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工作總結
近年來,XX市教育系統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課程建設、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學校管理和網路環境,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著力點,落實落小,深度融入,引導中小學生主動認同、自覺實踐。
一是著力融入課程體系建設,強化課堂育人。將核心價值觀內涵細化為45個目標要點,分層次貫穿於各個學段,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序列化育人目標、內容框架和評價體系;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課題研究60餘個,總結推出了主講導讀、自主學習、質疑辯論、實踐體驗等4種教學模式,整體設計教法、編寫教案、篩選案例,為教學實踐提供示範。
二是著力融入文化教育體系建設,強化文化育人。統一下發了《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篇目》,編寫了《中華傳統美德警句名言》和《君子之道格言》《張騫申遺讀本》《蔡倫造紙》等讀本,免費向中小學生發放20萬冊。
全市將傳統文化課納入必修課程,每周一節;在全市各中小學張貼宣傳畫1.5萬張,設置大幅公益廣告牌300個,電子顯示屏140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校文化的靈魂,遍布每間教室、每條走廊;連續多年開展XX名師、全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各類評選活動,樹立典型並廣泛宣傳。
三是著力融入實踐活動體系建設,強化實踐育人。持續開展「養成良好習慣」課題實踐研究,將中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言行規范,分解細化成文明禮儀系列教育內容;深化「開學第一課」活動成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從開學伊始就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建設1個綜合性實踐教育中心、11個校外教育活動中心、43個科普教育示範基地開設了包括生存體驗、素質拓展、科學實踐等四大板塊18類實踐課程體系。
每年還組織10多萬人次中小學生到博物館及各類工業、種養基地等進行學習體驗;扎實實施「築夢圓夢」行動,以特殊學生群體為對象,開展「築夢、追夢、圓夢」助夢活動;開展「快樂志願多彩體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覺擔當的責任意識和實踐能力。
② 教師學校工作總結怎麼寫
這個工作總結也就是從自己的這個教學工作,教育工作以及其他的相關工作展示幾個角度來總結吧,比如說教學上,有什麼成就,有什麼得失,這個教育問題上,其他工作上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③ 學校工作總結
小學學校工作總結(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 本學期我校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確立「滋性養習、潤育潛質、發展個性、奠基未來」的辦學理念,倡導「校興我榮,我為學校添光彩;團結奮進,譜寫教育新篇章」的學校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狠抓常規,規范發展,提高質量,認真貫徹落實市教育局提出的教育工作主要任務,增強學校的凝聚力、戰鬥力,培育優秀教師群體,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一、抓好兩支隊伍建設,爭創業績。(一)重視幹部隊伍自身建設,強化服務意識。1、抓好班子思想建設。學校的領導幹部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做到三要三不:即工作中要統一思想、顧全大局、不各行其是;處理問題要講原則、不徇私情;工作要以對學校負責、對學生負責,不以權謀私。以新的精神狀態,新的工作作風,新的辦學目標全面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自己的分管工作創一流。 2、領導幹部能集中主要精力,深入教學第一線,深入課堂與教研組,了解並分析全校的教學情況。堅持「三掛鉤」(學校行政掛鉤一個教研組、一個年級、一個辦公室),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及時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在參與中實現教育思想的引導,在參與中求得更多的溝通和理解,在參與中汲取工作的智慧、力量和信心。努力為每一位教師搭建可持續發展的平台,努力創造條件幫助教師不斷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體驗成功。(二)在改革實踐中自我完善,提高教師素質1、加強師德建設,樹立師表形象。開展師德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講座、經驗交流及宣傳師德典型系列教育活動,在全體教師中樹立「五種精神」:終身從教的敬業精神,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努力成為社會文明的典範,學生效仿的榜樣,家長依賴的朋友和參謀。2、深化課改理念,強化校本研訓。形成學校——教導處——教研(學科)組三級培訓網路,明確培訓重點,注重培訓實效,使校本培訓成為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學校圍繞新課程改革,通過集體學習、教師自學、討論、寫心得體會、邀請專家學者作專題講座、外出培訓、專題匯報、骨幹教師作教學經驗介紹等形式,使全校教師在有效的校本研訓中吸收、消化新的課改信息和教育理論,逐步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後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3、扎實開展「教育技能大比武」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教研活動中確定教材的研討內容,研討一個單元或一課、一個練習,設計一個教學方案,根據教學方案,教師個人加以調整,每人在組內上一節研究課,再組織教師評一節課。期中檢測前,教研組組織教師研討教材,確定考核重難點,每位教師擬定一份期中檢測試卷,學校根據匯總試卷,進行期中質量評估和出卷評比。要求青年教師開學初根據自身特點定好特長培養計劃,刻苦訓練,學期結束,組織青年教師才藝匯報,掌握一套技能。4、青年教師的培訓,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及教學能手的幫扶作用,採用「以點帶面、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等途徑,通過開展課堂教學觀摩、典型課例研討、開放課等活動,加速新教師在思想和業務上的成熟,帶教老師負責帶徒弟,在課堂教學常規方面悉心指導,聽徒弟課不少於8節,並制定出培訓目標、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指導徒弟上一節展示課,並做課後點評。二、凸顯德育為先,強化班級德育,促進學生和諧發展。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實踐活動為重要載體,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做起,從愛長輩、愛學校、愛家庭開始,從耳聞目睹的事例開始,通過扎實有效的學習、教育、實踐活動,讓民族精神從小紮根於學生心靈,讓服務奉獻祖國的行動伴隨學生一生。2、與教師日常工作相結合;與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與學生自主教育活動相結合;與中國傳統節日教育相結合;與走進經典—誦讀中華經典活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與教育、教學研究相結合;與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相結合。結合「德育主題月」活動,深入開展各項實踐活動。3、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把重點放在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上,重視文明行為的反復訓練,通過嚴格的訓練和管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各班結合紀念日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學科教學活動、自主性班隊活動的開展,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把日常行為規范訓練落到實處,。4、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各科教學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堅持正面教育,有機滲透德育。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功能,展示教師良好的課堂道德形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和科學技術教育。特別加強對學生進行健康衛生知識和疾病預防知識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遵守社會公德,向不文明陋習宣戰。5、加強勞動、安全、法制、國防及心理健康教育。時刻綳緊安全這根弦,消除事故於萌芽之中,同時開展學生自我保護、自我生存及生命意識教育,杜絕一切事故發生。6、發揮隱性課程的育人功能,發揮校園網、櫥窗、走廊、公示欄、黑板報、圖書館(角)、廣播台等宣傳陣地的教育功能,提高德育工作實效。以校為本,積極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精心構思設置校園景點框架。精心布置的「弘揚民族精神」的文化長廊、「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宣傳長廊、榮譽窗及牆面上的卡通畫,不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還發揮潤物無聲的功能。 三、狠抓教育教學管理,在實踐中主動發展本學期,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重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新時代教育方針政策,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教師聘任考核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學校「經典教育」特色發展。
④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總結一份,計劃一份,急!!!
這二年,數學教研組工作是在全國上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氣候中實施的。數學組全體老師敬業愛崗,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把教學研究作為事業上的崇高追求。遵循「求實創新、定位合理、團結奮進」的指導思想,促使教研教學活動呈現勃勃生機,琢造了一批精品力作,教師的教育教學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一、始終把「學習與培訓」作為開展教研活動的基礎
在教研活動的全過程中,教研組把教師的理論學習、業務學習,始終放在首要位置。在完成上級與學校布置的理論學習與崗位培訓任務的基礎上,根據學科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有關素材組織教師學習,參加各種業務培訓,以此作為科組活動的日常行為。
1、組織全組老師參加《高中新課程標准》(數學)的培訓與學習。
2、介紹近二年全國數學教育教學論文以及有關國家級、省級刊物的文章。
3、組織觀摩全國、省青年教師優秀課錄相材料。
4、組織教師與部分學生觀看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推薦的《數學文化》影視片。
5、高中教師每年堅持學習教育部考試中心撰寫的《高考數學科試題評價報告》,研究高考命題的信息與走勢。
6、全員繼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拍攝優秀課的教學實錄,並組織課件上送全國、省評選與交流。
7、組織全組老師到文昌中學、雙島學園、海中、一中等學校取經交流,爭取機會派教師參加全國、省各種學術活動。
8、在學校的支持下,聘請專家到校指導,創造與專家零距離請教的機會。
二、以課題研究為中心,開拓教研活動的新視角。
本組承擔實驗兩項國家級教研課題:
①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劃課題——中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研究與實踐。
本課題從2002年6月開始實施,課題組採用實驗對比班、課例剖析、課件研究為形式,對教學中如何強化創新意識,優化課堂環境,進行反復的實驗,收到預定的效果。2003年中國教育學會、數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等專家對課題研究的進程,材料成果認真考核評價,認為我校課題研究工作,符合教學實際,效果顯著,被中國教育學會授於「先進實驗學校」稱號。林志軒老師被評為課題研究先進工作者,吳玲、張光濃被評為先進實驗教師。吳玲老師代表課題組在中期評估大會上作題為《風景這邊獨好》的匯報,獲得專家與同行一致好評。
②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五」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課題——教育技術促進中學課堂教育優化,把握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研究。
本課題組結合教學現狀,在實驗中注意研究如何挖掘教材中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素材與潛能,以獲取教學效果的最大值。2003年10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本課題組上送一份電子文稿《呼喚美感信息,優化課堂環境》。
③製作匯總CAI光碟集錦(一)、(二),受到省電教評估組的認可,上送參賽課件獲省二等獎三名,三等獎二名。蔡文雄老師製作的課件《錐體體積》獲2003年全國課件評選二等獎。科組上送的青年教師獲獎的優秀課其課件均以科學的設計件,精美的畫面,受到同行的贊賞。
除上述課題研究外,部分老師把握新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銳意創新,進行不同形勢的專題研究。其中,王尤連副校長、劉仕愛老師操作的「分層教學」實驗,在省數學教壇有一定的影響。劉仕愛老師「分層教學」的論文獲2003年全國二等獎。
吳鵬程、林貽發等老師把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作為攻關項目,中心議題為:怎樣把研究性學習帶到課堂之中。
課題組選定「高中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作為下步攻關專題。
我們認為課題研究是一種高品位、操作性強的教研形式,對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和諧的吻合,起著一定的輻射作用。
三、把握教學成果的遷移,擺正雙基教學的位置。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研,沒有教研的教學是不可思議的,教研工作最終落腳點在於課堂雙基教學,全組老師懷著滿腔的教學熱情與合乎實際的科學態度,扎扎實實地把好雙基教學這一關,探索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成果的遷移。注意教學策略的調整,在教學中既注意到沖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又關注現實教學狀況與方向,既注意以知識為中心轉向能力培養為中心,又強調夯實基礎的立足點不變。適度擴大教學時空,把面對全體學生與培養數學苗子有機結合,嚴格區分科學的解題訓練與「題海戰術」界線,全面准確理解「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腳踏實地地去做我們應做的事情。
在課堂教學中,認真做好下面幾件事:
1、發揮年級備課組的重要作用,做到活動有目標、有步驟,選擇可操作性強的問題進行研究——特別是案例分析、解題教學、競賽輔導,做到教學內容、進度、考查三個統一。
2、各年級落實聽課紀要,作業批改次數,撰寫總結計劃,研究評課藝術。
3、堅持新教師匯報課的制度,鼓勵教師上好研究課,組織觀摩優秀課例。
4、著手啟動課題組資料庫、課件庫的建設。加快教研活動規范化的進程。
5、重視中考、高考命題的信息與導向,認真組織素材,命好模擬題與考前訓練題。兩年來,我們以教研促教學,在中考、高考中創建了名牌效益,成果顯著。
2003年中考數學科成績平均分僅次於海南中學列各科前茅,數學單科滿分2名(全省17名左右)。
2004年中考數學科平均分僅次於海南中學,數學單科滿分2名(全省僅20多名)。
2003年高考數學科700分以上考生30名,最高分為812分,兩項指標均列四個學科的前茅。
2004年理科600分以上考生129名,文科600分以上考生60名,均列同類各學科前茅。文、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均為9名。
6、把握新課程改革動向,審視校本課程的內涵與外延,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開辟校本課程必須與教師業務水平的現實結合起來,我們有意識地把「奧林匹克數學」、「希望數學」納到校本課程的軌道,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展現於第二課堂之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數學苗子,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養。
二年來,高中全國數學聯賽獲省一等獎1名,二等獎5名,省高中數學競賽獲一等獎8名,二等獎32名。
「希望杯」全國數學競賽二等獎5名,一批老師獲得數學競賽「優秀園丁」、「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
四、思考與展望
在教學教研各個領域中,數學組的老師始終以人格與智慧鑄造了一個團結奮進、充滿活力的群體形象,構建了一道道亮麗的教學風景線,同時也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我們認為數學組之所以能夠做好幾件事情,最重要的因素是全組老師能互相尊重,以和為貴,注重事業上凝聚力的價值,從而達到「團結、共贏」的目標。
2、在科組日常工作中始終如一地把青年教師的培養鍛煉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注意發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為青年教師提供充分的學習空間與機會,把握競爭平台,大大地縮短了青年教師成長的周期,一批優秀的青年骨幹教師能在教學教研工作中獨擋一面,創建一流業績。
兩年來,青年教師參加全國青年優秀課評比成績顯著,陳青老師獲一等獎,吳玲老師獲二等獎。
省青年教師優秀課評選陳少鈴、廖明珠老師獲一等獎,林貽發老師獲二等獎,老師撰寫的論文獲全國二等獎4名,全國課件二等獎1名。19篇論文、課件獲省一、二等獎,十多篇論發表於國家級、省級雜志。3位老師編寫的論著由出版社出版發行。一位老師獲「希望杯」數學競賽命題獎,更令人高興的是不少教師在日常教學教研工作中,兢兢業業、不計個人名利、默默無聞地奉獻。
3、辛勤地勞動,創新的教學理念,形成數學組的新品位。不少老師在全國、省學術界、業務領域為學校羸得一席之地,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王尤連副校長、陳琪校長、張光濃老師分別擔任省數學學會、省中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
王尤連副校長被授予海南省特級教師、省優專家的稱號,獲得蘇步青數學獎金會獎勵。
陳其文老師幾年來一直參加海南省中等學校招生命題、初中競賽命題以及評價工作。
張光濃老師被國家級雜志《數理天地》聘為常任編委,十年來長期主持省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數學科評卷工作,2002年代表省中學數學教師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
數學組現有高級教師8名,省骨幹教師3名,市骨幹教師8名,市學科帶頭人指導教師2名,已獲結業證書的研究生3名,在讀研究生7名。
總之,數學組的老師開拓進取、團結奮進的精神是可取的,成績也是可喜的,但與新的教育形勢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們堅信: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學校的直接領導下,數學教研組的全體老師將以嶄新的步伐與風貌,迎接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挑戰,未來屬於辛勤的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