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等職業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等九則
現今中職學校的學生個性存在著很大差異,其性格容易變化,正處在心理叛逆期,興趣也會隨之發生強烈的變化,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負面因素會趁機侵入,最終可能會扼殺學習的熱情以及積極性,甚至走上歧途。因此中職教育應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育。
首先,教學要順應學生的本性,從學生的個性心理出發培養學生。(一)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去了解和認識學生的個別特性,發現他們個性中的智力強項和特長差異,針對其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賞識學生,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並且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閃光點、智力強項,學會賞識學生,學會尊重學生。(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自由的教育環境,同時為每位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強化教學過程,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培養。(一)分層管理,細化教學。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採用分層培養的模式。(二)引導教學,注重過程。中等職業教育應提供寬松的教學模式,以素質教育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三)個性教學,人盡其智。中等職業教育以學習實際技術為目的,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對象的不同創設各種適宜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發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策略。
中職生個性化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人的智能差異客觀存在,興趣愛好各有不同。因此個性化培養強調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揚長避短,培養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發揮個人的稟賦特長,使學生充分發展。
首先,以情感教育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學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通過舉辦講座、開展個別輔導等方式,幫助他們正確處理青春期心理問題,讓他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完善人格;開展感恩和愛心教育,使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品質。
其次,以社團活動豐富個性化成長平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學校以社團為載體,利用各種節假日、紀念日經常性地舉辦各類活動;搞好社會實踐活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並要求寫出調查報告,進行評比、展示,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
再次,以技能實踐助力學生專業能力提升。要注重結合學生個人的興趣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養;要加強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並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要強化學生的專業思想,培養團隊精神和職業規范,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的勞動態度和敬業精神。
最後,「四自」管理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我們按照「自知、自信、自律、自覺」的「四自」要求,創新管理方式方法,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
個性化指導中職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一份「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其意義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
但目前許多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存在著一些誤區:急功近利,有些學生對自身的優缺點沒有做過清醒的分析,看到社會上什麼職業收入高就想從事該職業,也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目光短淺,一些學生認為職業規劃僅僅局限於參加招聘會找工作時,其實它也需要中職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後藉助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不斷地進修來逐步接近和達到。
職業生涯規劃進程:以四年制的中職學生為例,一年級完成專業的初步了解和自我定位;二年級深入了解各就業方向,完成個體職業生涯規劃並鎖定目標單位群;三年級上學期順利通過招聘進入目標單位,然後在為期一年半的實習階段中,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初步完成從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
在整個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中職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因此,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指導教師將學生的優缺點與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有效地進行對接,靈活運用學生的所有優勢,最終為學生「量身定做」出一份個性鮮明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設計需要注意:首先,職業發展目標應該具有可行性,目標要和自身條件匹配;其次,職業發展路徑應該靈活,應該有替代選擇,建立在個人的專長和興趣之上;最後,要合理地設計發展階段,逐步達到目標崗位的能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