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內容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他們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總目標中也指出應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的感受與體驗」,「有較強的文體意識和創新精神」。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為我們的教學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個性,關注終身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各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生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同時為其終身閱讀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分析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局限於統一的教材和單一的思維方式,多用講授和訓練的方法向學生傳播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技能和語文智力。閱讀教學也常常忽略閱讀的本質,表現為分析教學、肢解教學和表演教學,忽視了學生內在的體驗和感受,課堂常被****化、共性化的理念和行為所統治。教師關注的只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訓練達到的水平等,至於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的培養、主體意識的形成則被認為根本不關語文教師的事,也根本不將其作為閱讀教學的目標。結果課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先入為主,人雲亦雲,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被剝奪,學生的個性、想像力、創造力都受到壓抑。最終學生被雕琢成一個模樣,學生獨特的個性和真實的自我被泯滅,直至完全失去了個性發展的慾望。
筆者對所任教兩個班級的閱讀情況作調查發現:85%的學生喜歡閱讀,卻不喜歡上語文閱讀課,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語文教學自身的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過於單一,為應付高考教師多將目標集中在知識技能的獲得上,而忽視了德育目標、情感目標、美育目標在閱讀教學中的落實,學生的個性情感得不到發展。
其次,教學內容上忽視學生主體的需求和特點,沒有從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生閱讀興趣出發來理解和挖掘教材內容。
再次,學生個體學習存在差異性,而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常用統一的評價標准來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抑制了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個性化的體驗、理解與表達。
要想盡快投身於二期課改的實踐,就必須切實轉變教育理念,要真正「以學生發展為本」;要想切實改變傳統閱讀教學的狀況,就必須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指引閱讀教學實踐,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任何事物形成的基礎都是多方面的,就個性化閱讀教學而言,也是在很多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其中,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傳統智力觀下的教育,依靠考試來區分學生智力的高低及學校的教育效果。這樣實際上是過分強調了預言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否定了其他智能,使學生身上很多的重要潛能得不到開發,造成他們中有些人雖然成績很好,但走上社會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是人才的浪費。
多元智能理論主張開發學生的智能,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施教,並根據智能發展的軌跡評價學生。學校應該在人的各種智能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現智能的情景,給每個人以多樣化的選擇,從而激發每個人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他們的個性。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有所不同,同樣的教學內容也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方向進行調整。
多元智能理論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智能全面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每位語文教師必須去研究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每位學生的智能特性,允許並鼓勵學生採用適合個人特點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不能強求統一。語文能力可分為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語言、領悟語言、運用語言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而這樣的過程就是「多元智能」的綜合。比如在閱讀訓練中,學生對文章的領悟不僅需要語言智能,還要具備空間想像力、內省能力等。
此外,人本主義理論、後現代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個性心理學等的發展也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三、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探索
個性化閱讀教學強調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重視、珍視學生對文本的不同認識和感受,並為之營造相適應的教學環境,開發各類學生的閱讀潛能,讓閱讀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舞台,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那麼,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展個性,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創造性閱讀和批判性閱讀,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個性化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
1.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首先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來實現學生的自主性閱讀。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時,就會自己要學,主動去學,當學生自己想讀、要讀、去讀,就能實現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而要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得自己先產生興趣,在閱讀時透過語言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讀出自己的審美情趣、獨特見解、深刻反思,讀出作者巧妙的謀篇布局,精巧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抒發,別致的材料選擇等,來感染學生。筆者在與學生共同閱讀史鐵生的《合歡樹》一文時,我結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我與地壇》談了自己對於史鐵生母子之情的理解,又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了對親情的體驗;而臨近尾聲,在談到合歡樹的象徵意義時,我又發出了「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感慨,此時我明顯感覺到學生們的躍躍欲試。大家紛紛發表意見,多數同學認為這並不是一顆平常的樹,它牽系著史鐵生母子之間的深情。而有位學生的發言得到了我的嘉獎:「作者以合歡樹為題應該就是為了借『合歡』來寄託他們母子之間無法實現的遺憾吧,讀完了課文再領會題意,讓人不禁為作者感到遺憾,而我們在座的都應該要慶幸自己的幸運,我們要及時感謝和回報我們的父母啊。」能這樣說證明這位學生已經能結合自己的體驗來感悟作品了,並且這樣的話從學生口中說出來的影響力可是遠勝於教師的說教啊。果然,在隨筆中有許多同學自發閱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在再一次深深感悟作者對於母親的那份愛和那份深深的歉疚、遺憾的情感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擁有的親情的那份珍視,紛紛談出了自己的個性化體驗,而這一點正是平常被大家所忽略的。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語文學習尤其是閱讀的積極性,激發起他們閱讀的自主性。比如通過影視作品、音樂、話劇等輔助手段的應用都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豐富多採的形式中找到自己閱讀的出發點,養成自主性閱讀,實現個性化的閱讀。
此外,要想讓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得以長久保持,教師還應多採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對自我負責,從而與他人合作,完成自主閱讀;同時也要及時引導,使學生能不斷反思自己,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個性差異,及時根據目標調整學習計劃,有效管理自己的閱讀行為。
2.提高學生閱讀的創造性
教育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學生傳授已知的東西,而是要將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正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從而喚醒學生自己的生命感和價值感。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發展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強調在閱讀過程中理解作者的創作主旨,鼓勵學生對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努力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⑵ 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研究—朗讀法 課題界定和理論依據是什麼
學習語文就要多讀
⑶ 《語文建設》 《中學語文》 《語文教學與研究》《文學教育》會收取版面費嗎
凡是正式公開發行的刊物,都不會收取版面費,而且使用你的稿子之後還會給你稿費。版
《語文建設》是國家權語委辦的刊物,自然不會收取版面費。《語文教學與研究》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中師范大學主辦的月刊,也不會干違規的事。以上兩刊的投稿郵箱或者地址在其官方網站上都有。至於《中學語文》《文學教育》會不會收取版面費,我不敢隨便下結論。
⑷ 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
一、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
一切探究都要有相應的基礎作後盾。沒有基礎知識的探究,都是無根之花。而無根之花遲早都要枯萎的。因此,要搞好語文教學探究,首先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否則,是無法完成探究的。可是,我看到有的教師在搞探究式教學是,把基礎知識的教學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大搞什麼探究式,搞來搞去學生如墜五里雲霧。這樣反倒不如不搞。
二、探究的題目要精心選擇
探究的題目不是隨心所欲的隨便拽來個就行,而是要經過精心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程度,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還要考慮到實際的生活。因此,探究的設置要恰當,要精選。否則脫離實際,文不對題,與學生的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對接,超出它的范圍,那麼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好的,反倒叫學生失去了信心。那樣,反倒不如不做。
三、要做好准備
即使學生有了相應的基礎知識,也要學生做好准備,充分的餓收集好材料,為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探究准備好物質基礎和心理基礎。最忌無准備的探究。那種探究只會把學生搞糊塗了,搞的興趣沒了,搞怕了。因此要做好准備,有備無患。這樣也才能啟動起學生來,課堂也才能是活躍的,有生氣的。有句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要叫學生備好米。做好米學生才能炊出米飯來!
四、要切近生活
在探究式教學中,要貼近生活,貼近科學盡量縮短與學生的距離。這樣學生才能感到不陌生,不遙遠,便於心理的溝通。同時要貼近科學,科學才有興趣,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否則學生投入不進去,就無法進行探究。有句話叫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可見,探究性課題的設置教師要多動腦子,適合學生,不可從教師的角度考慮問題。
五、要走出課堂
有許多課題書本上沒有,教師的任知世界裡也沒有。因此,這就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里去,去調查,去了解,去獲取更廣泛的知識,以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存,把學習搞活。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動起來,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潛能,也才才能真正學會動手、動腦,用心。因為學生誰也不願意白冤枉白跑一趟,而是去認真的做,力求成功。
六、探究題目的數量要適當
探究要圍繞一個重點。因為一節課,只有45分鍾。探究的題目太多了,誰也無法完成。倒不如精選幾個,重點突破,強調實效。這樣每堂課都是精的,學生也愛學。探而有效,結而有果,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穩妥可靠。否則,貪多嚼不爛,只會有害,而無利,不如不做。俗話說一口吞不成一個胖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七、探究,要究趣、究志、究遠
進行探究式教學,要究趣、究志、究遠。究趣,就是探究題的設置要有趣味,能激起學生的情趣,吸引學生探究下去。究志,就是通過探究,激發學生的志趣,認真學習,積極努力,增強探究問題的意志力。究遠,就是通過學生探究式學習,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八、師生互動
學生雖為主體,但在課堂上或實際中,教師和學生要產生互動,共同研究、探討,互為支持,互為幫助,共同提高。教師不可以教師自居,要虛心向學生學習。因為學生興趣廣泛,社會知識和生活范圍不一定不如教師,而教師往往忙於業務教學,且一家之言,因此,要虛下心來向學生學習。學習成為師生共同的事,這樣才是有效的。
九、情感引路
在語文探究學習中,要有感情。要感情引路,激發內心積極因素,把探究當成一種面對社會的責任,從而不流於形式。並且學生要作讀書筆記,進行積累。做到探究不僅僅是知識,而是面向生活,關注社會,為社會服務,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培養學生扎實的學風。教師在教學也要注意自己情感的表達,以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帶好學生,把學生領向探究的新天地。這樣才能朝氣蓬勃的探究下去,效果才識好的。
⑸ "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探究與實踐"課題相關研究有哪些
高考改革緊鑼密鼓,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科受到了特別的關注,作為高中語文科中的重頭戲,寫作則是高考語文改革的重中之重。寫作的考查形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北京卷增加的微寫作就是其中之一。北京是我國經濟教育文化的風向標,一點兒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帶動全國其他省市的動向,高考改革自然也不例外。正如溫儒敏教授談高考語文改革的走向時所言:微寫作,對未來全國的語文高考而言,已是一種勢不可擋的必然趨勢。雖然微寫作的增加引起了很多一線教師的關注,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對微寫作的教學遠遠不夠重視,微寫作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且語文教育研究者對微寫作教學的研究也相對較少。針對這種情況,本文通過對高考語文中微寫作命題特點和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現狀的分析,借鑒國外段落教學法等方法,嘗試提出四種有效的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本文主要採取三種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本文的第一部分運用文獻研究法,對現有與微寫作相關的資料及研究進行了梳理,明確了微寫作的相關概念,總結了全國高考語文微寫作命題發展歷史,並概括了高考微寫作命題特點,從而提出了高中實施微寫作教學的意義:微寫作適應時代發展,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微寫作訓練目標清晰,可提高學生語言綜合文字運用能力;微寫作可操控性強,可及時分類指導學生寫作。本文的第二部分運用調查研究法,對江西新建一中及新建二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對高中學生微寫作現狀及教師微寫作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發現高中學生微寫作現狀為:學生對寫作及微寫作有興趣;學生比較喜歡描寫類和議論類的微寫作;大部分學生沒有修改微寫作的習慣;少部分學生會運用微博、微信等方式來練習微寫作。教師微寫作教學現狀是:教師只重視寫作專項教學而忽視微寫作專項教學;教師只重視微寫作內容的指導而忽視微寫作技巧的指導;教師評價方式單一;教師不注重微寫作與寫作、閱讀的關聯。最後針對微寫作教學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認為高中語文教師微寫作教學意識不夠和高中微寫作易得分且分值差距不大是造成微寫作現狀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第三部分運用行動研究法,根據高中微寫作現狀及課堂教學實踐提出了分步教學法、分類指導法、自我評價法、和讀寫結合法等四種微寫作教學策略,分步教學法借鑒了英美寫作訓練的段落教學中由句擴展到段落的教學模式,提出微寫作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訓練:首先,學會寫二到四個句子的微寫作;其次,圍繞一個句子把擴展成段落;最後,綜合成完整的段落。分類指導法是教師根據微寫作樣式的類別進行指導。讀寫結合法需要教師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自我批評法要教會學生根據評分標准自我評價、自我修改。本文對高中微寫作進行分析,結合當前高中學生微寫作水平及高中語文微寫作的教學現狀,探究適合高中語文課堂的微寫作的教學策略,豐富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模式,為他人提供借鑒。
⑹ 全國中學語文教育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論文大賽
理論離不開實踐,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必須配置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知識淵博的老師。其中,教學設備必須是現場中實際的設備,而不是模型。
⑺ 張筱南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是華中嗎
張筱南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是華中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回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答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⑻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以定風波為例
課題:《定風波》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高二
課時: 1
提供者:天風海雨樓主
單位: 榆次四中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來源於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於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欣賞、評價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4.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通過平時上詩歌閱讀課時的穿插講解,學生已經對於詩歌鑒賞的方法有了一個總體的系統的把握;
2.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及上課的表現觀察得出學生基礎較差的事實,適合引導式教學;
3.對於蘇軾,學生高一的學習對其生平及風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擬採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於對詞這跳躍性、象徵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於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樁.你途中遇雨會怎樣?
2.走進《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
說說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現
結合學生實際,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知人論世:
1.知人:作者簡介:蘇軾
(1)基本信息
(2)人生經歷:《定題金山畫像》
(3)成就風格:①成就 ②風格
2.論世:背景鏈接:
(1)烏台詩案一貶謫黃山
(2)沙湖道中遇雨
(二)全體感知:
1.小序交代了什麼關鍵信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麼內容?都在描寫雨中的情況嗎?
3.本詞的詞眼是什麼?
1.| 時間: 3月7日
丨地點:沙湖道中
丨環境:先雨後晴
| 事件:遇雨
丨人物:僕人、同行、余.
丨 情感:狼狽不覺
→作用:說明了寫作緣由。
2.→雨中事:踏雨吟嘯 → 怡然自樂
→雨後情:驀然回首 → 雲淡風清
3.→一蓑煙雨任平生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內容,對詞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
1.從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這首詞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成就其藝術高度的?
1.→一個拄拐杖、踩草鞋、頂風冒雨、吟嘯徐行、不畏艱難、藐視禍難、鎮定從容、曠達灑脫的詞人形象。
(1)雨中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
(2)雨後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
2.表現手法:
①
以小見大
②
曲筆
一語雙關
③ 對比
④ 隱喻寄託(象徵).
學生合作探究,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他人他物襯托對比),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學生從中可以分析總結出分析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以及著手點。整體系統的了解一下詩歌的表現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類表現手法的含義並可以在以後的詩歌閱讀中輕而易舉地分析。
作業處理:
寫日常小事一樁,來反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求:以小見大的手法,300字左右)
評價歸納
定 這人:蘇軾
風 這景:風雨
波 這情:曠達
課堂練筆/課後練筆
培養學生的及時運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來構建文本的寫作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1. 學生系統的具體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2. 本課內容有些過多,學習對詞的表現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對比及以小見大的手法,對一語雙關仍有待拓展。
3. 學生互動積極,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動」起來。
八、板書設計
定 這人:蘇軾 一智者//達者
風 這景:風雨 ——自然//人生
波 這情:曠達灑脫
⑼ 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研究研究報告和中期報告的區別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中期報告
結合我校進一步推進、深化課程改革和全力打造高效課堂的實際需要,根據省教育學會和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要求,現就課題的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實驗在我校已進行十多年來,小學數學教學經歷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的洗禮,數學教學煥發著新的活力。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受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經濟文化的影響。我校小學數學的教與學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小學數學教師「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現象比較普遍。第二、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還未得到根本改變,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控制為主,學生參與率較低,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為教與學的阻礙。第三,學生在課堂上聽的多,練的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展現思維與產生思維碰撞的機會較少,參與面狹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第四,學生的學習潛力是無限的,但沒能被有效激活。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既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也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充分提供從事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動手實踐、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可見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問題、學會探究問題、學會創新,並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獨立自主地學習,成為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高效課堂是每個教師追求的最高教學境界。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他們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確立「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徹底改變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交流使所有學生能有效地學習,以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這正是本課題的理論和實踐上具有研究價值的地方。我校作為湘西地區的窗口實驗小學,也必將有力地推進湘西少數民族地區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讓湘西的孩子真正的沐浴素質教育。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國外的有效教學思想較為系統,表現為重視教學效率和尋求有效教學方法(模式)與途徑。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教育派」應運而生,提出了以「學生」、「經驗」、「活動」為中心的「指導——發現」教學模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步改變過去傳統的「二維對立」——非好即壞的思維方式,開始重新審視教育史上對立的兩派教育主張,在看到它們觀點對立的一面的同時,更多的研究和發現它們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教改理論和實踐,都是摒棄極端,博採眾長。反映在有效教學的研究上,表現為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出現了多樣化、綜合化的發展態勢。現在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主要有: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模式,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實驗模式,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模式,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模式,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模式,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模式、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阿莫納什維利的「合作教學」模式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借鑒國外教學模式和總結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吸取外國教學模式之所長又具有我國特色的教學模式,可謂雨後春筍。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有:「指導——自學」教學模式、「引導——發現」教學模式、「目標——導控」教學模式、「情境——陶冶」教學模式等。此時的有效教學開始朝著建構多元化、情境化、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方向發展。人們更加關注教學實踐的豐富性和教學模式的靈活應用。
目前國內影響較大的、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高效課堂等模式。
綜上,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為我們的高效課堂實踐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範式和借鑒。高效課堂是雙向的行為,要達到高效,教師和學生各需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真正達到高效性。這是本課題研究意義之所在。
三、課題的界定
高效課堂:指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徵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的愉悅交往過程。
教學策略:本課題是指從評價策略、導學案、班組文化建設、課堂模式4個方面開展實踐研究,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四、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發展性教學理論。發展性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進兒童一般發展要求的教學。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3.發現教學理論。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通過對一些事實和問題的獨立探究,積極思考,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在教師引導下,依靠教師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回答和解決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
4.有效教學理論。 "學習中心論"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和核心,強調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辯證統一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上。它強調: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以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發展。
五、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和總結出一套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願學、想學、樂學,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有效學習的能力。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六、研究內容
1、評價策略
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智慧學習」成長評價、「智慧學生」成長評價、小組評價
2、高效課堂模式:自學、展示、反饋。
3、導學案編寫。
4、班組文化建設。
七、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重視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強調實踐和探索,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
2、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系統的收集有關問題或現狀的資料,從而獲得關於課題研究的相關事實,並形成關於課題研究的科學認識。
3、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平時實驗過程中的資料和積累的經驗不斷分析、總結、提煉升華,歸納成文。
八、研究過程及階段成果
(一)成立了高效課堂督查考評組
課堂督察考評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年級副校長為年級組第一責任人,校中層領導、學科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為成員,每天到課堂檢查、聽課、指導、反饋。
(二)班組文化建設
1.班班配備先進的「漢王互動式多媒體」
學校多方籌措資金150餘萬元為全校50間教室安裝了先進的「漢王互動式多媒體電子白板」和四面移動式黑板,為學生創建科學便捷的展示交流互動平台。
2. 加強班級文化和小組文化建設
撤消講台,讓教師走下講台,成為名符其實的參與者、合作者。學生座位由秧田式變為小組式,面對而坐。全校每個班都有班名、班徽、班規;小組有組名、組徽、組訓。各學習小組分有助教、學科組長、紀律組長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職責。
3.學習小組建設
①組建小組,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
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主要是兩方面的操作,一是形式上的操作,主要責任人是班主任。二是內容上的操作,主要責任人是任課教師。
②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上的操作
我們在實踐中探究出了適合附小大班額下小組人數是6——8人一組最好。組數太多,不易交流和考核。組內人數太多,組內距離感較大,不宜組內交流討論。按學習能力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堅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層次學習理念。各組同學面對面坐成兩排,朝北朝南坐,而不宜朝前朝後坐。這能更好利用兩頭黑板,便於學生觀看。各個小組自成一塊,相對獨立,各個小組自成一塊,有組的形式,有組的感覺,有組的范圍。同時小組間有距離,易於學生走動交流。每個小組要按優中差、男女生合理搭配,分配均勻。具體位置坐法是2個差生夾在中間面對面,2個優生和2個中生呈對角線坐。這樣做,一給2個差生有同類感,親近感,而減少距離感、層次感和自卑感。二給差生以包圍式溫暖,四周式幫扶。三給優中學生以合作提高的機會。每個小組確定一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管理能力的擔任組長,管理本組全部事務。給小組以獨立感、責任感和榮譽感,而不是隨大流,跟著走。每個小組確定組名,組訓,口號。便於考評、管理和交流。每個小組的成員在定期考核後可以調整重組,在以後時機成熟時,組長可以組內選舉,三類學生可以分類,分檔自由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