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與教學研究

教育與教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15 13:19:29

『壹』 簡述課程與教學研究的特徵

課程論的學科地位及其與教學論的關系問題一直是我國教育學體系構建的焦點問題。隨著對課程論的發展特別是現代課程論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已愈來愈明顯地反映出教學論的不可包容性;課程論從教學論中分離而成為相對獨立的學科也是教育學發展的必然。

一、關於課程論與教學論關系的不同觀點

課程論要想真正確保獨立的學術地位必須慎重處理好與教學論的關系。對於課程論與教學論關系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主張。

(一)大教學論觀就是「將課程作為教學內容,課程論作為教學論的一部分」。這一認識的突出代表是原蘇聯的一些教育學著作。自凱洛夫時代始至20世紀80年代,課程就一直被作為教學內容來談,而作為教育科學的一個相對獨立部分的教學論便擔負起研究教育過程的概念和本質、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組織等基本問題的任務。我國長期受前蘇聯這種教育學模式的影響,至今未引起根本性的變化。

(二)大課程論觀就是教學是課程的一部分,對教學的研究是課程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認識源於英美教育文獻對「課程」與「教學」的交互使用。像泰勒(R.W.Tyler)等知名學者都是把教學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來對待的。哈利.布朗迪(HarryBroudy)和蔡斯(RobertS.Zais)也認為課程這一概念更為廣義,是母系統,教學是子系統。在我國也有學者持此觀點。認為課程作為一種客觀存在與教學是不能分離的。其「本質上是一種教育進程,而作為教育進程則包含了教學過程。」「課程的屬性和類型是多方面的,包含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顯在課程與隱蔽課程,也就包含了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模仿教學與陶冶教學。教師也是課程研製者,從而構建課程包含教學的主體機制。」課程論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這個體系已經初步構建起了比較清晰的層次和系統結構。這個體系的基本結構把大課程論分為課程論、教學論、分支課程論、分支教學論和教育技術學等五個下位學科,每個下位學科又包含著大量的次下位學科。

(三)一體化論認為課程論與教學論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須把它們綜合起來進行整體性研究。例如英國的斯滕豪斯(L.Stenhouse)的過程模式強調課程與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瑞典的倫德格倫(U.Lvadgren)也是從課程與教學之間的系統化聯系的角度來界定課程理論的。因為課程與教學之間的分裂狀態在學校或課程教學實踐中必然被打破。所以,應把課程與教學綜合成一個問題而不是把它們分成孤立的問題來進行研究。西方學者經過課程與教學、課程論與教學論關系問題的討論已形成一些共識:課程與教學既有關聯,又是各不相同的兩個研究領域。課程強調每個學生及其學習的范圍,教學強調教師的行為;課程與教學存在著不僅僅是平面的單向的相互依存的交叉關系;課程與教學不可能在相互獨立的情況下各自運作。

二、審視課程論與教學論的關系的起點

(一)課程概念

課程概念是課程論所要研究問題和理論的基點,課程概念應是課程論首先必須明確界定的基本概念。施良方先生曾給出「課程即教學科目;課程即有計劃的學習活動;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課程即學習經驗;課程即社會文化再生產;課程即社會創造」等6種定義。美國的蔡斯也曾歸納出「課程是學習方案;課程是學程內容;課程是有計劃的學習經驗;課程是預期的學習結果的構造系列;課程是書面活動計劃」等幾種不同的課程定義。雖然至今對於課程的解釋還沒有達成能夠得到人們公認的結果,不僅缺乏具有普遍性的科學定義,甚至沒有形成關於便於人們使用和溝通的工具性定義。但是對教學概念的定義有相對共同傾向性的認識,雙邊活動說是被廣泛接受的定義。即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培養和教育,學生主動地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雙方各盡所能,共同完成社會賦予的培養有用人才的神聖使命。對教學概念的定義有相對統一的傾向性認識是教學論較課程論相對完善一些的一種表現。

(二)教學論與課程論的歷史比較

教學論成為教育學的一個獨立研究領域的標志是公認的1632年誇美紐斯《大教學論》的出版。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而對課程進行系統研究並從理論上加以概括則是20世紀以後的事。一般認為,美國課程專家博比特(F.Bobbit)1918年出版的《課程》一書,標志著課程作為專門研究領域的誕生。可見,教學論是較早從教育學中分化出來的。在此之前,課程是為教學服務的,是指實踐中的科目或形態,是以教學內容或學習經驗身份作為教學論的研究范疇之一的。即是在教學論的視角下來研究課程的內容、形式和類型的。比如,赫爾巴特指出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要開設歷史類和科學類的課程,這是實現教學直接目的的手段。由於教學論研究歷史較長,其框架基本確定,理論體系較課程論完善、成熟。總之,教學論與課程論不是並行發展的,教學論發展得早且完善。

三、課程論的發展的展望

目前從科學視角看,課程論與教學論應是教育科學下屬的兩個獨立分支科學。因為二者研究對象及構築理論體系的相關概念不相同。前者研究各種形式的課業及進程,後者研究教與學;前者涉及課程研製、課程標准、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核心概念。而後者涉及教學目的、內容、方法、過程、組織形式及教學評價等核心概念。也就是說,課程是指學校的意圖,教學是指學校的實踐;課程是為有目的的學習而設計的內容;教學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相應地,課程理論主要探討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教學理論主要關注達到這些目標的手段。研究對象不同說明研究內容不盡相同,而概念是理論生命的細胞與構築理論的平台,概念不同,理論肯定不同。這一「目的—手段」論是基於學校教育實踐的視角做的闡釋。目前,課程論與教學論處於分化期,而作為有關聯的兩門獨立學科而存在,則課程論和教學論的許多重要問題便有可能被進一步研究,科學基礎便有可能進一步拓展,進而有利於理論的建立與發展。作為一門具有獨立學術地位的理論科學,課程論的任務就在於描述、解釋和預測課程現象中客觀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穩定性和普遍性的聯系,進而達到對課程活動規律的把握。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確定了編制課程的四個程序:確定目標、選擇經驗、組織經驗和評價結構。這構成了現代課程領域最有影響的理論框架。但這僅僅局限與課程編制的范疇,大大縮小了課程論研究對象的范圍,因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古德萊德是試圖全面把握課程論研究對象的又一重要人物。他指出課程作為一個研究領域應關注實質性的、政治和社會性的、技術和專業性的三類課程現象。他所確定的課程范疇已超越了課程編制范疇的局限,試圖把事實性研究和價值研究統一起來建立一個更全面的課程研究體系。

可見,研究客觀存在的而不帶任何主觀隨意性的規律是課程論要想成為真正科學的根本立足點。一般說來,課程要揭示課程與外部的社會系統和條件之間的聯系;課程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和課程運作過程中各具體因素的內在聯系等三個方面,才能構成課程論完整的研究對象,建立起嚴密、全面的課程理論體系。另外,課程論學科要想獲得突破性發展就必須採用新的研究戰略和策略或利用新的研究方法。肖特普列出了多種課程研究方法:分析性的、擴充性的、推測性的、歷史性的、科學性的、敘述性的、美學的、現象學的、解釋學的、理論性的、規范性的、批判性的、評價性的、整合性的、慎思式的等等。這些方法分別處理不同的課程問題,並強調使用的資料收集技巧、分析方法和不同的邏輯推理過程建立合理的課程論知識體系。它們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時又有某種局限性,存在著內在的矛盾。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兩種課程研究取向經常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從課程論史上看,課程學者常用的方法有實證分析的、人文理解的和社會批判的。所以,現代課程研究應當把各種方法綜合起來,表現出精確的微觀分析與整體的理解相結合,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結果研究與過程研究相結合,邏輯與直覺相結合,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等等特徵。

『貳』 教育與教學研究的編委會

《教育與教學研究》編輯委員會
主 任:周激流
副主任:袁聯波
編 委:萬 平 鄧經版武 劉先權強
李文玉 李 萍 嚴雅莉
張 繁 羅 徠 胡世強
胡郁青 胡 珍 諸 丹
徐 明 袁聯波 黃 鳴
黃基秉 彭時平 譚 平
赫榮定 魏 青

『叄』 教育與教學研究的主要欄目

教師教育與發展
教育論壇
高校管理與教育改革
高校學科教學與研究
基礎教育與教學
課程改革與實踐
職業教育與教學研究
教育心理學

『肆』 教師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怎麼寫

教師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怎麼寫法如下:

先做一個概括,近年來內主要的教育教育和研究容成果都怎麼樣,比如說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話者和創造者。

然後分幾條列舉以下近年來教育教學的轉變:

一、轉變觀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圍

二、健全科研機構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證措施

三、結合實際,以本校教學中的最大問題為科研選題的契入點

四、加強學習,培養本校研究教師

五、研究實踐與課堂教學、常規教研緊密結合,以課題研究為核心開展系列活動。

最後總結以下科研成果。

『伍』 教學研究,對教師成長有多重要

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利於提高思想境界。教師進行教育教學需要有奉獻精神、鑽研精神和科學的態度。大凡搞教育科研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的實踐中,都會逐步形成對工作盡職盡責,對學生滿腔熱忱的奉獻精神和進取精神,會逐步增強改革意識、樹立遠大志向。這種思想境界一旦形成,教師將更加積極向上,對工作、對科研將更加鍥而不舍。
——有利於形成科學的教育思想。教師在長期、有效的科研工作中,重視理論學習,關心國內外教育領域動態,教育思想比較先進,敢於探索,善於探索,並能提出一些新觀點,新見解。不僅能使自己認識以前沒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過程的某一方面,而且還能從根本上改變對自己工作的看法,形成科學的教育思想,並用科學的教育思想審視自己的工作,指導自己的教學。
——有利於增強信息意識。教師在教育科研特有的工作要求中,經常的、積極的、主動的搜集有關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前沿信息,並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處理,揚長避短,從中借鑒。研究者在不斷接受新事物,搜集新信息,創造新方法的過程中,就增強了信息意識。
——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在參與教育科研活動中,通過學習教育科研理論,研究新問題,選用新方法,探索新知識,教學過程就會得到優化、在研究中,研究者注意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可使自己學習掌握教育規律,了解教學發展趨勢,進而教育教學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有利於創造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育科研過程中,不斷學習、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有利於形成和創造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模式應用到實踐中,能加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步伐。
——有利於養成學習、研究、思考的良好習慣。教師在綜合性活動中,經常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研究和思考教學中的問題,理論素養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教學經驗得到積累。教師通過學習、總結、研究的實踐過程,能自覺把教育教學活動納入研究的軌道,有助於逐漸形成勤於學習、不斷思考、努力探索、善於研究的良好習慣。
——有利於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邁進。教師在參與教育科研的過程中,不僅達到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目的,還能提高職業道德,找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看到與時代要求、與優秀同行的差距,促進自己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問題,增強參與教育科研的緊迫感、危機感、壓力感。通過教育科研,提高運用教育理論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轉變教育觀念,科學進行教育教學實踐,由經驗型逐步轉化成科研型,實現自己教育歷程的根本改變。

『陸』 教育與教學研究是否上知網

現在收錄到2012年來06期了

刊名: 教育與自教學研究
Journal of Cheng University(E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復合影響因子:0.364
綜合影響因子:0.216
主辦: 成都大學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674-6120
CN: 51-1720/G4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教育與教學研究
曾用刊名:成都教育學院學報;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創刊時間:1987

『柒』 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也促使教師的教育;要有勇於實踐,不然就可能會給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再如魏書生研究班集體的管理的幾個系統(計劃系統。實踐表明,醫生在用葯過程中,要恰到好處,進行反思教學,亂編亂寫;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法。做教學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監督檢查系統:教育。教學研究的嚴密性、事事有人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我想,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我反對一線教師脫離教學實踐做研究1。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趕快當士兵、時時有人干。如《農村中小學校園網建設與開發》。必須有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就是好孩子嗎,劑量不能過量,不然就給讀人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總結反饋系統)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覺學習理論: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課題、道德表現的問題,以教研促教改。 4,更新教育觀念。如《班主任蹲點聽課真好》《聽話、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創新的能力。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課題驅動、有學生行為習慣,從而總結出了人人有事干,教育科研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我們就不能只憑空想像。我們都知道。時代發展很快,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小事趕快做等教育管理經典,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大事做不成,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系統化,解決了數學教學中導入的方法和技巧問題、事事有人干。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的社會里、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教師的教學研究就需要具備醫生嚴謹的工作作風。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元帥當不成。如《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導入藝術》,完全可以說,徒勞無益、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遇到的困惑: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以科研帶教研。 3。許多名師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我平時的感悟。 2,也不能太少、教學的書籍後,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

『捌』 教師如何進行教學研究

一、教研工作的三個層次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一般包含三個階段,即教材探悉的起步階段——教學過程研究的發展階段——心理研究和課題實驗研究的成熟階段。這個成長過程體現了認知的層次性和漸進性。由此,我們可以把教師的教學研究工作分為三個層次:(一)學習、鑽研課程標准和教材——教師成長的起步階段 首先,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和學科指導意見。每位教師,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必須經常對課程標准和學科指導意見認真研讀,反復思考,熟練掌握課程標準的教學目的及對各知識點的要求。總的說來,教師鑽研課程標准要做到以下四個明確:1.明確本科目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論和技能是什麼,教學體系的結構,主要的思路和邏輯主線是什麼。 2.明確教材的各部分在整個學科體系中處於什麼地位,它們之間是怎樣聯系的。 3.明確哪些是教材中的基本現象、基本理論、基本技能。 4.明確每個部分的具體的教學目的、要求是什麼,並據此確定內容的教學檔次。一般分為「了解、理解、掌握」三個檔次。 其次,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 1.把教材讀厚——微觀備課 把教材讀厚,就是要求教師要在課程標准和指導意見的指導下,對教材精讀細研,作深入細致地分析。把教材讀厚,就是要求教師在鑽營教材時多思考,多發問,對一些重點知識反復思考,將心得體會、疑問或評論和有關的參考資料放在一起,就會感到把書讀厚了。把教材讀厚,目的是把教材的內涵充分挖掘出來。越細、越深越好。這種由薄到厚的過程,是不斷思考的過程,是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對教材不斷理解加工的過程。 2.把教材讀薄——宏觀備課 把教材讀厚可以把細節搞清楚,但是,也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教師還必須在精讀細研的基礎上,藉助提要筆記、心得筆記,不斷地對教材進行概括歸納,把握教材的要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只有這樣對教材吃透吃深,我們的教學才有明確的方向性。我們才能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才可以制訂出可行的教學計劃,有利於學生學習。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以後,就會感到書本變薄了。這並不是學的知識少了,而是把知識消化了。(二)熟悉、研究教學過程——教師成長的發展階段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改進教學方法。可以說,課堂教學的研究深入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各個教學細節,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學過程的研究內容有很多,包括教法研究、學法研究和教學手段研究。教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的處理方法、教學思路設計、課堂結構安排、教學語言設計、提問設計、板書設計、難點突破的方法等等。學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介紹學習經驗,揭示學習的規律,預習、復習和考試的方法等等。教學手段的研究的重點是研究如何利用教學的輔助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的輔助手段包括掛圖、投影、幻燈、錄像、電視等等。特別是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方面有好多問題值得研究探討。(三)研究教育教學——教師成長的成熟階段 中小學教師在教學第一線,實踐經驗豐富,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體會深刻,每個教師都有好多經驗需要總結,還有許多問題和困難需要解決,所以說,中小學教師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但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存在信息閉塞,資料不足,時間少而散等不利因素。因此,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應側重以下三個方面: 1.以應用研究為主。中小學教師的各方面的條件決定了他們的教研課題應以應用性為主,教師要不斷從備課中、從教學中、從學習研究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研究這些問題,從中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這些課題與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干什麼,研究什麼,相互促進。 2.以微觀研究為主。所謂微觀研究,就是要求教師研究的課題題目要小,把問題講深講透。例如,我們可以就一節課的導語設計、課堂小結的方法、詞彙的學習等進行研究。由於課題比較小,便於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組織資料,也容易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3.以引入研究為主。引入研究就是要從自己的工作需要出發,引入和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經過自己的消化和改造,創造性地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大多數教師的工作情況。

『玖』 教育與教學研究屬於什麼級別的雜志

教育與教學研究屬於國家級別的雜志。

教育與教學研究是成都大學主辦的高等學校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多年來,在教育界產生較大影響,成為展示高校科研及地方基礎教育名師、名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平台。

《教育與教學研究》(國內統一刊號:CN51—1720/G4國際刊號:ISSN 1674—6120)原名《成都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創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於2009年2月批准更名為《教育與教學研究》,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報刊主管單位為成都市教育局,主辦單位為成都大學,刊期為月刊,是教育類學術期刊。辦刊多年來,在教育界產生了較大影響,成為展示名師、名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平台。報刊已被國家圖書館、國家版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國家級圖書館列為長期收藏刊物,並與諸多大、中學校建立了穩定的交流關系。

報刊主要欄目有「教師教育與發展」、「教育論壇」、「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教育」、「高校管理與教育改革」、「高校學科教學與研究」、「基礎教育與教學」、「職業教育與教學」、「學前教育與教學」等,並逐漸形成品牌。

報刊編輯人員具有較為豐富的辦刊經驗,本著嚴謹求實創新、為作者和讀者服務的精神,為教育研究界、高等教育界、中小學教育界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在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等當中都有較大影響。據《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近年統計資料顯示,報刊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每年都有大幅度提升,在「大學學報教育綜合類教育學院」中排名靠前。近年來所刊論文有幾十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系列全文轉載。2010年報刊被四川省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省級優秀學報。

報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稿酬按報刊稿酬約定辦理。凡給報刊的稿件均視為刊登後可供國內外文摘刊物或資料庫收錄、轉載並上網發行。如有不同意者,請來稿時註明,報刊將做適當處理。

報刊作者文責自負,報刊有權在不違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對稿件進行刪改和技術處理。如作者不同意,請在來稿中註明。

報刊實行匿名評審,擇優錄用。請勿一稿多投。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凡2個月內未獲用稿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

『拾』 請問各位,是否知道《中國教育與教學》這本雜志,它的權威性又如何

非法出版物。如果需要發表教育類的論文,請回復[email protected] .

關於非法出版物和非國內正式出版物調查結果及對發表在其上的論文處理意見的通知泉州市教育局職稱改革領導小組泉教職改〔2004〕8號

關於非法出版物和非國內正式出版物調查結果及對發表在其上的論文處理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市)教育局職改辦,市直各學校: 2003年以來,我市在職稱評審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盜版印刷CN刊物、假冒CN刊號等類型的非法出版物,以及未經國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的非國內正式出版物。為此,我局於2004年3月10日發出《關於盜版和非正式出版CN刊物論文處理意見的通知》(泉教職改〔2004〕2號)的文件通知,但由於非法刊物給我市中小學教師職務的評審工作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廣大教師反響強烈,分別通過來電來信舉報等形式反映情況。為了使評審工作能夠健康、順利地進行,維護評審工作的嚴肅性,經向新聞出版部門和有關單位查實,以及在"中國期刊網"(http://www.cnki.net/)查詢有關刊物的論文目錄,現就調查結果及對發表在其上的論文處理意見作如下通知,請遵照執行。 一、經浙江教育學院《教學月刊》雜志社調查與證實,我市提供的《教學月刊》(CN33-1279/G4)2003年8A和8B綜合版等2本期刊樣本並非他們出版,由此認定此2本期刊為盜版的非法出版物。 二、經廣西教育學院調查與證實,我市提供的《中學文科》(CN45-1280/G4)2003年5·6月號合刊、《中學理科》(CN45-1279/G4)2003年5月號、《小學教學參考》(CN45-1233/G4)2003年5·6月號合刊等3本期刊樣本並非他們出版,由此認定此3本期刊為盜版的非法出版物。 三、福建省新聞出版局復函福建省教育廳職改辦,認定《改革與創新》(CN35-0053)、《中華教育與教學雜志》(CN03-4383/HK)、《當代教育雜志》(CN(HK)NR4064/190/01)、《中國教學縱橫雜志》(CN(HK)NR4159/87/02)、《中國教育改革與研究雜志》(CN(H)39-7869/G)、《中國現代教育雜志》(CN35-3917HK/G)、《中國教育教學研究雜志》(CN18-4258/H)等7種刊物為非法出版物,且國內統一刊號完全錯誤;《當代素質教育》(CN03-3313/G·HK)、《中國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CN03-3569/G·HK)等2種刊物為非國內正式出版物,且國內統一刊號完全錯誤。 四、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復函福建省教育廳職改辦,證實《航空教育》(CN11-2548/G)、《教育教學研究》(CN11-1038/F)未在該局登記,它們的國內統一刊號完全錯誤,系非法出版物。 另據我們核實刊物,《教育教學研究論叢》(CN11-1038/F)與《教育教學研究》(CN11-1038/F)系同一刊物。 五、經廣東省新聞出版局查實,並在其網站上作特別提示(http://www.xwcbj.gd.gov.cn/menu/zxjd_bz_tbts.asp),由此認定與其特別提示內同名同號的刊物為非法出版物或非國內正式出版物。刊物及其刊號詳見附件。另據我們核實刊物,《教育導刊》(CN23-1340/GD)與《教育新導向》(CN23-1340/GD)系同一刊物。 六、在選送我市評審論文的刊物中,發現《現代教育科學》(CN22-1339、CN22-1173)、《現代中小學教育》(CN22-1096/G4)、《繼續教育研究》(CN23-1470/G4)、《引進與咨詢》(CN35-1076/F)(素質教育論壇專輯)、《學會》(CN35-1127/G3)(中小學教師論文版本)、《武夷科學》(CN35-1104/Q)(季刊,中小學教師論文版本)等刊物內含有大量我省或我市教師論文,經"中國期刊網"查詢論文目錄,與其正式刊物目錄完全不一致,並且刊物上沒有標注"增刊"字樣,也沒有出具國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出版許可證,由此認定這些版本的刊物為非國內正式出版物。 七、本文所列的刊物或刊物版本,均為非法出版物或非國內正式出版物,發表在其上的論文不予認可,允許參評對象更換符合我市中小學教師職務評審要求的論文。論文發表的截止時間可放寬至2004年3月。八、由於受到非法出版物和非國內正式出版物的影響,我市2003年中學教師中級職務和中學高級職務評審還未結束。中學教師中級職務和中學高級職務更換論文的截止時間為2004年4月25日。 九、發表在非法出版物或非國內正式出版物的論文,經專家鑒定結果為不符合我市評審要求的(即論文質量不符合要求),論文不予更換。 十、從2004年度起,送審代表作發表在非法出版物或非國內正式出版物,一律不予認可,且不能更換。 附件: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特別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號泉州市教育局職稱改革領導小組二○○四年四月十九日
主題詞: 非法出版物 調查結果 論文 處理意見 抄送:福建省教育廳職改辦,泉州市職改辦,存檔(二)。 泉州市教育局辦公室 2004年4月19日印發 附件: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特別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號 名稱 刊號 名稱 號
教育界 CN79-1229/Z 中國教育研究與實踐 CN-HK-4311
全國教育優秀論文摘 CN-1035R 中國教育教學研究雜志 CN18-4258/H
CN26-1035/I4 CN35-1239HK/G
CN26-1035R CN-4258/H
亞洲教育 CN(HK)NR4251/02 教育科技探索與實踐 CN(HK)-NR4352/46/03
CN(HK)4251/171/02
中國現代教育論壇 CN39-7859HK/G 中國教育(高教版) CN.NR37-02
中國新教育 CN(HK)NR4332/56/03 當代教師 CN(HK)25/11/03
教育科研論壇 CN.NR 183/03 教育新發展 CN(HK)NR 184/02
中國教育改革與研究 CN.H39-7869/G 中國當代教育研究 CN38-3150HK/G
CN(H)39-7869/G CN03-1202
CN03-1202/G
CN03-1202/HK
中國科學教育研究雜志 CN38-3153HK/G 教育新導向 CN23-1340/GD
中國當代教育雜志 CN(HK)NR4069/194/01 當代素質教育 CN03-3313/G
教育管理與科研 CN142-03/G4 教學理論與方法 CN23-1240/N
中華素質教育雜志 CN(HK)67-4359/R 中華創新教育 CN98-4362/G4
CN98-4359/G4
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 CN(HK)NR4180/105/02 中國教育理論雜志 CN(HK)NR4137/53/02
中國教育研究 CN39-7848/G4 當代南方教育論壇 CN35-1515HK/G
CNHK0315 CN35-1515HK/GJ
CN43-8319H/G
CN98-0315/G4
CN98-0315/R
中國教育與經濟論壇 CN43-8861/R 教育縱橫 CN(HK)NR 4540/264/03
CN43-8816/R
中國現代教育研究 CN56-082HK 中國教育改革與研究雜志 CN(H)39-7869/G
CN65-082HK CN.H39-7869/G
中國教育縱橫雜志 CN(HK)NR4159/87/02 中國創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
當代教育 CN(HK)NR 4064/190/01 中國教育家雜志 CN44-1406/Q
CN11-4525/N
中華百年教育 CN98-1031/G4 今日教育 CN(HK)NR4263/186/02
CN(HK)4263/186/02
中國教育與教學雜志 CN54-9887/HK 中國教育教學雜志 CN18-4258/H
CN13-4412/H
中華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雜志 CN16-1690/NR 中國教學縱橫雜志 CN(HK)NR4159/87/02
中國現代教育教學雜志 CN03-0173/G 中華現代全科 CN29-3227/R
中國人文科學研究 CN03-1204 中國研究生雜志 CN03-1029/HK
中國圖書館學 CN1073-168

http://e.qz.fj.cn/zwgk/info/2004/04/2004-04-01.htm

閱讀全文

與教育與教學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