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流程圖

課堂教學流程圖

發布時間:2020-12-17 12:55:05

『壹』 教學設計流程圖是什麼

學流程包括三方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情趣-------引發探究慾望。
1、聯系生活實際及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單純的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因此,要從現代生產、生活實際或社會熱點問題出發創設情境,給出一些新鮮的、生動的、有趣的、真實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解答,引發學生對真實問題的探究,進而誘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2、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創設問題情景。
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慾望的有利因素。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認知矛盾,甚至尋找契機製造一些矛盾,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引導他們探究數學知識。

二、優化師生關系,激發學習情感-------營造探究氛圍。
1、留出空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下幾個環節中留出「空白」,讓學生去探索、思考。(1)在尋找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時留「空白」;(2)在提問後留「空白」;(3)當學生對知識認識模糊時留「空白」;(4)在概括結論之前留「空白」;(5)在出現錯誤之後留「空白」;(6)在出現難題時留「空白」。
只有充分相信學生的內在潛力,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寬松的空間,讓他們去自行探究,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潛力。
2、群體互動,提倡合作探究。
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體探究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激勵評價,使學生保持探究熱情。

三、挖掘探究資源,激發學習熱情-------開展探究活動。
1、挖掘教材資源,開展探究活動。
數學課本是供教學用的材料,但是,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憑借課本,而應認真鑽研和熟悉教材,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組織學生探究,以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
2、善用故錯效應,開展探究活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故意出錯,引導學生去探究、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3、緊扣生活實際,開展探究活動。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因此,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布置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貳』 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基本流程包括哪幾個教學環節

高效,就是在比較短的時間里,用比較小的投入,得到盡量大的效率效益。
其一、所謂高效的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在新課程條件下,我們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是時髦的理念,而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需。
其二、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
因此,我認為,高效率的課堂,不僅是學生學有所獲,更是投入和產出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樂學:不僅掌握了知識,更增長了能力;老師樂教:不再聲嘶力竭,而是師生互動,適時點撥,少講精講。
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應取決於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即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方面,受益愈大,則課堂教學的質量愈高,效果愈好,鑒於此,我的理解是:
首先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理想,即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要從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規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課,使學生能從中學得到更多的東西,至於用何種方法和手段,則需要我們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高效課堂只有更高,永遠沒有最高,課堂教學雖然有法,但永無定法,這正是教師的發展之道,是教學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高效課堂是一種教育責任。即要求我們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高質量、高標准地培養人、發展人、成就人。高效課堂之高效不應該以教師教得如何為衡量標准,而應該取決於學生學到什麼,學得如何。從這個意義上講,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要從其效率和效益兩個層面來體現、評估。效率就是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整體發展水平和課外學業負擔方面;效益就是學生所受教育教學影響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開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重點體現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毅力等基本素質的發展方面。因此,高效課堂應是努力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這一手段,高水平地達成培養人的目的,高效課堂應是教學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結合。
三、高效課堂的評價標准:
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規范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為中介;以積極的課堂氣氛為依託;以科學的教學組織為保障。
高效課堂表現出六個力: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續的內在動力;適度的思維張力;強大的團隊合力;卓越的成功魅力;長遠的發展潛力。
四、高效課堂對學生表現: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高效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評價:1、高水平的教師向課堂要質量,低水平的教師向課後要數量。2、高水平的教師注重教學方法,低水平的老師側重教授知識。3、高水平的教師講究整體建構,低水平的老師注重細節雕琢。
1、目標取向評價與主體取向評價相結合2、師生互動評價的運用與課堂教學效果相結合。3、評價標準的相對穩定與不斷生成相結合。4、重視教學反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有一節成功的課堂,首先要有充分的備課,並且把備課過程形成教案,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重點和難點,從而開展針對性的講解。
改變以前滿堂灌的形式,把主體讓給學生,讓學生充當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角,教師起主導性作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引導下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教師在學生需要釋疑的關鍵時刻給予必要的啟發和點撥。總之,要保持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
三分教學,七分管理。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首先要樹立必要的威信,同時制定相應的課堂行為准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約束。課堂管理的好,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便於教師開展有效的組織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七、幾點感悟:
1、高效課堂它體現的是以人為本,以三維機制為准繩,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能力為目標,以過程和方法為依託,以情感和價值觀為紐帶的教學理念,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使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2、學習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要不斷的學習。高效課堂無論是從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師生探究、問題解決、歸納總結、強化訓練、版式設計、學法指導、作業布置、最後反思,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否則,高效課堂將成為一句空話.
3、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一生追求的目標。通過學習和交流,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諸如講得多,練得少;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學生回答不上來,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如學生回答了問題,沒有讓學生坐下或對學生的結論沒有說明正確與否,讓其他學生搞不清楚問題的正確答案;有時候老師提的問題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問題太寬泛,不具體;學生沒有糾錯本,糾錯沒有成為一種習慣;展示課的板書都很成功,我們平時做得不夠;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對新課程的理解不到位等等。通過聽專家的報告,更是對專家的科研成果贊嘆不已,反思我們自己平時還是思考的少,總結得少。
總之一句話,為了教育的輝煌明天,為了我們的事業,為了家長的期盼,為了學生的明天,我們努力把每一堂課上成優質課,上成高效課

『叄』 速求(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結構流程圖

A案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奇葩、安然無恙、和睦」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
3.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學習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准備
關於各地民居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房子,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了,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去參觀領略一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有著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准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出示詞語認讀:
閩西南粵東北 奇葩 騷擾 夯築 竹篾 布局均勻 風雨侵蝕 安然無恙
和睦相處勤儉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蓋地 清風徐來 蜂擁而來 家道興旺
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 多起竹樓,傍水而居 樹滿寨,花滿園
三、了解民居特點
1.默讀課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客家民居
2.完成填空後小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點。
四、深讀探究,感知表達特點
1.自由讀《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畫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讀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指名說,互相補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異常堅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的,有什麼好處?(列數字-通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的數字,使人准確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4.同桌商議,並參考文中插圖,畫一畫客家民居的俯瞰圖。(教師出示八卦圖,請學生參考比較。)
五、客家民居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
六、自讀《傣家竹樓》部分
1.自己設計一張表格,了解傣家竹樓的特點。
2.創設情境,運用方法,介紹傣家竹樓。(傣家竹樓,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優美的風景,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景點。如果由你來當導游,該如何向遊客介紹?請各小組推選選手,共同設計導游詞,參加評比。)
3.評議
七、拓展閱讀:這篇文章在介紹永定土樓的特點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近五六年來,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慕名前往閩西永定縣,參觀考察被稱贊為「中國古建築奇葩」的閩西土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漢斯·安德烈先生參觀了土樓後贊美道:「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
永定土樓,特別是圓形住宅(土樓),以悠久的歷史,宏大的,精巧的結構,獨特的風格揚名於世。優美而壯觀的永定圓樓,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有如從地下冒出來的自然生長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飛碟」,環形的屋頂飄浮在煙霧中。
僅以永定縣苦竹鄉井頭村的深遠樓為例,樓里三圈,直徑80米,周長250米。外圈四層,房子260間;中圈二層,房子60間;里圈一層,房子8間。共有房子328間,里頭住毒害80戶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築,不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一塊磚石,全以一擔擔黃土堆積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終完好如新。
永定圓樓由於土牆環拱,又能保暖隔熱,冬暖夏涼,,易於防衛,便於管理。
閩西土樓為什麼能歷久不毀,成為我國古建築藝術的一個奇葩呢?控其奧秘,原來它以黃土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摻少量紅糖、糯米和木屑、竹條等,經過反復揉打、研舂、碾壓,然後夯打土牆,並以木料為梁呆,瓦片為頂蓋,因而異常堅實牢固。

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樓
世界民居奇葩

B案
課前准備
1.關於土樓和竹樓的圖片
2.一組中國民居郵票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識民居。
1.出示民居郵票一組,說說你認識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紹民居:民居是建築中最早出現的類型,是中國建築史上對民間居住建築物的習慣稱呼,作為住房的民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建築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我國的民居建築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智慧的雙手,在適應與改造大自然的漫長歲月中創造出來的。由於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56個民族風格與傳統各異,生產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築材料千差萬別,使我國的民居建築多姿多彩,富有創造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兩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讀後劃出不懂的詞句。
2.先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己解決不懂的詞句,再同桌交流。
3.再讀課文,把讀不通順、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4.默讀課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有什麼特點。
5.初步交流閱讀感受,並分別用一個詞形容它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樓——綠色之家。
三、自主研讀,小組合作梳理。
1.將全班同學分為甲、乙兩大組,分別研讀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研讀要求如下:
①研究內容:
從建築成因、建築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客家民居為什麼被譽為「世界民居的奇葩」?
從建築成因、建築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傣家竹樓與眾不同之處在哪?
②研讀方法:
先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讀後整理,可以採用列表格、在文中劃主要詞句、標感受、列提綱等方法。
2.四人一小組交流整理結果,推選代表准備介紹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體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點。
①由甲組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②乙組成員針對甲組介紹情況質疑,甲組成員答疑。
2.交流「傣家竹樓」特點。
①由乙組組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②甲組成員針對乙組介紹情況質疑,乙組成員答疑。
3.總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常年居住在「竹」樓里,幢幢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地理特徵的傣家竹樓,飄浮在裊裊炊煙和潺潺流水的畫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織成的綠色帷幕中。斑斕多姿的傣族寨子,隨著天地間的長風流水,與自然和為一體。而圓形土樓真無愧是客家民居的典範,它象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飛碟」。土樓格局的恢宏,令人為之肅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傳,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體會說明方法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介紹民居特點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集體交流,要求:結合文中語句舉例談說明方法,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主要的說明方法列舉如下:
①列數字:「……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具體可感)
②打比方:「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形象直觀)
③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實具體)
④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真實可信)
3.把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下來。
六、課外拓展,遷移練寫。
1.出示課後「資料袋」一組郵票,介紹來歷:我國從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開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總共發行四套民居郵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發行二十一枚,從一分的內蒙古民居郵票開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郵票,四套郵票全部為影寫版,由北京郵票廠印製,這一幢幢風格各異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黃子孫上下五千年謀生存、圖發展的歷史記錄,是我國勞動人民在民居建築藝術上不朽的智慧結晶,也是屹立在中華大地上不同民俗風情的人文景觀。票面上的民族建築,造型生動,圖案漂亮,這方寸之間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幅幅綺麗多彩的華夏民居風貌。有人夜憩竹樓,有人水上為家,有人把家馱在馬背上,有人享受著窯洞中最古樸的大自然的恩賜……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這些郵票上的民居故事嗎?
2.發放關於這組郵票的簡單介紹,拓展閱讀。
內蒙民居——蒙古包氈包是我國蒙古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帳篷,一般為園形,古代稱「穹廬」「氈帳」。蒙古包一般用柳條做骨架,外側包羊毛氈,再在頂部中央設可支起的園形天窗,是一種可移動式園形住宅。在柳條兩側塗料灰草泥代替氈子,即成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兩個園形住宅之間,聯以土牆,成為並列的3間房屋而演變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鄉村和城鎮,石村豐富,民居一般用石砌牆、高2-3米,稱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頂,有的設外廊。木樑、柱子上有鮮艷的色彩,窗上裝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當地充足的陽光。在廣大牧區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帳房。帳頂是用牛毛織成的氈毯,四周用草泥塊圍成矮牆。碉房順應高原自然條件、農牧業生產、信仰喇嘛教、生活習慣及自衛防禦的需要。
東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馬架房。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農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牆開山,形如吉林東部山區漢族農民的馬架,故稱馬架房(見郵票下方, 以及左圖)。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橢圓頂,極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習慣。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礎,四面皆土坯牆圍繞,當陰雨連綿之際,牆壁會因潮濕而脫落,房屋壽命難以保持長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國最為普遍、歷史是為久遠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為正房,北面為偏房,兩側為廂房,陽光充足,四間房由一個院子緊緊地聯接在一起,俗稱「四合院」。其布局常為「一正兩廂」,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軸線上,坐北朝南,開間、進深、高度和裝飾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兩側的廂房、陪襯著正房。院子是交通、採光、通風的樞紐,並配以綠化,成為休息與家庭活動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庫門」房子。上海舊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園樓外,以里弄「石庫門」房子最具代表性。因為上海繁華,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組成,相互毗連。戶內建築布局緊湊,高2-3層,青瓦坡屋頂,並有小型曬台,在建築正面和牆頭、大門等外常作簡單的裝飾。樓上樓下,小巧玲瓏,青瓦覆蓋,閣樓曬台,綠樹掩映,十分幽雅。
陝北民居——窯洞。窯洞是典型西北黃土高原、黃河上游地區,少雨地帶的民居。窯洞一般寬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黃土覆蓋下,夏季室溫比室外低約10度,冬季比室外約高15度。溫溫度比較穩定,可謂冬暖夏涼。窯洞有單獨的沿崖式窯洞(土窯)、土坯或磚石的拱式復土窯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窯洞三種。窯洞門面裝有較大面積的門窗,其採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響少。
台灣民居——台灣民居的基本形態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頂前後坡落水。農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廣場可曬農作物。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則多用四合院,有門廳與正廳的緩沖,秘密性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黃岩天長街住宅。該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臨街設店面,內部兼作起居室,後部臨水的房作廚房。全宅的中間部分分三層,第二層空間僅有2.2米高。以頂閣樓三面凸出,窗檯做得較低,三面都開窗,閣樓窗子開得合宜,住在頂層並不覺得壓抑。整個住宅造型有虛有實,有遍有低,輪廓線不單調。
3.布置作業:選擇你感興趣的一枚民居郵票,上網查詢有關資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築特色、流傳價值和與之相關的歷史傳說與民間故事,寫一篇說明短文。

『肆』 美術課教學流程圖

我個人覺得。美抄術課和別的課程不一樣,它是要通過動手創新來進步的。所以在上美術課的同時,我一般都會圖文並茂的。讓學生通過文字,在看看旁邊的圖片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師所教的內容。所以開發他們的想像里。這樣才能有進步。

『伍』 教學設計流程

1、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3、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5)課堂教學流程圖擴展閱讀: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授法為主,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同時還有討論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導學法、輔導法、談話法、陶(táo)冶(yě)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練習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在教案中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只要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性」、「員」、「手」、「度」、「著」、「家」、「法」、「主義」、「思想」等字詞,都會變成名詞。

如果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一個「法」字,立即就會變成名詞,就是一種教學「方法」了。

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能會使用了許多的「教學方法」,只不過是沒有認真地進行總結、歸納、梳理,上升到理論而已。

凡事不能偏頗,追風一哄而上。主題活動的教學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去感受、去歸納、去總結,這樣會浪費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

『陸』 教學流程圖及其作用

你好!「教學流程圖」顧名思義是:關於教學過程的流程圖,它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回動的藍圖,其作答用在於:
1.它可以直觀地顯示整個課堂活動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比重; 2.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也可以簡潔地呈現出來;
3.它也可以較好地反映出教師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性、層次性等。 教學過程流程圖是濃縮了的教學過程,它層次清楚、簡明扼要、使讀者一目瞭然。

『柒』 什麼是教學流程

就是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指師生在共同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變換及其時間流程版。由相互依權存的教和學兩方面構成。內部發展動力是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中國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是對學習過程最早的概括。

(7)課堂教學流程圖擴展閱讀: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單是傳授與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教學與發展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全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從事創造性活動的能力;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逐漸形成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教學既要適應學生年齡特徵,又要盡可能促進他們生理和心理和諧的、充分的發展,在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的同時,促進個性才能的特殊發展。在教與學的關系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發展的主體。

『捌』 上課的步驟

說說教師講課的一般流程。基本上有具體的模式,下面我說說具體流程,供大家參考。版
工具權原料教案教具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6
1.備課。就是寫教案,教師要寫完整的教案才能上好課。
2
/6
2.講課前的導入。教師要按教案上寫的或者自己生成的導入語進行導入。如,「同學們好,我們今天開始學習……」。
3
/6
3. 講課。小學生講課盡量使用教具,中學生講課主要以講解為主。語言要通俗易懂,使用直觀教學。
4
/6
4.課堂提問,提問一些有助於理解的問題,比如「怎樣評價某某人」。
5
/6
5.結課。教師要採用委婉的結束語,如「同學們,我的課講完了,大家可以休息了」。
6
/6
6.布置課後作業。要布置得難易相當,數量適宜,有助於解決課堂問題的作業,盡量以書面作業為主。

『玖』 美術課教學流程圖是什麼樣的

1.課前准備:

提醒美術課代表檢查課前准備、發作業本

2.導入新課: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語言,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譬如:1、以一個童話、故事、寓言、小說開頭給學生以學習的興趣,也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及思想品德方面的修養。2、以美麗的圖案呈現給學生,增加畫面感、生動感,也是教學先進手段的展示3、通過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課堂之中 4、上課時要讓學生上的開心,也可以讓學生只通過多種變化的語言,不必非要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以防無意義化教學6、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課前的努力更為充分。

3.講授新課:

主要要有層次,不要讓整個課堂看起來亂糟糟,將課堂教學貫穿到故事之中,注意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觀察)其中貫穿到的教育思想。

4.發展階段:

演示是上好美術課的重要環節,教師演示使技法、操作過程一一呈現,使學生能清楚辯論材料性能、操作方法、製作步驟、作品效果等基礎技法知識。討論是對欣賞取得的感性知識和教師演示給予的理性知識進一步的理解和質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把欣賞作品和觀看教師演示的的感受講出來,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認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欣賞作品,分析作品及觀察的能力。通過討論使不同的學生得到相互的互補,培養了學生的膽量與口才,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注重讓學生動手鍛煉,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使美術各種能力都在這一階段得到發展。

5.展示階段:

將不同特色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品評,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美術學科同其它學科不同,其評價標准比其它學科要模糊得多,沒有一定的量化標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慎重地處理好量化的過程。面對作品,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優與差來區分,以免人為地造成學生心理的障礙,扼殺學生的自信心。我們對學生的作品可以從是否有情趣、創新意識、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別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優點及不足。

如何設計講評一環呢?我認為講評的話題首先應注意緊扣課堂教學要求,其次要注意鼓勵全體學生的自信心,據素質教育的需要,除了考慮作業的可視效果的質量外,對於那些認真參與學習、大膽表現自己的真實感受的同學都應給予肯定,給予鼓勵,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比批評更能增加他們的上進信心。講評的方式除了語言講解外,應注意美術的形象特點,把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使學生觀賞其他同學的作品。最後要反復強調讓學生收拾正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6.課後反思:

這是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只有反思,才能發現不足之處,然後採取措施,從而取得新的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流程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