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如何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是這樣想的:
一、有效的課堂組織
課堂主要包括讀書課、輔導課、自習課和語文課。讀書課備課組內要有統一的讀書內容和要求,並輔之以統一的檢測內容,如規定讀第五單元的《〈夢溪筆談〉二則》,教師應明確告訴學生花一節讀書課去背這一課的字詞,下節讀書課花10分鍾進行檢測,檢測可以是16K的紙,分值是100分,由備課組統一命題,統一翻印,自行批改,這樣既快又及時有效。自習課也可以有個統籌的安排,例如利用自習課統一做一些選擇題的訓練,如病句修改、標點符號、選詞填空等,可以是8K正反,20題,但要精選精練,分值是100分。為什麼一定要突出100分,因為我發現學生對分數很敏感,你如果沒有分數,學生就會不重視,所以每次統一作業就需要有批改有分數;為什麼突出16K和8K呢,是為了讓老師好操作,能及時把結果告訴學生。輔導課則用來評講《同步導學》和有選擇地評講自習課的錯的比較多的習題等。這樣經過長期訓練,不僅使讀書課、自習課、輔導課有抓手,而且使學生在識記層面知識的丟分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至於有效的語文課堂,我認為可以處理好以下兩種關系:一是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互助互動;二是處理好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由於時間關系,這里就不再展開來講了,因為在坐的各位都是專家。
二、有效的學生學習
有效的學生學習,這里指的是如何讓學生「輕負擔,高質量」的有效學習。我認為影響學生有效學習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二是老師的作業量。這個問題完全可以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這里就不累贅了。
三、有效的家校聯系
有效的家校聯系就是要多與家長溝通,除了了解學生在家學習語文情況外,還應積極主動的調動家長輔助老師檢查、督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可以通過家校E通,適當布置一些任務給家長,讓家長來幫助你完成字詞聽寫、課文默寫等,這樣也給自己減輕了一些負擔。但是要提醒家長認真批改,如果家長一聽、一默了事,不批不改,還是等於零。我在近期試行了一段時間,也發現一些問題,就是家長馬虎、敷衍了事,根本就不看書,一個個對照去改,而是大概看一下,最後有不少學生的聽寫、默寫有很多錯誤都沒改出來,學生就誤認為錯的就是對的了,結果導致這次雙周練默寫時還是錯的。所以不能全部依賴家長,我們自己也要利用時間再過一遍。
這樣做,一來可以讓家長了解自己小孩的學習狀況,二來如果他的小孩成績如果不理想的話,家長自己心裡是有數的,他也就不會再去怪罪學校和老師了。
四、有效的教師合作
俗話說「合則共贏,斗則兩敗」,有效的教師合作,是指教師之間應該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而不是閉關保守、惡性競爭。當然,這里說的合作不僅指組內合作,還指班級內部的合作。組內合作又分為老教師之間的合作和新老教師之間的合作。而我今天側重於談老新教師的合作,因為我們贊化近幾年與其他學校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新教師比較多,那麼如何去整合老、新教師的合力,讓老教師增添工作的活力,讓新教師盡快成長起來,也對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產生影響。為什麼呢?因為老教師經驗豐富,像我前面提到的檢測,我認為都應該老教師來命題,但老教師精力又有限,不像新教師反正沒什麼家務,一天到晚就在學校里,有時間和精力去盤學生;而新教師呢,精力充沛,但又缺乏經驗,有時做的又是重復勞動。怎麼辦?這就要讓老教師毫無保留的去帶新教師,新教師給老教師以青春活力的感染,從而形成一個和諧團結、共同進步的優秀團隊。因此,只有構建有效的教師合作平台,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也才能讓我們贊化學校在校際之間、縣際之間,以及在蘇中這個更廣闊的空間具有領先優勢。
總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合作為共贏」是我們必須遵循的科學原則,在這原則的指導下,我們的教學質量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上一個新台階。如何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想上邊談的幾點想法,至少應該是我們向這一目標努力的方向和途徑之一。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同仁指教,謝謝!
❷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的探討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生活經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❸ 怎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在如火如荼的教改熱潮中,一談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們往往先談到的是如何向課堂四十分鍾要質量,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下功夫,教師高效率地上好每一堂課非常重要,但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既有聽說讀寫,又有生活和情感體驗的綜合的過程,就像一個人練氣功一樣,並非一朝一夕能有強身健體之效,所以,要使學生學好語文,就要明白下面幾個問題。 學生的語文素質差在哪些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抱怨學生讀到六年級,還不會閱讀,作文表達不通順,書寫潦草,認為學生基礎差,能力弱,其實導致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在平時學習中缺乏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和熱情,缺乏良好的學業習慣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缺乏學習的主動精神。所以,如果說學生語文成績差,那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而並非與成績優秀的學生在智力水平上有多大差異。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哪些缺失?重課內文本教學而輕課外的素質培養是其一,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習慣、方法、態度常常不滿意,可又始終把它們放在語文教學比較次要的位置,平時雖有要求但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持之以恆的去引導和培養學生,也沒有把它們作為評價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准。重課外閱讀檢查而輕對閱讀內容和方法的指導是其二,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往往過於統而大而話之,學生沒有讀書興趣,迫於老師要求,為完成任務多敷衍了事,有很多學生甚至根本不讀書,有的是為交差而抄書,達不到任何讀書目的。課堂教學重主導作用而輕主體活動是其三,很多時候我們依然流於傳統的教學形式,學生依然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磨滅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教學重知識教學而輕能力訓練是其四,教學目標的設置和內容的安排也是大而全,唯恐有遺漏和疏忽之處。重課堂教學而輕生活體驗是其五,新教材為語文教學安排了較為豐富的語文活動,但教學過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實施,更不要說在課外引導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寓教於樂。 我們怎麼教語文? 我常常告誡自己,要用一百次的努力去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我們要學會怎樣煸情,學會在激發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熱情上下功夫,這種努力需要長期堅持,直到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主動學語文。 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一刻也不能放鬆,我們要用百般的耐心去誘導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聽課、筆記、觀察、思考、閱讀、寫作等學習品質,這種養成教育比教給他們知識和方法更重要,更需要寺之以恆和耐力。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豐富情感體驗,積累語文素材,同時,讓閱讀成長生活的一種需要,要加強對課外閱讀內容和方法的指導,把生活感受和閱讀體驗結合起來,變成閱讀和寫作的血液,教師要做個有思想的人,也要引導學生做個有思想的人,孔子是個教育家,首先因為他是一個思想家。 課堂教學要著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始終突出能力訓練和方法指導,能力點的訓練設計要有點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導要有舉一反三之效,以達到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目的。教學內容要注重優化,找准教學重點和切入點,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無序的發展過程,知識能力、興趣愛好、習慣方法隨時隨地都能獲取和得到培養,但教師的語文教學過程和對一個人培養卻是一個系統工程,從課內到課外,從基本素質培養到能力訓練,從因材施教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在目前教學改革中,以上諸方面都需要我們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獨到的教學技藝。
❹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的知識點。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三、教給方法,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捷徑
「授之以魚 不若授之以漁」可見學習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方法是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採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學習創新的主旋律。學習的方法是多層次的,多角度,多種類的,具體下面三個方面:
1.教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提高閱讀理解力。主要通過以下四條途徑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創新能力。A、示範引導,舉一反三;B、借機滲透,適時點撥;C、反復誦讀,細細品味;D、總結積累,鼓勵運用
3.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老師和學生都要制訂好讀書計劃,並按照讀書計劃要讓學生利用學得的知識,方法去廣泛閱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在課外閱讀指導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愛「讀」,還要指導他們會「讀」得好,讀得有收獲。下面粗淺地談一談這方面的一些做法。A.瀏覽讀,B.品嘗讀,C.篩選讀
四、善於捕捉反饋信息,做好針對性輔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
要提高小學教學質量,還要結合平時的教學工作,抓住機會認真做好復習和輔導工作,切實做到教學與復習並舉。認真做到4點:
(1)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輔導任務。課外輔導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所教班級的學生按不同特點進行輔導。
(2)輔導要有重點,重點是優生和差生,其次是請假、曠課的學生。
(3)、輔導要講究效益,要做到熱心、耐心有度,避免引起心理疲勞。
(4)、輔導要抓平衡,補薄弱。
五、家校結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延伸。
爭取家長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主要措施之一。
家校結合還要求教師進行廣泛的學生家訪、話訪活動,通過家訪、話訪,達到增進師生感情、家庭與教師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份內的事。
❺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和方法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辦教育的永恆主題。因此,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站在教育最前線的我們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生活和認識,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個人的語文修養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條件。
前段時間我們到實驗小學聽了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竇桂梅副校長的課。我相信,她的課,哪怕是心靜如水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地熱情高漲,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躍躍欲試。她的率真,她的投入,她的會說話的一顰一蹙,都在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聽課的老師。她的語言是這樣的悅耳動聽,她的表情是這樣的極富變化,讓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語文美的所在,讓在座的我自愧不如!反思我們的課堂,為什麼不能調動在座的每一位學生呢?為什麼不能讓他們都跟著老師的思路去遨遊語文的知識海洋呢?是我們的功底不夠,語文的修養不足。所以,在優美的課文面前,我們的講解變得遜色了,我們的學生聽得煩膩了。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應該是一本活生生的語文教材,一本極富情感、極富語言美的教材。任何照本宣科的做法,只能一步一步地抹殺孩子的語文興趣,對提高教學質量絲毫不起作用。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首先就要提高我們個人的語文修養,博覽群書,不斷地往自己的肚子里裝墨水。正如竇校長在《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所說的那樣:「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過時,要畢生用「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的觀念去追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斷感受和吸納這個時代的奔騰與力量,並以這感受和吸納去鍛造下一個時代的精華與脊樑。
其次,我認為應該從最細微的地方著手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所謂「細微之處見教育」。而這一細微之處,正是 「習慣」二字。良好的習慣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通過一定的措施才能收到成效。因此,我針對自己班的情況,制定了以下的措施來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第一,每天堅持在黑板的左上角寫上「每天一句」。「每天一句」主要是些勵志的格言、名句,或者是大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小結出來的所感所悟,用於警醒自己的言行,同時也作為積累,在寫作時備用。比如,前段時間小部分學生不交作業,每天都要補前天的作業,大家就此小結出一句「今天的事今天做。」只要有同學不交作業,大家就會對他說這句話,藉以提醒,如今不交作業的同學越來越少了。
❻ 如何 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備課
上好語文課,首先必須備好課,而要備好課,除了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和認真鑽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幾件工作:
1、分析學生
備課時,應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外,更重要的是具體了解學生已有的語文基礎,如語文的學習成績,接受水平,對語文的愛好程度,知識缺陷等。備課到某一具體課文時,還要分析學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或可能提出的問題,必要時還可以先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做些了解。
2、分析教材
在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化分析教材,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教學《亡羊補牢》一課,教師應這樣想:1、需要做哪些准備?分幾步走?怎樣突出重點、難點?2、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4、怎樣向學生提問題?5、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6、怎樣安排課堂練習?7、對可能發現的錯誤怎樣糾正?8、怎樣檢查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怎樣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課內外作業怎樣安排以適應學生的不同程度?只有這樣組織教材,才能備好課。
3、分析教法與學法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備課時必須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善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好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選好的教學方法與學法要以所教的課文、目的、任務、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校的教學設備等幾個方面,綜合加以考慮。如培養學生的語感。主要採用以下幾點:一是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1、「抽出」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2、讀讀這段課文,體會體會,怎樣「長」出來才是「抽出」來?二是學生積累應用,也是熟讀成誦的過程,不僅是積累大量的感性語言材料的過程,也是內化成套的語感、圖式的過程。但是,教學時,為了最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幾種教學方法與學法,合理化配合。如通常採用的邊講邊練,就是把講解和練習有機結合起來,發現普通的問題或個別學生的錯誤時,都可以採用談話的方法加以解決。
二、輔導
小學三年級學生輔導語文應注意:了解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況,如果連字詞關都過不了的話 ,就應該從字詞開始再到句,到簡短的短文;閱讀和作文是三年級的重點和難點,我們的教學要有的放矢。按照課標規定的習作目標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和作文訓練計劃。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在閱讀中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鼓勵學生從平淡的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培養觀察能力,多寫日記,經常練筆。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學生剛接觸作文應多給予幫扶,如:開頭、結尾,結構段,好詞句的積累,鼓勵學生寫身邊的真實的人和事,讓孩子有信心寫,樂寫。
根據班級學困生現象,老師心中要分類進行幫扶,屬於學習態度的要談話、溝通提起學習興趣;對於學習能力弱,接受慢的學生,鼓勵的情況下,多進行練習題訓練,有針對性切實解決疑難問題,以便進步更快。
三|、批改
作業及時批改、用心評價。因為很多學生在認真完成作業之後,正滿心期待著老師的鼓勵和表揚,所以教師不僅要及時批改作業,更要用心准備作業的評價。批改作業是我們教師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批改作業一定要認真、及時、細致、不漏批,不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發現問題後,要及時讓學生訂正。對於不會訂正的同學,教師要從旁指點,進行補差。做到日日清,當天清。學生就沒有拖拉、偷懶的問題。這是一個補差的好辦法。對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的最好能當面批改,當面指出錯誤,並讓學生當場訂正。評價應該以鼓勵性語言為主,作業質量特別好的,應該及時給學生積分、獎勵;特別對於需要訂正的學生,教師一定也別忘了及時鼓勵評價,直到學生學會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這樣才會讓快生和慢生都不會喪失對作業的興趣。
講評作業是檢驗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講評作業時,應該在答案要點的同時,充分展示思維的形成過程,特別是講解閱讀題時,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的出處,了解分析的過程,形成思維的習慣。在作業的講評中還應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於後進生,請好學生將基礎題答案寫在黑板上,為他們學習提供條件。而對優等生,由於他們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在作業講評中掌握基本知識和答題方法的同時,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全面考慮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兼顧「兩頭」的同時,也要帶好中等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得到發展。力求讓每個學生在作業講評課上都能有所得,作業講評後,學生的作業訂正好了,而且訂正得正確、清楚。
作業的批改及時得當,作業的效率也就會大大提高。但僅此還不夠,有時感到很滿意,以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實際上部分學生往往對有些習題仍一知半解,存在著認知上的"盲區",這時,加強作業訂正後的反思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讓學生知道錯誤的原因,更可以理順解題思路,積累經驗,提高思維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溝通
做好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加強家校的教育合力。通過溝通,教師要讓家長明白學生三年級中段的重要性,使之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要讓家長重視孩子在學校和家裡的一些變化,希望家長多一些嚴格督促,少一些溺愛遷就!針對孩子的薄弱環節共同幫助孩子提高。
教學工作無小事,今後,不僅要備好課、上好課,還要加大力度及時輔導學生,用心批改作業,及時與家長溝通。這樣處處做到心中有數,細致、用心、有方法的開展教學工作,才能確保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❼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路和對策
小學語文課做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它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教學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小學生走向智慧的主陣地。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那麼,根據多年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新舉措。
一、注重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小學生突出的心理特徵。小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就會受到歡迎。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
二、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突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教師要親和學生,讓學生爭做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
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3、教師要妙用非智,激活課堂氛圍
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
三、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因此,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鑽的體現。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
2、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