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學教育理想

教學教育理想

發布時間:2021-03-16 08:58:29

1. 您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理想的意見建議是什麼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應當更有互動性。
這樣教育教學的質量能夠得到更快的提升。

2. 教師的教育理想

老師教導我們要有高遠的志向,也就是說要有遠大的木標。

3. 教師的理想追求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任何教師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準,首先必須要有高的理想。作為教師來說,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只有設置這樣一個目標,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鎖定在這個目標上,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否則會走彎路,會荒廢時間及精力。 教育和其他職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復雜性和豐富性是其他事業所不具備的,它要求教師富有更高的靈性與悟性。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願望、使命感、責任感,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寫詩是要有靈感、悟性和沖動的,真正的教育家也應具備這樣的品格,永遠憧憬明天。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 一個理想的教師,應善於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為什麼沒激情,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的可愛之處和偉大之處。一個人永遠不會超過他追求的目標。同樣,一個人也永遠不會超過對自己的評價。一個人對自我的評價,往往是這個人事業能否成功的標志。自信使人自強,適當的「驕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至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所以校長應該保護教師的這種自信,甚至於帶有「驕傲性」的自信。作為教師也應珍視這種自信,不因一時挫折而喪失自信。我認為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個是追求成功,一個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徵。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他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我們的教育對象,我們的學生,處在非常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時時刻刻接受著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教師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功,取決於教師在多大的層面上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對學生施加影響。對於一個會做工作的教師,他會調動千軍萬馬來實現自己的教育抱負。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教育愛,就是教育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有很多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教,但是他從沒有在教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心中也沒有湧起一種愛的熱潮,這樣的教師永遠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遠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 未來的教育家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 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只有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我始終認為,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會把他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地獻給孩子們,獻給教育事業。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後重復5年10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5年。一個實實在在教5年的人,與一個教了1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一個理想的教師,一個要成為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基礎抓起,扎扎實實多讀一些書。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麼神秘,每個教師都可能成為在中國非常有影響的教育家,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關鍵在於是否做一個有心人,是否執著,是否有恆心。當然,我們知道,教育家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工藝素養。 因此我覺得,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作為一名教師,你跟其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網路全書。在他們眼裡,教師是無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作為一個教育家,作為一個理想教師,他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人類命運,非常注

4. 教育理念是什麼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專育應然」的理屬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教育新理念的內容較多,主要是以新的課程標准為依據,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採取自主討論、自主研究、合作學習等新的模式下教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師,取消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方式,具體的幾個方面如下:
1、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於他是否會講述知識,而在於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教師最大的享受、最大的樂趣就在於覺得自己是學生所需要的,是學生所感到親切的,是能夠給學生帶來歡樂的。
3、站上講台的教師,是合格教師;站穩講台的教師,是骨幹教師;站好講台的教師,是專家型教師。
4、把一流的學生培養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師,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師;把非一流的學生培養成有用人才的教師,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師。任何一個教育家都是因為對非一流的學生的培養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的。

5. 教師的專業理想是什麼

網上搜的,但願能有所幫助~

專業理想是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和靈魂,它是人對從事的專業的一種嚮往和追求,是指導人們行動的精神動力。教師的專業理想作為教師對其職業的理解與追求,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專業情意和職業道德三個方面。下面,就教師專業理想的培育談幾點個人的淺見。
一、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理念,是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重要差別。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個人的基本價值觀,也顯現出個體的教育理想,奠定基本的教育判斷能力,對教師的專業實務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教育工作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創造性,教師經常要自己作判斷與決定,許多判斷與決定是價值觀的選擇問題,而不是是非對錯問題。因此,教師終究要依賴個人明確的教育理念來協助其專業判斷。就新課程而言,要求教師逐步轉變教育價值觀、教育質量觀和教育發展觀,也就是把唯社會價值觀或主體價值觀轉變為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體價值,使社會價值與主體價值協調平衡的價值觀;把傳統的知識質量觀轉變為包含知識與能力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在內的全面發展的素質觀;把急功近利的教育發展觀轉變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發展觀。
教育信念反映的是教師對教育、學生以及學習等的基本看法,它形成之後,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教育信念在教師專業結構中位於較高層次,它統攝著教師專業結構的其他方面。因而,教師教育信念系統的改變是一種深層次的教師專業發展。在新課程師資培訓中,要培育教師堅定的教育信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培育教師健全的專業情意
專業情意包括專業意識、專業態度與專業精神。專業意識是指從事某一專業的人在專業活動過程中,能經常自覺地按照專業行為規范來衡量與調節自己思想言行的心理活動。教師專業意識的社會化,就是要通過一定的社會化途徑,使從事教師職業的人能經常根據社會對教師的期望來指導與結束自己的行為,形成對教師職業的意義與就職的認識。這種認識是教師職業光榮感與責任感的思想基礎,是教師矢志教育事業的信念與各種高尚行為的內在動力。專業態度是在一定專業意識支配下形成的對專業活動的特定對象的認識、評價與行為傾向。教師專業態度主要表現在對待教育事業、學生與教師集體三個方面。教師專業態度社會化的要求是使教師形成對這三個方面對象的正確態度。教師的專業態度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並表現出相應的行為傾向。它能夠對教師的行為起到重要的指導與調節作用,對學生態度的形成與轉化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關於專業精神,目前尚無定論。有的認為專業精神是指從事某種專業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與道德品質。有的認為專業精神是指教師對教育工作認同與承諾之後,在工作中表現出認真敬業、主動負責、熱情服務、專心研究的精神。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會有某種程度的投入與承諾,這種精神意向的強度或深度就是專業精神,而教師對教育工作的投入強度或深度就是教育專業精神。理想的專業精神具有以下特質:①服務性,指樂於從事某項工作,不計物質待遇,而重視對他人及社會團體的貢獻;②專門性,指從事一項工作應接受專門訓練,具有專業技能;③長期性,有終身從事這項事業的意願,且與所屬之機構團體有休戚與共的情感;④創新性,有革新創造精神,不墨守成規,並有高度使命感;⑤自律性,責己嚴,待人寬,以身作則,愛護團體榮譽。
三、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將面臨一系列的倫理關系格局和道德實踐情境。因此,新課程師資培訓必須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增強其敬業精神。具體的科學策略有:①深入開展「師德建設年」、「尊師愛生」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師德建設氛圍。②組織骨幹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把《職業道德規范》印發給每一位教師,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逐條檢查對照,找出差距,加強修養。③開展諸如「今天我們怎樣當教師」徵文、「師德在我心中」演講賽、「新型師生關系」專題研討和評選「師德標兵」等活動,調動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自覺性。④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在心理、性格、氣質和能力等方面從嚴律己,以身垂範,通過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學識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塑造學生,促使教師的人格健全。

6. 教師具有什麼理想信念

教師教育理想信念,是追求事業力量源泉,追求職業行式反映與文化相融合。

7. 教育理念有哪些

(1)以人為本

21世紀的今天,社會已經由重視科學技術為主發展到以人為本的時代,教育作為培養和造就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進社會發展和完善的崇高事業,自然應當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因此,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它更貫注人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

更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自身的發展與完善。鑒於此,現代教育已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並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青睞與關注。

(2)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因此它更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現在宏觀上,它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國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體的全面發展,以大力提高和發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民族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為根本目標。

表現在微觀上,它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這就要求人們在教育觀念上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由專業性教育向通識性教育的轉變,在教育方法上採取德、智、體、美、勞等幾育並舉、整體育人的教育方略。

(3)素質教育

現代教育揚棄了傳統教育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吸納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更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工作及其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

針對傳統教育重知識傳遞、輕實踐能力,重考試分數、輕綜合素質等弊端,現代教育更加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造,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主張能力與素質是比知識更重要、更穩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來抓,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強化素質為基本教育目標,旨在全面開發學生的諸種素質潛能,使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提高人的整體發展水準。

(4)創造性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現代教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目標。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

現代教育主張,完整的創造力教育是由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與創業教育(指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二者結成而形成的生態鏈構成。因此,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

(5)主體性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

「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8. 什麼是教育理想

摘要:教育理想作為理想的層面之一,它必然會體現理想的內涵和特徵。所以,我們可以將教育理想界定為:主體通過教育這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依據其內在需求和外部條件,來塑造自我,塑造社會上所設想的關於教育的有可能達到的完美狀態。歸根結底,教育理想是人的理想在教育中的體現和反映。為了進一步把握教育理想的內涵,有必要將教育理想與以下相關概念作進一步的分析和界定。

9. 什麼叫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專的理性屬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教育理念則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對教育及其現象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認識的成果。它包含了教育主體關於「教育應然」的價值取向或傾向,屬「好教育」的觀念。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現實,但源於對教育現實的思考, 是教育主體對教育現實的自覺反映。

(9)教學教育理想擴展閱讀:

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徵,科學地指明前進方向。教育理念並不就是教育現實,實現教育理念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出自《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的、永恆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質特點,從根本上回答為什麼要辦教育。——出自《教育的迷茫在哪裡——教育理念的反省》

10. 當教師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現在教學的十大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的理念
21世紀的今天,社會已經由重視科學技術為主發展到以人為本的時代,教育作為培養和造就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進社會發展和完善的崇高事業,自然應當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因此,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它更貫注人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更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自身的發展與完善。鑒於此,現代教育已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並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青睞與關注。
全面發展的理念
現代教育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因此它更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現在宏觀上,它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國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體的全面發展,以大力提高和發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民族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為根本目標;表現在微觀上,它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這就要求人們在教育觀念上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由專業性教育向通識性教育的轉變,在教育方法上採取德、智、體、美、勞等幾育並舉、整體育人的教育方略。
素質教育的理念
現代教育揚棄了傳統教育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吸納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更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工作及其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針對傳統教育重知識傳遞、輕實踐能力,重考試分數、輕綜合素質等弊端,現代教育更加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造,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主張能力與素質是比知識更重要、更穩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來抓,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強化素質為基本教育目標,旨在全面開發學生的諸種素質潛能,使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提高人的整體發展水準。
創造性理念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現代教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目標。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現代教育主張,完整的創造力教育是由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與創業教育(指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二者結成而形成的生態鏈構成。因此,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
主體性理念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個性化理念
豐富的個性發展是創造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源泉,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它需要大批具有豐富而鮮明個性的個性化人才來支撐,因此它催生出個性化教育理念。現代教育強調尊重個性,正視個性差異,張揚個性,鼓勵個性發展,它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主張針對不同的個性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創造條件。它把培養完善個性的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要素與環節之中,從而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特別是人格素質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個性化理念在教育實踐中首先要求創設和營造個性化的教育環境和氛圍,搭築個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觀念上它提倡平等觀點、寬容精神與師生互動,承認並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位學生個性的展示與發展提供平等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習者各顯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個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實現從共性化教育模式向個性化教育模式轉變,給個性的健康發展提供寬松的生長空間。
開放性理念
當今時代是一個空前開放的時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的網路化,經濟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更加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方位開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育過程的開放性,教育目標的開放性,教育資源的開放性,教育內容的開放性,教育評價的開放性等等。教育觀念的開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廣泛吸取世界一切優秀的教育思想、理論與方法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開放性即教育要走國際化、產業化、社會化的道路;教育過程的開放性即教育要從學歷教育向終身教育拓寬,從課堂教育向實踐教育、信息網路化教育延伸,從學校教育到社區教育、社會教育拓展;教育目標的開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斷開啟人的心靈世界和創造潛能,不斷提升人的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拓展人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教育資源的開放性指充分開發和利用一切傳統的、現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質的、精神的、現實的、虛擬的等各種資源用於教育活動,以激活教育實踐;教育內容的開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設置教育教學環節和課程內容,使教材內容由封閉、僵化變得開放、生動和更具現實包容性與新穎性;教育評價的開放性指打破傳統的單一文本考試的教育評價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彈性的教育評價體系與機制。
多樣化理念
現代社會是一個日益多樣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結構的高度分化,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和多變,以及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這首先表現在教育需求多樣化,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人才的規格、標准必然要求多樣化;其次表現在辦學主體多樣化,教育目標多樣化,管理體制多樣化;再次還表現在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質量的標准多樣化等等。這些都為教育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它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進行柔性設計與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學實踐的彈性教學與彈性管理模式,主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寬松的社會政策法規體系與輿論氛圍,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生態和諧理念
自然物的生長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人才的健康成長同樣也需要寬松和諧的社會生態環境的滋潤。現代教育主張把教育活動看作是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這一整體既包括教育活動內部的教師、學生、課堂、實踐、教育內容與方法諸要素的親和、融洽與和諧統一,也包括教育活動與整個育人環境設施和文化氛圍的協同互動、和諧統一,把融洽、和諧的精神貫注於教育的每一個有機的要素和環節之中,最終形成統一的教育生態鏈整體,使人才健康成長所需的土壤、陽光、營養、水分、空氣等各種因素產生和諧共振,達到生態和諧地育人。所以,現代教育倡導「和諧教育」,追求整體有機的「生態性」教育環境建構,力求在整體上做到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營造出人才成長的最佳生態區,促進人才的健康和諧發展。
系統性理念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學習化社會的到來,終身教育成為現實。教育成為伴隨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因而,教育不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也不僅是個人成長的事情,而且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大事,是整個國民素質普遍提高的事情,是關乎精神文明建設及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大業,它是一項由諸多要素組成的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許多行業和部門,所以需要全社會普遍參與、共同努力才能搞好。所以,與傳統教育不同,轉型時期我國正在形成的是一種社會大教育體系,它需要在系統工程的理念指導下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和一體化運作,以培養人們的學習能力,提升人們的生存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實現社會系統內部各環節、各部門的協調運作、整體聯動為基礎,把健全教育社會化網路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中心工作來抓,促進大教育系統工程的良性運行與有序發展,以滿足學習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

閱讀全文

與教學教育理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