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調查包括哪些內容
駕馭課堂的能力來和現代化教源學手段的運用。這六個方面的基本教學要求可大致概括如下:普通話,一般要求為規范、流暢,較高要求為抑揚頓挫、聲情並茂。教學語言,一般要求是准確、簡練,而後要求是生動形象,富有邏輯性。板書。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即板書書寫與板書設計。書寫的要求是規范而流利,設計的要求是反映出教學的重要內容
2.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調查研究,有的放失
課堂偶發事件,要及時果斷處理,趁熱打鐵,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一位語文老師剛剛跨進教室,發現學生都望著天花板,原來一條凳子上的座墊掛在天花板外面的電燈線上。他正想發火,轉而靈機一動,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計劃,轉身在黑板上寫了《由座墊飛到屋頂上談起……》讓學生寫一篇命題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通過親身的感受,寫出的作文真實生動,那位掛座墊的同學,在作文中也承認了錯誤。
二、冷卻處理法
即對偶發事件暫時凍結,仍按原計劃進行教學活動,課後處理。某班學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剛要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發出「哎喲」的叫聲,老師發現原來有人在班幹部的凳子上反釘了幾個釘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還是照常上課?老師選擇了後者。他讓學生把釘子敲平,就開始上課。到了下課,他留下班幹部討論「釘子事件」的原因,讓班幹部意識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並召開了「板凳上的釘子從何而來」的主題班會,使肇事者深受感動,主動承認了錯誤。
三、以靜制動法
面對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教師只有沉著冷靜,才有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一位教師興致勃勃地走進教室,突然發現黑板上畫了一幅自己的畫像,引起課堂上一陣騷動,但是他竭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平靜而真誠地說:「畫得多好啊,確實像我,希望這位同學以後為我們班上的「黑板報」畫刊頭、題花,大家說好嗎?同學們一陣應和之後穩定了情緒,教師開始講課,下課鈴響時,教師惋惜地合上書本,輕聲說:「時間不夠了。」
敏感的學生馬上聽出教師的「話外之話」、「弦外之音」,懂得了課堂上出亂子會影響大家的學習。從此以後,那位同學再也沒有在課堂上出亂子。
四、幽默帶過法
課堂上有些偶發事件使教師處於窘境,查處拖延時間,不理睬又損害教師威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採用幽默法,暫時讓自己擺脫窘境。一位教師走進教室時,剛剛推開虛掩著的教室門,忽然一把掃暈掉了下來,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師的講義夾上,課堂上一片嘩然,這分明是學生搞的惡作劇。可這位教師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輕輕地撿起掉在地上的講義夾和掃帚,自我解嘲地笑著說:「看來我工作中的問題不少,連不會說話的掃帚也走上門框,向我表示不滿了。同學們,你們天天與我一起相處,對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們在課後也給我提提意見,幫助我改進工作吧!」課堂上一陣竊竊私語之後,很快地安靜下來了,這位教師面對損害自己的行為以幽默帶過,既顯示了教師的詼諧大度,又讓自己擺脫尷尬境地,還為學生創設了自我教育的氛圍。
五、因勢利導法
學生在上課時,往往會把由課前發生的事件所引發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來,如果不因勢利導,正確處理,就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氣氛。
如甲乙兩班在學校組織的球賽中,由於老師指導有方,甲班出人意料地戰勝了實力很強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這位老師來給乙班上課時發現氣氛異常。學生明顯帶著敵對情緒,他迅速判斷出一定和球賽有關,就一改往常進教室的態度,突然嚴肅起來,然後誠懇地對大家說:「請允許我佔用一分鍾,就昨天的球賽講三句話,第一句,場上是對手,場下是朋友;第二句,勝者有弱點,負者有長處;第三句,比賽是暫時的,友誼是長存的。」學生聽後都鼓起掌來,對這位教師更加佩服了。
六、虛心寬容法
虛心寬容是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心理基礎,寬容在處理偶發事件中的作用是極富藝術性的,寬容不是軟弱無能,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教師要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反省,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仁厚和良苦用心,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心和理解,促使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一位教師走上講台,發現講桌上放著一張字條,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老師你以為當老師就可以壓服學生嗎?你高昂著頭,鐵青著臉,像個活閻王,但是有誰能服你呢?」落款是:「讓你最討厭,等待你處罰的學生」。這位教師沒有馬上查處寫字條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讀了信的內容,並檢討了自己平時工作方法的粗暴,感謝這位同學給自己敲了警鍾,接著這位教師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布置了《我們的班主任》一篇作文,讓學生提意見、寫真話,學生們都對老師的民主、平等、虛心、寬容感到由衷的欽佩,從而形成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七、共同探究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出現錯誤是難免的,出現這種情況,可採用師生共同探討的方法,處理好這類偶發事件。
一位教師利用發現法教《圓的面積》讓學生拼擺事先准備好的學習材料,有的學生把圓拼成了梯形,三角形。照理說,無論是拼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還是拼成梯形,都能順利地推出圓的面積s=但是,由三角形推導圓面積的公式時出現了誤差,競推導出:sr,教師意識到講錯了,可復查推導過程,未能查出,教師不僅沒有發慌,反而靈機一動,若無其事地笑著對學生說:「現在我要考考同學們的注意力,看誰能發現老師推導的錯誤。」全班學生思考著,檢查著,紛紛地舉起了手,把錯誤很快改正過來,這樣,通過發動學生共同探討和更正錯誤,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教師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高超的應變能力,應該是蘊教師的事業心、品德修養、創造性思維品質、言語表達功底、課堂民主作風積極參與意識等諸因素於一體的綜合藝術。教學無法,貴在得法。課堂偶發事件處理也是如此,這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錘煉過硬的機智應變本領。
3. 信息技術知多少以及對課堂教學方法的現狀的看法的問卷調查
課題研究的背景我校實施高效課堂改革以來,雖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但在課堂教學過程內中依容然存在諸多問題。為加快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4. 大學本科課堂教學狀態調查 大學生為什麼逃課
「高校沒有把教學評估作為評定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准,學歷和科研的指標明確得多,部分教師在混教。」在日前結束的一項「大學本科課堂教學狀態調查」中,一位老師在留言中這樣寫到。大學本科課堂教學狀態調查是由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教育統計與管理專業會聯合武漢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新疆大學、暨南大學、邯鄲學院、百色學院7所高校進行的,共獲取9766個有效樣本。
調查針對學生的學習目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取知識的途徑以及學校的學習氛圍、學術氛圍等方面展開。教師在學校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在此次調查中得以凸顯,並引起了相關專家的評價和呼籲。
調查顯示,在與自學、父母、社會、網路、各種參考資料的比對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還是「教師的課堂講授」,從各種參考資料中獲取知識的比例極其微小。
既然學生依賴「教師的課堂講授」,那麼,在上課時間,學生在課堂上通常做些什麼?該項目共有11個選項,從調查結果看,各校學生的選擇趨向相當一致。排在第一的是偶爾開小差,第二是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第三是玩手機或其他數碼產品,第四是經常走神想別的事。一位高校老師說,這一結果真實地反映了當前課堂上學生的聽課情況,這與他平時隨堂聽課時所感受到的相當吻合,學生在聽課時偶爾開小差是不可避免的。
在對「逃課的主要原因「的調查結果中,排在第一的是「對某門課不喜歡,不想聽」,緊隨其後的是「缺乏學習動力或為學生會、社團兼職工作忙」。
根據統計匯總,學生們認為「學習有意思或很有意思」的達到90%,學生們都希望在課堂上能多學一些知識。這反映出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很高。調查組的專家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喜歡聽,更重要的是在傳授知識過程中,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交叉思維及豐富想像等多種學習能力,在教書育人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智慧與作用。
在「大學學風建設中需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這個多選題中,統計結果是有5所大學把「校園學習氛圍差,學術氣氛不濃排」在第一位,有兩所重點大學把「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少,參與度不高,效果差」排在第一位。緊隨其後的分別是「課堂紀律差,遲到、早退、曠課現象嚴重」與「學習浮躁不踏實,刻苦性差, 抄襲作業現象成風」。
武漢大學教授、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教育統計與管理專業會專家彭美雲表示,大學要培養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更要注意讓學生真正學到一輩子都能受用的各種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