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學溝通

教育教學溝通

發布時間:2020-12-17 10:11:44

⑴ 學前教育學 簡述教師的溝通技巧包括哪些

1、尊重幼兒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
教師說話時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的心靈或多或少地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所以,我們平時與幼兒說話時應盡量注意保護孩子的「面子」。

2.平等交談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坐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里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而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教師應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夥伴。應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對不同的幼兒,教師應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因人用語,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群體,幼兒的年齡、思維等特點決定了幼兒教師語言的「四化」。
1.「趣」化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
2.「激」化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
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
3.「詩」化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簡」化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當避繁求簡。

⑵ 幼兒園延遲開學怎麼做好教育教學溝通

幼兒園開學要做好對幼兒的教育工作,因為好多家長他們沒有時間管理孩子,導致在假期孩子養成了好多不好的習慣,要告訴家長,及時幫助孩子調整生物鍾,讓他們做一些家務活,為開學後的學習做好准備。

⑶ 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針對教育教學引導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從家長的角度出發。最好是能夠集思廣益,讓家長們都能夠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足之處老師再慢慢糾正唄。

⑷ 教育教學論文 教師應怎樣與學生溝通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在師生之間的溝通進行的,簡稱:教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站上講台,就充當了這個藝術家的角色,但是這門藝術又有著它特殊的含義。它不是藝術家一人表演的舞台,也不是藝術家一人完成的任務,這是一門需要互動的藝術。所以,教學要成為藝術,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和學生同呼吸,共歡樂。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甚至優秀的人民教師,除了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淵博的知識、科學的教育方法外,還要善於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那麼,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呢?
首先,教師要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而這兩點又必須先從教師做起,再培養學生。下面就結合我個人的實踐經驗,談一些實際的做法。
一、有效溝通從教師做起,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
比如:有的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講的多聽的少,只願當講者,不願當聽眾,其不良後果是:第一,教師不能全面地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當教師僅憑自身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作出評價時,就難免產生偏見和成見;第二,使學生覺得教師高高在上,師生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第三,無法知道學生懂了多少,學到什麼程度。因此有經驗的、會積極傾聽的教師能夠將自已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學生身上,給予對方最大的、無條件的、真誠的關注,能夠用非口頭與口頭的暗示來表達對學生的共鳴和專心。比如點頭、身子往前傾、微笑、蹙眉等身體動作,用得恰當,都可讓學生知道你真心地在聽。口頭的暗示如「喔」、「是的」、「我懂了」等都讓學生知道你的注意和興趣,你接受他繼續講下去。再更高一點的水平,教師可以使用一些語句來鼓勵學生注意。這樣與學生面對面地傾聽、給予回應的傾聽會產生一些良好的效應。

⑸ 聯系實際談談你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注重學生全面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文從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嘗試,談談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方法,及把握的技巧和策略。

一、合作學習的理論

所謂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相合作,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

1、合作學習是以學生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設置來保障和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助、合作氣氛。這是它區別於傳統班級教學的最本質的特徵,它的所有環節都必須以學生合作為核心:教師的精講是為了提供活動的知識背景.

2、合作學習是同伴間的互助合作活動。它通過創設「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小組形式來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其目的就在於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與合作,並以此作為教學活動的動力。

3、合作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同時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以前傳統班級教學中各種棘手的問題就有可能得到解決。合作學習正是從學校應滿足學生主體需要的基本假設出發,給學生提供開展互助學習的場所和機會,使之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從而真正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尊嚴,使之產生「我要學」的強烈願望。

4、合作學習的目標結構為學生主體性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合作學習目標結構能夠激發團體成員的集體榮譽感,他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每一名成員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員所接納,因此,完成任務更為積極、主動,成就動機也更為強烈。

5、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合作學習對學生主體性發展有積極影響,在生生互動中,學生通過組內質疑、探索、練習,逐漸培養起溝通、理解和合作的、態度、能力和觀點,促進了他們社會適應性的發展。

二、互動是開展歷史合作學習的關鍵,尤其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重要

傳統的歷史課堂常常是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只注重知識的記憶,而忽略學法的指導。課堂往往被視為孤立、個體化的活動,大多缺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與合作。如今在歷史合作學習的課堂中,師生之間相互作用,雙邊互動,貫穿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課前的准備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教師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越來越成為學生的顧問。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與老師合作,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提出問題,與老師積極探討,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如我在講初二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鴉片戰爭》時,師生互動片段如下:

師問:「鴉片戰爭為什麼爆發?」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積極思考,不斷回答。生1回答:「清朝統治腐敗。」生2回答:「國力與英國相比落後。」生3回答:「英國為了得到廣闊的市場和廉價的原料。」師問:「為什麼清朝落後?」生4回答:「由於清朝實行閉關政策。」生5回答:「由於清朝是封建國家,仍然是自然經濟。」師答:「所以英國必然對中國侵略,鴉片戰爭必然爆發。」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不斷引導,師生之間相互配合,雙方的信息不斷交流,這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除了師生互動外,更要強調生生互動。生生互動要求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的廣泛交流,課前互相搜集有關資料,課堂上學生密切配合,共同探討,相互影響,這有利於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提高,有利於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如我在講初三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拿破崙帝國》時,生生互動片段如下:老師引出問題「如何評價拿破崙對外戰爭?」,同學們興趣盎然,七嘴八舌,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生1:「拿破崙對外戰爭具有侵略性。」生2:「不對,拿破崙對外戰爭打敗了反法同盟,是有貢獻的。」生3:「我同意,拿破崙對外戰爭保護和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應肯定其貢獻。」生4:「我認為,拿破崙對外戰爭奴役了歐洲各國人民,顯然具有非正義性。」生5:「我認為,拿破崙對外戰爭具有雙重性,前期具有正義性,應肯定;後期具有非正義性,應否定。」同學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熱烈。通過生生互動,使同學們的信息得到了廣泛交流。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合作中採用較多的組織形式之一。該方法通常是由性別、學業成績、能力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員構成,成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小組通常由3-6人組成,要求各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每個小組都應是全班的縮影或截面。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很多,我們主要採用下列兩種形

⑹ 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

溝通是心靈的開放。再精巧的教學預設、再獨到的教育策略,如果遇上心靈無法向你敞開的學生,一切都會成為泡影。 如何做到與學生有效溝通呢?作為一位從教19年的教師、班主任及學生心理輔導老師,作者姜榮奎在《》中娓娓講述了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與學生溝通的一個個案例。同時,在故事一般的情境中,滲透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幫助教師掌握與學生溝通的技巧,進而順利達成教育教學目標。無論是引導學生學會為人處世,還是引領學生學會讀書學習,《》都可謂教師的好幫手。 姜榮奎,山東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國家級心理咨詢師,主要從事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國優質課一等獎,濟南市學科中心組成員、建功立業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德育標兵。區雙學科教學能手、名師、科研先進個人。在中央電視台《當代教育》和《成長在線》欄目做專題節目《相互支撐的愛》、《讀懂你的愛》等。省市級新聞媒體也曾對其進行過心理專訪。在各類教育教學報刊上發表約30篇論文。 個人教育隨筆《別忘了自己也曾是個孩子》2010年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

⑺ 請簡述教育學的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價值。

研究對象沒有宏觀微觀之分,研究意義有。 (一)宏觀角度的研究價值從宏觀角度回看,其研究價值表現在以下答幾個方面: 1.超越日常教育經驗人類有關教育的認識大概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日常教育經驗,另一種是科學的形式,即「教育學」。教育學是對日常教育經驗的一種歷史性超越。教師只有通過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去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教育經驗,才能將其納入到對教育的科學認識之中。 2.科學解釋教育問題教育學對教育問題的科學解釋是有理論依據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經驗與判斷的基礎之上的,因而是一種科學的解釋。 3.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學研究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促進教育理論知識的增長,而且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實踐。教育學扮演著一種「中介」或「橋梁」的作用,溝通著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

⑻ 如何更好的和家長進行溝通,教育教學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內有效的教學方法容.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⑼ 在教學中如何跟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一、師生溝通的重要性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在交往和互動中傳遞知識的過程。這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輔助,兩者必須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形成一種溝通和交流。教師不能單調地,一成不變地,照本宣科地灌輸,那樣教學效果很差!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才能調動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使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合作互動的有效溝通過程。這種有效溝通既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每天與學生相處幾小時的教師,要正確認識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性,並要懂得一定的溝通技巧,這樣既能增強教學效果,又能避免師生隔閡和沖突,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學業的提高,差生的轉化以及師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極大的裨益,在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師生關系是學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種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效能產生的關鍵,它對於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智能的培養以及身心和個性的全面發展都大有裨益。而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則有賴於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師生溝通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師生溝通不僅僅是促進教育產生效能的重要手段,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教育哲學家布貝爾甚至認為,教育的全部意蘊都包含在師生關系中,教育過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師生關系形成和建立的動態過程。因為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並不是單純傳授文化知識, 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更要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校教育中,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學生獲得人際交往技能和建立價值觀念體系的基礎。美國教育家季洛特說:「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作為教師,必須要重視與學生的關系,要能奪得每個學生的心。」二、師生溝通的問題及其原因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和教師之間彷彿隔著一堵高牆,誰也猜不透誰的心思。學生固然有學生的牢騷和不滿:老師為什麼不理解自己,為什麼老師這么「凶」?教師也有教師的不滿和失望:為什麼學生不好好學習?為什麼學生不配合自己?為什麼學生不喜歡自己?不滿和對抗在師生關系中表現得很突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1、較重的職業壓力 「現在做老師,越來越不容易了,壓力非常大!」這是許多教師談起自己職業時的感受。 教師職業從來就不是輕松的。教師的日常工作量遠超過了八小時。而近年來推行的素質教育和各種教育改革又不斷地對教師的學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許多教師不得不在一天的忙碌工作後又進入夜校進修。尤其,現在教師職業也實行聘任制度,並且還開始在社會上推行教師資格考核,即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只要通過一定的考試和培訓之後也可以來當教師,教師們不得不正視優勝劣汰的職業競爭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對教育的日趨重視,現行教育中的許多問題與缺陷被提了出來,並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人們對教育的諸多不足津津樂道,並且一致將職責的矛頭對向教師,教師成了僵化的應試教育體制的象徵。教師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沉重的職業壓力導致教師們情緒緊張、厭倦工作、逃避責任、對學生冷漠……他們不願再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與學生溝通,更害怕因與學生多溝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煩事」。有時候,教師還可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在學生身上,從而導致師生溝通狀況的更趨惡化。2、閱讀量少、面窄 1999年,中國教育報社曾組織過一次有關中小學師生關系的調查,結果發現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師的閱讀面比學生窄。 2001年,中國教育報又組織實施了「全國城市中小學教師閱讀情況調查」。調查顯示:在回答「是否經常閱讀」時,91.2%的教師肯定了自己,但7成教師每天業余閱讀時間只有半小時到1小時,不常閱讀的原因,80%的人選擇「沒有時間」。中小學教師閱讀的價值取向明確——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在教師的閱讀種類結構中教參讀物高居榜首。這一方面表明教師們確實都非常想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過分依賴教參教學是否也說明部分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存在欠缺。 調查表明,教師閱讀狀況與教師個人的成長關系密切。特級教師、高學歷教師、教師個人獲獎情況都與各項閱讀指標明顯相關。師生溝通不同於其他人際溝通,它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和引導性,這是教師的教育職責。師生溝通的內容涉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為此, 教師一定要博覽群書,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教師閱讀量少、閱讀面窄必然會導致師生溝通的種種問題。尤其在今天這個時代,互聯技術、數字化技術迅速發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徑日趨多樣。很多情況下,學生們通過各種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況已超出了他們的老師。教師們惟有不斷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東西,才能與繼續學生溝通,才能勝任教師崗位的工作。3、錯誤的師生觀 中國歷來強調「師道尊嚴」,甚而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這些原本都只是出於對教師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卻轉化為一種畸形的師生觀,即

⑽ 心理健康教育課《如何與父母溝通》教學

把孩子當成人來看,平等的相處對待,共同進步學習。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溝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