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人民教育出版社詩歌教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詩歌教學

發布時間:2021-03-15 05:19:18

1.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本課內古詩詞(人民教育出版社)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唐)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 杳杳鍾聲晚.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王維的詩公布要內容跪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鳥鳴澗 【唐】 王維 體裁:【五絕】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一到十二冊就這三首是他的,記得給分啊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古詩只要古詩名

共有兩個單元和課外古詩詞閱讀近28首都是學習古詩詞和文言。

第五單元
1.與朱元思書
2.五柳先生傳
3.馬說
4.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6赤壁
7.過零丁洋
8.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山坡羊·潼關懷古

第六單元
10.小石潭記
11.岳陽樓記
12.醉翁亭記
13.滿井游記
14.飲酒(其五)
15.行路難(其一)
16.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8.己亥雜詩

課外古詩詞背誦
19.贈從弟(其二)
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登幽州台歌
22.終南別業
23.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2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25.無題
26.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27.登飛來峰
28.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

4. 跪求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全程設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的答案,謝謝!! 2 3 3 5 3 1 3 7 8 4 @ qq .com

靜夜思,李白我愛你中國

5. 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課本每冊後面的十首古詩

七年級上冊 【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鍾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南宋)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七年級下冊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唐)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八年級上冊
【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野望】(王績·唐)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黃鶴樓】(崔顥·唐)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秋詞】(劉禹錫·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魯山山行】(梅堯臣·北宋)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浣溪沙】(蘇軾·北宋)蘭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八年級下冊
【贈從弟】(劉楨·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陳子昂·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無題】(李商隱·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歡】(李煜·五代南唐)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登飛來峰】(王安石·北宋)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九年級上冊
【觀刈麥】(白居易·唐)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月夜】(劉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卜運算元·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破陣子】(晏殊·宋)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浣溪沙】(蘇軾)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朝天子·詠喇叭】(王磐·明)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九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 【從軍行】(楊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羌村三首】(杜甫)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登樓】(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李白)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望月有感】(白居易)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宋)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別雲間】(夏完淳·明)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6. 關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第十二冊語文書所有文言文與古詩的意思與註解

1卜運算元·詠梅

一、教材說明

這首詞是毛澤東讀了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同題詞後寫的。詞的大意是:風雨剛剛把春天送回來,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刻,懸崖邊上還盛開著俏麗的梅花。梅花雖然美麗,但並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信息。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感到無比欣慰。

陸游的原詞是他堅貞不屈的品格的寫照。陸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時代,面臨山河破碎的現實,他力主抗戰,然而遭到的卻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擊和排擠。詞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斷橋邊自開自落,無人理睬,暮色將臨,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這顯然是陸游不幸遭遇的縮影。陸游雖然飽經摧殘,屢遭打擊,但矢志不移。他就像那株梅花一樣,不想去爭艷奪寵,任憑百花的妒忌與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堅定的信念和堅貞不屈的品格。

這兩首詞,雖然寫的都是梅花,但由於毛澤東和陸游所處的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涵也就明顯的不同。這是理解本課的一個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2.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三、教學建議

1.預習中關於「詞牌」的介紹,僅要求學生對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不要求知之過深,也不必加以發揮,只要知道「卜運算元」是一種詞牌名即可。教學可以由學生讀讀背背其他的詞導入。

2.高年級詩詞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在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根據這一要求,可先讓學生自讀,做到能正確朗讀。然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把課文讀熟,大體了解詞意。教師可啟發學生講一講詞的大意,對講錯的地方,師生互相補充修正。在讀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指導可在學生基本了解詞意、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行。指導的基本方式是: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試讀——示範指導——再練讀——再試讀。還可以創設情境,如展示圖片、配上激昂歡快的樂曲等,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詞的朗讀與古詩略有不同,同樣講究節奏與韻律,但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更加連貫,上下闋之間停頓略長一些,注重意境的營造。這首詞在語言形式上接近現代漢語,便於朗讀時情感的醞釀與抒發。

4.在讀、悟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毛澤東筆下梅花的特點——凌寒獨放、俏不爭春、樂觀謙虛來討論交流,領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與開闊的胸襟,從而滿含激昂贊嘆之情讀出梅的風姿,梅的品格。文中附了陸游的詞,可讓學生對比讀一讀,體會兩首詞同樣寫梅,但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兩首詞各賦予梅花不同的思想內涵,不必引導學生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5.「思考·練習」中第二題的意圖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贊頌的梅花不畏艱難險阻、凌寒獨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可在學生基本理解詞意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充分講講自己的看法。必要時教師可參考「教材說明」和「參考資料」作一些指點。

第三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根據詞句中「懸崖」「百丈冰」「花枝俏」展開想像,從而加深對梅花品格的理解。學生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畫簡筆畫,教師對學生基本合理的想像要予以肯定。如有必要,教師可搜集一些著名畫家為這首詞所配的畫,但不要以此為標准答案來限制學生。選做題的主要目的是積累。一是通過這首詞的學習,激發學生誦讀和積累毛澤東詩詞的興趣,有條件的,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搜集毛澤東詩詞的圖文音像資料,做好准備,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二是將陸游的詠梅詞背誦下來。

6.對詞語的理解,要放入這首詞中,聯系句子體會。以下解釋僅供參考。

百丈冰:形容極度寒冷。

叢中笑:百花盛開時,感到欣慰和高興。

開無主:無人過問,無人欣賞。

更著:更加受到。

四、參考資料

毛澤東與梅花中國的傳統文人視梅花為花中「清客」,並把它與松、竹稱為「歲寒三友」。在大自然千姿百態的花卉中,毛澤東最喜愛梅花,他用過的地毯、筆筒、茶杯、煙灰缸、飯碗上均見花枝搖曳的梅花圖案。上海宋慶齡故居的梅花地毯就是毛澤東所贈。中國歷代詠梅的佳作,毛澤東幾乎都閱讀並手書過。這種雅緻深婉的梅花「情結」,銘刻著一代偉人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追求。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南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亦工詞。曾任鎮江、夔州通判等職。他堅決主張抗擊金朝統治者的侵擾,因此受到投降派的壓制。他一生勤於創作,留下詩詞文章很多,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逸稿》《老學庵筆記》等。

10 古詩三首

一、教材說明

本課選編了三首古詩:《長歌行》《七步詩》和《出塞》。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全詩的大意是:園子里那綠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陽一出就曬幹了;溫暖的春天給萬物帶來了恩惠,使它們充滿了生機,可常常擔憂秋天的到來,因為一到秋天,草木枯黃,百花凋零,萬物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河流都向東流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流回來呢?青少年時期不努力學習,到老了傷心後悔也沒有什麼用了。前四句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返,後一句直抒胸臆,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七步詩》的作者是三國時期的詩人曹植。全詩的大意是: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兩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後一句話鋒一轉,集中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他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出塞」,就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寫到邊關,明月和邊關已經成了戍邊將士生活中的兩個典型景物。大概守衛邊關的戰士們,白天軍務繁忙沒有時間想家,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孤寂凄清,舉頭望見那千里與共的明月,低下頭不免思念起故鄉的親人來。全詩的大意是:這明月就是秦漢時戍邊將士仰望過的明月,這邊關就是秦漢時戍邊將士守衛的邊關,久別親人,經過長途跋涉,到邊防線上駐守的將士們還沒能回到家鄉。只要有李廣那樣的大將戍守邊關,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願。

二、學習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默寫《出塞》。

3.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的真摯感情。

三、教學建議

1.學習新課之前,可引導學生舉行小小賽詩會,背誦一些曾讀過的古詩(包括課內外讀的),或創設一些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教學本課前,可讓學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在自讀的基礎上,藉助課文中的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並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糾正讀音,說說詩句的意思。學生對詩歌大意有了基本了解後,再指導邊讀邊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像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後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每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最後,組織學生背誦、默寫。

3.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可以分幾步進行。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詩歌講了些什麼(即大體理解詩意,不是逐字逐句講析)。比如,「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學生只有知道這句詩講的是「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長出來的,豆秸怎能如此急迫地去煎熬豆子呢」,才能體會到曹植對同根相煎的悲憤感情。其次,要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的重點語句。《長歌行》、《七步詩》都是借物抒情的,對物的描寫是為了引出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因此要抓住表達主要意思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些重點詩句,去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三,要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描述的意境,如《出塞》,可引導學生想像,那些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的戰士,面對一輪明月,可能會想些什麼,從而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第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入情入境地讀。

4.「思考·練習」第一題要求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和默寫《出塞》。三首詩歌的內容、風格不同,朗讀時感情處理也應不同。第一首前兩句可以用欣喜感激的語氣。「衰」是對蕭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對惋惜心情的表達。最後以嘆惋、勸勉的口吻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二首,由於詩人與其譴責對象的特殊關系,因而讀起來應委婉又深沉,諷刺之中有提醒和規勸的口吻。第三首則讀出悲壯慷慨的氣勢。在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基礎上多讀幾遍,再讓學生練習背誦。默寫時,要注意把字寫正確,還應注意標點符號。

「思考·練習」的第二題,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理解一些關鍵字詞的基礎上,了解詩句的大意。可先讓學生反復讀一讀詩句,聯繫上下文思考加點詞的意思,有的也可查查字典;然後講講對詩句的理解。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追求統一的答案。因為事實上,古詩的不少詩句是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的。

本題所列的第一句,「布」,此處可解作「分散到各處」;全句可解作:溫暖的春天把恩惠分給萬物,使萬物都有了光輝,充滿生機。第二句,「然」,指燃燒,「泣」,指哭泣;全句可解作:豆秸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第三句,「關」,此處指邊關,「還」,回家。全句可解作: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還是秦漢時的邊關,從遙遠的家鄉來守衛邊關的戰士們還不能回到家鄉。「秦時明月漢時關」實際上暗含著一個意思:自秦漢修築邊關防胡南下以來,一批又一批的將士被派遣到這里守衛邊疆。

5.要注重課外拓展。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搜集與詩、詩人相關的資料。如,搜集有關《七步詩》的傳說,讀其他邊塞詩詞、勸學詩,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

四、參考資料

樂府漢代的詩歌體裁。原是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它的主要任務是採集各地民間詩歌和樂曲。後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叫做樂府。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作品有《曹子建集》十卷,收詩八十餘首,文賦四十餘篇。

王昌齡(?—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江寧(今南京)人。一說太原人,又說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考取進士,雖升至校書郎,但後來一再被貶,終竟被刺史閭丘曉忌才殺害。存詩一百八十多首,多寫邊塞和婦女生活。情深意切,語言精練。作品有《王昌齡集》。

龍城飛將「龍城」指盧龍城,在今河北省,漢時屬右北平郡。「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以英勇善戰聞名。西漢武帝時,封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聽說以後,稱李廣是漢朝的飛將軍,一連好幾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區。

15 古詩兩首

一、教材說明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詩歌開頭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但他並不感到恐懼和痛苦。「元知」,即本來就知道,「萬事空」的意思是:當人死去後,世上的萬事萬物對他來說都變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著牽掛了。這話看來平常,但在全詩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現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同時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也就是說,陸游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唯獨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懷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沒能親眼看到支離破碎的祖國重新統一。這一句是向兒子們交代他畢生的心事,下一句寫對兒子們的囑托和深切盼望。「王師」指宋朝的軍隊。「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進攻。「中原」泛指被金人佔領的失地。寥寥數字,既包含詩人熱切的盼望,堅定的信念,也寄託著把他呼號一生「北定中原」的心願和未了的事業要下一代來繼承,希望孩兒們努力奮斗,實現遺志,不要忘記你們父親還在九泉之下等候著北定中原的勝利消息。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端,直接敘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志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一。這對於多年漂泊「劍南」急於結束流落返回故鄉的詩人來說,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涌、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詩的第二聯,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帶著欣喜的熱淚,回看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雲早已驅散,正沉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悅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於一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恰當地把詩人大喜欲狂的心態逼真地表現出來。「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的遐想,於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把內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升華。尾聯是想像中的具體還鄉路線,「巴峽」是出發之地,「巫峽」是必經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這一句准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二、學習目標

1.學會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乃翁、涕淚、巫峽、洛陽。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默寫《示兒》。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三、教學建議

1.有條件的地方,可布置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陸游、杜甫的資料,了解他們生活年代的情況,他們寫的其他愛國詩篇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2.教學《示兒》,教師可從陸游臨終遺願導入課題,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體會這位愛國詩人遺囑的感人之深。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先讓學生說說課前收集的資料,了解安史之亂帶來的戰亂之苦。在這個基礎上來讀課文,對杜甫的「喜欲狂」可能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3.教學這兩首詩,還是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可讓學生參看注釋並聯繫上下文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然後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例如《示兒》,可讓學生先說說,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詩句、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從「悲」字學生可能體會到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從後一句中可能體會到詩人對收復失地寄予的無限希望。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讓學生說一說,杜甫高興的原因是什麼,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看出杜甫的高興。

4.這兩首詩明白如話,卻感情飽滿深厚,都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這一點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陸游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啊!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激動、歡喜,不僅僅是自己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教學時,可在學完兩首詩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練習」第三題,讓他們體會悲之切和喜之狂表達了相同的愛國之情。如果有可能,可讓學生補充朗讀幾首兩位詩人的其他愛國詩篇,如,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杜甫的《歸雁》和《月夜》,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思。

5.「思考·練習」第二題是引導學生理解詩句,並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展開聯想,以體現本組「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訓練項目。

第一句,「但」,只;「悲」,悲傷;「九州同」,中國的統一。全句的意思是:我本來知道人一死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只是不能看見祖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第二句,「妻子」,夫人和孩子;「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全句的意思是: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們的憂愁不知哪裡去了;我胡亂地把詩稿和書籍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至於「想到了什麼」,可放手讓學生講自己的聯想,切不可提供什麼標准答案。

四、參考資料

陸游一生創作詩歌很多,

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他的詩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卷之作。胡應麟謂此詩「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他比李白小十一歲,兩人友誼深厚,創作成就各有千秋,難分伯仲,中國文壇上稱為「李杜」,一為「詩仙」,一為「詩聖」。杜甫一生寫了許多詩,流傳至今一千五百餘首。他的詩宛如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生活,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洋溢著愛祖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為「詩史」。在創作方法和技巧方面,杜甫不愧為全能的詩歌藝術家,各種體裁都有佳作,表現方法豐富多彩,風格深沉,旋律悲壯,特別是在語言的提煉和運用上,堪稱一代宗師,為我國的詩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春望》《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等。

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安祿山趁唐朝政治腐敗,在范陽發動叛亂。叛軍南下攻佔洛陽、長安。唐朝用大將郭子儀等率軍平叛。後來,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至763年,唐朝才打敗叛軍。

25 古代寓言兩則

一、教材說明

本課選編了兩則古代寓言。這兩則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現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矛與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兩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這種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矛與盾》全文僅四句話,分兩層意思,前兩句講這個人如何誇耀他的盾和矛,後兩句寫他如何被人問住,無言以答。《鄭人買履》也分兩層,先陳述這個人從量尺碼准備買鞋到後來「遂不得履」的全過程;然後用簡單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前後兩部分的內在聯系都很緊密。兩則寓言都沒有作者的任何評論,而用對話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給讀者留出思考的餘地。

除了繼續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學習本課的難點。而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可作為教學的重點。

選編這兩則寓言的意圖是,在第十一冊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基礎上,繼續讀一點文言文,為初中學習打一點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從這兩則寓言中領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二、學習目標

1.學會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藉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三、教學建議

1.這兩則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釋可供藉助,

小學生讀起來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冊已接觸過文言文,學生多少有了一些經驗。因此,和現代文的教學一樣,仍應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精當講解。不要講語法知識。教材中的注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句,還可讓學生從中逐步體會古今詞義、表達方法的不同。要啟發學生善於充分利用,但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這些注釋。

2.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每課時可以集中學習一則寓言。兩則寓言除具體內容不相同外,有許多相同之處。現以《矛與盾》為例,建議如下教學步驟:首先,教師范讀,讓學生藉助注釋試讀課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著,指導朗讀,把句子讀正確,讀流利,在反復讀文中進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而後,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練習講寓言故事;最後,討論、理解寓意,並聯系實際談談感受。

3.指導朗讀和背誦是教學重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讀古文的經驗。現在的學生閱讀古文的障礙在於古文詞語、句式運用與現代文存在差別。這種障礙的消除,對小學生來說,不能講古漢語的詞法、句法。主要方法是:首先讓學生參考注釋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後通過反復朗讀,整體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學生練習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兩則寓言的朗讀,除了須正確停頓、突出重音外,還應注意語氣和節奏。

矛與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其中,前面部分,那人吹噓自己的盾和矛的兩句話,要適當突出對應的部分,語氣語調比較張揚;後面部分「其人弗能應也」則語氣改緩變沉,與之形成對照。「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應讀出問句的語氣(尾音稍上揚)。還可以設想是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語氣、節奏:年輕氣盛者問得俏皮一些,稍快些;年老或斯文些的人問得舒緩些……都可表現一定的幽默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4.「思考·練習」第二題「讀一讀,說說句子的意思。」此題目的在於將文中較難的句子列出來重點理解。引導關注文言文的詞句運用特點,領悟用現代漢語表達文言句子意思的方法。做這一練習,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注釋理解句意並結合指導朗讀進行,也可以安排在讀好課文、理解寓意之後進行。但無論在什麼時候進行這項練習,都宜採用整體感悟、通句揣摩的方法。千萬不要講文言虛詞、實詞及句式的知識。以下是列出的五個句子的大意,供參考。

(1)「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意思是:我的盾(非常,很,特別)堅固(結實),沒有什麼東西能穿透(它)。或:我的盾堅固得很,什麼東西都穿不透。

(2)「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意思是:我的矛(特別,非常,很)鋒利,對於物體(東西)沒有不能穿透的。或:我的矛鋒利得很,什麼東西都穿得透。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或:用您自己的矛戳您自己的盾,會怎麼樣呢?

(4)「至之市而忘操之。」意思是: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時候,卻忘了拿尺碼。

(5)「何不試之以足?」意思是: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鞋呢?

5.「思考·練習」第三題,意思是通過「用自己的話說說那個賣矛又賣盾的人和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哪裡」,理解寓言的寓意,受到啟發和教育。感悟寓言的寓意,關鍵在於熟悉寓言講的故事。所以,進行這一步教學,應安排在指導學生熟讀課文之後,先讓學生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講講寓言故事,然後組織討論:寓言中人物說話、辦事可笑在哪裡,為什麼可笑,從中悟到了什麼道理。為使人人參與思考,可先小組交談,再全班討論。學生感悟不準、不到之處,教師要作適當引導、點撥。

6.課後選做題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從學習寓言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啟發想開去,舉出生活中遇到的這類現象,學以致用。這一環節很重要,因為只有能辨識生活中的類似現象,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7.本課生字大多數都可以通過與學過的字比較,來識記字形,區別字義,練習書寫,例如,矛—予、譽—謄、履—復。

四、參考資料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讒害,被殺於秦。他的著作後人稱作《韓非子》,現存55篇。他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提倡「貴族」「民萌」(氓)平等;反對「用人唯親」,提倡「用人唯賢」;反對儒家的「禮治」,提倡「法治」;同時還提出「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手段)和「勢」(君主的權力)來和「法」相輔相成。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6冊語文後面古詩

龜雖壽
神龜雖壽
猶有盡時
騰蛇乘霧
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8. 八年級上冊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課內外古詩!! 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 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史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

課外古詩: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浣溪沙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9. 誰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語文課本1—12冊的古詩(要全)

小學生必背古詩八十首:
1長歌行--漢樂府 2七步詩——曹植 3敕勒歌——北朝民歌。。。12冊全部的都有,但懸賞分都沒有,不想寫了

閱讀全文

與人民教育出版社詩歌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