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學性質

教育教學性質

發布時間:2020-12-17 02:49:49

❶ 教師工作場合性質有哪些特徵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綜合知識一直是各地招考考察的重要內容,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備考,向美小編將陸續發布,教育綜合知識所涵蓋的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新課改等的重要考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關注頭條號:向美教育,及時獲取教師考試資訊,分享干貨!

教育學知識高頻考點梳理4
高頻考點1教師職業的性質和基本特徵
1.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

2.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總體而言,以教書育人為根本職責、專業性職業是教師的基本特徵。

高頻考點2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
(1)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2)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不能脫離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發揮主導作用,當好學習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引導者。

高頻考點3教師職業的特點
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於職業角色的多樣化。

(1)傳道者角色;(2)授業、解惑者角色;(3)示範者角色;(4)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管理者角色;(5)朋友;(6)研究者角色;(7)學生心靈的培育者。

高頻考點4教師的職業素養
1.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教師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態度上來體現的。具體來說就是:(1)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2)熱愛學生;(3)團結協作;(4)為人師表。

2.教師的知識素養

(1)政治理論素養;(2)精深的專業知識;(3)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3.教師的能力素養

(1)語言表達能力;(2)組織管理能力;(3)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4)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5)教育研究能力。

4.職業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師德;(2)愉悅的情感;(3)良好的人際關系;(4)健康的人格。

❷ 教育學的學科性質是什麼

教育學具有綜合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需要用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教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以利於揭示教育的規律。

❸ 小學教育的根本性質是什麼

小學教育抄的基本性質是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其中強制性是根本性質

1、強制性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2、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3、統一性

統一性是貫穿始終的一個理念。在新法中,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准、教學標准、經費標准、建設標准、學生公用經費的標准等等。這些與統一相關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來。

❹ 從教育哲學的學科性質和特點來看,教師是否需要一點教育哲學頭腦

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本特點 根據國家教委1995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計劃和1996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教學大綱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一些單位分別編寫新的高中語文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語文課本已編寫完畢,並從1997年開始在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試教,從2000年起推向全國。這套課本有如下特點: 第一, 改革教科書的編排體系。 這套教科書的體系和結構,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科書的基礎上作了三個改革:一是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分編;二是破除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和比較復雜的議論「三階段」模式;三是編寫與教科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學生用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長期以來,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科書中,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易混合編排。優點是便於閱讀與表達結合,但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1)一方面,閱讀為了照顧到寫,盡管編排了大量課文,但用力最多的是文體特點、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偏偏喪失了閱讀自身。實際上,閱讀成了寫作的附庸。另一方面,寫作、口語交際在教科書中又「忝列末座」,地位低微,缺乏系統的安排,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寫作是閱讀的附庸。閱讀和寫作互為附庸,大大影響了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2)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有各自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一般來說,閱讀、聽話是理解、吸收信息,寫作、說話是把已有的語言材料加工為語言作品,二者的心理機制是不一樣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很難同步發展,「眼高手低」幾乎是普遍規律。把讀和寫生硬地捆綁在一起,難免兩敗俱傷。(3)應該提倡閱讀與寫作的「遠距離結合」,就是在閱讀中積累思想、語言、結構,領悟寫作規律,培養語感,為寫作打基礎。而讀什麼寫什麼,那種立竿見影式的急功近利的「近距離結合」,在高中階段越少越好。由於上述原因,這套教科書以閱讀、寫作與口語交際分編的形式來構造三個教材系統。 2.高中語文教科書按照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和比較復雜的議論三個階段編排,由來已久。這種編排的長處,是便於學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這三種文章樣式。但它的弊端似乎比長處更為突出:(1)初中教科書中已編排了大量記敘、說明、議論的文章,高中在初中的基礎上來一個循環,教材內容陷於低層次上的重復,學生三年讀下來感到枯燥乏味、所獲不多。(2)明明編排了不少文學作品,但其中相當部分不得不劃進記敘、說明、議論的圈子,當作一般文章來處理,把文學教育摒棄在外,致使文章教育與文學教育兩敗俱傷。(3)記敘、說明、議論三類文章固然需要依次教學,但三類文章的共同規律在當前講究各體文章相互滲透的大趨勢下,應該說更有教學的價值,「三階段」編排的模式恰恰對這一點無能為力。由於上述原因,「三編排」模式必須進行改革。 這套新編教科書閱讀部分的總體結構如下: 閱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礎上,學習現代化文章和淺易文言文,著重培養理解、分析現代化文章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階段(高二),學習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古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第三階段(高三),學習文化內涵豐富的現當代論文、科技說明文和文學名家名作,著重培養研討、評析文章和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形成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的教材序列。 3.傳統的高中語文教科書,也配有語文課外讀物,然而這套與新編高中語 文教科書配套的語文讀本,與一般的語文課外讀物有很大不同。(1)按照新的高中計劃,高中語文課時是有史以來最少的,教學要求並未降低,因此有些教學內容不得不轉移到語文讀本中。(2)語文讀本中的內容,有些是幫助對教科書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是對教科書的延伸和深化。要提高語文能力,不能完全依賴於教科書和課堂教學,還必須遵照修訂大綱每學年閱讀100萬字的規定,在教師指導下課外認真閱讀語文讀本。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讀本和教科書是姐妹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數十年來,尤其是近十幾年來的研究表明,關於語文的性質,人們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語言是思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認知世界、傳承和發展人類文化的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深刻地影響著人的思維方式、生存方式,影響著人的成長和發展,以至影響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文化傳承和精神世界。 語文學科首先應該著眼於人,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應該從語文與人的發展關系的角度,來考慮語文學科的功能。新編高中語文教材首先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大致上有下列方面: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語感,使學生具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文化底蘊;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習慣,使學生把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 例如,新編高中語文教材為了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大大加強了文化的分量。教材編選了占課文總數40%以上的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和大量的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和文化著作,使這套教材富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閃爍出民族文化的光芒。教材還編選了相當數量的外國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化著作,使學生一拿到教材,就能聞到外國文化的芳香。學生的文化根底牢了,語文能力就不會在淺層次上漂浮,而能真正得到提高。 除了注意選編文化氣息濃厚、思想內容深邃、語言富有魅力,能啟人智慧、開人心竅的精品以外,新編教材在寫作訓練、口語訓練的設計,課文練習、提示和注釋撰寫上,都著力於在能力培養的同時,拓寬知識視野、開發智力、塑造心靈。例如,要求學生背誦文言文20篇、古代詩詞50首,這使學生一輩子受益匪淺。 當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一些同志把語文學科的任務局限於語文的工具掌握,置其他語文素質的培養於不顧,熱衷於大量的字、詞、句、篇的煩瑣、機械、復雜的所謂「基本訓練」,迫使學生陷於無邊無際的題海之中,一天到晚忙於打「√」打「χ」。這看似「雙基」抓得很緊,實際上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降低了學生的語文水平。殊不知,培養語文整體素質是發展語文能力的基礎,只有語文整體素質提高了,語文能力才能隨之發展,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新編高中教材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正是在這個原則問題上作出了正確的導向。 第三,重視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 新編高中語文教材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了21世紀社會對語文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目標的確定和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汲取了終身教育、大眾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思想,文明、合作、開放、進取等新的價值觀念,還有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等方面的一些新思想、新觀念、新的研究成果。遵照修訂大綱的要求,教材的選文要富於時代氣息,現、當代作品佔50%以上。 根據現代社會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工具手段多樣化和現代化的特點,新教材著力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簡潔明了地表達和傳遞信息的能力,適當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速度。傳統的閱讀教材,著重引導學生在文章作法、表達方式、遣詞造句上下功夫,又只求精不求快,篇篇課文都條分縷析、咬文嚼字。新教材摒棄傳統教材中不合時宜的東西,第一次重視培養學生判斷、選擇和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並注意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由於傳統的「八股文」教學的影響,我國的寫作教學,往往要求學生寫一些能夠得分而用處不大的東西。新教材要求學生用簡明、連貫、得體的文字,寫實用性的文章,並要求有一定的速度,以適應21世紀處理生活和工作中實際問題的需要。 現代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手段日趨先進,對人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簡言之,要求人們能夠使用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口頭語言。所謂規范,就是指使用全國通用的、國際上通用的、規范化的標准語言,籠統一點說,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通話;所謂簡明,就是指使用簡潔、明確的口頭語言,因為機器理解與控制語言意義的能力較差,無法排除語言雜質;所謂連貫,就是使用邏輯性強的口頭語言,因為機器不理解中心不明確、順序不合理的語言;所謂得體,就是指使用口頭語要符合語境條件,如場合、對象、話題和表達方式等。否則,口頭交際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然而,由於文言(書面)、白話(口語)長期並行這樣一個世界語言史上的特殊現象,以及科舉制度「以文取士」的歷史原因,我國歷來重視書面表達而輕視口頭表達,口語教材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才開始出現,但又很不如人意。新編高中口語教材,從學生實際和社會需要出發,對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系統的培養,使學生的口語能力能夠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並向能夠使用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口頭語言這個目標前進。 考慮到未來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新編高中語文教材根據修訂大綱的精神,增選了外國,尤其是外國的當代文學作品和文化論文。這表現出一種「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全球意識,增進對世界文化的了解和認識,用全人類的進步文化來塑造高素質的學生。 這套教材編排的文學作品課文,約占課文總數的60%。高二全部是文學作品,包括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古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著重培養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欣賞能力,豐富文學素養。高三的2/3是文學作品,在高二的基礎上著重培養理解、評析文學作品的能力,進一步豐富文學素養。同時,編寫關於文學史、文學理論和文學欣賞常識的短文,穿插編排在教科書中,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文學教育之所以能「春風吹又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眾所周知,文學作品有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審美能力。除此以外,首先,可以進行語言教育。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語言」,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優秀文學作品的語言是豐富的、優美的,保留了語言藝術的精華。例如《詩經》《楚辭》先秦兩漢的散文,唐詩、宋詞和唐宋散文,元明清戲曲和古代白話小說,以及現當代的魯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巴金、老舍、曹禺、趙樹理等文學巨匠的著名作品,都代表著語言藝術的高峰。在運用語言方面,足以作為學習的楷模。學生學習這些作品,揣摩語言運用的妙處,有利於讀寫聽說能力的提高。如果把這些作品排斥在外,只囿於閱讀記敘、說明、議論的文章,學習語言的收獲就相當有限了。再說,就語言的運用來說,記敘、說明、議論的語言和文學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有些精彩的應用性文章也是用文學語言寫的。古代的《祭十二郎文》《陳情表》《答司馬諫議書》以及現代的魯迅的書信、郭沫若的一些序,不都是用文學語言寫的嗎?因此,學習文學作品有益於學生寫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 其次,文學教育的優勢還在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閱讀文學作品需要想像和創造,需要形象思維,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也是培養形象思維的能力。形象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也非常強調形象思維的重要性。錢老認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雖然各有特點,但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它們往往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針對忽視形象思維的傾向,他以自己的感受為例,認為,正是他的夫人介紹的音樂藝術里所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使他學會了藝術的、廣闊的思維方法,從而避免了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他認為,科學思維源於形象思維,一個科學家搞設計,首先要有形象思維。當前中學教育重視邏輯思維的培養,卻對想像能力、創造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甚至有意無意地加以抑制,這對於發展學生健全的思維能力是很不利的。文學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狀況,使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結合起來,協同發展,從而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全面思維。 綜上所述,文學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這套教科書加大文學課文的比例,重視初步欣賞文學作品能力的培養,對於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學生成為21世紀需要的建設人才,將產生重大的作用。 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以素質教育為特徵的中學教育新模式,是從單一的選拔性教育轉變為發展性教育,也就是加強基礎,發展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除了為學生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的基礎外,還要開發學生的潛能,為使學生成為21世紀的社會所需要的各類人才打下基礎。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要適應這種發展形勢,除了重視面向全體學生外,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 首先,加大教材的彈性,教材內容分出層次,使教材既適用於全體學生,又使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創新精神得到發展。教材包括課內用的教科書和課外用的語文讀本,教學要求有較高要求和基本要求,課文有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練習有必做題和選做題。一般學生只要掌握教材的基本部分,就能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同時教材又為有餘力學得高一點、難一點的學生,為有志於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和創新精神的學生,提供了非常寬廣的天地。 其次,教材在繼續重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思考、想像、聯想、觀 察、感受能力的同時,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有創意的表達。當前,在語文教學中有一種不良現象,就是閱讀中只有一種答案,作文只有一種模式,導致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嚴重萎縮。新編高中教材力圖破除這種現象,在課文的選取、練習的設計、提示和注釋的撰寫上,都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課文練習注意啟發性、開放性,根據「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觀點,允許有多種答案,提倡各抒己見。對文學作品,可以從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倫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各種角度去分析,決不定於一尊。又如,寫作練習提倡自由表達,這個精神貫穿於所有寫作單元的全過程,同時另設「自由寫作實踐」,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不拘形式、毫無束縛地寫出來。 第五, 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傳統的語文教材,稱為「教本」,教材編寫者的著眼點是利於教師的「教」,而不怎麼考慮利於學生的「學」。新編高中語文教材則不然,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學本」,而且更主要是「學本」,我們編寫者的著眼點當然不只是利於教師的「教」,而是更要利於學生自學。 為了利於學生自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序列的編排,盡可能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興趣與內在需要;盡可能讓學生處於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盡可能有利於建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民主、開放的合作關系。比如,文學作品的練習設計,弱化傳統教材所強調的分析,而啟發學生去體會、感受和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在身臨其境中提高認識、陶冶情操和鍛煉意志;又如,在教材中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開展一些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行組織的語文活動,諸如專題采訪、討論、讀書和寫作之類。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材包括教科書和語文讀本,課文分為教讀課本和自讀課本,以利於學生把在教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舉一反三,運用到自讀課文和語文讀本中,進行自學訓練。課文配有學習重點、提示、注釋和練習,有的還有評點、批語,以利於學生自學。教科書中有補白性的小方塊,介紹課文作者、作品背景和對作品的片段評論,供學生自學課文用。教材還引進自學語文的方法,包括讀、寫、聽、說各個方面,使學生掌握方法,進而養成自學的習慣。 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舉措。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量急劇增加,新出版的書刊之多,稱為「汗牛充棟」已是毫不誇張了。而中學,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其他更多的知識,包括源源不斷地出現的新知識,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後進一步學習,或者說終生學習。難怪有人說,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自學的人。,新編高中語文教材有利於學生自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適應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

❺ 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小學教育是在培養小學教師五十多年的經驗基礎上,於200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的新增內設本科專容業。主要是具有中等師范及以上學歷的學生所學專業和一定教育教學經驗的在職小學教師。其中,文史類面向文史類教師;理科類面向理科教師。

小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5)教育教學性質擴展閱讀:

1、小學教育專業分類

小學教育專業分文科、理科還有英語三個方向。主要是具有中等師范學歷及一定教育教學經驗的在職小學教師。其中,文史類面向文史類教師;理科類面向理科教師。

2、小學教育辦學特色

小學教育專業將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專業建設的多學科特色、人才素質的綜合培養特色、辦學模式的開放特色與專業發展的服務性特色。

❻ 教育學的學科性質是什麼

教育學學科的性質是不同的類型學科會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也會是不一樣的教學

❼ 如何理解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這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國較早的一些教育學教科書和教育學辭典都認為教育學回屬於社會科答學,王漢瀾教授主編的《教育學》明確提出「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隨著對教育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許多教育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教育學研究要走向綜合化的觀點。即教育學研究既要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吸收相鄰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吸收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在表述中使用「教育學是一門科學」。教育學具有綜合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需要用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教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以利於揭示教育的規律。

❽ 教育學課程的性質是什麼!!老師講了半天聽不懂啊!!

教育學范圍很廣,有側重教育方法的,有側重教育觀念的,還有側重教育體制的。。還請詳述。

小學教學課程的含義性質和地位作用

語文課程是一來門學習語言文字源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性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