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是"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同時需要有專學生、教師和教室三者之間屬的良好配合。
一、在一個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課堂中,教師能夠觀察到學生的以下表現:
1、學生能夠保持持續的注意力,集中課堂學習
2、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各種學習活動
3、 學生積極與教師、同伴進行交流與互動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學生對學習有高度的興趣,並且較高的學習動機,他們表現活躍,積極參與各類學習活動,與教師互,與同伴互動。
二、教師的表現
1、能夠根據學生反應靈活調整教學
2、 能夠給學生明確、合理的反饋
3、經常鼓勵和肯定學生,同時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尊重與肯定
4、能夠有效調控學習活動的開展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1、物理硬體環境良好的布置能讓學生產生主人翁意識
2、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能促進學習的效果、提高學習的效率
2. 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自主學習,主要靠自學老師輔導。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成為衡量課堂是否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重要標准之一。那麼,我們究竟可以看到學生怎樣的表現呢?
學生目光呆滯、無精打采,有的在睡覺,有的在神遊,有的則在做其他事情,如果學生在課堂如此表現,那麼可以肯定這不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反之,如果學生在課笆上異常興奮,吵吵嚷嚷,非常活躍,這樣的課堂教學也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在一個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課堂中,教師能夠觀察到學生的以下表現:
² 學生能夠保持持續的注意力,集中課堂學習
學生持續的注意力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最重要的表現。一些失敗的課堂中,我們常常可以察到學生在開小差,要麼睡覺,要麼發呆,要麼看課外書,要麼和同學講話。總之,學生根本不聽教師在講什麼,或許根本不知道教師要他們做什麼。相反,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中,學生們眼光炯炯有神,對教師講的內容饒有興趣,他們要麼緊隨著教師的講解,要麼與同伴進行學習的交流,不停地作出與學習相應的反饋,注意力基本上集中在課堂學習中。
² 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各種學習活動
活躍的課堂並不能夠代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學生吵吵嚷嚷、交頭接耳也能夠讓課堂顯得極其活躍。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不論是個人的學習活動還是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活動,學生都表現得積極活躍、踴躍參與。這些活動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回答老師提問、課堂討論、小組學習、上台展示等。
² 學生積極與教師、同伴進行交流與互動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學生能夠與教師和同伴進行積極的交流與互動。對於教師的提問,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並踴躍回答,且有自己的見解。當教師讓學生上台展示時,學生們也能夠積極響應。當小組討論時或同伴交流時,學生也顯得如此活躍。他們很樂於把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分享,也對同伴的問題作出反饋。在小組團隊中,小組成員都顯得如此積極、熱情、富有責任感,他們共同完成小組任務。
總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學生對學習有高度的興趣,並且較高的學習動機,他們表現活躍,積極參與各類學習活動,與教師互,與同伴互動。
從教師的表現觀察課堂
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一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從教師的課堂行為表現,能夠幫助我們判斷課堂是否在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教師常常表現如下:
² 能夠根據學生反應靈活調整教學
課堂中,學生的反應有時會超出教師的預期,不符合教師原定的教學殳計。在遇到教學發狀況時,有的教師會置之不理,不顧學生的狀態強照自己的原計劃進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師則能根據學生反應調整教學。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小案例:
案例2-4 面對特殊情況如何靈活調整課堂
今天二年級的同學都在上作文課,原本教學計劃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任務描述。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作文課的時候外面突然下雪了,這今年的第一場雪。這突如其來的天氣讓學生們變得坐立不安,甚至交頭接耳,每個班級教室都因為天氣事件變得有些吵鬧。同樣是作文課,A班的王老師和B班的李老師分別採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
A班王老師試圖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課堂,她不停地對學生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在他的反復強調下,教室裡面的聲音漸漸少了,學生不再相互講話。王老師開始按照預定計劃開始講如何描述人物,然而,學生雖然聽話不再看教室外面的雪世界,但此時已經心不在焉。學生們都在想著下課到外面打雪仗,沒有一個學生在聽老師講課。
B班李老師卻對這一狀況進行了不同的處理。她想,既然同學們對下雪如此感興趣,不如就改變這堂課的教學內容,這節課就不講人物描述了,讓學生寫關於下雪的主題。於是,她對學生說:「同學們不是對雪感興趣啊?」同學們很興奮地回答「是」。老師接著說:「那好!既然同學們對雪這么感興趣,那麼,我擾讓同學們到教室外面玩15分鍾。但是老師有個小小要求,等會我們開寬開始上作文課,老師想請同學們寫一個關於『雪』的作文。同學們同意嗎?」「好的!」於是,B班同學到外面瘋玩了15分鍾,大家相相互嬉戲,玩得很開心。15 分鍾以後,李老師引導同學寫關於雪的作文。比如說看到下雪的心,和同學一起嬉戲打雪仗的畫面,雪是剪雪是如何形成的,等等。由於沉浸在剛才打雪仗玩耍的喜悅中,學生們對這一主題很感興趣,大家怎寫的作文也生動有趣。
面對同樣的突發狀況,案例中的李老師能夠及時調整上課思路,及時應對學生的狀態,把她的作文課上「活」了。教學中有很多突發狀況不是教師能夠預期和控制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能夠根據情況調整思路,順應課堂變化,及時變換教學,有的時候可能是教學內容,就像是案例中李老師所做的一樣,還有的可能是教學活動或是其他小環節。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教師似乎成了一台監視器,她能夠監測到學生的一舉一動,洞察學生是否遇到問題或產生了何種變化。他們似乎有「讀心術」,通過學生的表情或是動作判斷學生是否處於困難中。這要求教師能夠積極關注學生的反應,注意學生行為、情緒的變化,同時順應變化作出合理調整。
² 能夠給學生明確、合理的反饋
課堂中,學生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或疑問。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往往忽略學生的這些提問,甚至找「與「與課堂無關」「與學習無關」「不是問題」等借口搪塞學生。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教師能夠傾聽學生、尊重學生的觀點,根據學生的問題給出明確、合理的反饋,而不是敷衍學生。如果學生的問題確實不能夠及時解決或者沒有時間在課上解決,教師會給學生說明情況,並邀請學生課下再交流。
² 經常鼓勵和肯定學生,同時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尊重與肯定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常常能夠看到教師表揚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發言、多交流、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鼓勵他們享受學習的過程。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肯定。比如說教師對學生說類似於這樣的話語,
3. 怎麼進入課堂中心
第一次走進課堂要成為學生注目的中心
最主要的就是老師要長得漂亮溫柔
如果是男老師的話,只有特別的教學方式才能引起學生興趣
4. 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心環節嗎
教師講課是中心環節
5. 什麼是"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同時需要有回學生、教師和教答室三者之間的良好配合。
一、在一個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課堂中,教師能夠觀察到學生的以下表現:
1、學生能夠保持持續的注意力,集中課堂學習
2、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各種學習活動
3、 學生積極與教師、同伴進行交流與互動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學生對學習有高度的興趣,並且較高的學習動機,他們表現活躍,積極參與各類學習活動,與教師互,與同伴互動。
二、教師的表現
1、能夠根據學生反應靈活調整教學
2、 能夠給學生明確、合理的反饋
3、經常鼓勵和肯定學生,同時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尊重與肯定
4、能夠有效調控學習活動的開展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1、物理硬體環境良好的布置能讓學生產生主人翁意識
2、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能促進學習的效果、提高學習的效率
6. 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什麼
新課教學
7. 傳統教學的三個中心是什麼
傳統教學的的「三中心」是「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
專德國
赫爾屬巴特
提出了教學過程的三個中心,即「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赫爾巴特注重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與赫爾巴特
教學思想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
杜威
教學過程的新三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和經驗中心。他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需要和經驗出發組織教學。
8. 什麼是課堂的中心
學生啊!學生的發展——學生從不懂到懂,從懂的少到懂的多,從不喜歡到喜歡這門課程,這都表示學業上有收獲,有進步,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有效的。更進一步來說,無效低效也可以說是不需要教師教,學生也能理解。
9. 如何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課堂教學環境
讓學生從邊緣到中心; 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 1. 2. 堂教學中來;3. 營造師生共享的教學資源環境。 關鍵詞:教師 學生 中心 有效 課堂教學環境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進行的是填鴨式的教學, 整個課堂中彌漫著師生不和諧的氛圍, 教師完全不把學生當做課堂學 習的主體,而是把學生當成訓練工具,學生除了訓練還是訓練,課堂 枯燥乏味,缺乏生機。學生厭倦課堂,甚至逃學曠課。作為教師要改 變這種課堂教學狀態,須真正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教學環 境。 一、讓學生從邊緣到中心 當我們在反思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訓練為中心」的課 堂教學環境的時候,幾乎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那樣的課堂,學生 的思想被抹殺, 個性被抹平, 創造性被壓抑, 他們只是盛知識的容器。 那樣的學習,始終把學習的主體——學生這個重要角色排斥在之外, 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態度的形成、學習習慣的養成、個性的發 展等很難進入到課堂教學的視野之內。學習被「邊緣化」 ,學生的主 體性更是無從談起, 他們只是書本的奴隸、 教師的奴隸, 教育的奴隸。 如何使學生從邊緣走向中心, 需要教師轉換自身角色, 放下架子。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外在的束縛和權威下擺脫出來,積極 開發學生的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做自 己意志和行動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最高實現。任何成功的教 學方法都要看其學習成效。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環境, 就是要以尊重、 信任和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為前提。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教師要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操縱和控 制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有責任、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在這樣的課堂 里, 知識是通過學生主動學習獲取的。 他們從中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樂於承擔學習任務,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環境,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積極參 與到課堂教學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