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來的老師敘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故事
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③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聯繫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
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貳』 有沒有老師做的講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的ppt
既然是freetalk你認為非得是「有意義」的話題么?我認為只要是暢所欲言,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效果一定會比去講你不懂的東西好得多
『叄』 教育案例和教育故事有什麼區別
案例一般是真來實的,或者合理源的、有正確答案的。
故事一般是瞎編的、虛構的,並非以提問方式結束的。
教育,教導育人。
教育故事,以一個故事敘述的方式教育人,以給人啟發。
教育案例,以一個真實案例敘述的方式教育人,有標準的答案參考。
『肆』 十五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
1、《情況不抄同》2、《靠自己》3、《鯊魚與魚》4、《神跡》5、《釣竿》 6、《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 7、《頭魚》8、《習慣的力量》 9、《上帝施捨的天堂》 10、《孩子的答案》 11、《批評,原來可以如此幽默》 12、《批評與鼓勵》 13、《生命中最初的痛》 14、《兩種思維的碰撞》 15、《兩種思維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