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策略研究

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策略研究

發布時間:2021-03-14 00:06:57

㈠ 教學中有哪些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鼓勵形式的提問

課堂教學提問有哪些主要策略

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提問按照其步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環節:教師提問、叫答以及應答。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呈現問題,叫答即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點學生回答,應答是對學生回答的情況作出評價。
一、提出問題:問題准備
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考慮問題的難度、問題的數量以及問題的表達陳述
方式。
1.問題的難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難易適當,「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那麼如何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呢?這要看教師提出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提問的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那麼,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難易適中的。有位地理教師在教學《多變的天氣》(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一節時,在講到「明天的天氣怎麼樣」之時,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大家想一下,每天晚上19點35分,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是什麼節目呢?」接著是播放天氣預報的音樂,重復提出這個問題。學生馬上大聲回答:「天氣預報。」教師接著說:「大家真聰明,這么快就回答出來了。」全體同學都鬨笑起來。對於這樣的問題,顯然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幾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因此,能調動學生思考的問題就應該有一定的難度,否則就無法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
如果提問的目的不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而是激發課堂氛圍或增強個別學困生的自信心,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就應該容易一些。例如,一位數學教師走進一個平時課堂氛圍很沉悶的班級,開始上課的時候,他在黑板上板書了幾道上節課學習過的簡單的數學題目,然後讓全班學生一起喊出這幾道題目的答案,在喊的過程中,整個課堂氛圍就調動起來了。
如果提問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應該有較高的難度。「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能使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撥動其思維之弦。要使學生生「疑」,教師就要不失時機地激「疑」,而激「疑」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疑」。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這時學生情緒高漲,對問題產生了「疑」,從而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2.問題的數量
在提問時。教師還要考慮一次性提出幾個問題,一般來說,如果提出問題要學生及時回答,那麼提出的問題就應少一些,以一到兩個為宜;如果提出問題後,再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或討論,那麼呈現的問題數量則可以多一點,以三到四個為宜。因為需要及時回答的問題,學生思考的時間少,而且學生記錄教師問題也要花一定的精力,所以問題不能多;而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或討論需要佔用較多的時間,如果只解決一個問題,教學效果就不明顯。
3.問題的陳述
教師提出問題時,還應考慮組織問題的表達方式。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構成問題,那麼學生就會產生迷惑的心理。教師在呈現問題時,問題本身應該是清晰易懂、簡明扼要的。
二、叫答:提問實施
在叫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思考什麼時候叫學生回答、叫誰回答以及叫
學生怎樣回答。
1.叫學生回答的時機
在教師呈現問題後叫學生回答之間要間隔多長時間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如果間隔時間太短,學生還沒有思考好,即使一些學生有所獲,語言也不會組織得太連貫,效果就不會太理想;如果間隔的時間太長,學生都思考好了,教師還不問,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就開始轉移,無關的課堂行為就可能發生。叫學生回答時間的把握一般要從學生的表情和動作來判斷。有經驗的教師都比較擅長「讀」學生。例如,如果教師呈現問題一段時間後,很多學生都開始看教師,那麼就表示他們思考好了;如果教師在看學生的時候,學生的目光迴避教師,一般說明他們還沒有思考好,還應該給一段時間供他們思考或者做必要的啟發和提示。
2.叫誰回答
教師在提問時,叫誰回答,是一個關繫到教學針對性以及教學公平的問題。教學公平不僅是一個受教育機會的公平,還有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分配的公平。教師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很多學生沒有被教師提問意味著教師資源沒有被充分地利用。教師在叫學生回答問題前,應該在問題的難度和學生群體知識、能力分布狀況之間做出權衡;對比較難的問題,傾向於讓那些比較拔尖的學生回答;對於比較容易的問題,則應該向成績一般和不夠理想的學生群體傾斜。
3.叫學生回答的方式
在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經常使用的方式是一個一個叫答或隨機叫答。其實,
有很多類型的問題是可以一次叫一組學生回答的,這樣可以大面積地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教師隨機叫答有時候看似隨機,但是在其背後卻隱藏著一些無意識的偏見。比如,教師可能認為某個學生能回答好就叫他回答,那麼這種叫答就失去了檢查的功能。而且,隨機叫學生回答還容易造成學生群體的高度緊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提倡如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群體叫答,比如,教師要檢查學生課文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可以叫所有的男生或女生一起讀課文,而沒有被叫到的女生或男生就可以當監督評價者。第二種方式是有規則的叫答,在課堂上形成一個潛在的規則,教師點了某個學生回答後,就會點在這個學生前後左右其他四個學生中的一個,這樣一來緊張的就是四個學生,其他的學生可以在一種輕松的心理氛圍中進一步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三、應答:對學生回答的評價
應答即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評價。在對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進行評價的時候,教師
應考慮什麼時候評價、評價主體是誰、評價的性質應該是怎麼樣的。
1.什麼時候評價
學生剛回答完問題後,教師不宜馬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應留一段空餘時間。
因為可能這個學生自己還有要補充的、應該給他進一步完善的機會。當然所留時間也不能過長,否則,容易造成課堂節奏的散漫。
2.評價主體是誰
當前,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互評的重要性,因此,除了教師做必要的評價外,還應
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但是,學生互評方式也不能太單一。一些教師認為某個學生回答問題正確了,就豎起大拇指,其他的學生就集體跺跺腳喊道:「嘿、嘿、嘿,你真棒!」這樣,就使評價變成了一個刻板的程序,被表揚的學生也麻木地接受大家的贊揚。這種情況應該避免。
3.評價的性質如何
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評價時,在教學實踐中有兩種性質的評價:表揚和批評。
表揚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評價方式。在運用表揚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把
握表揚的幾個維度;在什麼時候表揚,表揚對誰有用,表揚的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在運用表揚的時候,要向學生闡明其表現突出的地方,值得肯定的地方,不然無原則的表揚對自主意識強的學生會適得其反。研究證明,表揚對兩類主體的作用重大:小學中低年級學生以及社會家庭背景不太好的學生。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處於「他律」階段,教師在這個時期是其「重要他人」,來自重要他人的正向評價會極大地激發其求知慾望。社會家庭背景不太好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獎賞較少,教師的表揚能增強其自信心。
批評是另一種評價方式。一味的表揚激勵,會讓學生心浮氣躁,失去自我的反省。
如果在表揚激勵的同時,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不足,有利於學生明白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但批評畢竟是一種負面評價,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批評的時候要講究方式。首先,批評的語言要婉轉,其次用表揚引導批評,即不要對學生全盤否定,要善於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並予以必要的肯定,對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從學生失利中尋找成功的一面,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批評後以鼓勵作結束,更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恰當地運用表揚與批評,就能與學生在思想、心理、認知等諸多方面形成良性互動的教學交流,使學生比較順從地認可教師的教學理念,較好地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㈢ 音樂課堂如何有效提問

小學音樂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能使全班學生都處於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的狀態,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不恰當的提問,會使學生思想分散、無所適從甚至打亂教學進程,無法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因此,如何有效提問很重要。一、正確對待音樂課堂提問要找准教學切入點,潛心研究新課標、新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用探究性、啟發性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參與音樂體驗。(剩餘1504字)

㈣ 教學中「有效提問」有哪些策略、方法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有:

1、提問和情景相契合: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活動,能夠起到引導教學方向、揭示教學內容、推動教學發展的作用。要達成上述目標,首先需要教師讀懂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熟悉教學內容,將知識進行科學的歸納和演繹。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哪些知識用提問表達,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如何用提問銜接,每個環節應該配備的提問難度如何。對教材進行梳理,准確地把握教材的知識內容,能夠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適當的情境提出問題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提問和思維相契合:教師提問要看準時機,適時提問是一種高水平的教學藝術。如果把學生的思維活動比作一潭水,教師的提問就如同向潭中投石。「投石」的早晚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優劣。

「投石」過早,學生的思維尚未充分活躍起來,學生不能很好地把要解決的問題與教師的啟發誘導建立起有機的聯系;而「投石」過晚,學生思維活動的高潮已經過去,就很難達到開啟思維的最佳效果,知識很難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3、提問與追問相契合:課堂提問是設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交往、互動的外顯形式。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經驗的教師善於在提問之後不斷追問。抓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思考現象背後的數學道理。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方法:

1、抓住關鍵細節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

2、針對內容矛盾之處提問,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對故事的發展進行猜想式提問,激發學生的想像。

4、增加創造性的提問,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4)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策略研究擴展閱讀:

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類型:

1、復述型問題:這類問題常用「是什麼」「怎麼樣」一類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從教學內容中找到答案。從思考的角度講,這類問題著重於語言上的理解。

2、演繹型問題:這類問題是已經抽象出某種概念,要求答出具體表現,把概念具體化,常用"表現在哪"一類問題引出。

3、概括型問題: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從已有的事實中抽象出概念。比如說在給學生講完故事後,提問"從······中看出······的句式引出,由於概括能力是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類問題的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實際教學中常常把演繹型問題和概括型問題結合起來組織提問。

4、分析性問題:分析性問題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採用分析、比較、綜合等方法,由表到里地思考問題,這類問題往往「為什麼」引出。

5、追問型問題:就是把所傳授的只是分解為一個個問題,一環又一環系統的提問學生。追問的特點是教師發問的語氣較急促,問題問題之間間隙時間較短,能訓練學生的敏捷靈活的思維品質。追問能使學生保持注意的穩定性,刺激其積極思考,有利於全面理解內容,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

6、反詰性提問:指對學生在觀察感知過程中初步的出的判斷進行反對,如:"你增么知道這個比那個長?"這種提問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精確、仔細觀察,從而形成正確的結論。

另外還有: 預設性提問、封閉式提問與開放式提問、 陳述性提問、 指令性提問、 否定性提問、自答性提問等總之,教無定法,問也無定法,只要做到問需有法,問需知類就行。

㈤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提問的效率

如何提高音樂課的課堂效率

如今的課堂,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創造,這也已成為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准則。一般來說,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老師的尊重和賞識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的情緒,會更熱情、更自信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那麼,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音樂課的課堂效率呢?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感受,談一談我對此問題的看法。
一、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無論是在什麼課上,老師與學生之間都需要相互理解與支持。而在音樂課堂上,音樂天賦比較高的學生由於早已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所以他們通常表現得非常自信和活躍。而對於那些自以為是音樂天賦不是很高又有些自卑的學生來說,音樂課讓他們覺得很無聊,甚至不想上音樂課。尤其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之前很少上音樂課,所以音樂課堂上出現的所謂的「五音不全」 、「音盲」便更多了。這時候,如果老師選擇放棄,有可能會使這些自以為是音樂「差生」的學生終身與音樂無緣。天賦雖不是我們老師可以選擇的,但我們有為人師表的責任與態度。每位學生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閃光點,當然,有些優點是細微、不易察覺的,作為教師,我們就是要善於發現這些閃光點,音符畫錯了、唱歌跑調了,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勇於改正錯誤,並對他的下次表現做出期待。在老師的信任和激勵下,相信他總有一次會成功,而成功就會給人帶來信心。
二、精心設計音樂課的組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音樂課也是如此。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求知慾旺盛、模仿力強,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應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教學,方可收到預期的效果。
在一堂課的組織教學中,「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節尤為重要,若這三點處理得好,學生便會像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1.開頭要巧妙
教師應可根據本堂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將重難點、教學目標、音樂知識等,巧妙地導入到新課中,讓學生新鮮感倍增,產生學習的慾望。
2.銜接要適當
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新舊知識若能適當銜接起來,課堂教學自然就更加流暢。教師應多分析教材,找出新課舊課和新知舊知之間的聯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作出過渡和引導,這也使課堂教學保持了整體和貫通。
3.結尾要生動
一出戲,一部電影,都會有高潮。同樣,一堂音樂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一般音樂課的「高潮」會設在結尾。在課堂教學的「華彩樂段」,教師要抓住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時機,精心推敲與設計,製造一個生動的結尾,可以在聽錄音中結尾,也可以全班學生各種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師生對唱,學生的歌舞中結尾。一堂音樂課課的結尾要搞得生動活躍,熱熱鬧鬧,使學生像觀看連續劇那樣期盼下次音樂課的到來。
三、實行各種音樂課講解方法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音樂教師上一堂課,也要首先完成教學任務。若想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精心設計各種講解方法。不同的音樂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講解方法,歌曲演唱、器樂演奏、樂曲欣賞、音樂創作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努力探索,找到各教學內容的最佳講解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如欣賞管弦樂曲《快樂的小熊貓》時,讓學生兩人配合,手搭肩作抬水狀,伴著樂曲和小熊貓一起歡快地抬水去,隨著旋律的漸漸熟悉,活潑可愛,憨態可掬的小熊貓們匯聚一堂……這樣學生一下子進入了角色,對樂曲所表達的內容也有了初步的理解。
又如,學生免對各種節奏型,往往會出現不懂和混淆。死記硬背的效果肯定不好,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將節奏型歸類和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和對比。如鍾鬧搖(的嗒的嗒)、機槍(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等,這便增加了學生對節奏型的理解。
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採用思考、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的有意的提問,能把學生帶入探索的意境中去。
四、要積極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而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數字設備早已走入課堂,我們可以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來表現歌曲的聲音和畫面意境,從而達到單純靠老師講和唱達不到的效果。
總之,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需要教師的細心觀察和努力探索。我們要充分挖掘校園內有效開展音樂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給他們以快樂的感覺和美好的體會。培養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挖掘學生的音樂天賦,讓他們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馳騁!

㈥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當前,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音樂課堂出現了許多可喜的現象,尤其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參與使我們的音樂課堂出現了勃勃生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表面「熱熱鬧鬧」,可是教學目標的不明確,音樂主體性不強的現象,學生要麼是一節課忙忙碌碌,要麼是飽了「眼福」或「耳福」。可是並未得到應有的音樂情感體驗。因此,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已經成為我們目前課改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下面根據平時的聽評課感受加以總結:一、活用教材,精心備課,激發興趣。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巨大動力,是促進學生樂學的先決條件,是推動整個課堂進程的興奮劑,學生們情緒激昂,情不自禁投入學習狀態。在課堂教學中喚起學生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案,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境,發掘音樂作品的情趣特色,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由參與、主動探索。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學生再也不像當年那種「聽話」的學生了,受到各種各樣媒體的影響,在音樂課上,對老師要求很高。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所以我們要想出一些新的辦法,才能做到既結合教材又能走到學生中去。比如:經調查,學生非常喜歡周傑倫,老師可以介紹周傑倫的音樂風格並可以讓學生了解一系列音樂知識及相關文化,比如最為主要的風格就是RAP說唱,及節奏布魯斯等,學生如飢似渴想知道什麼是RAP說唱,及節奏布魯斯,則又可以展開一系列課題,把學生帶到教材中的黑人文化的起源與形成......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周傑倫之外還可以開展其他的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手的作品分析,有些作品有著京劇的元素,我們有可以進一步講講京劇。在音樂課上,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喜愛,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喜歡上音樂課,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音樂方面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更好的實現師生互動。二、循序漸進,講究方法 任何學科都有其本學科的特殊技能,音樂教育不管發展到什麼階段,都會涉及到音樂領域的專業知識,學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這也是完善一個人的全面素養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個原則先要認清,在此基礎上怎樣有效落實技能就要講究方法了.舉例:如以「獨唱」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就可將男聲、女聲、童聲等等為例子,這樣除有利於學生比較鑒別,了解不同表演形式、人聲的不同音域,進一步向學生介紹鍵盤上的音與音區。通俗易懂的讓學生增長音樂知識,拓寬音樂視野。 學生受到感染後完全是自發地,主動地想了解,遠遠要比起教師苦口婆心地提要求,講要領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在音樂課中遇到問題時要多些分析和糾正,在講解新知識時要少些灌輸,多些回顧和比較,使得技能技巧不再以知識、技術的冷麵孔出現,相信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容易些。三、課堂提問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如今課堂中教師的低效、無效提問現象仍很普遍。1.機器式提問,「這首歌曲好聽嗎?」「喜歡嗎?」等等;2.程式化提問:「這首歌曲分幾段?每段講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這樣類似的提問,忽略了學生獲得音樂的情感體驗樂趣。我認為怎樣才做到有效提問呢?提供給學生的問題應難易適度,問題設計要由易到難,一步一步打開學生思路,不斷啟迪學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的提問有個別學生脫口而出的回答,教師要繼續問問為什麼?很有可能有些知識只有個別學生知道,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提問中發現問題。這樣一方面鞏固已學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又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提高思考的能力。四、課件運用的適度與合理性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怎樣客觀地認識它,揚長避短地使用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要樹立課件它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為了更好的為課堂服務的觀點,不能喧賓奪主。其次要明確課件是為課堂提供方便而存在的。比如快捷,佔用空間小,可重復使用等,都是它的優點。但我們要客觀認識到它的弊端,製作課件費時費力,其屏幕的視覺感受會干擾學生的聽覺感受,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而且萬一設備出問題,或停電等,就會讓有依賴性的老師無所適從。因此盲目誇大課件的作用,不注重自身基本功的提高,抱著唯有課件的課才是貫徹新課標的認識,這種觀念是片面的。如果教師在課件製作時充分認識到人與機器的主次關系,注意到聲畫穿插的恰當時機,注意到動靜結合,巧用課件,活用課件,才能讓它很好的為我們的音樂課錦上添花。五、優化教學方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實現知識能力轉化。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有效教學方法很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更要得法。需要我們不斷的更新觀念,課程改革不能只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所以教師怎樣做到「低負高效」,這是問題的關鍵。在研究課程標准、教材、教學資源的同時,更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基礎和發展需要,把教室變成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與老師共同研討、共同交流、創新的場所。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設計中,重視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便於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便於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六、要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在提高音樂課堂的實踐性。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必須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過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中課堂練習是落實「低負高效」的一種手段,一般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大多在課堂中進行,音樂課中的體驗、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課堂中進行,所以音樂課的練習要求顯得尤為重要。若要求提得高,難,教學目標將無法實現,將導致教學失敗,若要求太籠統,又會使學生顧此失彼。另外,現代課程評價已從僅僅靜態地評價教學結果轉向動態地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和評價,並注意兩者的統一。

㈦ 怎麼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在小學開設音樂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在教學中都存在一些問題,音樂課堂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學方法存在些許不足,雖然信息技術已經逐漸使用,但是並未對教學效果帶來很大的改善,導致學生對音樂的接受水平還比較低。只有充分發揮、正確利用信息技術,改善這些問題,才能使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1 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從目前許多小學教育的結構來看,大部分學校雖都設置了音樂教學課堂,但是教學效果卻不明顯,甚至有的課堂形同虛設。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學設備、音樂器材缺乏。部分學校缺乏基本的教學設備,如專用音樂教室、教學音響設備等,音樂器材也存在缺乏情況,如鋼琴、手風琴,等等。②課時量少。大多數小學一般每周只安排兩節音樂課,有的學校教師甚至連這兩節課也要佔用,去上其他的主課。③教師水平有限。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師奇缺,一些學校只有一名教師,有的甚至沒有,由其他學科的教學兼任。④教學方式不正確。一些學校由於受到設備缺乏等條件的限制,音樂課只是在各自的教室裡面上,教學內容就是教學生唱幾首簡單的歌。不僅枯燥無味,而是忽視了音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達到開設音樂課程的目的。⑤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師只會簡單演示,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其他優勢如高效、模擬情境、資源豐富等都沒有體現。
2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如信息技術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能夠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信息,等等。因此教師要能夠合理並且善用這些優勢,就能在音樂課堂上發揮信息技術的魅力,同時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從當前音樂教學的現狀來看,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同時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
在新時期,尤其是新課程標准實施以來,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把音樂課當成一堂實實在在的課重視起來,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要與時俱進,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索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2.2 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在傳統的教學中,音樂教學呈現出設備不足、課時量少、教師音樂水平不足的問題。在教學設備方面,一方面學校要加大設備的引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模擬情境或展示樂器,讓學生能夠通過信息技術來認識並了解這些未知的東西,從而增加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明白音樂並不是僅僅通過模仿來學會唱歌就可以的,而是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內容;針對課時少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簡化教學內容,減少不必要的板書或闡述時間,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擴充教學容量;在教師音樂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去查找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整理規劃,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師的教學相長。
2.3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音樂課堂
2.3.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教師注意音樂審美教學的培養,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但是,教師就先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動下,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自然而然地培養自己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授《新年好》這堂課時,教師事先可以從互聯網下載一些關於新春的圖片和視頻,營造新春的氛圍,同時配備一些輕松活潑的音樂,讓學生先感知這些音樂歡快的旋律,體會這種歡樂的氣氛,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記憶深刻,了解了歌曲的內容和意境後,學起來也事半功倍,同時還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對於音樂的認知和藝術情感。
2.3.2 網路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感受不同音樂的魅力
除了教師要在遵照新課程標准所設定的目標計劃與任務下進行合理、完善、科學的教學體系建設外,還可以在基本樂理、視唱等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涉獵一些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或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鑒賞。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網路從國外歌曲中選擇一些經典的、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音樂進行賞析和學習。
3 結語
整體來說,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按照新時期新課改教學目標的要求來實施自己的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豐富多彩、輕松和高效的教學方法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和學生們一起在音樂學習中得到共同進

閱讀全文

與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策略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