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3 06:01:31

㈠ 如何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

㈡ 如何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

1.學習目標的確立
根據課標、教材、教參、考綱、試卷幾個方面的內涵,從學習內容、學習程度、學習行為或條件幾個角度,進行目標設計,特別要制定出學生能夠實際應用的目標。
學習目標按時期分,可分為學段目標、學期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按目標性質分,可分為結果性學習目標、體驗性學習目標、應用性學習目標。
2.學習目標的實施
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非常關鍵,將學習目標落實到學習的各個環節,根據所預設的目標,選擇適配的教與學的形式,挖掘學習資源,確立檢測方式,完成預設目標和生成性目標。
在教學目標確定好之後,結合教學資源反復推敲如何將教學目標真正落實到課堂中,哪裡需要以舊引新,哪裡需要創設情境,哪裡需要探究交流,每一個環節是不是有針對性,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學生的知識基礎、經驗基礎是否能夠接受,學生對問題會有哪些想法,如何應對並引向正確的方向。教學環節要有目標,聯系緊密又層層深入,才能讓教學目標更好的落到實處。
知識與技能目標:一般要順次展開三個層次:(1)情境創設:讓情景貫穿課堂的始終。通過特定的情景,激活學生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2)新知探究:通過解決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形成知識應用的規律。(3)知識應用:精心設計訓練題,實現有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在設計訓練題時,要注意題型的多樣化、精煉性和典型性,同時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方式,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的過程。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就是教師積極引導和學生思維的結果,這里的「教」是條件,「學」是關鍵。在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既要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又要強調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每個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選擇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通過模仿、嘗試和實踐體驗而逐漸養成的。所以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活動,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已健康的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觀去影響學習主體,是教育者通過身體力行的示範活動來言傳身教的,並積極創造有力於學習主體嘗試、選擇、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人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當然,三維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是不能分割的

㈢ 課堂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

1、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

2、「三維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獨立的教學目標,它們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三個緯度就是K、A、 P,加上學習事件本身首字母為O,就是我們所說的KAPO模型。

3、三維目標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4、它的技能是在教學中,既不能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不能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3)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擴展閱讀:

1、要整合三維目標,前提是要整體解讀文本,科學確定每一個維度的目標。「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在閱讀文本時,首先要確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點。

2、目標的逐維分解有利於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分解目標只是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一步,關鍵是把分解後的目標整合起來,整合的目標更有利於目標的結構化和整體化。

3、在目標的表述形式上,雖然沒有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明顯的提示語,但是每一條目標都很好地把三維目標交融在一起,並且分層遞進,為課堂教學達到三維目標和諧共振奠定了基礎。

㈣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有哪些技術規程和要領

1、目標分解:任何一級的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以其上一級目標為依據,下位目標是為上位目標服務的。教學目標自上而下的分解過程,是一個不斷具體化的過程。課時教學目標是教學目標中最為具體的目標,要確定課時目標,就必須明確其上位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及其相互關系;要設計單元教學目標,就必須明確其上位目標——年級教學目標及其相互關系;要設計年級教學目標,就必須明確其上位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及其相互關系。這就涉及到一個教學目標的分解過程。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為正確教學目標的確立打下基礎。
2、任務分析:單元目標或者課時目標確定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進行任務分析。這里的任務分析,實際上就是指對學生為了達到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規定的知識以及能力、情感態度等進行具體的剖析。通常的做法是,從已確定的教學目標開始提問和分析:如果我們要求學生獲得教學目標所規定的能力,那麼根據目前學生的認識水平、知識基礎,他們必須具備哪些次一級的從屬能力?而要培養這些次一級的能力,又需具備哪些更次一級的能力?……這種提問和分析一直進行到教學起點為止。
3、起點確定:教學目標不僅是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要求,更是對學生預期的學習結果的要求。既然如此,要設計出合適的教學目標,就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起點能力進行分析,即確定教學的起點。 教學起點的確定,直接關繫到教學目標的作用發揮。教學起點定得太高,則可能導致課時教學目標過高,超過了一般學生的能力,並且導致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教學起點定得太低,則會在學生已掌握的內容上或教學活動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並可能導致學生厭學心理。一般說來,確定教學起點,主要應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學生目標技能的分析。

㈤ 教學目標該如何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的若干思考

(一)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麼
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活動,不同的學習效果。在我看來,只要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習任務適應學習者,教師為學生服務,是天經地義的。強調這一點,是為了讓我們對學校教育的現狀,對課程教學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估計,從而在設計課堂教學計劃時,能夠更多地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實際興趣,能夠更客觀、更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實際反應與教學效果。這樣才會使教學、教學計劃立足於一個比較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二)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
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與可能展開學習活動。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起碼是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與學習進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生之間的差異會顯著增大,進度統一、任務相同的課堂必然會讓位給類似復式教學的課堂。不同組別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內容、完成不同的作業、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或許將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而統一的講解、答疑、點拔、指導,只能是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必要補充,是應學生的實際要求而安排的活動。
(三)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問題出發
教學的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教學設計敦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而不是從教材或從教師假想的問題出發。著名的物理學大師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學術報告,報告之後有人提問說,他不明白怎麼可以從公式2推導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請回答他的問題。」狄拉克說:「他並沒有問問題,只說了一句話。」狄拉克的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問題這一概念的本質。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那位提問者並沒有講出自己對「公式2」的理解及其與「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當然就無法為他作出解釋說明。所以,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關鍵之處在於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在於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

(四)學習方式應該多樣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認識學生和認識學生的學習傾向,提供了一個可資參考的理論框架。不論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對人的智能的分類,要關心學生的不同特點,要用多種方法來強化學習效果……都已成為實驗學校教師的共識: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聽中學」和「看中學」——學生聽教師講解,學生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錄像,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考記憶,如此等等。新課程提倡「做中學」,這是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倡導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入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字習.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例如對某些事實或現象的介紹資料)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當然,「做中學」也並不完全是新東西,人類的技能學習一直是做中學的,體育老師教學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在做(練習)中學的,把「做中學」拓展到認識領域,拓展到智能學習領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極其重要的要求。但是,除了「聽中學」、「看中學」與「做中學」以外,人們還可以「想中學」、「讀中學」、「聊中學」(討論中學習,又說又聽又想),等等。特別是在每位學生都有一冊系統傳遞信息並體現著培養要求的教科書,每位學生都可以及時上網或到圖書室或到家庭藏書中去瀏覽查閱的條件下,怎樣在學習活動中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路,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學習.應該是每位正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教師要格外關注的事。從這個角度看,對於一切有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教師、學生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新課」,教師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上,應該從解決他們的閱讀學習中的障礙開始教學。
(五)教學設計實際是教學構想
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施工藍圖要十分細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雖然在建設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煩惱,但它畢竟要求按計劃施工。教學則不然,教學設計是教師為學生規劃學習過程,規劃主要發生在不同學生頭腦中的事情,即使教師進行了深入調查,我們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在教學中,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步驟,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設計得越具體,越周詳,有可能需要改變的就越多。有些有經驗的教師,甚至完全放棄了寫詳細的教案(例如特級教師孫維剛就宣稱自己十多年來未寫過教案)。當然,課前,他們在依據自己對學生知識、經驗以及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等了解的基礎上,對教學進行了具體的、充分的設計與構想,並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問題,憑借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

㈥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設計課堂教學目標

張希彪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實施前必需的准備工作,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又是其中的關鍵部分,它關繫到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與環境的合理組合和運用、對教學結果的評價,也關繫到生物課程目標的實現和國家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落實。一、制定教學目標時存在的問題1.在教學之前未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部分教師不理解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意義,認為講完規定的教材內容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就達到了教學目標。2.教學目標僅作為教案中的一種備查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憑經驗和考試的要求操作,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教學過程沒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形同虛設。 3.制定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標,即「雙基」目標,忽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4.制定了很多教學目標,但有些目標超出了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實際上無法達到。 5.只注重少數不太重要的教學目標,忽略了重要的教學目標(例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 6.不能清楚地表述課堂教學目標。部分教師仍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表述方式,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含糊、籠統,不便於檢測學生的學習結果,因而課堂教學中對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師心中無數。在新課程背景下,怎樣才能使設計的課堂教學目標既能真正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又具體、明確、具備可操作性,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二、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一)課程標准中的課程目標是制定教學目標的直接依據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培養的總目標是最高層次的目標(第一層次的目標)。這些目標被分解到不同的學科中去實現,並由學科專家制定出學科課程目標及不同學段(初中、高中)的課程目標(第二層次的目標)。課程目標既體現國家培養總目標的要求,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社會的需求和學科發展的現狀,體現課程開發的有關價值取向。因此課程目標是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直接依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本學段的課程目標分解成單元或章的目標(第三層次的目標),並要進一步分解和制定節的教學目標和課時目標(第四層次的目標)。這是一個將宏觀目標(第一、二層次的目標)逐級細化為具體目標的過程,最終要把它們落實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之中。教師在這一工作中要注意:1.在充分理解第一、二層次宏觀目標的基礎上,依據高層次的目標創造性地擬定可操作、可實現的各層次具體目標。2.在制定第三、四層次的教學目標時,要仔細研讀,深刻領會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總目標和課程的具體目標,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兼顧課程標准中相應的內容標准以及具體的教學任務和內容的特點。3.根據學校的現實情況,制定具體的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處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資源條件相對薄弱的學校,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只要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即可,對於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應考慮達到較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二)制定教學目標還要依據對學科知識的分析,對學生的分析和對社會的分析 對學科知識的分析主要是依據課程標准提供的教學內容及其要求,結合對學生已學過知識的掌握情況的分析,設計出知識目標,並在對知識內容和實驗、實習等內容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目標的分析。一節課的內容可以培養的能力有多個方面,究竟選擇哪一個或哪幾個方面作為本節的目標,還要考慮學生的需要、社會的需求和後續課程的需要。例如,生物教學中培養觀察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而在培養的順序方面,教師往往先讓學生學會按順序觀察,再讓學生學會標記觀察及對照觀察等等。同樣,在知識和能力目標分析的基礎上,還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適合培養的情感和態度目標,然後根據對學生的思想狀況的分析,按需求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進行選擇,同時要考慮學校與社會環境中可利用的課程資源。例如,了解到學生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比較薄弱,就應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在課上設立相關的目標進行教育;在「世界環境日」或「植樹節」等社會性節日臨近時,應注意從教材中挖掘適宜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教育。總之,要設計好教學目標,做好對課程目標的理解、研究,做好對學科知識、學生和社會的全面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三、教學目標的分類體系我國的教學目標分類採用的是布盧姆(B.S.Bloom)的分類系統,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情感三大類,並且對三大類目標提出了不同水平的具體要求。表1列出的是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生物課程標准》)中三類學習目標的各種水平的要求。它是在布盧姆等對各類目標水平劃分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生物教學的實際制定的。表1 《生物課程標准》中各類學習目標的不同水平要求四、教學目標的表述方式——行為目標的ABCD表述法 教學目標應規定學生在教學活動結束後能表現出什麼樣的學業行為,並限定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的獲得和情感態度發展的層次、范圍、方式及變化效果的量度。對每節課教學目標的准確表述,可以充分發揮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指向、評估和激勵作用。表述教學目標時一般要慎重考慮以下四個因素。 1.行為主體。根據新課程的有關理念,在編寫教學目標時,無論是一般的行為目標或是具體的行為目標,在描寫時都應寫成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一般不用來描述教師的教學程序或活動的安排,如「使學生……」「讓學生……」「提高學生……」及「培養學生……」等描述,而用「能認出……」「能解釋……」「能設計……」「能寫出……」「對……作出評價」或「根據……對……進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達成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 2.行為動詞。根據《生物課程標准》的要求,教學具體目標應採用可觀察、可操作、可檢驗的行為動詞來描述。而傳統應用的「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幾個籠統、含糊的、難以觀察到的、僅表示內部心理過程的動詞,往往難以測量,無法檢驗。而「認出」「說出」「描述」「解釋」「說明」「分析」「評價」「模仿」「參與」「討論」「交流」「認同」「拒絕」等詞則是意義明確、易於觀察、便於檢驗的行為動詞。《課程標准》的「學習目標的說明」中列出了一些常用的知識性目標動詞、技能性目標動詞及情感性目標動詞,可作為生物教師備課時的參考。 3.行為條件。有時需要表明學生在什麼情況下或什麼范圍內完成指定的學習活動,如「用所給的材料探究……」「通過合作學習小組的討論,制定……」「通過自行設計小實驗,體驗……」等。 4.表現程度。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表現水準,用以測量學生學習的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能准確無誤地說出……」「詳細地寫出……」「客觀正確地評價……」等表述中的狀語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標水平的表現程度,以便檢測。上述教學目標表述包括的「四要素」是由行為觀的代表馬傑(R.F.Mager)提出的「三要素」發展來的,又稱為ABCD表述法。它們的含義是:A即「行為主體」(audience),意為學習者,就是目標表述句中的主語。B即「行為」(behaviour),即學習者應做什麼,目標表述句中的謂語和賓語。C即「條件」(conditions),意為上述行為在什麼條件下產生。D即「程度」(degree),即上述行為的標准。例如,一個運用ABCD方法表述的教學目標例句:「通過學習昆蟲的形態特點後,學生能以90%的准確度,從書上的圖中辨認出哪些是昆蟲。」其中,行為主體是「學生」,行為是「辨認昆蟲」,條件是「在本課課本的圖中」,標準是「達到90%的准確度」。五、制定教學目標應注意的問題1.教學目標要全面。要反映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要體現多元化。不僅有對知識性目標的要求,還要重視學生操作、能力、情感、態度、意識等方面的發展要求。2.要具體明確。明確的教學目標必須具備兩點:一要表明教師可觀察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如「能認出種子的結構」「能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畫出……的結構圖」等;二要體現上述的教學目標的「四要素」。3.要重點突出。通常每一節課中可以設計多個教學目標,每個教學目標都代表著一定的學習結果。在進行設計時教師要對各種目標進行權衡,確定主要目標,其他目標盡可能圍繞主要目標設計。這樣可以突出重點,防止由於目標過於分散,影響學習結果。4.要難易適中。目標的難度,要接近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目標太高,學生經過努力達不到,會使學生產生畏學心理,喪失信心;目標過低,學生的學習毫無壓力,目標對學生的發展起不到激勵作用。因此,在制定目標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群體學習水平有一個科學的分析。5.要便於檢測。編寫具體目標時,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它們將被用於編制檢測項目,如果不能根據這些目標測出預期行為,則表明所制定的目標籠統、含糊、冗長、不符合要求。所以應盡可能地用可觀察到的外顯行為來描述,或用可測量的(筆試、口試、動作測驗、心理測驗)語句來陳述目標。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留足檢測目標的時間,要制定與每一個具體目標有相對應匹配關系的檢測項目,以保證實際教學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開展。6.要有彈性。教學目標的彈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別對待不同水平的學生。統一的目標規定了所有學生達標的最低限,但對於不同特點的學生,目標應體現出有所側重。二是可有一些隱式目標或預期目標,如「願意……」「樂於……」「能堅持……」等便為隱式目標。又如「親自栽培一種常見植物並寫出詳細的觀察記錄」,就不能當堂課完成,便是預期的目標。7.要注意各章節教學目標的互相協調。每個章節的教學目標都是課程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保證課程目標的最終實現,各章節目標的協調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將各章節的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和設計,對各類教學目標進行綜合安排。在針對具體的一節課設計教學目標時,還要結合實際對預先的安排做適當的微調,以保證各類目標的實現和分布的均衡。

㈦ 如何設計英語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定義及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
從教學目標的層次來看,教學目標可分為宏觀(即學校教育目標)、中觀(
課程目標
)及微觀(單元或課時目標)三個層次。對廣大教師而言,我們主要關注的是微觀教學

㈧ 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的基本依據有哪些

教學目標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它是教學活動展開的依據,是評價學生內的重要標准。教容學中的環節不是目標;教學中的活動不是目標;評價活動不是目標;教學策略不是目標,教學目標是學生有效學習後的結果。它是能力和行為傾向的變化。

教學目標設計中常見的問題:目標設計主觀臆斷;目標不明確,模糊、籠統;目標中知識點太多;目標與教學內容不一致……。

如何設計教學目標?按照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我們要明確以下問題:誰學?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包括多個水平、多個層次。教學目標表述的四個要素:首先是主體性,其次是具體性,第三是邏輯性,最後是指向性。目標描述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目標描述的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的、可評價的,具體而又明確的。

掌握教學目標設計的思路和具體的方法,對教學有一定的幫助。基於教學目標,挖掘深度。用高階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的教育觀去應對未來的學習、工作與生活。

㈨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是用以指導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如何設計好「三維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三維目標」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觀課、議課的過程中發現,同一教材內容,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甚至在不同的教學時期所體現的三維目標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目標有些過於保守,有些過於牽強.毋容置疑,「三維目標」 是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制定的,而在課標大方向的指導下很多教師忽略了目標設計的靈活性和合理性,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新課程改革強調素質教育,重視人的發展,提倡課程與生活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教學活動.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為「三維度模型」:即維度一:教學計劃方案評價;維度二:教學指導過程評價;維度三:教學指導效果評價.基於這一課堂評價體系,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設計也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1、科學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依據科學的原理原則,具有科性、知識性,目標的實現過程要與學生的 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順序相一致.2、 教育性原則:即「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要有利於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養,是否有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愉悅學生的身心、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個性.3、合理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遵循合理性原則.這里既包括教學計劃所提出的各項指導目標要與新課程教育目標相符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應密切聯系形成有機的整體; 同時教學目標的確定應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需要.4、 可行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在國家統一要求基礎上考慮了地方、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要為學生的自主活動准備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動場地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5、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三維目標」的確定應貫徹統一原則.不管其按照「階梯式」還是「螺旋式」都應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程,注意情節的過渡和知識體系的統一.6、 現實性原則: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忽略了教育的現實意義就等於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三維目標」的確應反映時代的主旋律,讓學生掌握時代信息,把握時代的脈搏,奏出時代的最強音.7、 是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有利於學生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促進體腦合一,知行統一;有利於激發雪學生的興趣和內驅動力,使學生態度認真,積極主地參與實踐活動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有利於個性的發展和整體認知.有利於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生活、學會生存.8、效果評價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實現後有利於學生集體在知識、能力和情感認識等方面的進步體現,有利於學生個人拓寬知識面,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後的行為表現; 既能體現學生的技能增長,又能體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既能體現教學活動的直接效果,又能體現學生發展的外顯性效果成長的內隱性效果,體現出良好的課堂教學價值.總之,「三維目標」的設計既有統一的要求,又有個性的需求和個性的優化,教師在三維目標的設計上要把握好原則與非原則的因素,既要符合課標的要求,又要符合教學實際的需要,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改的要求.

㈩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有哪些技術規程和要領舉例說明

生物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生物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預先確定的、在具體的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教學結果。它表現為對學生學習成果及教學終點行為的具體描述或對教學活動結束時學生知識、態度等發生變化的說明。生物課堂教學目標是生物課堂教學活動的緣起與歸宿,它制約著生物課堂教學設計的方向,是教師處理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和選擇教學媒體的重要依據。此外,生物課堂教學目標也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尺度。系統化教學設計()是使傳統的教學設計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一項重要的教學設計技術。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教學目標的陳述必須做到行為化、具體化或作業化,並將這些可操作可觀測的教學目標作為評量教學效果的根本標准,從而克服了傳統以「課堂教學活動」本身來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觀性和不可靠性。因此,科學、全面、准確和具體地陳述生物課堂教學目標是現代生物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教學設計技術。傳統生物課堂教學目標的陳述太多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是教學目標所陳述的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二是用含糊的、無法觀測的描述內部心理狀態的術語陳述課......(本文共計2頁) [繼續閱讀本文]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