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高效課堂教學流程

高效課堂教學流程

發布時間:2020-12-13 06:29:55

㈠ 作為教師,怎樣進行高效課堂教學

立足實際,開展高效課堂教學幾點想法
1、從學生實際出發
2、教師引導學生自學
傳統習慣認為,教師講得越多、越細、越深、越透,學生學得就越快、越好,一直認為教師帶領學生,總比學生自己摸索要來得更快一些。事實上,這樣做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學生成了被動的啞巴。
教也是有講究的。教什麼?怎樣教?學生會的不教,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行解決,教師少講精講,只作點撥性的引導。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方法就是一個例證。教師絕不就題講題,或只找出答案,而是尋找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教的方式,都是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不必重復;講得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補充;講錯了的,教師則啟發讓學生進行更正。這樣,教師講的時間就少了。
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幾乎都是讓學生自學。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點撥。教師幾乎成了啞巴,不是說教師無為,而是從一線退到二線,為學生自學、思考、討論、答疑當好參謀,創造條件盡可能地讓學生有為,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自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好比是在駕駛汽車,而教師好比是路標,任務就是引導學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3、生生互學,師生互教
兵教兵,針對學生在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兵教兵是全過程、全方位的,更多地體現在課後。
兵教兵、一幫一不僅有力地解決了學困生的問題,而且還促進了優秀學生的提高。優秀學生要想幫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學習上也有了緊迫感,還把自己理解的知識清晰地表述出來,這本身就是另一種提高,以達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大練兵的效果。
4、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
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自學,但自學並不只是單純地看書,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這些活動中,讓他們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學生自學的過程更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在沒有自學之前知識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過經歷自學過程,得到對這些知識的自我感悟,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學生在教師明確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各自的親歷體驗,往往對問題的解決能達到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效果,這更是一種創新。
5、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
結對幫扶,調動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將學困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與優生同桌,結成學習對子.課上老師提問最多的是這些學生,板演最多的是這些學生,釋疑、點撥最多的是這些學生,課後談心交流最多的還是這些學生。老師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生活,以全方位的人文關懷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以熾熱的情感使過去備受老師冷落和同學歧視、家長打罵的後進生有了自尊、自信。每堂課自學後的提問,要從最後一名叫起。最後一名學生有了進步,自然水漲船高。學科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差生的學科,學校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差生的學校。
6、堅持三清
所謂三清,其實就是堂堂請,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學生向每節課要質量,向每天要質量,向每周要質量。三清中最重要的是要堂堂清。只有每堂課都力求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務,那麼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所謂日日清就是每天不折不扣的完成學習任務,為配合學生日日清,老師當天批閱學生的作業;周周清實施周五驗收制度。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當驗收組長,任課教師和班上的尖子生當驗收員,班與班對調驗收。對清不了的內容,由任課教師利用雙休日幫助落實補救措施,再接受驗收。
7、提高認識,打造高效的課堂
(1)每一位學生的高效:辦學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提升、發展,課堂兩個關注,即關注每一個有問題的學生,關注每一學生的問題。相信只有差異沒有差生。教師的苦是在把差生教好。課堂紀律差是學生閑,閑則生非,課堂不允許一個學生閑,忙了,紀律就好,成績就好。
(2)每一分鍾的高效:學校最大的浪費是課堂時間的浪費。存在教師假教和學生假學的現象。課堂要打假,打教師教的假,學生學得假,沒有面向全體學生、沒有讓學生參與、沒有指導學生自學、沒有圍繞三維目標展開是假教,教學就是要教學生不會的,學生會的不教,照本宣科也是假教。學生沒有用腦獨立思考、東張西望、看熱鬧是假學。課堂放手但不放任,讓學生自主卻不自流,相互學習、合作學習,但卻不浮動。課堂是有目標、有責任的。自學有效,合作有效,探究有效,讓學生緊張地學習。緊張就是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全神投入。為目標不懈努力,達成目標。不能讓學生一聽就會,一做就錯。學生課堂上緊張,課後才輕松。通過抓學習的辦法抓學生的紀律,抓學生的素質。

㈡ 小學高效課堂的具體教學流程是什麼

一、教學導入
二、自主預習
三、合作探究
四、交流展示
五、拓展延伸
六、鞏固提高

㈢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有效備課構建有效教學
內容提要:備課是教師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索、逐漸成長,備課不等同於寫教案,教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綜合活動,任何一種備課形式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課堂教學,備課的關鍵是思想和方法,而恰當的備課形式對教學是有著積極的影響的。
關鍵詞:個人備課 集體備課 改革 探索 有效備課
課程改革在發展中,教育在發展中,科技在發展中,社會在發展中,有效教學的標准和內涵也會處於辯證的發展中。有效教學將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永遠的牽掛。新課程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有效學習,要求教師進行有效備課。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那麼面對新課程,教師該如何有效的備課呢?有效,是課堂教學的永恆主題,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深化學校教學改革的基本任務,也是課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
備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備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一備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學科知識、技能的載體,教師更要考慮的是如何用教材。從備課的流程來看,教學設計必須源於對教材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教師只有認真細致的研究教材,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教學設計。弄清所備課的內容在本冊,本章節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或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就此設計教學的三維目標,設計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設計突破關鍵點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設計了切合實際的、貼近學情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以及創新點、德育點;是不是設計了合理的習題、考點、板書、課堂檢測和課後作業;從而把課上得扎實有效,脈絡清晰。深鑽教材,有效挖掘利用教材是有效備課的重要環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但同時必須有自己的思考,講出新意和深意。否則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總之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教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必須有效的備好課。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的備課要備而能用,既要有利於教,也要有利於學生的學。
第二備學生。學生不是白紙,他們接受著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積淀,我們在備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備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上課時,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矯正,讓學會的學生去教不會的學生,讓他們體會到做教師的樂趣與辛苦。有助於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
第三備方法。教師在備課中更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課堂通暢有序,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挖掘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從而創造出高效率的教學。如對於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想辦法構建理論知識的建立過程,層層漸進,逐步突破。或是給學生一個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去探索。學生必須通過自主地探索、不斷地分析最終才能自己解決問題。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首先要把握教學目的和任務,要選擇和運用與教學目的和任務相適應的能夠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教學方法。例如:傳授新知識時,要充分發揮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的效用;培養技能技巧時;則要選用練習法、實驗法等。其次,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把握好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的性質和特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例如:重在概念理論性總結的知識內容多採用講授法,而重在過程探索性的知識內容則採用實驗、演示與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各種教學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學實踐中產生的,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服務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局限性。例如:講授法能在短時間內傳遞信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但片面使用這種方法,就會妨礙學生直觀記憶能力的發展,不能充分形成學生的技能技巧。每種方法都有長處和短處,因此,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不能單一化,必須在正確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從教材的需要出發,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組合,以長克短,靈活地設計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創造性,以取得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四備習題。古人雲,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練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鏈條,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起著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在備課時我們要重視習題的設計,避免機械、重復、單調應該有目標,有層次,有重點,有拓展。具體就是要目的明確,必須服務於教學目標,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關,數量要適當,難易適度,要有變化性,多樣性,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引發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完成練習內在的動機。例如:在設計課堂練習時,一般採用分層練習,一些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全做,對於一些較難的練習讓學生選做;在家庭作業設計上,我一般設計開放性作業,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與家人和朋友進行交流。
第五備情緒。積極的情緒可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消極的情緒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情緒因素,是備課環節中一個重要成分,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發展服務,因此,作為教師要採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在與學生接觸中,了解、分析、記錄學生們的情緒變化,調整方法、制定相應措施,千方百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在教學設計中,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整到比較理想的、十分高漲的情緒狀態。新課程教師要必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自由、安全、人文的教學情境,才能提高教學效益。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教學對象來選擇和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通過創設不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苦學」變成「樂學」,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 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創設問題情境是指創設與教學目的內容、學生認知結構有關的事物,以激起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進入思維、探究的理想狀態。教師要通過創設比較性問題情境、設過程性問題情境、思維性問題情境、興趣性問題情境、經驗性問題情境等,創設各種新穎的、靈活的、巧妙的、有趣的、針對性強的問題情境,並要逐步地提高創設問題情境的層次,不斷吸引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能夠激起學生思維「高峰」的條件與機會,以激起學生思維的高度興奮,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開放性、多向性、流暢性、靈活性與獨創性,目的是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一個最佳的靈感狀態或准靈感狀態,期待「奇跡」的發生,以便探尋課堂教學的高潮。以演示創設情境、以多感官參與創設情境等活動創設情境,理解現實內涵,增強學生學習慾望,提高學習樂趣。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根據學科內容、課程特點、教學環境等因素,創設聲情並茂的教學情境,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六備自己。法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盧梭道:「我覺得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的知識。從哲學角度,深刻地強調了人做為人要充分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要充分認識自己。教師在教學前的教學設計中反思和設計自己。教師通過自我反思和認識過程,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勢得到充分體現,使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減少到最低點,以最佳的心態和形象投入到教學氛圍中,全面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教師要虛心學習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從中吸收有價值的、可資借鑒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要結合教學內容和自己的個性特長、性格特徵,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風格。結合自己的教學個性,培養自己的教學風格,注重教學風格的有效性。新課程教師在認真而全面認識自己基礎上,盡可能採取補救措施,達到長善救失的效果。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能力特徵等方面准備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弱點。
第七備反思。教師根據上課情況自我檢查。每次上完課後,教師都要抽出一段時間來回憶一下課上講的內容、學生的聽課情況,從中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然後記錄下來,作為課後總結的基礎材料,以備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用;其次是教師間的交流,即上完課後教師之間互相交換信息,介紹各自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共同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並記錄下來作為資料。要從學生的作業中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找出上課過程中的不足,給以後的教學提供經驗和借鑒,避免重復性錯誤的發生。開好學生座談會。教師有時不能准確地找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通過座談會這種方法請學生來提意見,可以反映一定的情況。須注意的是教師不可諱疾忌醫,應以求教者的身份虛心請學生發言,少聽贊揚,多聽批評,盡量不為自己辯解。這樣做不但不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會密切師生關系,聽到學生對自己教學的真實意見,有助於自己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教學過程的各基本要素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比較,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訂出改進方案。

㈣ 高效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能夠積極地並且是自信地學習,是學生學習狀態很重要的標志。談起學習,很自然會聯想起背許多公式,做大量繁雜的題,這既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也並未反映學習的本質,長期這樣,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不良感受。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新的課程標准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主張全面評價學生的教學過程、情感與態度。新的理念必然會帶來新的學習方式的革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
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應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性、創造性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轉變: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求真理,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與錯誤。教師「應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㈤ 如何實施高效課堂的教學

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
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說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收發作業等。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鍾,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可以學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自學方案,解答學生疑難。對於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解決不了的問題精講,遺漏的問題予以補充。以課堂作業、來回巡視等手段督促學生自學,最大限度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創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創新能力。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語文知識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例如:學習《海的顏色》一文,分析在不同的地點,海的顏色是怎樣的?為什麼會呈現出這種顏色,學生先自己讀,然後勾畫,再體會,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要求學生依同樣的方法自學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氣味。學生通過學法指導後練習學法,最後掌握學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有法可依的。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來得出結論,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

㈥ 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基本流程有什麼異同

傳統課堂強調以「教」為中心,衍生出的是「師」中心。雖然課改以來,也一直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強調。不改變「教」中心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生」中心。
我們來看看傳統課堂上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就會明白為什麼它是「教」中心、「師」中心了。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傳統課堂上老師最常用的教學法,俗稱滿堂灌。教師站在三尺講台上以一個拯救靈魂的說教者的姿態出現,滔滔不絕的講授某種知識,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機械的記憶。
2、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是在運用和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非常有限。它一般是以課堂前5——10分鍾預習的形式出現的,或者課中就某一個問題進行獨立學習。但學生並沒有機會展示自主學習的結果,只是用來輔助老師接下來的教學而已。一方面學生心知肚明老師一會還要講乾脆就不好好自學,另一方面學生的一些想法和見解得不到表達實際造成了自學效果的無用。即使讓學生提出問題,但課堂幾乎總會被少數反應迅速的「精英分子「所壟斷」,「沉默的大多數」依然沉默。
3、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這里的問題就在於是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不能讓老師回答學生的問題呢?只有解決了學生的問題才是使學生真正得到進步的啊!老師提出的問題對學生一定有用嗎?老師提出的問題涵蓋了學生存在的所有問題嗎?老師這是在代替學生。所以老師越教水平越高,學生越學能力越差。錢理群在《語文教育新論》里就這種「請君入瓮」式的談話法有一段很精闢的論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教師預設的,所列問題帶有執教者強烈的經驗主義色彩,學生的討論和發言不管充分還是單薄,無不中規中矩甚至機械,除了印證『愚昧』與『悲哀』的既定結論,整節課沒有出現任何個性化思考的靈光,也沒有出現創造性思維交鋒的瞬間。」
4、情景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法運用的好不好關鍵看再現情景的主體是學生還是老師。如果是老師,則整個課堂成了老師的舞台。老師可以創設出鮮明形象的圖畫、生動有趣的視頻,藉助旋律優美的音樂,再輔之以生動的文學語言,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又像是在欣賞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但藝術品再好,終歸不是自己的。如果以學生為主體再現情景,則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像,開發智力等確有獨到之處。遺憾的是傳統課堂上的老師依然喜歡讓學生欣賞「藝術品」。
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演示可以提供給學生一種方法、規范、安全操作,也可以說明某種現象。但這種方法在傳統課堂上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學生只是看了聽了,並沒有實際操作和實驗,能真正理解掌握的很有限,更遑論應用了。所以演示法應該和實驗法、練習法配合使用,讓學生來動手。
現代教學中人們研究出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參觀法、實驗法、實習法、練習法等。這些教學方法在很好的發揮和運用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可惜在傳統課堂上很少使用。所以一直以來我們的老師都習慣運用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也就造成了課堂是「教」中心而非「學」中心。
高效課堂則徹底顛覆了這種以「教」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提出「學」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蔡元培說:「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這也正是高效課堂對老師的要求。其實教學方法本身並沒有好壞,關鍵看是怎麼運用。傳統課堂是老師運用教學方法教授學生,高效課堂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變傳統課堂上的教學方法為學習方法,通過自學、展示、反饋解決所有的問題。
自學包括獨學、對學和群學。首先自己獨立解決一部分問題,然後小對子之間互評,再有不會的求助於小組。通過這三步,學生基本能解決百分之八十的問題。再通過小組之間的展示,解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只有當全班都不會時,老師才出現。
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小組建設、導學案和評價體系。首先要把班裡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要創建自己的小組文化,體現小組生命力和凝聚力。展示時,以小組為單位。一組展示,其他組質疑、定評或補充。鼓勵小組間提出問題、敢於質疑和完善補充。展示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文字展示、口頭展示、動作展示、情景展示、表演展示等。
導學案是高效課堂的一條主線。學生的自學、展示都是圍繞導學案進行的。所以導學案的編寫是否具有開放性、探究性、主體性、互動性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效率和效益問題。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依靠導學案,所以編寫導學案成了教師的主要工作。導學案上一般分三大塊。第一塊是學生的獨學內容,第二塊是學生的對學和群學內容,第三塊是展示內容。每一塊都有時間限制。
每一小組展示完後都要接受其他組的點評、質疑或補充。優點提出表揚,不足之處予以批評指正,展示有錯誤或不足的地方及時指出來。保證了展示效果的正確性和促進每個小組的成長。
老師在高效課堂上是一個傾聽者、觀察者、記錄者、點評者和反饋者。老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通過觀察和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以便及時採取針對性引導。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老師要認真傾聽,記錄學生展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不即時指出,若無學生發現並指出,最後再由老師指出來。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家長、學校都不能包辦代替。學習是一種能力。學校教育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高效課堂反傳統,反知識本位,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表現能力等,是人本位的教育,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更符合人性發展的規律。

㈦ 高效課堂的基本流程包括哪幾個教學環節

三種模式的不同點:
肯普模式
肯普模式由學生、方法、目標和評價回這四個基本要素及答其關系是組成教學系統開發的出發點和大致框架,並由此引伸開去,提出了一個教學系統開發的橢園型結構模型,
首先,肯普列出了10個教學設計的「因素」,而不稱之為步驟,以表示它的整體性以及設計過程之彈性。
其次,肯普模式的另一個特色是將「學習需要」、「教學目的」、「優先順序」和「約束條件」置於中心地位,以強調教學設計過程中必須隨機拿這幾個因素作為參考的依據
迪克-凱瑞模式
迪科-凱利模式是典型的基於行為主義的教學系統開發模式。該模式從確定教學目標開始,到終結性評價結束,組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開發過程。在該模式中,教學設計活動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確定教學目標
(二)選用教學方法
(三)開展教學評價
尼文模式
將線性模式與環行模式相結合。該模型更加直觀形象地描述了教學系統開發的真實過程,有兩個方面特點:
1.將原來的評估部分細化為形成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兩部分。
2.設計、開發、實施以及形成性評價是一個循環往復的統一體。

三種模式的相同點:
一,都包括一些基本的教學因素。
二,設計活動相似。
三,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

㈧ 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基本流程包括哪幾個教學環節

高效,就是在比較短的時間里,用比較小的投入,得到盡量大的效率效益。
其一、所謂高效的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在新課程條件下,我們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是時髦的理念,而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需。
其二、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
因此,我認為,高效率的課堂,不僅是學生學有所獲,更是投入和產出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樂學:不僅掌握了知識,更增長了能力;老師樂教:不再聲嘶力竭,而是師生互動,適時點撥,少講精講。
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應取決於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即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方面,受益愈大,則課堂教學的質量愈高,效果愈好,鑒於此,我的理解是:
首先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理想,即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要從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規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課,使學生能從中學得到更多的東西,至於用何種方法和手段,則需要我們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高效課堂只有更高,永遠沒有最高,課堂教學雖然有法,但永無定法,這正是教師的發展之道,是教學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高效課堂是一種教育責任。即要求我們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高質量、高標准地培養人、發展人、成就人。高效課堂之高效不應該以教師教得如何為衡量標准,而應該取決於學生學到什麼,學得如何。從這個意義上講,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要從其效率和效益兩個層面來體現、評估。效率就是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整體發展水平和課外學業負擔方面;效益就是學生所受教育教學影響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開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重點體現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毅力等基本素質的發展方面。因此,高效課堂應是努力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這一手段,高水平地達成培養人的目的,高效課堂應是教學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結合。
三、高效課堂的評價標准:
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規范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為中介;以積極的課堂氣氛為依託;以科學的教學組織為保障。
高效課堂表現出六個力: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續的內在動力;適度的思維張力;強大的團隊合力;卓越的成功魅力;長遠的發展潛力。
四、高效課堂對學生表現: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高效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評價:1、高水平的教師向課堂要質量,低水平的教師向課後要數量。2、高水平的教師注重教學方法,低水平的老師側重教授知識。3、高水平的教師講究整體建構,低水平的老師注重細節雕琢。
1、目標取向評價與主體取向評價相結合2、師生互動評價的運用與課堂教學效果相結合。3、評價標準的相對穩定與不斷生成相結合。4、重視教學反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有一節成功的課堂,首先要有充分的備課,並且把備課過程形成教案,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重點和難點,從而開展針對性的講解。
改變以前滿堂灌的形式,把主體讓給學生,讓學生充當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角,教師起主導性作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引導下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教師在學生需要釋疑的關鍵時刻給予必要的啟發和點撥。總之,要保持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
三分教學,七分管理。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首先要樹立必要的威信,同時制定相應的課堂行為准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約束。課堂管理的好,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便於教師開展有效的組織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七、幾點感悟:
1、高效課堂它體現的是以人為本,以三維機制為准繩,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能力為目標,以過程和方法為依託,以情感和價值觀為紐帶的教學理念,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使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2、學習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要不斷的學習。高效課堂無論是從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師生探究、問題解決、歸納總結、強化訓練、版式設計、學法指導、作業布置、最後反思,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否則,高效課堂將成為一句空話.
3、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一生追求的目標。通過學習和交流,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諸如講得多,練得少;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學生回答不上來,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如學生回答了問題,沒有讓學生坐下或對學生的結論沒有說明正確與否,讓其他學生搞不清楚問題的正確答案;有時候老師提的問題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問題太寬泛,不具體;學生沒有糾錯本,糾錯沒有成為一種習慣;展示課的板書都很成功,我們平時做得不夠;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對新課程的理解不到位等等。通過聽專家的報告,更是對專家的科研成果贊嘆不已,反思我們自己平時還是思考的少,總結得少。
總之一句話,為了教育的輝煌明天,為了我們的事業,為了家長的期盼,為了學生的明天,我們努力把每一堂課上成優質課,上成高效課

㈨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歸納、總結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小學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模式」。為全面實施「小學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特製訂本教學模式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構建和實施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二、改革目標
1、目標多維
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於學生認知方面的發展,還應包含學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徵的形成,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因此,新型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諸如情感、意志、興趣、需要、價值觀、品德、審美情趣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2)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過程方法目標;(3)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科能力——知識與能力目標。
2、多元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缺乏和諧的師生雙向交流,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喪失,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新型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師生實現交流、互動,在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在教學中是合作的夥伴、交心的摯友。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元互動成為教學的亮點,只有多元互動才能產生教學的共鳴,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最大的教學益。
3、以學定教
學是教學活動的本源、基礎與條件,教必須建立在學的基礎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能否按照學的客觀規律而施教,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因學論教」。其一,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構模式,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並以最終達到教學目的來籌劃。其二,課堂教學要滲透學科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只有以學為本,因學論教,才能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
4、方法優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風格等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一方面倡導「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科學把握好和運用好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應該遵循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實踐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育人為主旨。
三、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其才能,發展其個性;要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氛圍;要發揚教學民主,還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
——開放性原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學生心理安全方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態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表現在教學內容上,既不拘泥於教材,又也不局限於教師的知識視野;表現在思維空間上,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不能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表現在教學結果上,不滿足於課本、權威、教師的所謂標准答案,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過程性原則。要改變過去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學生記憶現成結論為主轉到引導學生探求未知上來,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加強思維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挑戰性原則。教師要倡導和鼓勵學生開展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敢於向教師挑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二是敢於向課本挑戰,鼓勵學生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於向權威挑戰,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質疑權威的結論等。
——差異性原則。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學生的智慧類型、學習速度、個性特徵等方面。通過實施差異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
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新課程標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
1、「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2、「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自讀—交流—積累(拓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一)「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常式),即「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這是小學精讀課文教學的一種常用流程。該流程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課時完成,具體講: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優美的文章可用一課時完成(一課時即能體現出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篇幅較長又難懂的課文可用二至三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但原則上以兩課時為主,在兩課時的教學中基本式的後兩個流程可以有機地分散到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中,為保持結構的完整性最後一個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課時中體現,這要視情況而定。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激趣導課,揭示課題——初讀交流,整體感知——細讀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華,歸納總結。
1、激趣導課,揭示課題。
導課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間接導課,二是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預習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畫面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疑問導入法等等。前六種導入法其導入要和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游戲導入法可以和教學內容無關,目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達到快樂學習的境界。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
說明:教學中採用哪種導入方式,要結合教學內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讀交流,整體感知。
該階段為閱讀教學基本式中的「初讀課文,暢談收獲」環節,初讀的目的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課文的內容能夠在學生腦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讀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需要經歷以下幾個環節:
(1)讀課文,找生字,指導學生識字、寫字。
(2)讀課文,指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流利、通順。
(3)談收獲,提問題,初步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
說明:第一,(1)環節中要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找出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藉助拼音、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正確認讀生字新詞,了解部分生字新詞的意思;還要根據課文篇幅的長短、生字新詞的多少適當設計組詞造句、記憶字型、指導寫字的環節;檢查學生識字情況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第二,(2)環節要體現出「過程性和指導性」地有機結合,教師在檢查學生讀書時不能停留在學生讀完全文後糾正「字音對錯和通順不通順」上,應讓學生按自然段去讀,在學生讀地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應注意傾聽讀者的讀書情況,發現問題隨時解決。遇到難讀的句子或長句子教師要通過范讀指導學生將句子讀通順流利。第三,(3)環節主要是驗證學生讀書的效果。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積極談收獲,敢於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的收獲,可以是對字詞句的理解,可以是對教學內容的感悟等:低年級學生談收獲可以讓學生說說認識的生字新詞,並且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了解的,對一些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讓他們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級可以交流對詞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級可交流對詞句的正確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課文的要點及主要內容。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是不懂的詞句,可以是對內容的困惑等等。學生的收獲如果能觸及到課文的主旨教師要及時進行提煉板書;學生的問題如果非常簡單可當時解決,如果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則要板書出以待後續解決;如果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則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該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收獲和問題,以便順學而導,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此外才該環節還要注意年級特點:低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有提出問題的興趣、能夠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中、高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善於提問,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四,(1)、(2)、(3)三環節還可以進行整體教學,即,讀書——識字——感知內容一體化,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文識字隨文感知內容。第五,低年級暫不安排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進入中高年級後,對(1)、(2)兩項要求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反饋予以落實。
3、細讀理解,品味感悟。
該階段為閱讀教學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讀文本」環節,細讀理解的目的是在學生初讀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文章的重點章節,進一步品讀語言文字,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該階段是教學的重點,包括以下3個環節:
(1)梳理初讀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找准「切入點」。
(2)師生合作探究,理解重點內容,解決疑難問題。
(3)品讀語言文字,體驗思想情感,積累語言材料。
說明:第一,(1)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找到導入細讀理解階段的切入點,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順承第二階段中的第(3)環節,要在第(3)環節的基礎上梳理學生讀書的收獲和不明白的問題;二是根據學生的收獲和不明白的問題梳理出導入學習重點章節的切入點。第二,(2)環節是解決重點克服難點的關鍵環節,該環節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二是要突出重點句段的學習;三是要設計語言文字的訓練項目,達到文意兼得;四是要採取多種方法理解重點句段,譬如,可採取讀議法、讀畫法、表演法、以問促讀法、理解感悟法、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重點句段,進一步掌握課文的要點、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要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指導的過程中要看到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要看到學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過程,要看到學生由不會學到會學的過程;六是在該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適度補充教學內容,擴充教學資源。第三,第(3)環節是對第(2)環節的效果驗證,看學生是否能通過朗讀,感悟品味到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讀重點段落,反之可讀全文,感情比較濃厚的課文可以配以音樂進行烘托渲染,朗讀要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環節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根據文本和年級特點,將默讀、小聲讀、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讀、速讀、略讀、瀏覽等讀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讓讀貫穿教學的始終;二是要根據讀書的主體及文本內容,將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起讀、師生領讀、范讀等讀的不同形式,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環節在低年級教學中不必突出重點段落的學習,也不要安排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並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4、拓展升華,歸納總結。
說明:該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歸納總結,教學時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第三階段(3)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低年級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動,中高年級可安排一些閱讀拓展活動。第二,要做好歸納總結。一是進一步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重在表揚激勵;二是進一步梳理學習內容,提升主題;三是布置作業,明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復習導入,明確內容——領悟表達,積累運用——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1、復習導入,明確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導入主要是起到一個承接上課時連接下課時的過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兩個環節:
(1)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2)明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說明:第一,在(1)環節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二是檢查學生的讀書背誦情況;三是提問上節課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四是檢查上節課所布置的作業。導入時要選取一至兩個方面作為導入的內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據第一課時學生學習掌握的情況及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確定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2、領悟表達,積累運用。
本階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階段的繼續和補充,是繼引導學生把握課文要點、主要內容及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中」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並形成語言積累。該階段是教學的重點,包括以下3個環節:
(1)學習表達,鞏固積累。
(2)適度拓展閱讀,擴大學生視野。
(3)進行綜合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說明:第一,在(1)環節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在熟讀(背誦)課文形成積累的基礎上,梳理學習內容,進一步明確課文的主旨,提升學生的價值觀;二要進一步突出重點句段,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表達主題思想的。第二,(2)環節中閱讀的材料可以是學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師搜集的,無論是誰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學內容有關,通過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形式,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第三,(3)環節中的綜合練習和實踐活動以遷移運用為主,該環節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寫字練習、讀寫結合的片段練習以及辯論、表演等活動。第四,在該階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級段的特點:低年級以了解詞句的意思和感受課文內容為主;中年級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為主;高年級主要從文體、表達順序、關鍵詞句去體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達的方式和方法,體會表達效果。
3、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說明:該階段為第二課時教學流程的最後一個環節,其主要任務:一是就學生對正篇文章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明確優點,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實踐性活動,向課外延伸(即,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譬如,搜集閱讀和文本相關的學習資料、編演課本劇等)。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常式),即「自讀—交流—積累(擴展)」。在此基礎上,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及學生的實際,還可採用若干個便於操作的具體的教學模式(變式),如自主選擇式、質疑解疑式、重點閱讀式、自測互評式等。提倡用一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
基本式:自讀—交流—積累(擴展)
即先由學生充分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然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或交流自讀體會,或就課文的內容、寫法展開討論;最後視課文的特點安排積累、擴展、延伸方面的練習或實踐活動。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第一,概覽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擴展延伸。
自讀階段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我們對略讀課文理解的要求不宜過高,但對默讀速度的培養應予以重視。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略讀、瀏覽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階段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合作學習。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讀的收獲,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積累、擴展階段既可以側重對課文語言的積累,又可側重向課外擴展、延伸。側重什麼,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由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對積累或擴展延伸的內容應有所選擇,不宜貪多求全。
變式一:自主選擇式
即在自讀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學生自主選擇進一步學習的內容、方法,並根據自己的選擇閱讀思考,然後交流。其基本教學步驟是: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自主選擇進一步學習的內容和方法,閱讀思考。
3.交流學習收獲。
4.視課文特點安排積累練習或向外擴展延伸。
說明:第一,該模式一般適合於篇幅較長的課文,若干內容屬於並列關系的課文,可以多角度體會、理解的課文。第二,教師要切實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又要指導、幫助學生選擇。第三,該模式適用於閱讀能力較強的班級。
變式二:質疑解惑式
即在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大家互相幫助解決。其基本的教學步驟是: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
3.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而定)
說明:第一,該模式一般適合於含有難理解的句段的課文,學生初讀後易產生疑問的課文。第二,學生要有一定的質疑解疑水平。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幫助學生提高質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決的疑難問題不宜過多,避免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過多的佔用教學時間。
變式三:重點閱讀式
即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然後圍繞重點內容合作學習,交流收獲。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
3.圍繞重點合作學習,匯報收獲。
4.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安排)。
說明:第一,該模式適合於重點內容比較明確的課文。第二,教師要對如何抓課文重點進行指導。第三,明確重點內容後,應就重點內容提出一兩項比較明確的學習任務。如:了解重點內容的意思,圍繞重點向課外延伸,體會寫法等。
變式四:自測互評式
即在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內容的基礎上,圍繞教材安排的課後習題或教學是設計的習題自讀思考、做答(即進行自測)。可安排筆答,也可默讀思考、口頭回答。然後師生共同訂正答案,並解決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其他問題。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
1.出示自測題,明確任務、要求。
2.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自測題。
3.在教師的帶領下訂正答案、討論交流。
4.解決閱讀中的其他問題。
說明:第一,該模式適合於內容比較淺顯、語言通俗易懂、全班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己讀懂的課文。第二,教師要精心設計測試題。要把握好測試題的難易度,題量也不易過多,一般多數學生在15分鍾內能夠獨立完成為宜。第三,在訂正自測題時,不能局限於答案是否正確,應針對學生答題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書思考。第四,此種模式不宜頻繁使用。
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進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學後分組表演課文或課文的一部分)、欣賞評價式(即欣賞課文的精彩片段,或從某個角度評價課文寫得好不好)等變式的教學。
在使用閱讀教學的基本式時,要把握好各個環節的過渡,要精心設計過渡語,要使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絲絲入扣,課堂教學才能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藝術殿堂中,獲得知識,增長智慧。
三、基本模式的變通方法
課堂教學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萬變不離其宗」,為此我們要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靈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隨學生年級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學自悟表達和質疑、討論的獨立性。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自讀提示和表達指導,選擇或增加有關的字、詞、句以及看圖、觀察、朗讀、說話、表演等教學操作內容;中年級著重選擇和增加有關自然段、簡單的結構段,以及背誦、復述、深入理解、讀寫結合、質疑問難、小組討論、有序表達等項目;高年級則著力於較復雜的結構段和篇,以及理解語句內含和表現手法,把握結構,領悟中心,體會情感,認識事物,質疑爭辯,美讀鑒賞等教學操作內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還可根據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進行調節、變通。一般來說,側重體會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語句內涵、朗讀欣賞、背誦復述等練習;側重提高認識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情感,質疑問難、把握中心等練習;側重結構聯系、表現手法和讀寫結合的,要增加認識段、篇層次關系、理解語句含義、學習寫作技巧、體會表達效果、讀後寫練等練習。 第三,特殊類型的課文,可以進行較大的改動或調整,甚至打破三個階段的布局。
教師在使用教學的基本式時,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讀課文、熟讀課文、背誦課文,披文以入情,才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才能展現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

㈩ 如何深入落實"六三"高效課堂教學要求

1、高效課堂的概括:
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2、高效課堂的四個核心詞:
教育、教師、學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
B、教師即開發
C、學生即創造
D、教室即成長
3、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
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A、由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到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
C、由傳統共性和整齊劃一的教育到更加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課堂環節、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氛圍和師生、生生關系。
4、高效課堂的兩個基本點:
A、 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最後一名學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無邊界原則」。不講「進度」,只要「目標」,人人學會才是目標。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一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
5、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
致力於學習能力的培養
A、高效課堂出發「原點」,是從「兩率」入手,即解決課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學習率;
B、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C、素質教育的「素質」最主要的是「學習能力」: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聽說讀寫);
D、實現「人」的解放,即學生的解放、教師的解放、學校的解放。
6、高效課堂的特點: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動:身動、心動、神動
C、三量:思維量、信息量、訓練量
D、三特點:立體式、快節奏、大容量
E、三學:肯學、想學、學會
F、減負: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7、高效課堂的基本元素:
A、 課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師,並假定為「恆數」,那麼學生即為「?」,學生投入多少狀態的「?」,即收獲正倍或負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麼1×0=0,這樣的課堂叫「零效益課堂」;
假如「?」是2,則1×2=2,這樣的課堂叫「正效益課堂」;
假如「?」是–1,則1×–1=–1,這樣的課堂叫「負效益課堂」。
因此,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才能好起來!
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術支撐:高效課堂模式——通過展示實現交流、通過糾錯實現落實、通過點撥實現提升、通過開放實現拓展。
D、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
E、三種利器:又稱「學習三寶」——活頁夾、雙色筆、糾錯本
F、教學抓手:導學案——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五步生成」,實現四級目標。
G、教學目標:通過「三維」目標的落實,致力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8、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
A、時間劃分: 10+30+5
B、環節劃分:預習、展示、測評
C、六大模塊: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拔高、串插鞏固、達標測評。
9、高效課堂的評價:
A、師生關系:
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著「太陽」轉。
B、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
讓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
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
啞巴能成為好教師嗎?當然可以,只要啞巴能讓學生學會,豈不是好教師嗎?
C、「三看」學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是100%參與,還是大於或小於100%
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是否正確,等等。
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節,准確做好課堂決策。
D、「四看」教師:
一看課中是否堅持了「學生中心」;二是否依據模式備課、上課;三是否體現了三維目標,培養了學習能力;還要四看教師的學案備課。
E、評課三看:
一看教師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導學案上課,是否充分使用和調動了小組,是否組織了當堂達標測評,嚴格規定「講」絕不能超過10分鍾;
二看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堂氣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學、偽學現象;
三看教師是否注重學習方法,關注學習過程,嚴禁教師上課「對答案」,嚴禁用標准答案囚禁學生的思維。
10、高效課堂的課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認識,觀點,能夠分析,結合事例表述、板演、繪圖、感受感悟,藝術形式表達、寫作、製作、實驗、多媒體、錄音、辯論等;②尋求方法,發現規律,總結特徵,概括重點;③舉一反三,拓展演繹,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流露。
B、課堂形式:①合作學習、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參與表現,氣氛濃厚,人人踴躍;②個體展示、分析、表達精闢,語言通達流暢,語言洪亮,無語病,盡可能到板前或聚焦處鍛煉同學們的演講、說理、辨析、自信的能力,聲情並茂,動人;③板面設計精彩、美觀、規范、橫平豎直、作圖科學、重點突出、圖文並茂;④點評恰當,突出要點,重在本質規律,被點評的同學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當即糾正其差錯;⑤每節要有總結、反思、測評。
C、課堂流程:①預習交流,確定目標;②分配任務、立體教學;③完成任務,合作探究;④展現拔高,師生互動;⑤串插鞏固,全面掌握。⑥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D、課堂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參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
11、預習、展示、反饋的具體要求
A、預習:學習的起點——讓50%的學生通過自學掌握50%的問題,然後通過合作交流,再讓70%的學生掌握70%的問題,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
B、展示:解決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先學後『教』,當堂達標」。教師根據學情組織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
展示分為:組內組織的「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
大展示要講究技巧:展示「普遍性」問題,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一般主張由學力較弱的學生多展示;當然對展示內容教師要學會取捨,太難和太易的都不作為展示內容。展示過程教師要敢於「利用」學生,實現學生自身能力差異的資源共享,「兵教兵」、「兵練兵」、「兵帶兵」、「兵強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饋:落實效益——實行驗收制度,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也是對學習目標的回歸性檢測。在考試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學都必須滿足兩個要求:學生的需要和考試的需要。反饋即是當堂達標,又是教師對知識的提煉、拓展和升華。
12、小組的要求和評價:
A、分組:異質同組,同組採用AA、BB、CC分法;同質結對,競爭合作;
B、 理念:小組組長又叫「教師助理」。一間教室里的N個小班:每個小組視為一個「小班」,高效課堂等同於「小班化」教學;
C、小組學習:可概括為「1:6教學法」——1個教師負責解決6個組長的問題,調動掌握6個小組的學情;每個組長負責解決6個組員的問題,調動掌握每個成員的學情;
D、 即時性評價:教師上課要抓好小組學習的即時性評價,一評知識;二評情感態度;三評行為習慣、動作語言;
E、分工:組內「小展示」由組長負責,班內「大展示」有教師負責。
F、一節完整的課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學進度和任務;完成小組、個人評價。
13、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要成為「第四者」:促進者、學習者、決定者、幸福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轉換,教師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做學生成長的推手;
B、實現教學相長,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習者,與學生一起「同學」。教師上課也是「上學」,教書也是「進修」。
C、一節高效課,它是由教師和學生合力打造而成的,這其中教師的作用當然不容忽視。盡管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角,但他畢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決定」著一節課的好壞質量。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課堂,有什麼樣的課堂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國家和民眾。
D、從職業特點上,教師還要改變生命現狀,做一個發展的人,一個教育理念的行動者,一個幸福的職業者。
14、高效課堂的管理:
A、抓「兩頭」,促中間:一頭指導學案的編制與預習;一頭指當堂的達標測評;「中間」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結論生成的過程; 導學案的編制即「備課」:主備—年級組—主備—個備—課後備;
B、領導班子上觀摩課,骨幹教師上示範課,普通教師上達標課,較弱教師上過關課,整改教師上提高課。校長要「清心」、「正氣」、「洗腦」;
C、學科、年級、班組組織自己的聽評課;
D、立足課堂,狠抓落實:一談二警三停;
E、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抓教師的觀念轉變,同時更要抓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
15、高效課堂的三條高壓線:
A、預習不充分的課不準上
B、嚴禁教師與學生「搶風頭」
C、必須當堂落實達標
16、高效課堂的「命門」:「開放」是前提,「關鍵」定成敗,產品是課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A、 「開放」是前提:教師要敢於放手,學習能力來自「開放」。開放的程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窮人的孩子為什麼早當家、能當家?放手就是愛,放手就是「放生」,開放就是解放;
B、「關鍵」定成敗:一切取決於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是否真正覺醒和發揮。回到教育的「原點」,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用「展示」解決學習的「內驅力」,形成學習的「興趣中心」;
C、產品是課堂:要制定課堂標准,淡化教師的「課堂藝術」。再靠教學技藝「包打天下」絕對是一廂情願,「茶壺裡面起波瀾」不解決問題,唯有重視課堂標准,才能「生產」出合格的課堂,才能保證讓每一個人的每一節課都合格;
D、模式出效益:用四個月的時間,解決模式的「硬著陸」,任何人在臨帖階段都不準許超越模式。「機動車靠左行駛」,寶馬車概不例外,這就是「規」,亦為課堂「之道」;
E、流程生能力:兗州一中教學樓前的金魚會跳舞。掌握了模式,習慣了流程,便能產生良性循環,形成「能力」,所謂「熟能生巧」。
17、教師實現職業幸福的途徑:
A、常規途徑:總結—反思—實踐—總結模式;
B、「小課題」研究:拒絕假大空泛綉花枕頭般的「大課題」,揪住課堂教學中的「活問題」,持之以恆地捻針尖,力行數年,必有所成;
C、教師個人俱樂部:充分發揮「特級教師」的專業優勢,鼓勵教師發展個人特長。教師個人俱樂部,還應與學生社團組織實現「雙邊互動」。
18、高效課堂的文化追求:
A、學校應該是一部大書,一草一木都應是教育資源,都要能夠發揮「教」與「育」功能。校園文化的策劃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點時空,比如利用教學樓的樓道樓梯,設計一部「中國歷史走廊」。利用教室的外牆,製作一個「課間加油站」,利用每一棵樹木,創意一個「歷史名人園林」,利用體育場,設計一個「奧林匹克文化公園」……唯有把學生「浸泡」在優質文化里才可以實現教育的目的,如何佔領學生的「視線」,是一個方向;
B、團隊文化最好的解讀是「家」,生生之間最佳關系解讀是「家人」;
C、班級文化應基於「責任」的建設,從真正的班規入手,強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溫暖的班級文化。好的班規,既能看見,又能摸著,是一部嚴肅的「班級憲法」。推薦閱讀《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李茂編譯)
19、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理念
A、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
B、圍繞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詮釋的是「師」與「生」的關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實現師生相長;
D、教書育人的完美體現;
E、……
20、揪住「七寸」找「途徑」
傳統教育患的是「課堂並發症」。課改就是找到的那個「支點」。
其實課堂不僅是教學的牛鼻子,更是撬動一切問題的那個「支點」。毋庸置言,教育「百病纏身」,正因為此,我們才需要戒除一些急病亂醫的魯莽。時下課堂教學的某些觀點和所謂的「見解」,大都屬「盲人摸象」,因而一線教師要對某些「專家」的指點保持高度的警醒。教育首先需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解決問題,就要奉行「實踐的力行」,今天的中國教育不是不需要「理念」,可悲在理念過分泛濫,卻又絕少有哪位專家願意手把手教給我們如何解決問題的。千萬記住,我們不能因此自亂陣腳,要咬定「行動」,尋找「途徑和方法」,要知道教育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
21、從「傳統」到「高效」的教學比喻
傳統課堂是教師抱著學生走,洋思等一類課改典型均屬於教師牽著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
教學是什麼?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學。
師之體育教師,把籃球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投籃。
師之音樂課:為「跑調」的學生糾正「調子」。
關於幾個教學的比喻。
「養豬說」:飼養員不應該代替「豬」吃食,而只應該把豬養肥;
「育兒說」:讓孩子吃飽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飯。
「媽媽解放」的啟示:在襁褓中的孩子讓當媽的最累,只有當孩子可以獨立「吃飯和行走」時,媽媽才意味著得到了解放。
22、高效課堂模式先「繼承」再「生成」
沒有「臨帖」豈會有「破帖」?先用「田字格」寫字,嚴禁貌似有見地的批判地學,否則會畫虎不成。
我們要求所有「共同體」學校用四個月時間進行高效課堂的「臨帖」,這個階段叫「繼承」;第二個階段叫批判與生成,在這個基本模式的基礎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課堂特色,這個特色應該講是「同質異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的形態上。沒有批評就沒有超越,當然也不會有真正的生成,「臨帖」是為了「破帖」。但一開始就忙著批判,結果一定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批判的學往往呈現為「貌似有見地」。另外,即便是批評,我們也主張「行動批判」,而不是指手畫腳瞎白話,有些批評,顯然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可以理解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這樣,木秀於林,風必折之。但天降大任,總得有人亮出肩膀去「扛」起這個偉大的民族分配給我們的責任!

閱讀全文

與高效課堂教學流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