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 三者中做是中心對嗎
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傅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東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這些見解在認識論上具有唯物主義因素,因而「教學做合一」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從保重中學」就有了區別.但是陶行知所說的「行」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實踐還不同,他所說的「行」還只是個人狹隘的瑣碎的活動.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准.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論在反傳統的舊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揭露並批評了舊教育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山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在當時的歷史下,對普及識字教育、掃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適應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這對教師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當時的教學方法的改革有積極作用,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也有啟發之處.
②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提出的一個教育思想,「教學做合一」用英文怎麼翻譯
教學來做自合一
Integr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tegrity of ecation, studying as well as practice
供參
③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區別是什麼
杜威代來表的是實用主義教自育學,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與西歐「進步教育」一起反對傳統教育,成為一個新的教育流派。他們主張以兒童中心代替教師中心,以活動課程代替分科教學,批判傳統教育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不顧學生興趣和需要等問題,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等口號,構成了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完善體系,成為「現代教育派」的代表。
陶行知則提出「通過四通八達的教育,建立四通八達的民主社會」「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論,與杜威提出的理論是相反的
④ 曉庄師范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什麼
我只想告訴你,陶老校長的8大精神,在曉庄學院下一代中已經盪然無存了。
一、「實」二、「活」
三、「真」
四、「創」
五、「愛」
六、「新」
七、「行」
八、「人」
⑤ 請簡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並談談為什麼他的教育救國思想
(一)愛的教育 陶先生認為,人的價值始終 是社會的核心價值、
生命的尊嚴才是至高無上的,在 神聖的生命面前,沒有任何世俗 之物稱得上高貴。任何世俗之物 都應匍匐在生命之靈光之中。他 所理解的現代化首先是要提升人 的權利和尊嚴、服務於人的自由 和幸福。因此,先生以一顆廣博 的愛心愛國家,愛人民,愛師
「愛滿天下」,「情滿人 間」,「情至真,愛至深」,是我 們做人的典範。他指出,作為一 名教師,不僅要樹立」愛滿天 下「的寬闊胸懷,更要以自己的 言行感召學生,培養學生的一顆
(二)「教學做合一」思想 陶先生指出:「教學做合 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 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 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 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是生活的 三方面,並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 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 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 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 在田裡學,在田裡教。在他看 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 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 應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 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 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 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 能算是學。
(三)創造性教育 創造性教育是陶先生教育思 想的精華,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 其創造教育的核心。他認為,人 生的價值在於開拓和創造。他以 人生要「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 去」自勵和勉人。他指出「第一流 教育家」的特徵是:敢探未發明 的真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主 張教育的目的在教人發明工具、 製造工具;在培養人們具有徵服 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本領。他形象 地在《三代》一首詩中寫 道:「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 子,創造是孫子。
行動中獲得知識,再用知識去指 導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社 會不斷進步。
⑥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什麼和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先生提出生活復教育理論共包括制三個方面:首先,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次,社會即學校。「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系問題上的具體化。再次,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又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
⑦ 陳鶴琴的幼兒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陳鶴琴的幼兒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兒教育,提倡適合國情的中國化幼兒教育。
2、反對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1)教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2)教育方法、教育原則: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3)幼兒園課程理論:課程的中心——環境,課程的結構——五指活動,課程的實施——單元教學、整個教學法、游戲式的教學。
3、重視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
(7)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擴展閱讀
1923年秋,陳鶴琴在自家寓所里創辦了中國首個幼教試驗基地——南京鼓樓幼稚園。自此,他家的客廳成了12個流浪兒的課堂。
他架起小黑板,擺上小板凳,讓女兒當小先生,教流浪兒識字、唱歌;他和孩子們一起做識字游戲;他在音樂聲中拿起「新年老人」的拐杖,走到台前,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小兵丁」,一邊唱著,一邊以手杖作槍,舉槍、瞄準、射擊……
當時,兒童教育在中國還是一片荒漠,在學制上尚無地位,少數幾個幼教機構,都由教會主辦。於是,這位師從杜威的教育學碩士歸國後,在南京創辦了5個實驗學校和幼稚園,又最先在高校開設兒童心理學。
有人背後議論:「堂堂大學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麼出息?」陳鶴琴卻說:「我就是要從小孩教起。」
⑧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