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與教育學有何區別和聯系
兩者是屬於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教育包含教育學,教育管理方面等很多方面。專我是師范院校畢業的屬,可以給你說一下教育學方面的知識:
教育學又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方法學、教師師德修養不同學科的內容。每個學校和專業課程的安排都可能會有不同。我們學校那個時候,主要側重在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理論方面的學習。
考試偏向的內容也不同的:有的偏重於教育學,有的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合並考試,有的則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學、師德修養、班主任工作的合並考試。當然主要還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和一般規律的科學,兩者是不同范疇的。
教育基礎知識包括教育學和教學心理學,考教師的話主要側重在教師基礎知識方面。
教育學包括以上說到的各個方面。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到你,有什麼不清楚的歡迎隨時提問交流。
如該信息對你有用,請採納。謝謝!
Ⅱ 教育和教學有什麼區別
在赫爾巴特之前,有一些教育家如誇美紐斯、裴斯泰洛齊從人的和諧發展的思想出發,提出了教學應該具有教育性的觀點,但大多數人都是將教育與教學有關的問題分開來研究的。赫爾巴特明確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原則。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學。所以,教學必須具有教育作用。他聲稱:「我想不到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只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赫爾巴特將「教學」概念置於從屬於「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來,教育與教學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手段應該服從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則是「教育性教學」。
2.教育性教學的作用
赫爾巴特通過自己的思想、親身的經驗以及實驗,使他深信教育性教學具有驚人的效果,通過教學獲得「全面發展」的個人,將來會很容易勝任任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心」去做的一切事情。他能時刻想到明確的道德理想,能滿懷欣喜地去學習更多的東西,並能依靠「自身性格的力量」不斷進步,實現理想。
赫爾巴特在瑞士當家庭教師時就決心不僅從理論上而且要從實踐上來證明「通過教學進行教育」的可行性。他是通過美學和文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學來實現的。赫爾巴特向學生們傳授了完美的語言技能以及歷史、古典文學方面精湛的知識,還給學生提供深入地數學訓練,甚至還通過實驗向學生介紹新興的自然科學。不過,這些教學並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事實上他所探求的是通過刻意安排的教學作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手段來教育學生。文學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對他人情感的切身關注。而數學教學不僅是因為數學有實用價值和技術上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應把數學當作訓練思想集中的一種手段,即數學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性格。通過實驗赫爾巴特認為數學似乎永遠是在增強性格方面行之有效的唯一途徑。所以他在《美學表現》一書中表明:脫離了教學,教育一般不會取得成功。那麼教學怎樣才能更有助於美德的培養?其關鍵是教學方法,大量有用的知識、技能的傳授方式必須適宜,避免傷害學生的個性,這些傳授才能有助於美德的培養。赫爾巴特又是以其「興趣」的心理學理論來解決教學方法的。興趣對於教育性教學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是教育性教學的中間目標,只有多方面的興趣才能夠給予意志以必要的內在自由,學生才可以用正確的觀點去支配自己的行動。其次興趣還是教育性教學的重要手段,只有持續的興趣才能使人不斷地、輕松地開闊思維,接觸世界並能真誠地與自己的同胞共命運。興趣是教育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這樣,赫爾巴特就將教育性教學相應地建立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思想反映了知識與道德、智育與德育之間的內在聯系,他強調通過教學進行德育的思想不僅在當時,就是至今也是正確的,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他沒有認識到德育與智育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教學並不是實施德育的惟一途徑。在這一方面,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論兒童的管理
赫爾巴特把教育分成三部分:管理、教學、訓育(即德育)。他將管理放在最前面,體現其管理先行的思想。他指出:管理要放在整個教育過程的最前面,是一項獨立的任務,它不等於教育過程本身,而是順利進行教學和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他看來,只有通過管理建立外部條件,維持外在的秩序、執行紀律,才能使教育性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他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去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在教學前先進行管理?他認為兒童生來就有一種「盲目沖動的種子」,「處處驅使他的不馴服的烈性」,管理是制止兒童盲目沖動和烈性發展的強有力的手段。這種手段是強制性的,它並不要求在兒童的心靈上產生什麼目的,只是用強制性措施去約束兒童,如果對這種「烈性」、「沖動」不從小加以約束,不僅學業難成,而且有可能在將來發展成「反社會方向」。
Ⅲ 教育與教育學有何區別,有何聯系
教育與教育學復有何區別是其包括制的范圍的大小不同。
教育與教育學的聯系是:教育包含教育學。
教育學一般是師范類的專業課程。
Ⅳ 課程與教學有什麼區別
目前從科學視角看,課程論與教學論應是教育科學下屬的兩個獨立回分支科學。因為二者答研究對象及構築理論體系的相關概念不相同。前者研究各種形式的課業及進程,後者研究教與學;前者涉及課程研製、課程標准、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核心概念。而後者涉及教學目的、內容、方法、過程、組織形式及教學評價等核心概念。也就是說,課程是指學校的意圖,教學是指學校的實踐;課程是為有目的的學習而設計的內容;教學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相應地,課程理論主要探討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教學理論主要關注達到這些目標的手段。研究對象不同說明研究內容不盡相同,而概念是理論生命的細胞與構築理論的平台,概念不同,理論肯定不同。這一「目的—手段」論是基於學校教育實踐的視角做的闡釋。目前,課程論與教學論處於分化期,而作為有關聯的兩門獨立學科而存在,則課程論和教學論的許多重要問題便有可能被進一步研究,科學基礎便有可能進一步拓展,進而有利於理論的建立與發展。作為一門具有獨立學術地位的理論科學,課程論的任務就在於描述、解釋和預測課程現象中客觀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穩定性和普遍性的聯系,進而達到對課程活動規律的把握。
Ⅳ 教育和教學的區別
教育:教化培復育,不僅要傳授知識制與學習方法,還要培養品德和素質能力。教育的行為會出現在我們任何一個人生階段里,實現一個「自然人」到一個「社會人」的成長。
教學:教人學知識學方法,使人具備一定的生活生存能力。這個就比教育要片面一些。
Ⅵ 在線教學和傳統教育有哪些區別
一、時間不同
在線教學:即為在線教育,在線教育對學習時間沒有限制,求學者可根據需要自主安排學習時間。
傳統教育:傳統教育是在機構進行教學和補習,路程花費較多,復習時間受限制。
二、教學方式不同
在線教學:在線教學是通過網路進行互動式學習。求學者可以利用網路工具向老師提問、與同學討論問題,教學方式多樣化。
傳統教育:傳統教育是在機構進行教學和補習,以教師和以課堂為中心,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三、辦學條件不同
在線教學:在線教學不受辦學條件的限制,以圖文、聲音、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出現,可在網路上進行資源共享。
傳統教育:傳統教育的質量和數量很大程度上受到辦學條件的牽制。
Ⅶ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育學區別是其包括的范圍的大小不同。教育注重過程,教學注重結果。
教育與教育學的聯系是:教育包含教育學。
拓展資料:
真正的「教育」,不是從傳授考試技巧,轉為傳授人文知識而已。
教育的本質
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有一句關於治學的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在知識入口稀缺的年代,能否有「博學之」的機會至關重要,因此教育的主要價值在於傳授知識。
但在信息和知識泛濫的今天,治學的側重點應該在於「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Ⅷ 教育與教育學的區別
教育是人類有目的的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文化,傳遞生產與社會生活經驗的一種途徑。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PS:我就是學教育類的~~
Ⅸ 教育與教育學的區別
1,專業不同:教育學部分學科,教育專業是分學科的。
2,課程不同:教育學主要內有中小學語文、中國容教育史、數學教學法等課程;教育主要有數學、語文、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
3,就業不同:教育學就業方向以教育實習、社會調查等;教育的就業方向以小學教學、管理和研究工作為主。
教育學簡介:
1,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2,19世紀中葉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近代心理學、生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化教育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
3,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
Ⅹ 你認為教學和教育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兩者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途徑向學生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