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3、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4、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5、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6、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② 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區別
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區別有:
1、定義不一樣: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內為達到一定教育目的所採用的活動方容式和方法的總稱。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實現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徑。
2、分類不一樣:教育手段分為物質手段和精神手段兩種。教育方法則包括教師直接指向教育內容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及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3、意義不一樣: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觀規律和原則的反映和具體體現,正確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育手段的意義則在於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廣泛運用,教育手段也不斷豐富和發展,並使教育方法和組織形式發生革命性變化。
③ 現代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版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權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5、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積極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④ 教師個人簡短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於他是否會講述知識,而在於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是介紹人,介紹學生與學習相依相戀;教師是打火機,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火把迅速點燃;教師是領頭羊,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茫茫草原;教師是味精,將學生的學習變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衡量教學是否失敗只要看一看學生通過學習後是更加熱愛學習還是厭惡學習。
不要一味地贊美雄鷹,因為這樣就會傷害更多的小鳥。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長大了成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師要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是小草,就讓他裝飾大地,是參天大樹,就讓他成為棟梁之才。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教師應當體會兒童生命的最大豐富和主動性,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
把一流的學生培養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師,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師;把非一流的學生培養成有用人才的教師,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師。任何一個教育家都是因為對非一流的學生的培養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的。
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自己,就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已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身的價值。
⑤ 學記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一、教育教學原則
1、預防性原則 《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預先採取防止措施。否則,「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當不良傾向已經發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再做教育引導,就會格格不入而備受困難。
2、及時施教原則 「當其可之謂時」,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否則,「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已涉及教學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准備、教學內容和順序等問題,要求尋找諸因素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顯見成效。
3、循序漸進原則 「不陵節施之謂孫(遜)」,教學必須遵守一定的順序。順序可以理解為內容的順序和年齡的順序。如果「雜施而不孫(遜)」,雜亂施教而無合理的順序,其效果將適得其反。因此,要「學不遢等」。
4、學習觀摩原則 「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5、長善就失原則 《學記》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這指出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四種缺點,即貪多務得,片面專精,浮躁輕心,畏難不前。這四種缺點又是「心之莫同」---個體的心裡差異造成的。因此,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差異,認識到它的兩重性,即「多、寡、易、止,雖各有失,而多者便於博,寡者易於專,易者勇於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則善長亦」。所以,《學記》揭示了學生學習中長短、得失的辯證關系,要求「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6、啟發性原則 「君子之教,喻也」,教學要注重啟發。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或者頻繁發問,只顧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興趣、接受能力和學習效果,學生就會以為學習為苦差事,甚至怨恨,並很快把所學的東西丟的一干二凈。因此,教學要重啟發誘導,注意「導而佛牽」,教師引導,但又不能牽著學生鼻子走;「強而弗抑」,督促勉勵,又不勉強、壓抑;「開而弗達」,打開思路又不給現成的答案。《學記》以為,懂得啟發的教師,才算懂得教學的教師。
7、藏息相輔原則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這是說既有有計劃的正課學習,又有課外活動和自習,有張有弛,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老師、同學的可親可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
二、教學方法
《學記》對一些教學方法也有精當的闡述。
1、講解法 它提出:「約而達」(語言簡約意思通達),「微而藏」(義理微妙而說的精善),「罕譬而喻」(舉少量典型的例證而使道理明白易曉)。
2、問答法 教師的提問應先簡易,後難堅,要循著問題的內在邏輯。而答問則應隨著其所問,有針對性的作答,恰如其分,適可而止,無過與不及。
3、練習法 如學詩須多讀吟唱,學樂則須多操琴撥弦,學禮則多按規矩去做。根據學習的內容來安排必要的練習,練習需要有規范,並且應逐步地進行。
拓展資料:
一,《學記》
《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中國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二、內容簡介
《學記》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本學習和實際訓練相結合,既要擴大知識領域,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書中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學記》重視啟發式教學(「開而弗達則思」),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教之謂孫」),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因材施教。主張從了解學生學習的難易,才質的美惡,作為啟發誘導的依據。
主張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順序,並且提出一條積極性的教育原則,即要在學生不良的行為沒有發生前,引導他們向善的方面發展。並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取長補短。《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師的思想。
資料鏈接:網路--學記
⑥ 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內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容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6)教育教學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1、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2、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3、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⑦ 遠智教育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的
目前採取的是網路直播模式授課,老師親自授課的
⑧ 幼兒園教育教學主要方法是什麼
觀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