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跳舞吧小雅教學反思
小雅偷偷跟著學芭蕾舞的姊姊一起跳舞,但是她年紀太小了,不能上芭蕾舞課,讓她覺得好沮喪。有一天她自己穿起芭蕾舞衣,幻想自己正像天鵝般跳著舞,小雅跳 得好極了,大家都驚訝的鼓掌叫好。看到小雅認真執著的樣子,媽媽決定讓小雅和姐姐一起去參加舞蹈課,小雅還獲得一件合身的舞衣呢!
沒有學過舞蹈的人都會認為,學跳舞是一件很輕松有趣的事,其實在台上跳出一曲優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須花費很多的時間,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個要求對於成人來說都是很難的,何況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呢?
為了學好一個舞步,她們就得不斷地重復這個簡單而又枯燥的動作,而她們的年齡特點又決定了她們的持久性是很差的(與成人相比),那又如何讓她們在既不會對學習此舞步感到枯燥,又不會產生厭學情緒的情況下,引導她們比較高興地不斷重復練習呢?
第一次上舞蹈課時我非常的盲目,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更沒有自信,生怕自己教不好。反復思量之後,選了幾首簡單的音樂和舞蹈律動,讓孩子初步感受舞蹈課的樂趣。課後發現孩子們的音樂節奏比我想像中的要好,但是在動作模仿和協調發面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第二堂課時,我根據她們的年齡特點:從自身的興趣出發,創設各種情景,引導她們進行想像聯想,並在這樣的情境中不斷的愉快的重復練習某些基本動作,直到她們練到比較到位比較完美。比如:在練習踵趾小跑步這一個基本動作時,我就創設了「背書包上學去」的情景,「去果園摘蘋果」。開始時,用踵趾小跑步去摘蘋果,到了果後,放上音樂,最後又以踵趾小跑步的動作回幼兒園。在此情境中幼兒即開心愉快地重復練習著單純的腳步動作,又很自然地復習了以前學過地舞蹈。每個幼兒的學習興趣都很高,一節活動下來,既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又為下次學習其他的動作打下了良好地情緒基礎。這使幼兒進入了一種良好的學習循環中。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放上一段音樂重復練習基本動作,幼兒可能會感覺很累,不僅是身體而且在精神上也會感到一種疲勞,並會產生一種厭學的不良情緒,如果不進行較好的引導,甚至會使原本愛學舞的孩子,對學跳舞感到害怕、厭煩。
Ⅱ 幼兒園小班音樂蜜蜂和花的舞蹈教學反思
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個故事,幾張圖片吸引,所以課前我根據歌曲內容准備了富有童趣的圖片來調動幼兒的興趣,這節首歌曲歌詞簡單,主要難點在最後一句"汪汪"兩聲叫,大多數幼兒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一,我沒有給幼兒一個開始口令,所以導致幼兒在"汪汪"兩聲中聽上去有參差不齊的感覺,聽上去有的幼兒多叫了,其實是有早叫晚叫區別在裡面。二是在教具的准備上,如果我能夠通過教具用一些延長音的標記,通過指圖來讓幼兒知道最後第二句的實值。因為幼兒記憶歌詞的方法主要有動作和圖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課上,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創編了歌詞內容的動作,同時作為教師也要富有一個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兒中去。小班上學期幼兒年齡小,剛入園很多幼兒還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語言和體態的魅力,鼓勵幼兒歌唱,可以採取不同形式的練習演唱,活動中,我沒有考慮到幼兒掌握情況,聯系的次數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點,我想效果會好一些。切忌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孩子最愛的莫過於游戲了。孩子天生喜歡游戲,她們會沉浸在游戲情景中去,當然老師也要參與到游戲中去,活動中我先是自己當"小花狗"幼兒當"肉骨頭"和幼兒一起游戲,讓我和孩子們進一步零距離接觸,然後是請幼兒自主的選擇角色游戲,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想這才是活動的重點吧--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活動。
Ⅲ 一年級體育舞蹈教學反思
課 後 反 思
在這節課上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使每個同學從始之中都沉浸在老師事先設計好的情版境之中權。這樣使同學們在玩中樂中,達到了鍛煉身體培養良好體態的目的。這一切都是在同學們的無意中完成的,這樣就消除了那種單一身體鍛煉的枯燥性
Ⅳ 一年級音樂《天呀,快來跳舞》教學反思
那時侯,我們鄉下的孩子最常背的就是花格子書包。那是用平常裁衣服剩餘的碎花布,拼貼成一塊塊大小相等的花方格,在把這些花方格縫在一起的書包。在當時我的眼中,它幾乎是世界上最美的書包了。但是我卻連一個書包也沒有——更不用說什麼花格子書包了。於是,每逢上下學的時候,只要一聽到同學們在一起談論他們書包上的花布是多麼多麼好看,我都會躲得遠遠的。愈來愈強烈的虛榮感使我在心裡一遍遍地吶喊著:「我要花格子書包,我應該有那樣一個書包。」新學期即將來臨的時候,我終於向媽媽開了口。「家裡沒有碎花布。」媽媽平靜地說。「我要。」我固執地堅持著,卻不敢看媽媽的臉。家裡的窘境我是知道的。成年不做新衣服,連在舊衣服上打個補丁的布,媽媽都要翻箱倒櫃地找上半天,哪裡還會有多出來的碎花布給我做書包呢?然而我不能有書包。面對我倔強地沉默,媽媽沒有再說話。從那以後,我發現一向不喜歡串門的媽媽開始串門了。對寡言少語的她來說,和人談天說地是件很吃力的事。有好幾次,在一旁玩耍的我發現媽媽的臉被別人的話鋒逼得通紅,但紅了許久,還是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然而,她卻依然全力以赴地行動著,因為每每從人家裡走出來時,她都能拿到幾塊色澤分明的碎花布。不知道串了多少家的門,不知到有過多少次艱難的開口,也不知到遭受了多少次羞辱和拒絕,媽媽終於攢夠了碎花布。
Ⅳ 中班藝術大家跳舞真快樂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剪刀製作玫瑰花,體驗動手活動的快樂。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
重點難點:
動手做的過程。體驗意義和品質的培養。
Ⅵ 《大紅綢子舞起來》教學反思怎麼寫
中班藝術優質課《大紅綢子舞起來》教案
活動來源
秧歌是我國特有的民間舞蹈,是中國民間藝術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參天大樹,它具有深廣久遠的
歷史傳統,獨特而多樣的形式風貌,氛圍歡快熱烈,廣泛流傳於民間。紅綢舞是秧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
種舞蹈,它歡快奔放、淳樸熱情,能夠很好地詮釋人們在歡樂、豐收等重大場合中的喜悅心情。舞蹈選
用的音樂是一首傳統民間音樂,節奏活潑歡快,變化豐富,能帶給人們歡快喜慶的情緒。本活動帶領幼
兒走進『『紅綢秧歌舞",欣賞、感受它的淳樸熱情;參與、體會它的喜悅歡快;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豐
富民族認知,激發幼兒對秧歌的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活動感受舞起紅綢扭秧歌的熱鬧氣氛,在已有直觀經驗的基礎上滿足幼
兒躍躍欲試的願望,享受參與舞蹈的快樂。
2.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感知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認知經驗。 。
3.技能目標:在樂曲的伴奏下自由歡快地舞起紅綢,發展對樂曲的感知和運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
的能力。
4.創造力培養目標:初步嘗試模仿和創編舞蹈動作,發展創造力。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活動前欣賞幾個「紅綢秧歌」舞蹈作品,了解秧歌歡快奔放、淳樸熱情的特點,豐
富動作語匯。
2.物質准備:豐收情景背景。
3.環境准備:多媒體設備、成品舞《紅綢秧歌》,錄音機,幼兒用《紅綢舞》音樂磁帶兩盤,教師用
《紅綢秧歌》音樂磁帶一盤,大紅綢子每人兩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一)師生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
(二)欣賞秧歌舞蹈作品《紅綢舞》,初步了解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幼兒動作語匯。
師小結:「紅綢舞"是我們中國民間流傳的一種秧歌舞蹈,音樂熱鬧、歡快、喜慶。每年秋天莊稼
豐收的時候,還有過大年、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時候,人們開心極了,就會聚集在一起手拿紅綢子跳起紅
綢舞慶祝節日,表達自己快樂、激動的心情。
二、展開
(一)初步探索學習在身體下方、兩側、頭上方舞動紅綢的動作。
1.鼓勵幼兒模仿、探索上肢舞紅綢的方法。
2.邀請3名幼兒逐一展示動作,引導其他幼兒觀察、學習。
(引導幼兒重點學習紅綢在身體下方、兩側、頭上方舞動等動作)
3.探索學習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練習。
(1)師:「在揮舞紅綢時,我們腳上還走什麼樣的步子?這個套掌毳來參一爹攀澄幼兒園教育活動親
倒及評析動作叫踏步,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好嗎?」 (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
練習)
(2)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由下肢動作自然過渡到上下肢配合練習動作。(如:做踏步揮舞紅綢)
師:「我們一起來做踏步,一二三四……紅綢子前邊甩,紅綢子兩邊甩。"
4.帶領幼兒完整表演作品,發展幼兒動作的隨樂性和協調性。
(1)教師哼唱樂曲,帶領幼兒完整做動作。(一遍)
(2)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做動作。(一遍)
(二)繼續嘗試創編舞動紅綢的其他動作。
1.邀請3個具有代表性動作的幼兒展示舞動紅綢的動作,帶領大家模仿學習。(引導幼兒重點學習
在體前舞∞字、在體側自下而上劃圓圈、在體前由外向里劃圓圈等動作)
2.探索學習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練習。
(1)師:「在揮舞紅綢時,我們腳上還可以走踏步,但是踏步的動作可以放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好嗎?放慢走,一、二、三、四……」
(2)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由下肢動作自然過渡到上下肢配合練習動作。(如:做踏步在體前舞∞
字等)
3.帶領幼兒完整表演作品,發展幼兒動作的隨樂性和協調性。
(1)教師播放樂曲,帶領幼兒完整做動作。(一遍)
(2)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做動作。(一遍) 『
(三)鼓勵幼兒隨樂曲隨機、自由表演紅綢舞,體驗自由創編舞蹈的樂趣。
三、結束
(一)小結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秧歌——紅綢舞,每位小朋友都自己編出了漂亮的舞紅綢的動作,.
真棒呀!」
(二)教師表演自編紅綢舞。
師:「今天呀,老師也編了一個漂亮的紅綢舞;小朋友想看嗎?』,
(三)延伸活動
師:「老師表演的紅綢舞,小朋友喜歡嗎?讓我們回教室繼續跳舞好嗎?"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課前和導入部分的舞蹈欣賞使幼兒充分感
知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動作語匯。隨後運用啟發談話、鼓勵表演、同伴模仿、整理提高
等方法幫助幼兒調出以往欣賞積累的感知經驗, 自由地進行創編表演。活動中幼兒充分體驗到自我表
現、自由創編舞蹈的愉悅和成就感,較好地實現了教育目標。
專家點評
「紅綢舞"歡快奔放、淳樸熱情。本次活動作為中班教材,重點立足於引導幼兒「簡單模仿和創編
舞蹈動作"。因此,在經驗准備中必然要通過提前欣賞幾個相關舞蹈作品,感知它的音樂和動作特點,
豐富動作語匯。教師在活動中創設出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幼兒感受舞起紅綢扭秧歌的熱鬧氣氛
,在已有直觀經驗的基礎上躍躍欲試,享受參與秧歌舞蹈的快樂,體驗創編過程的成功喜悅。活動的結
構分三個版塊:第一版塊是通過談話和幼兒表演,激發他們學習舞蹈的興趣,引導幼兒欣賞一段紅綢秧
歌舞,再次讓幼兒調出以往欣賞積累的感知經驗,初步了解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幼兒動
作語匯,為解決活動重點做准備。第二版塊是引導幼兒嘗試創編舞綢動作,解決活動重、難大紅綢子舞
起來蕊影懸琴鬻霧黲藿幼兒園教育活動親倒及評析點。在創編動作過程中,教師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引
導幼兒探索嘗試創編舞動紅綢的動作。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對舞蹈和樂曲的理解自由表演紅綢舞,體
驗自我表現、自由創編舞蹈的樂趣。在第三版塊.中,教師表演自編的紅綢舞,將紅綢秧歌舞歡快、奔
放和淳樸、熱情的特點充分展示出來,將舞蹈活動的氣氛推向高
潮。使幼兒進一步了解了紅綢秧歌舞的風格特點,豐富了動作語匯,,-達到對秧歌舞更加深刻的認識
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