管音樂學家在這一點上有分歧,因為通常都認為黑人演唱技巧影響了爵士樂隊中樂器的演奏(使得音色更傷感),Ragtime影響了爵士樂的節奏風格(帶來了切分節拍)。
在思考為什麼爵士樂會出現於世紀之交的問題時,我們的頭腦中必須有幾個大體的概念。盡管「種族身份的無意識自我認知」是可以通過基因遺傳的,但是我們不能說不同民族的人對音樂的喜好也是會遺傳的。人的偏好是後天習得的,並不是遺傳來的。所以一廂情願的認為黑人演奏的音樂聽上去都是非洲味的,這種觀點顯然是不理智的。即使許多黑人奴隸對那些通過模仿和言傳身教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非洲音樂技巧很有偏好,對那些在他們到達美洲大陸前就以存在的歐洲音樂,他們也是樂於接受的。實際上,在十九世紀中期,好多很有造詣的歐洲音樂風格的演奏家都有著黑人家庭背景。並且在新奧爾良一些黑人和Creoles的音樂家同樣會演奏馬祖卡、華爾茲、波爾卡、四對舞曲。事實上這些新奧爾良有著非洲血統的音樂家與這些演奏的音樂毫無瓜葛。正由於新奧爾良為音樂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以及豐富的文化融合,使得所有的音樂家都有機會聽到各自不同的音樂,這些大量現成的音樂素材的存在與追求演奏風格多樣性的沖動最終在某天鍛造出了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JAZZ。
(四)
歐洲音樂和非洲音樂對爵士樂的影響。
GuGu1譯自Mark C. Gridley《Jazz styles History And Analysis》
大多數爵士音樂史上的開拓者都是黑人音樂家,即使到當代,在所有的爵士樂音樂家中黑人音樂家還是占絕大多數。人們常常問是否因為爵士樂包含有那種被美國黑人文化過濾過的非洲音樂特徵,才會出現那麼多的黑人樂手。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歐洲音樂和非洲音樂也有很多相同的元素,並且在爵士樂的形成過程中它們都是原型。但是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讓我們記著爵士樂始終有兩個主要的原型來源,同時來研究一下爵士樂與這兩種來源之間的一些相關特徵。第一個特徵就是即興。這種自發的、多樣性的、獨立的段落演奏手法是一些非洲音樂和大部分爵士樂的一個鮮明特點。音樂學者們把這種演奏稱為「Improvisation」。在西非的一些音樂形式中,即興出現於一些大樂隊的成員的演奏中。然而無論如何都不能與今天爵士樂中大量的即興相提並論。對於西非和美國黑人歌手而言,即興演奏並不是像爵士樂演奏者那樣要在演奏中創造出一些精緻的旋律。這些歌手通常不會把即興的重心放在構造橫跨幾個音區的旋律或不停變換的旋律和聲走向上,他們通常做的是改變一個延長音的音色,在起音和尾音處變化它的時值、音高和音色。通常會通過玩弄變化旋律的節奏來即興。演唱時使旋律早現、延遲,或將一段旋律反復多次(術語叫做「Reaccentuation」)相同的一段旋律開始,隨後舒緩地進行,在它將要結束之前突然增大音量及情緒推至高潮。有時候整個段落結構安排會由於節拍的變化而重新調整,這種技巧術語上稱作為「Rhythmic Displacement」。(可以聽聽Robert Johnson演唱的「Hellhound on my trail」或Bessie Smith演唱的「Lost your head blues」。)這些技巧在美國黑人的Gospel音樂以及受Gospel影響的流行音樂的表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出名的歌手有Aretha Franklin和James Brown。
我們為什麼要在這本主要討論爵士樂器樂作品的教科書中大談黑人歌手的演唱呢?原因在於這里所談到的一些演唱方面的實踐對一些演奏小號、長號、單簧管、薩克斯的爵士音樂家風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於每個爵士樂手演奏生涯中畢生所追求的個人風格開拓和非傳統方式演奏來講,也要求將個人演奏中音高和音色的即興變化作為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這種追求的最原始起源就來自於對人聲演唱風格的模仿,這一點幾乎成為大多數音樂學者所通行的說法。(這種美國黑人音樂中體現出來的即興和個性張力被認為是來自於非洲音樂的傳統,然而在美國其他風格的音樂中也能看到這種特徵。音樂學者們對於非洲音樂的即興特徵影響美國黑人音樂到底有多深也不是很清楚,同樣爵士樂手致力於個人風格形成的努力也全不是所謂的「黑人美學」的一種延伸。)
讓我們來看看歐洲音樂能為爵士樂的即興起源貢獻些什麼。在爵士樂誕生之時的美國已經有了發展得比較完善的歐洲即興音樂傳統。舉個例子,即興的裝飾樂句在二十世紀之前的音樂會中已經很常見了,在民間音樂和流行音樂中則更為普遍。在爵士樂出現之前的一些非正規的美國音樂中,已經有了些即興的先例,諸如音樂家已不再像以往那樣演唱和演奏同時開始,會在音樂起始部分做一些即興的變奏,歌手在覺得適合的時候才開始切入演唱,盡管這對於我們的聽覺來講多少顯得有些雜亂。這種即興變奏在鍵盤音樂家的獨奏演出中是非常顯著的一部分,另外在法國和德國的鍵盤演奏傳統中也早已把這種即興手法被稱作「Preluding(前奏曲)」。一些早期的美國音樂家甚至被要求掌握那種根據聽眾提供的素材來即興完成一首完整的曲子的能力。換種說法,這些用來裝飾音樂的即興技巧在西非和歐洲的音樂中都早就出現了,而且同時對爵士樂中即興的使用產生影響。
--------------------------------------------------------------------------------
5爵士樂的第十二個特徵是演奏中樂手們的相互應答形式。這種形式具體表現為樂隊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個人類似於提出問題般演奏出一個段落,然後由另一部分或個人緊跟形成一個類似於回答的新段落(可以聽一下Miles Davis的曲子「So What」中,貝司手先「提問」,然後管樂演奏者們相應地「回答」)。這個特徵也許沒有上述的十一個那麼普遍,但是當音樂學者描述爵士樂和非洲音樂之間的關系時,卻不得不考慮在內。在大樂隊的編排當中可以看到這個特徵,但對於那種小型的即興為主的爵士樂隊來講這就不是一個明顯而且必要的特徵了。許多人認為樂隊成員之間相互應答的形式大多隻是存在於獨奏者和伴奏之間,而且伴奏更多時候遵循自己的行進模式而不是自發地來回應獨奏者的即興演奏。當我們仔細聽錄音時就會發現,獨奏旋律線消失的地方,伴奏部分的Comping幾乎與先前獨奏時的一模一樣毫無改變。必須指出的是,通常來講Comping大都借用自現有的一些現成模式,沒必要由於受到其他樂手演奏的刺激,而喚起自發的回應(在1961年的Bill Evans Trio之前,節奏組樂手之間自發的交替演奏以及伴奏樂手與獨奏樂手之間的相互應答這種現象,遠遠要比觀察者們通常認為的少得多。總的來講,即興演奏時的旋律線更多的是「回答」來自和聲行進以及自身獨創性的挑戰,而不僅僅是針對來自其他樂手的「提問」)。
一些評論者把「相互應答」這種形式描述成為十二小節Blues中器樂演奏者用來填補演唱停頓空間的樂段的功能。然而,你仔細地聽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填補演唱空間的器樂演奏並不是非要與歌手演唱段落相呼應的,有時候僅僅是緊跟其後演奏罷了。器樂演奏者常常只是根據自己的想像來構造即興旋律。他們更多是通過使管樂旋律線服從於和聲行進的方式來構造即興,而不僅僅是為了與歌手對話。所以說在Blues中「相互應答」不是一個很合適的指稱。
輪流應答式的演唱是遍布非洲音樂的一個重要特徵,並且在美國傳自歐洲的教堂音樂中也很普遍。相互應答的模式還可以在美國的古典音樂或其他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中找到,總之,這種形式存在於部分爵士樂中,而且可以反映出上述各種可能的來源。
主要歌手 比莉荷莉黛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樂之父)ELLA FITZGERALD(襯詞唱法第一人) 現代一點的 諾拉瓊斯。。博薩諾瓦的小野麗莎
⑧ 機械舞誰發明的,機械舞王是誰啊
世界機械舞王是salah法國的!
機械舞 Electric Boogaloo
機械舞的歷史身為HIPHOP與POPPING的愛好者,你不可不知道Electric Boogaloo的歷史源起!!!
Boogie和Break dancing的歷史可以回溯到1974年。年幼的Michael Jackson出現在電視上在The Jackson Five的暢銷曲'Dancin' Machine'中跳著'Robot''(機械舞)。Electric Boogie ,在英國有時候被叫做'Body-Popping',是一種非常特別而且有趣的舞蹈風格,他是一種錯覺式的舞蹈風格,同時他也很難形容,如果你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的話。這種舞看 起來就像是舞者被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所控制住,然後做出一些奇異的,令人不可置信的動作。
Electric Boogaloo的正宗起源
這個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在他變的很商業化、很流行之前開始說起。像Moonwalk這個動作就是由喜劇演員所發明的,我曾經看過一部非常舊的黑白影片,當中就有馬歇.馬叟所表演的Moonwalk或是逆風而行的動作,很多現今的舞者常常會故意忽略這些早期的喜劇 演員的影響,他們總是說這些動作是大約在1960年代左右在美國所發明的,但這並不是實情。
Electric Boogaloo的流行與原創
Electric Boogie 開始便的商業化流行大約是在1974年夏天,一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團 體- Shields and Yarnell出現,他們是兩個非常有天份的喜劇演員。他們第一次公開的表演是在舊金山的聯播網中出現。然後開始成為電視節目的特別來賓,他們創造出屬於自己風格的機器人舞,然後有幾次當電視節目的特別來賓做演出,在1977年他們有了自己夏日秀。他們夏天的秀將他們的事業推向高峰。他們有他們自創的Robot,身體在同一個時間中只有一個部份在移動,然後滑過地板就向他們身上裝了輪子一般。很多人在看秀的過程中不只看到喜劇演員的表演,還有舞蹈。生活加了新的東西在Robot dance的風格中 ,然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學做這樣的動作。最後, Shields and Yarnell開始在70年代的兩個電視節目中做機器人的喜劇表演-1976年的The Mac Davis show 和1979年的Mupp et show。
Electric Boogaloo風格的團體結成
1979年,4個喜劇演員看見Shields and Yarnell在電視上的表演,他們對於他們所看到的 東西印象相當深刻,他們盡其所能的到紐約的圖書館中去閱讀和喜劇演員相關的書籍和看 所有關於他們表演的秀。他們成立了第一個Electric Boogie dance的團體,叫做Harlem Pop Lockers。他們是在Greenwich village看完電影後回家的路上被發掘的。那個時候他們並不表演,只是四處鬼混,但是他們很快的就成名了,然後開始在電視上,俱樂部,甚至 於在德國的MTV中表演。(這個團體是世界上第一個以Electric Boogaloo和Poping機器舞為主的團體) 同時, Harlem Pop Lockers也成立了, Electric Boogie加進了'Float'的動作, Back Float或'Moon Walk'的第一次成名是由James Brown所做的。
然後在80年代早期,是由Sha limar的Jeffrey Daniels所表演,最值得紀念的則是由Michael Jackson(邁克爾·傑克遜)表演的。事實上 ,是由Jeffrey Daniels在電視節目'Soul Train'上所做的表演最成功也最值得令人尊敬 (大家可以在Soul Train 25周年演唱會節目中看到這些過去的舞蹈片段),他是一個非常 好的舞者,當他在跳舞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想跟他一起跳。另一個相關的影響因素則是El ectric Boogie的成長。
注:如果想多認識Electric Boogaloo這個團體,可以參考Dance Field Lesson 3這卷錄影帶,內容就是由Electric Boogaloo的團員教授Electric Boogaloo的教學帶.他們在1997 年的12月授日本相關單位的邀請到東京做了一場Electric Boogaloo的表演並且拍攝教學帶.
Electric Boogaloo的延續發展
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電子和電腦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因此,舞蹈的風格變得相當 具有未來感,將舞蹈本身和時代做一個緊密的結合。之後一個埃及的舞蹈,被叫做'King Tut'(俗稱埃及皇),可能是由Comedian Steve Martin在'Saturday Night Live'的節目中做的表演。你常常可以看到一個舞者躲在另一個舞者背後,每一個舞者都做不同的手部動作,從前面看起來就像是這個舞者背後有很多手一樣,然後做著機械化的動作。這個舞蹈應該可以追本溯源至遠東地區的歷史(請大家想像泰國的雙人千手佛舞蹈),不過 既然這是一個獨特的舞蹈,他也加進了Electric Boogie的動作。Lock這個動作則是從滑稽的卡通人物,叫做'Rerun'身上發展出來的,這個卡通人物是在'What's Happening'的節目中出現的,他常常做很滑稽的舞蹈,手和腳動的非常快,可是在動作和動作間他又會短暫 的暫停一下,或是鎖住,在1983年年底1984年年初,沒有人知道為什麼Breakdancing突然變 的非常流行,然後擴散到各個主要城市中。現在Breakdancing變的非常受歡迎,在影片中、音樂錄影帶中、廣告片、小孩子在街頭跳舞甚至於在購物區都可以看見Breakdancing的蹤跡。
⑨ 舞出我人生最後一段舞蹈的音樂!
第一部 電影原聲
1. 'Bout It - Yung Joc/3LW (最後舞蹈展示上的音樂,影片中是混合伴奏音樂,舞蹈別出心裁)
2. Get Up - Ciara/Chamillionaire (影片結束歌曲)
3. (When You Gonna) Give It Up To Me - Sean Paul/Keyshia Cole(Nora和Tyler在俱樂部晚會上開始交談前的歌曲)
4. Show Me The Money - Petey Pablo (影片開始部分的歌曲)
5. 80's Joint - Kelis (Tyler and Camille 在自家門口外跳舞時歌曲) 6. Step Up - Samantha Jade (Nora和Tyler第三次合練時的歌曲) 7. Say Goodbye - Chris Brown (Nora和Lucy交談時一段非常輕的音樂) 8. Dear Life - Anthony Hamilton (原來的男舞者傷愈回來後,男女主角發生了爭執男主角到公交車上時播放的一首插曲)
9. For the Love - Drew Sidora/Mario (Miles 和Lucy /Tyler 和Nora在俱樂部晚會上交談時的歌曲)
10. Ain't Cha - Clipse/Re-Up Gang/Roscoe P. Goldchain (出現於影片開始不久的家庭party上)
11. I'mma Shine - YoungBloodZ (Omar舉辦的party上,Mac弟弟Skinny挨槍前的歌)
12. Feelin' Myself - Dolla (男主角Tyler破壞東西被逮後,回家躺在自己房間里戴上耳機時的歌曲)
13. 'Til the Dawn - Drew Sidora (在俱樂部晚會上Lucy演唱的歌曲,高潮部分,舞蹈很棒)
14. Lovely - Deep Side (沒出現在影片中)
15. U Must Be - Gina Rene (Nora和Tyler在外面練舞時的歌曲,很浪漫的情景!)
16. Made - Jamie Scott (在俱樂部晚會上開始時的歌曲)
影片中出現的非原聲音樂
1. Attention Please - Alias (Omar舉辦的party上的歌曲之三) 2. Canon In D - Nuttin but Stringz (在學校走廊上兩名黑人拉小提琴手拉的樂曲)
3. Cleaning Song - Ron Feemster (Tyler在學校打掃是背景音樂)
4. Crazy Strings - Chris N Drop (Nora和Tyler第一次合練之前,Nora一個人在練舞時錄音機里播放的音樂)
5. Damn - Novel (Nora 和 Tyler 跳舞作樂,擁抱,接吻時的歌曲)
6. Get It - Tip T.I. Harris (男主角Tyler在家庭party上跳舞時的音樂) 7. Maidens of the Grove - Jeanette Ortea Et. Al (在學校走廊上三名女生唱的歌曲)
8. Imma Shine - Youngbloodz (instrumental version) (Miles為Nora或團隊排練製作的伴奏音樂)
9. Little Dap - Mark Ronson (Tyler和他的朋友打籃球時的音樂)
10. Love Life - Fatboy Slim / Macy Gray (女主角 Nora試練一個個男伴舞時的歌曲)
11. Philosophy - Josh Henderson (Nora男友Brett在錄音棚錄音時的的歌曲)
12. Pushin' - C Ride (Tyler和Mac開著偷來的車到Omar處的歌)
13. Shiloh's Piano - Shiloh Monaco (鋼琴演奏曲--學校負責人Gordon視察一名學生彈鋼琴時)
14. What Up - Rhymefest (Omar舉辦的party上的歌曲之二)
15. The Choice is Yours - Black Sheep (Tyler的黑人朋友開車來學校,Tyler在學校停車場附近跳舞時的歌曲)
16. Toma - Armando Perez / Lil Jon (Omar舉辦的party上的歌曲之一) 17. Tonight - Kwame B Holland (Miles為Nora或團隊排練製作的伴奏音樂) 18. Violette - Kathleen Crees (Tyler站在陽台上開始的背景音樂) 19. Showcase Song - Mario / Petey Pablo (mix) (最後舞蹈展示上的音樂,舞蹈獨具一格)
Step up2:
1.Is it you---Cassie
2.Push---Enrique Iglesias
3.Hypnotized---Plies
4.Low---Florida
5.Killa---Cherish
6.Shake Your pom pom---Missy Elliott
7.Church---T-pain
8.Let it go---Ale brittit
9.Can't Help but wait---Plies
10.Ain't No stressin---Montana Tucker
11.Ching a ling---Missy Elliott
12.Lives In da club---Sophia Fresh
13.Impossible---Bayje
14.Say Cheese---KC
15.Girl you know---Scarface
16.369---Cupid
附:
1. "Low" Flo Rida featuring T-Pain 3:50(影片後部分」地下街舞秀「開始時及影片結束後第一首音樂)
2. "Shake Your Pom Pom" Missy Elliott 4:00 (女主角Andie和她團隊練舞時及影片結束後他們「自娛自樂」時的音樂)
3. "Killa" Cherish featuring Yung Joc 3:50 (女主角在舞台上面試跳舞時的音樂)
4. "Hypnotized" Plies featuring Akon 3:08 (女主角面試失敗後跟她朋友在一起時的音樂)
5. "Is It You" Cassie 3:57 (影片結束後字幕滾動時的倒數第二首歌) 6. "Can't Help But Wait (Remix)" Trey Songz featuring Plies 3:24 7. "Church" T-Pain 4:00 (女主角與第一部中的男主角比舞時的音樂) 8. "Ching-a-Ling" Missy Elliott 3:38 (女主角的團隊第一次在「地下街舞俱樂部」,「敵對」團隊跳舞「炫耀」時的音樂)
9. "Push" Enrique Iglesias 3:28
10. "369" Cupid featuring BoB 3:31 (男主角向女主角一一介紹組成團隊的成員時的背景音樂)
11. "Impossible" Bayje 4:08 (影片結束後字幕滾動時的最後一首歌) 12. "Lives in Da Club" Sophia Fresh featuring Jay Lyriq 3:28 13. "Girl You Know (Remix)" Scarface featuring Trey Songz 4:15(男主角送女主角回她朋友那,及女主角跟她的朋友第一次出現分歧時的背景音樂) 14. "Say Cheese" KC 4:05
15. "Let It Go" Brit & Alex 3:21
16. "Ain't No Stressin" Montana Tucker, Sikora and Denial 4:19
影片中出現的音樂
1 "Get Down" -Busta Rhymes (影片中開始不久一群街舞愛好者在地鐵火車上搗蛋跳舞時的音樂)
2 "Midnight" -Pitbull ft. Casely (第一次女主角出現在「地下街舞俱樂部」時的音樂)
3 "The Way I Are" -Timbaland featuring Keri Hilson and DOE (Moose在學校里石階上跳舞時的音樂)
4 "We All Want the Same Thing" -Kevin Michael (女主角第一次在學校里及端著食物時的背景音樂)
5 "Whenever There Is You" -Koop
6 "The Clapping Song (Clap Pat Clap Slap)" -Shirley Ellis 7 "Bring Me Flowers" -Hope Shorter
8 "Lights Off" -Trick Daddy
9 "Bounce" -Timbaland featuring Missy Elliott, Dr. Dre and Justin Timberlake (女主角的團隊第二次集體訓練時及最後「雨中舞」的音樂之一) 10 "Independent" -Webbie featuring Lil Phat and Lil Boosie (女主角的團隊在「地下街舞俱樂部」第一次集體跳舞「出醜」時的音樂(但個人認為他們組成才不久跳成這樣也不是很差,如果跳得再統一點,再協調點也是挺好看的,看來實力都保留到了最後了))
11 "No Te Veo (Remix)" -Casa de Leones (家庭派對時的音樂之一) 12 "Everything I Can't Have" -Robin Thicke (家庭派對時的音樂之一) 13 "The Humpty Dance" -Digital Underground (「敵對」的團隊成員在看視頻里女主角的團隊跳舞戲弄他們時的音樂)
14 "Haterz Everywhere" -BoB and Wes Fif
15 "Mmm..." -Laura Izibor (學校練舞室遭」報復「後,女主角團隊他們心情低落時的背景音樂)
16 "The Diary of Jane" -Breaking Benjamin
17 "Money in the Bank" -Swizz Beatz (「雨中舞」音樂之一) 18 "I'm a G" -Yung Joc (」地下街舞秀「中穿紅衣戴白面罩的團隊跳舞時的音樂)
19 "The Potion" -Ludacris (」地下街舞秀「中」敵對「團隊跳舞的音樂 20 "Killin' in the Name of"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21 "Show Me" -Tania featuring Yung Craze
22 "Let's Go"-Kwame B. Holland
23 "Work It" -Pretty Ricky
24 "Slide N Crank" -Kwame B. Holland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⑩ 求德語音樂劇——吸血鬼之舞(Tanz der Vampire)1997維也納首演版完整視頻的百度雲下載
優酷上就有。。這版流傳很廣的。。。。我不認為首演版是最好的一版,說首演的伯爵steve barton是最好的伯爵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