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
1、課堂教學評價的含義:對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客體對象所進行的評內價活動,其評價范圍包容括教與學兩個方面。
2、課堂教學評價的分類:(1)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2)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3)現場觀察評價、監視監聽評價、量表評價
3、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1)發展性原則,即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
(2)主體性原則:被評價對象對評價活動和過程的參與;
(3)效益原則:在單位時間內所取得的教學成果與所付出的物質代價和精神代價的比率;
(4)藝術性原則;
(5)過程性原則:評價既要體現教師教學經驗的發展過程,又要體現學生學習經驗的發展過程。
㈡ 如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建高效課堂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高效課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單一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也難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並能靈活的運用知識,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對科目失去學習興趣。所以靈活、合理的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教學方法的定義及分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分為四種: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講解法
(2)談話法
(3)討論法
(4)講讀法
(5)講演法
(二)、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
(1)問題法
(2)探究法
(3)發現教學法
(三)、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
(1)練習法
(2)實驗法
(3)社會實踐法
(4)研究性學習法
(四)、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
(1)再現功能。
(2)集成功能。
(3)交互功能。
(4)虛擬功能
二、興趣教學,激發學習動機。
我現任一年級英語教學,一年級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步階段,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入手,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想像和創造能力。而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依據《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要通過唱歌、游戲、表演、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我今天介紹幾種我在英語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興趣教學法:唱歌、游戲、表演、競賽;創設情境法;多媒體技術教學法。
(一)唱歌曲、歌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歌謠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animals》這一課中,要求學生掌握cat, bird, rabbit, dog, ck, chicken六個關於動物的單詞。其中rabbit和chicken兩詞較難,我利用英語兒歌「Good morning, my little cat」進行教學。這歌曲不僅可以讓學生容易掌握動物的英文名稱,也能通過改編歌曲來練習新的語言知識。比如可以把「cat」改成其他的新詞彙,如:dog, rabbit, chicken, pig。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引出新的知識,使枯燥煩悶的語言學習變得輕松、簡單,愉快。
(二)游戲激趣
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大多是從唱、玩、演、做等形式中獲得,因此,可以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游戲來呈現、鞏固和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如:「guessing game」通過播放動物的叫聲猜一猜是什麼動物來引出單詞;「touching game」通過拍打單詞卡片來讀單詞;「matching game」將文具的英文名稱與圖片進行連線鞏固單詞,「searching game」找一找圖片中都有哪些水果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grouping game」搶卡片說句子,還有「missing game」等。游戲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形式,也是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的一種手段。只有在愉悅的氣氛下,學生才能學得快,學得活。並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一堂平凡的英語課亮起來。而且我還特別注意了在開展游戲活動時,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玩,而是引導他們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英語的游戲教學是要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歡樂的鼓舞和全面發展的源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表演激趣
學習語言目的是能交際語言,而小學生天生好動,模仿力強,進入角色快,教師可將角色的表演貫穿於課堂教學中,並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同時採用競爭機制,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如在教授動物話題時,我製作了很多動物的頭飾,請學生戴上頭飾扮演小動物,分層次來練習句型及進行創編擴展表演。如:一般的學生只要求他們對書中的句型進行表演:I』m a ck. Quck, quck! I have a dog. 對一些掌握得好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將以前的學習內容加入角色表演:Hello, I』m cat. Miu miu. Hi, I』m chicken, jiji.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I』m white. I』m six years old. I』m yellow. I』m six, too. Bye bye. Good bye. 這樣讓每個學生在教學實際中,把角色表演擴充為一個小節目,促使他們對英語表演產生興趣而樂於學,樂於表演,這種學英語的愉快情緒有利於強化他們的認知興趣。
三、創設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各種學習英語的情境,恰當的語境能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器官進行語言材料的感知,有效地掌握語言材料,通過強化能運用語言材料進行交際活動。如在購物一課中,我創設去水果店買水果的情境來學習簡單的交際用語:Can I help you? I』m hungry. I want some bananas. May I have two apples, 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在動物一課中,我創設動物園的情境,學生戴著動物頭飾,說句子:I see a monkey at the zoo.I have a rabbit. It』s white. I like rabbits. I』m a ck. I』m yellow. I have two chickens.或者進行師生問答,生生問答:What animals do you have? I have a cat. What colour is it? It』s white. How many rabbits do you have? Three.等。在學習數字話題時,可以創設某位同學過生日的情境:Todayis Bill』s birthday. He is six. How old are you? I』 six, too. Happy birthday to you! 如果只讓他們憑空設想,他們很難按要求說出句子。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就能很快的表達出他們學習的語言知識,並且進行交際活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優化英語交際情景。
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使教學由單向變成了互交式的英語學習。例如:以前教學生各種動物的名稱時,自己畫幾種動物,上課時一一展示。費時、費力,效果也不好。而現在則可以通過課件,讓學生來參與到有關動物的一系列活動中,讓學生從中找尋學習的樂趣。如:通過聽動物叫聲猜動物名稱來導入新單詞。在學習節日時,播放聖誕節和春節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兩種節日的由來、活動及比較中西方節日的不同。學習身體部位時,用動畫課件來為人物填五官及其他身體部位,並塗色等。這樣一來,學生更關注老師,關注課堂。學習起來更加輕松、快樂。課堂內容得到直觀地體現,挺高了課堂的效率。
總之,英語教師要以課堂為核心,要盡可能地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英語教師除了要掌握好專業知識,更要有全新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在創新的同時講究實效性。不華而不實,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不單一,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㈢ 教法和學法有哪些
1、教法:
(1)以語言為主的方法,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2)以實回踐為主的方法,答如實驗法、練習法、實習作業法等。
(3)以直觀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參觀法等。
2、學法:
(1)讀書方法的指導
(2)思維方法的指導
(3)遷移方法的指導
(3)分類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教法學法是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採取於之相適應的方法。
一般來說,教法和學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著學法,學法里體現著教法,二者共處於教學過程之中。
㈣ 教學技能的分類
教學技能種類繁多,為了便於我們認識、學習和自我訓練,必須依據一定的標准對其進行綜合分解,科學的確定出教學技能的結構體系。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結合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及其對教師進行課前准備、課堂教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方面的要求,擬從四個層面來考慮這個問題:
首先是教學准備技能。教師的教學工作在走進教室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教師的教學准備工作室必須的。這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設計技能。教師設計師教師對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教學設計技能包括:目標編訂技能、教學素材處理技能、教學媒體選擇技能、教學策略制訂技能以及教案編制技能。
其次是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課堂教學是一個有序的過程,其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具體的技能。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重要來源,因此教師需要掌握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技能,以保證教學高效地進行。結合已有的課堂教學技能研究成果,我們將課堂教學技能分為:導入技能、講授技能、提問技能、課堂觀察技能、課堂傾聽技能、演示技能、討論技能、結課技能等。這些技能反映了課堂教學各種技能之間的縱向關系。
再次是教學綜合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學技能是以綜合的形式出現在教學各個環節的。這些綜合技能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並同課堂教學基本技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教學綜合技能包括:課堂活動組織技能、情境創設技能、課堂管理技能、教學評價技能以及合作技能。這些技能是對課堂教學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技能,構成了體現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單項教學技能的橫向關系。具有縱向關系的課堂教學基本技能和具有橫向關系的教學綜合技能構成了立體化的教學技能體系,它們之間的優化組合才能展示教師教學技能的風采。
最後是教師教學研究技能。貫徹新理念、實施新課程,不僅迫切需要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變,更需要學校教研活動方式的改革和教學研究制度的創新。另外,隨著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教師職業強調教師同醫生、律師一樣,必須經過嚴格的、持續不斷的專業訓練。教師的反思技能、說課技能、聽課技能、評課技能、教育敘事技能、行動研究技能在新形勢下呈現出新的面貌和發展態勢。
教學技能的分類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受訓者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地發展、演化。總之,對教學技能進行分類的原則是:簡明;實用;操作性強;盡可能包括所有主要教學活動方式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特有的文化背景。這也是我們對教學技能分類的總的指導和分類原則。
㈤ 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教學目標分類可以有幾種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參與—體驗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參與—體驗模式
「參與」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是指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直接親身體驗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① 理論基礎:音樂美學理論、現代心理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②
教學目標:以審美體驗為基礎,以學生主動參與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為能力的協調發展,使學生身心和諧成長,陶冶心靈,確立健康的審美觀.
③
操作程序:情感喚起——定向激趣階段,情感深入——感知體驗理解階段,情感外化——創造階段.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即感知體驗理解階段,以鑒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的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④
實現條件:參與—體驗模式的實現條件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為諸如何時讓學生參與教學,以何種方式參與,如何有效利用參與活動等問題,都是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精心設計的.
⑤評價:第一,該模式的優點在於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注意力,增強音樂記憶力,最終達到終生熱愛音樂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渠道進行參與
(歌唱、演奏樂器、律動、表演、創造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發揮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學生感受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願望與能力.第三,參與—體驗模式能夠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情感交流,培養發展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第四,該模式也有利於課內外結合,把音樂課堂延伸至課外、校外、家庭.第五,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每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從中獲得許多新鮮的感受,很受學生的歡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審美人格,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獲得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① 理論基礎:情知教學論、現代心理學理論和以此為基礎的 「暗示教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②
教學目標:通過情感、認知與行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陶冶、升華,身心協調成長,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又學到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③
操作程序:包括創設情境——情境體驗——總結轉化幾個步驟.創設情境階段,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電化教育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情境體驗階段,可通過參與各種游戲、唱歌、聽音樂、表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在總結轉化階段中,教師要作啟發總結,使學生領悟所學內容,做到情理的統一,並使這些情感體驗感受得以轉化為理性認識.
④
實現條件:這一模式中教師是學生情感的 「激發者」和
「維持者」,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多種能力,並把音樂器材、教具、教學環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一起進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達到誘導學生的情感和促進學生認知的目的.
⑤
評價:這種在情境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由感受而動情,由動情而曉理,由曉理而實踐.把認識與情感統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認識過程的情感因素,與單純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為模式
是以動作的和心智的技能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示範—模仿教學模式,行為—輔助教學模式等.
1.示範—模仿教學模式
①
理論基礎:示範—模仿教學模式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使人類經驗得以產生和傳遞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創造活動的基礎.它是指教師有目的地把示範技能作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技能學習著重與學生行為習慣的控制與培養.學習理論是技能學習的基本的理論基礎,諸如動機理論、強化和反饋原則、主動練習原則、集中練習與分散練習原則、整體學習與部分學習原則、學習遷移原則等,都是技能學習應該遵循的.
②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表演技能.
③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定向階段,以教師對技能的示範為有效的刺激,引起學生相應的行為反應,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參與性練習階段中,由教師指導,學生經過模仿、糾正、重復、改進,形成正確的技能行為反應.自主練習階段發生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動作或操作要領後,學生加大練習活動量,進行自主練習.遷移階段是對模仿的進一步深化,指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與操作要領之後,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於新的學習或創造性的活動中,即形成了某種音樂能力.
④
實現條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學生自己練習的結果,教師對教學的控制量相對較少.
㈥ 簡要回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三種教學方法分類及12種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中的三種教學方法,一個是講授法第二是討論法第三個是案例發。
㈦ 多媒體課件按教學任務分類可分為哪些類型
分為助教型、助學型、訓練與練習型、實驗型、資料、積件型;
課件是一種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表現特定的教學內容,反映一定教學策略的計算機教學程序。它可以用來儲存、傳遞和處理教學信息,能讓學生進行交互操作,並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的教學媒體。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不同的分類方法。
一、根據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與作用的不同,可以將多媒體課件分為助教型、助學型、訓練與練習型、實驗型、資料、積件型;
(1)助教型
助教型的多媒體課件是為了解決某一課程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而開發的,知識點可以不連續,主要用於課堂演示教學,所以,也稱課堂演示型多媒體課件。助教型多媒體課件注重對學習者的啟發、提示、或幫助學習者理解,或促進學習者記憶,或引發學習者興趣,有利於學習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助學型
助學型多媒體課件式通過體現在界面上的互動式設計,讓學習者進行人機交互操作,可以讓學習者主動自主地進行學習,所以,也稱自主學習型多媒體課件。助學型多媒體課件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反映一定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提供相應的形成性練習供學習者進行學習評價。
(3)訓練與練習型
訓練與練習型多媒體課件通過試題的形式用於訓練強化學習者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課件中顯示的教學信息主要由資料庫來提供。
(4)實驗型
實驗型多媒體課件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提供可更改參數的指示項供學習者進行模擬實驗或操作使用。學習者使用實驗型多媒體課件,當輸入不同的參數時,能隨時真實地模擬對象地狀態和特徵。實驗型多媒體課件強調學習所模擬的特定系統,而不是學習普遍的解決問題的技能和策略。
(5)資料、積件型
資料、積件型多媒體課件包括各種電子書、詞典和積件式課件,一般僅提供某種教學功能和某類教學資料,並不反映完整的教學過程。
二、根據使用方式不同可以將課件分為課堂演示型、學生自主學習型、教學游戲型、模擬實驗型、操作演練型、資料工具型、協作交流型課件等。
1.課堂演示型 :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學內容的內在規律,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形象具體的動畫等方式表現出來。此類課件繼承了多媒體組合教學的的優秀成果,具有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等特點。在新技術條件下又有了新的發展,突出表現在超媒體特性在此類課件中的應用,促使小學數學教學由單線型的教學設計向板塊狀的設計轉化,使教師在教學過程能根據學生的思路迅速調整教學流程,選擇最佳的知識關聯,利用知識間的聯系加強理解,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學生在課堂中有了一點選擇的權利。
2.學生自主學習型:在多媒體CAI網路教室環境下,學生利用學生工作站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如目前流行網路課件多數就是這種類型。
3.教學游戲型:寓教於樂,通過游戲的形式,教會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和能力,並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游戲型課件實際上是學生使用課件玩游戲的過程.任何游戲都有其自身的游戲規則,玩游戲的人在計算機呈現出的場景中,在游戲規則的制約下與競爭對手展開況.獲勝即達到了游戲教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特點:(1)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可用於教學過程的多個階段(3)特別適合以學生為主體的發現式學習。
4.模擬實驗型:它利用計算機產生各種與現實世界相類似的現象,學生可以在接近真實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模擬操作做出決策,觀察事物演變的過程與結果,從而認識和理解這些現象的本質.模擬型課件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的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4種:演示模擬、操作模擬、實驗模擬 、管理模擬。
教學特點:其特點是:(1)生動,形象,直觀;(2)經濟,安全;(3)縮短實驗周期。
5. 操作演練型:教學過程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向學生提出問題,當學生回答完畢後,計算機判斷其作案是否則正確,並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相應反饋,以促進學生掌握某種知識與技能技巧.接著,計算機提出下一個問題.這個過程一直重復下去,起碼到達到預期的要求或預先設定的時間或次數用完後結束. 可以使學習者形成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系。此類課件的出現,是指引學生學習的不僅有老師、同學,還有計算機。計算機所具有的智能判斷會對學生的練習成果進行判斷,統計出學生的知識缺陷,並讓學生重新練習。它的可重復性,使得小學數學的某些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一定意義上的個別教學得以實現。在數學教學中,主要應用於一些基礎性練習,如:畫游覽線路圖、拼擺三角形和多邊形、觀察物體的角度等。
教學特點:(1)反饋及時;(2)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3)能夠提供學生操練與練習的成績記錄.(4)強化學習內容。
6. 資料工具型 。即課外學生檢索閱讀型,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進行資料的檢索或瀏覽,以獲取信息,擴大知識面。如各種電子工具書、電子字典及各類圖形、動畫庫等。
7.協作交流型課件。這是基於網路的CAI課件,它運用網路傳遞教學和學習信息,學生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和同學、老師就某個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在這里,課件作為一種信息呈現和傳遞的工具。
此類課件主要應用與要求有較高認知能力的學習場合,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有利於知識的熟練掌握、能力的迅速形成和理解的深化,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因此,代表了CAI多媒體課件發展方向。
8.問題解決型課件。這類課件所包含的知識不是直接的灌輸強迫學習者接受,而是通過某一情節間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者。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進行練習,強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使知識更加牢固。
三、根據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和屬性等方面的特點,大體上可以將課件分為自學課件、理論課件、實驗課件和網路課件四種類型,每種類型的課件都有著各自的屬性、用途和特點。了解這些特點將有助於對課件性質的理解,更好地製作具有針對性的課件。
1.自學課件
也稱自主學習型課件,使用的主體為教學對象。這種類型的教學課件一般都具有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提供相應的形成性練習供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有的課件甚至就是專門用於訓練、強化和測試學習者的水平和能力,故這種類型的課件在設計時要保證具有一定比例的知識點復蓋率,且考核目標根據難易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
學生可以在個別化的教學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特點,這類課件結構通常比較復雜,大多分為幾大模塊,如具體的專業內容模塊、幫助模塊、自測模塊、作者及版本信息等。課件設計者在內容安排上雖有一個總的學習進程,但具體的進度卻可由學習者自己掌握,故適合於自學。
由於這類課件具有界面友好和交互性強的特點,故可隨意「前進」、「後退」、「重復」和「跳轉」。可以有選擇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對學習內容可進行階段性的自我檢測。課件一般都有配音解說和背景音樂,背景音樂可根據學習者的喜好開關。由於此類課件通常由專業人員設計製作,故畫面一般都很精美。用於製作這類課件的軟體常選用Authorware、Flash、Derector、方正奧思、課件大師等,尤以Authorware最為著名。
自學課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畫面內容充實,可容納大量的文字和細膩的圖表,故字體一般較小,不適於理論課教學,只適於面對電腦屏幕的自學。此外,這類課件往往由於集成了大量的圖像、影片、動畫和聲音文件,故整個課件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文件系統,動輒幾十兆、上百兆,故通常要用光碟承載。
2、理論課件
也稱為大課課件,用於理論課教學,使用的主體為教師,根據教師的授課安排,可設計必要的鏈接和跳轉,故有一定的交互性。課件流程通常為線性結構,大課教學通常是在教師主導下按時間安排進行的。課件的鏈接關系一般不太復雜,畫面大多簡潔明快。課件進程由授課教師支配,適用於學校按計劃進行的理論課教學。由於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因而做的課件也會各有千秋。同時由於要經常更新教學內容、完善課件,這就使得教師通常傾向於選擇醫學易用的軟體製作理論課件。因此,PowerPoint、WPSOffice等好學易用的課件製作軟體便成了理論課件的利器。其中又以PowerPoint應用得最為普遍。
3、實驗課件
用於實驗課教學,使用的主體為參加實驗的學生。由於不同學科的實驗教學過程和方式差異很大,故此類課件可表現為多種類型,有的以演示為主,有的以交互性為主,有的則是以虛擬實驗為主。
以演示為主的課件可稱之為演示性實驗課件(簡稱演示課件),目前大多數實驗課件屬於這一類,它的使用范圍較為廣泛,特別是形態學科的實驗課尤為普遍。它向學生演示本實驗的目的要求、操作的基本過程、觀察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等,在某種程度上與理論課件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首先,其演示的對象為一個具有一定數量的學生群體(通常為一個實驗班),但課件的操作者則為教師或實驗教輔人員,一個課件的內容一般是本次實驗的基本介紹,或與本次實驗有關的內容介紹,如某個系統幾個器官的形態特徵等。因此,演示過程基本上屬於線性播放,播放過程中一般不予干預,故一般沒有交互性的要求。從播放方式上來說,它類似於教學錄像帶和VCD、DVD,但它又可根據情況隨時進行加工和重新編排。
演示課件的製作也常選用PowerPoint,當然,也可Authorware等軟體。由於是以播放為主、面向一定數量的對象、且往往是幾個實驗室同時播放,故課件通常要求有同步配音解說,畫面的字體也應夠大。
以交互性操作為主的實驗課件稱互動式實驗課件,這種課件面向一個較小的學生群體,如一個實驗小組。學生在做具體的實驗過程中,可隨時選擇性地觀看課件的特定內容,指導自己的操作。這類課件在性質上類似於自學課件,但其文字內容要求更簡潔一些,內容的針對性更強一些。虛擬實驗課件較互動式實驗課件更復雜,除了具備後者的特點外,還能根據給定的條件做出相應的反應,虛擬實驗過程和可能的實驗結果。虛擬實驗課件牽涉到虛擬技術、甚至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製作起來難度相當大,故目前還沒有真正成熟的虛擬實驗課件可用。上述課件適宜於具有一定變數的實驗,如機能學方面的實驗。
4、網路課件
網路課件以網路作為載體,使用的主體為教學對象,強調交互性、可隨意跳轉。網路課件的交互性更加強大。
網路課件一般由專業設計,頁面的設計和內容安排可表現出不同網站風格。在網頁中可安排設計龐大的學習內容,甚至全套的課程。學習進程與安排在給定的網頁內容中由學習者支配,並可在網上做作業、參加考試和在線討論,
網站還可安排教師網上授課和答疑。因此,網路課件是所有課件中交互性最好的。學習者除了可得到學習的內容本身,還可檢索並下載大量的相關資料,極大的擴展學習內容,學習主動性好。網頁內容可由網站予以及時更新。但網頁內容的製作及維護較為復雜,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設計和維護,工作量大。適合於網路課程的教學,也適合於學生課後在網上自學。隨著網路教學的進一步普及,網路課件將是大有發展前途的課件類型。
課件製作軟體為網頁編輯軟體,如FrontPage、Dreamweaver和PageMaker等。其中,FrontPage2000是最易上手的網頁製作軟體,它界面直觀,易用性也較好。
四、課件還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頁面型課件
這種課件易固定頁面形式呈現教學內容,是最早出現的最簡單的一種課件類型,如早期電化教學採用的幻燈片和投影儀。它主要採用靜態畫面或者簡單的動態畫面。直接從程序教學的思想引申過來,有直線式也有分支式。現在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廣泛使用但是教學手段和技術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主要製作軟體有PowerPoint和方正奧思。這些演示軟體可以插入數據、圖表、音頻、視頻、動畫,兼容性強上手容易而且軟體自帶模板。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課件形式。
2.生成型課件
這類課件由程序自動生成教學信息,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簡稱CAI)的日益普及,課件(Courseware)設計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眾多風格各異的課件中,特別是在數學和物理學中的計算題,英語教學中的句型練習題等練習類課件中,生成型課件仍占重要地位。
3.網頁型課件
這是一種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課件,它是今後課件使用的主要形式,流媒體串流技術的發展是網頁課件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1)佔用儲存空間小,便於在網上傳輸流通,也是開放的資源便於共享;
(2)網頁課件的超鏈接和滾動條使網頁課件可以容納大量信息。製作者可以講大量素材(包括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組織起來。
(3)網頁課件是一個開放的體系。
㈧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與理答能力
提高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與理答能力需要注意四個關鍵點。
㈨ 教學設計有哪些分類方式
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基礎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的教學。課堂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形式,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而教學設計則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水平展現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一、利用和開發其它課程資源
除英語教材外,教師還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其它課程資源,特別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藉助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二、教學目標制定要准確
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是低標準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九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提出的教學目標可概括為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語言技能即學生通過學習後能夠做什麼。情感態度即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活潑、大方、自信的個性,樂於模仿,敢於開口,積極參與,有合作精神。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有效的學習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為和步驟,包括為完成具體學習任務二採取的步驟和方法。
三、重視研究學生特點,有效進行學法指導
1、研究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心理
小學生具有共性的心理特徵和年齡特點。如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教師要善於研究學生的心理,捕捉他們的情感信息,根據他們的愛好設計教學活動和方式,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易學、樂學、多學。同時通過個別交流、課堂提問等方法,掌握所帶班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方法及情感態度,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多樣化和層次化的課堂活動,盡量為學生多創造主動參與和表現潛能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有收獲,課後有發展。
2、滲透對學生學法的培養和訓練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課標》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和學習風格尚不固定,學習策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師的指點和引導。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有意識地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實踐等方法,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做活動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策略,使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
四、恰當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恰當使用TPR活動、情境教學法、唱英語歌、說歌謠、扮演角色等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使用語言做事情,通過做事情來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由於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具體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探索和設計新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更有實用性和獨創性。
五、認真進行課前「預演」,設計課後教學反思
為了使設計的內容更切合課堂教學實際,教師還必須讓自己虛擬地進入頭腦的「課堂」,對教學情境進行「預演」,剔除教學五一節中不必要的成份,反復打磨每一處細節,並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提前預測,准備應變的方法,以便靈活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順利實施的前提和基礎,但是課堂環境是復雜多變的,無論多麼完善的教學設計都會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變化、調整、豐富,都會在師生的交往互動中生成和發展出許多新問題、新知識和新成果。因此,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也不宜過分拘泥於教案設計的內容,應該時刻關注課堂變化,善於捕捉教育契機,抓住課堂的偶發事件,因勢利導,促進預設目標向生成目標轉化,努力構建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課堂教學新機制,將小學英語教學推上一個嶄新的平台。
㈩ 在線教育平台有哪些 四種在線教育各有優劣
網路傳課、慕課網、騰訊課堂、網易雲課程、學而思網校都是不錯的在線教育平台
1、網路傳課是中國教育領域新興的在線教育平台,致力於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打破中國教育資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精心打造在線課程發布網站、直播互動教室,提供在線直播互動的一站式全方位的專業教育服務。
4、網易雲課程:綜合性課程學習平台,通過精選國內外優秀課程,向用戶提供從」觀看視頻-做課程筆記-答疑解惑-題庫練習「整套閉環體驗。網易雲課程平檯面向學習者提供海量免費、優質課程,創新的個性化學習體驗,自由開放的交流互動環境,眾多的IT技能和職場技能給你的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便利。
5、學而思網校:好未來教育集團旗下發展歷史較久的中小學在線教育品牌,國內較早整合互聯網與教育兩大領域的中小學在線學習平台,致力於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學而思網校成立於2008年,是好未來教育集團(原學而思,2010年紐交所上市)旗下發展歷史較久的中小學在線教育品牌,也是國內較早整合「互聯網」與「教育」兩大領域的中小學在線學習平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