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爸爸最好了舞蹈啞語
爸爸:右手伸拇指,指尖左側部貼在嘴唇上,發出「爸爸」的嘴型即可。
朋友:就是四指並攏,豎起大拇指,兩手同時做,並互相靠兩下,表示關系好。
陌生人:抱歉,沒有找到啊!
② 爸爸媽媽經常跳廣場舞有什麼好處呢
爸爸媽媽經常跳廣場舞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心情愉快、身體健康、有情感交流上。做喜歡的事情,可以讓他們生活開心,身體健康,還可以讓他們因為有事情可做,有人陪伴而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爸爸媽媽經常跳廣場舞的好處其實有很多,他們不會給孩子帶來麻煩,不會讓孩子擔心,同時,他們自己也生活得開心、健康,還有很多夥伴一起陪伴,生活會健康又有趣。
③ 求楊爍的爸爸最好了這首歌的伴奏
有的 高品質比賽伴奏
楊爍版 爸爸最好了
④ 有哪位有音樂軟體vip的寶寶可以幫忙下載一下 爸爸最好了 這首歌 不甚感激
酷狗音樂都可以下版載哦權😄😄😄👿👿👿👿😄😒👿👿👿👿😓👿
⑤ 男孩子學舞蹈好不好,爸爸讓學鋼琴,大家有建議嗎四歲了
男孩子學舞蹈還是比較好的,四歲已經可以學習少兒街舞了,少兒街舞的動作比較簡單,節奏比較緩慢,難度較低又帶有少兒的肢體特色,適合3歲半以上的寶寶學習。
3.有利於培養少兒良好的審美感覺,舞蹈通過調動人體動作、表情、姿態、情感內心體驗等多種心理和生理機能,為孩子們提供和構築了富於童心的審美欣賞與審美創造空間。街舞不但可以讓孩子們保持思想敏捷,克服不愛動、不愛說話、孤癖膽怯而且可以培養小孩自信、樂觀、堅毅的性格。
街舞的趣味性、豐富性、隨意性,在有氧運動中能提高心肺功能,使壓抑的神經和身體同時放鬆。街舞對健身和健心的作用與其他項目是不能橫向比較成效的,但適度的街舞運動首先對於身體健康來說是安全的,其次去追求鍛煉的效果。
在生活當中我們看到最多的跳街舞的人就是男生。很多人會說男生跳街舞非常好看,也是一種耍帥的方式。其次,男生學街舞還能夠鍛煉意志。
⑥ 爸爸最好了手勢舞蹈報幕詞
家裡的頂樑柱是爸爸,爸爸是我們的靠山,從小到大,爸爸的後背是我們的滑梯,爸爸的懷抱是我們的搖籃。《爸爸最好了》手勢舞蹈給我們傳遞濃濃父子情。請欣賞
⑦ 爸爸最好了歌譜有嗎
《爸爸最好了》的歌詞 :歌手:楊爍演唱:楊爍作詞:徐傑作曲:路勇在你懷抱里第一聲啼哭回在你攙扶下第答一次學步哄我入眠時你講的故事在我淘氣時你高喊的名字在你微笑中第一次扮酷在你帶領下第一次遠足送我離家時你殷切叮囑在我迷途時你點亮了心燭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忙裡忙外都是為了家只要我進門喊一聲爸你滿身的疲勞就會融化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付出最多卻不求報答只要我健康快樂長大你臉上的笑容就開了花在你微笑中第一次扮酷在你帶領下第一次遠足送我離家時你殷切叮囑在我迷途時你點亮了心燭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忙裡忙外都是為了家只要我進門喊一聲爸你滿身的疲勞就會融化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付出最多卻不求報答只要我健康快樂長大你臉上的笑容就開了花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
⑧ 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是哪首歌的歌詞
歌名:《爸爸最好了》
演唱:楊爍
作詞:徐傑
作曲:路勇
歌詞:
在你懷抱里第一聲啼哭,在你攙扶下第一次學步
哄我入眠時你講的故事,在我淘氣時你高喊的名字
在你微笑中第一次扮酷,在你帶領下第一次遠足
送我離家時你殷切叮囑,在我迷途時你點亮了心燭
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忙裡忙外都是為了家
只要我進門喊一聲爸,你滿身的疲勞就會融化
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付出最多卻不求報答
只要我健康快樂長大,你臉上的笑容就開了花
在你微笑中第一次扮酷,在你帶領下第一次遠足
送我離家時你殷切叮囑,在我迷途時你點亮了心燭
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忙裡忙外都是為了家
只要我進門喊一聲爸,你滿身的疲勞就會融化
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每天付出最多卻不求報答
只要我健康快樂長大,你臉上的笑容就開了花
我親愛的爸爸最好了
(8)爸爸最好了舞蹈教學擴展閱讀:
在2016年父親節到來之際,小歌手楊爍籌備推出最新單曲《爸爸最好了》,獻禮天下父親節。《爸爸最好了》由詞人徐傑作詞,作曲則特別邀請音樂人路勇老師。
歌詞描述了從兒女的「第一聲啼哭」到漸漸長大的歷程中,「父親」這一特殊「角色」的漸進過程,將父愛的偉大融於字里行間,在旋律方面,曲作者路勇更是充分考慮到楊爍的音域寬度和聲線特色,為其量「聲」定做。
⑨ 關於爸爸最好啲辯論詞
誰說非要大哥大姐來回答,我來。給你點資料,希望有幫助
筆者認為,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校園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們使用手機;在中學生中,「有事打我手機」已經成為口頭禪。在課堂上頻頻響起手機鈴聲、不健康的垃圾簡訊以及由此引發的攀比心理等問題,讓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感到擔憂。筆者不提倡中學生帶手機,理由如下:
首先,中學生帶手機,當然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但作為年齡較小的中學生,活動面比較狹窄,自製能力不強,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打游戲,發簡訊,這樣很容易影響課堂秩序和他們的學習。中學生正處於一個青春反叛期,手機的使用讓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的同時,也增加了早戀的機會。
其次,中小學生保護自己的能力不強,手機雖然不是很貴重的物品,但帶在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身上,很容易引起不法分子的注意。尤其對一些心理不成熟的孩子,故意的露富,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敲詐勒索。
手機中通常會存一些家庭住址或者家長的電話號碼,這對孩子有好處,但也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另外,從健康角度考慮,使用手機對青少年的健康不利。有專家表示,由於青少年的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機時,大腦中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手機輻射會對腦部神經造成損害,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和睡眠失調。因此為健康著想,青少年應該盡量減少手機的使用。
最後還有一點,手機對於沒有經濟能力的中學生來說,算是一種高消費,這樣會引發學生的攀比心理,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其實,筆者並是說禁止孩子們帶手機。而是希望老師和家長,能為學生進行疏導,讓學生們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文明的心態使用手機。
時下,校園頗為時髦的一句話就是:有事給我打手機。特別是家庭條件好的同學,有的竟擁有三四部手機,並越來越時尚。對此,我的立場很堅定,中學生不應該帶手機,理由主要有三方面:一、簡訊閑聊,貽誤學業;二、不良信息,污染心靈;三、助長奢侈浪費和盲目攀比之風。
首先我們看一下簡訊閑聊。家長為什麼給我們配手機?目的無非是便於我們與家裡聯系,但大多數同學卻用它閑聊,特別是個別同學竟異想天開用於考試作弊。
其次,我在這兒向同學們疾呼:不良信息當嚴防。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部分同學相互轉發那些黃段子,一些露骨的字句,讓人看了臉紅,怎麼能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成長呢?特別是中學生好奇心、求知慾強,有的人經常上網訂閱類似「激情男女」等內容,只要在網頁上輸入手機號和密碼,選擇訂閱,24小時後手機將每周接到兩條有關兩性內容的信息。精力的遷移,使有的同學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最後,對於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中學生,用手機絕對是一種高消費,而且它又屬貴重物品,上體育課或搞其他活動時很容易丟失,再買新的又加重家長的負擔。況且有的人好勝心理嚴重,看到別人有新手機,心裡就會有一種不平衡感,就想買更好的手機,長此以往,奢靡攀比之風愈加難絕。
下面是一些對關於「手機」的調查:(摘至:三江都市報)
調查(一):手機成為中學生新寵
走進今天的中學校園,我們會發現很多中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某中學的娜娜同學期末考得還不錯,她借機求了媽媽好幾次,要買一台手機作為自己的新年禮物。爸爸媽媽商量後答應了。春節前,媽媽特意帶她買了一台手機,還了她的這個心願。娜娜現在正讀高一,她說,學校里有手機的同學比較普遍。據記者在長沙手機市場調查到的情況,中學生正逐漸成為手機市場中一個比較穩定的顧客群體。
為了求證這一說法,記者在長沙市的兩所中學發放了500份問卷,對中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作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擁有手機的學生達到25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1.7%,其中以高中學生為主。在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其比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就連一些來自發達國家的外籍教師也對此感到驚訝。
擁有手機的中學生人數日漸增多,手機的檔次也大有水漲船高之勢。從最便宜的到價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種品牌、各種款式的手機都能在校園里找到它們的擁躉。長沙市某中學幾位老師開玩笑說,我們老師的手機與學生的相比遜色多了。
調查(二):手指之間演繹校園時尚
從最初的遮遮掩掩,到如今的大大方方,手機已經成為中學校園里一道新的流行色。
在長沙市部分中學所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擁有手機的學生當中,90%的人表示會用它來和家人聯系,38%的人用來和同學聊天,收發簡訊的有65%,玩游戲的佔到19%。
主要用途一:打電話校園流行指數7
幾乎每個有手機的同學都認為,手機確實給與家人聯絡帶來了方便。父母可以及時掌握自己的行蹤,避免一些由於缺乏溝通而造成的擔心和誤會。此外,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因為手機的使用而變得更加頻繁。
主要用途二:收發簡訊校園流行指數8
「恭喜你已被美利堅哈利油蠢得死大學錄取……」這是我們在一名中學生的手機上看到的簡訊內容。她說,她的手機上還有好多類似這樣的信息,都是同學之間相互發送的一些笑料。在所有的手機功能當中,收發簡訊是使用頻率最高的。
主要用途三:玩電游校園流行指數4
盡管手機的內置游戲內容遠遠比不上網路游戲那麼豐富,但由於使用不受地點限制,又不要交費,所以,手機的游戲功能很受一些中學生的青睞。
不少教育專家認為,手機的流行,有來自社會和學生自身兩個方面的因素。手機價格普遍降低,使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購買條件,此外,手機還能滿足部分學生的心理需求。湖南師大社會學系研究生導師肖漢仕認為,中學生用手機,一是覺得好玩,可以相互發一些笑話、好玩的信息;二是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
調查(三):利弊如何明辨
賀歲影片《手機》讓人們意識到,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手機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困惑與麻煩。對於中學生而言,由使用手機所產生的利弊矛盾顯得更為突出。
面對記者的鏡頭,幾乎所有的中學生都會說出他們用手機的一個最大好處:便於和家人聯系。這也是家長給孩子買手機的一個最大理由。不過,手機給孩子帶來的方便已經大大超出了家長原來的想像。在很多時候,孩子們把手機聯系對象擴大到了更多的同學和朋友。
現代科技賦予了手機更多的功能。不少老師給我們介紹說,擁有手機的學生開始熱衷於聊天、發簡訊、玩電游,使用起來也往往缺乏節制。
另外,由手機引起的攀比之風也開始在校園盛行。每到課余時間或放學以後,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機的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做父母的左右為難。記者在山東淄博市的三所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來自於父母,另外,還有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話費也需要家長掏腰包。以一年計算,家長花在孩子手機上的費用至少要500元。對於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於是給家長增添了新的負擔。如果任由手機攀比之風繼續在校園蔓延,恐怕會有更多的家長要面對這樣的問題。
調查(四):挑戰學校管理
手機的日益普及,使我們不得不重視一個問題,如果讓手機在中學校園放任自流,無視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許多青少年將很快在信息時代的大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很多老師反映,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比如在課堂上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另外,校園里還出現了用手機在考試中舞弊的苗頭。據長沙市長郡中學某位老師說,用手機舞弊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一條信息可以發給好幾個同學,作弊的范圍很廣。
據了解,一些學校曾嚴厲「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想徹底解決手機所帶來的問題,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不少學生認為,學校禁止他們帶手機缺乏充足的理由。
一邊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一邊是手機帶來的種種尷尬。如此尖銳的矛盾正在考驗教育部門的智慧和決心。
這種困惑與挑戰並不僅僅出現在中國。在一些發達國家,學校的管理者比我們更早地遇到了這一問題,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已經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欺騙和搶劫的對象。日本的一些中學向家長致信呼籲,中學生原則上不應擁有手機,希望家長立即與電話公司解約。
上海市建平中學是國內最早針對學生使用手機問題採取管理措施的學校。2003年12月1日,湖南師大附中推行「校園文明規約」,提倡學生不要把手機帶入學校,並在校園內安裝了60台磁卡電話,方便學生與家人聯系。長沙市一中也准備在今年上學期進一步完善學生使用手機的相關規定,並把手機的使用問題作為信息時代下的德育課題開展研究。
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圍繞中學校園手機所引發的爭論,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手機本身,其背後,還涉及到教育觀念、教育手段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因為現代學校早已不是封閉孤立的,而是信息開放時代下的一個社會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家長及社會在選擇採取相應措施之前,應該多從是否能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權衡利弊。
寧波:禁止學生帶手機違者扣分
今年9月份以前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內10個高中生,7個有手機,但如今卻找不著一個學生在公開場合使用手機。因學校規定:任何學生不得帶手機入校,一經發現,扣押後交家長,並且扣班級競賽分每人次5分,扣個人品行考核分5分,屢教不改者處行政警告以上處分。
校方推行這項規定之前,就料到有學生不願接受,便發出「致家長的一封信」,讓每個家長對這項校規寫上反饋意見,沒有一個家長對此項校規提出反對。
這項規定出台並實施後,共有50餘個學生被處罰。現在還有近25%的學生在「負隅頑抗」,偷偷地使用手機:公開場合不用,回到寢室就開機。短短1個月,學生手機擁有率就下降了50%,校方對這個結果表示滿意。
美國:為校園手機立法
大約在10年前,美國各州的學區紛紛制定規則(有些是州議會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締在校學生使用傳呼機和手機。主要理由有三:1.傳呼機和手機有助於在校園的販毒活動;2.傳呼機和手機有助於黑社會或地下組織在校園的發展壯大;3.傳呼機和手機會對學校的教學工作造成極大的干擾。
美國一個叫「全國校園安全和保安服務」的咨詢組織聲稱,雖然使用手機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多方便,但手機對正常教學造成嚴重干擾,還頻繁出現學生用手機惡作劇造成恐慌。另外,如果學校真的出現恐怖活動,所有有手機的學生一起打電話,很可能造成手機系統的癱瘓,使用手機也有引爆炸彈的危險。
在美國,反對在校園使用手機的力量很強。目前美國大部分學校不允許學生使用手機。喬治亞州在下午3時放學之前嚴禁學生使用手機。一旦學生違反規定,老師可以將手機沒收,並對當事者進行違紀處理。
芬蘭:禁止向青少年推銷手機
芬蘭市場法院近日決定,禁止芬蘭無線通訊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銷手機入網等移動通信服務。如果違反這一禁令,將被處以10萬歐元的罰款。
去年秋天以來,芬蘭電信運營商無線通訊公司為了增加用戶,直接通過郵寄信件的方式向青少年本人推銷移動通信服務項目,同時寄去入網合同和入網卡。由於未成年的孩子在經濟上不具備支付能力,其手機費賬單一般由家長支付。許多家長向芬蘭消費管理局反映了這一情況。消費事務專員立即出面制止電信運營商的這種不當作法,同時禁止所有電信運營商向未成年人直接推銷移動通信服務。
芬蘭十分注重保護消費者權益。芬蘭消費管理局的負責人消費事務專員專門負責監督為保護消費者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規的執行情況,在規范和凈化市場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個方觀點:
家長:手機「遙控」孩子
主張給孩子買手機的家長,其目的是為了隨時能找到孩子;孩子一旦遇到危險能及時用手機求助。
王女士在兒子讀小學五年級時,就給他買了手機。現在孩子讀初一,所在班級的學生普遍都有了手機。王女士說,從來不讓孩子在上學時帶,只是周末或假期補課時才讓孩子帶手機,主要用於聯系如何接送孩子的問題。
在教育部門工作的張女士認為,在如今信息產業突飛猛進的時代,讓孩子為了回電話穿過幾條街,既不方便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可以給孩子配置手機。
孩子們有了手機,可手機的使用情況真的像家長們預期的那樣嗎?
孩子:手機聯絡同學
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於同學之間聯系或發簡訊的多。
昨日中午,記者在鐵東某初中門口聽到七八個身著校服的中學生正在討論周末怎麼給同學慶祝生日,因擔心臨時有變,一男生隨手從書包里拽出手機說:「到時給我打手機,省得找不著我。」另一位男生也說:「對對,你們打我手機,別打咱家電話,讓我媽知道事兒就多。」
相反,孩子們對父母的電話卻並不感興趣。一位初二的女學生告訴記者,父母動不動就給她打電話,讓她覺得好麻煩。而林先生給兒子買了手機後,發現一有事找兒子,兒子的手機就「關機」。一問理由,不是沒電了就是忘開機了,「反正有一百個理由等著你」,林先生無奈地說。
校方:手機最好別進來
經調查發現,我市絕大多數中學都作出了書面和口頭要求,不提倡中學生進校帶手機。
某校高三路老師說,學校雖然規定不許學生帶手機,但她上課時還是經常會聽到手機鈴聲或者手機簡訊提示聲。她一旦發現會立即沒收該學生的手機,並令其家長來校取回。從沒收手機的情況看,在校生使用手機大都用於接發簡訊息商量課後去哪裡,或是傳看「黃段子」,這可比以前學生之間傳紙條「高級」多了。路老師告訴記者,在校生迷上簡訊後會對學習成績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