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策略

發布時間:2020-12-13 05:06:42

A. 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互動。
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課堂弊端的出路。課堂教學中的單調(聽→講)、單項(師→生)、單一(教材)、滯後(反饋不及時)、被動(老師逼迫學生學習)的境況限制了學生的手腳,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秉承「通過學生、為了學生、圍繞學生、激發學生、服務學生」的宗旨,通過一個轉變(師生角色的轉變)、兩個前置(問題前置、學習前置)、三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種形態(展示進行交流、點撥實現提升、糾錯進行落實、開放實現拓展),實現教師真正地關注學生,與學生互動共成長。
2、明確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
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達成為核心。由注重課堂環節、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氛圍和師生、生生關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人人學會是目標。懂得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一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每個老師都要致力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解放學生,解放自己,降低課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學生的身動、心動、神動和肯學、想學、會學成為課堂的基本元素。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該掌握的要當時掌握;該會運用的,要當堂運用;該檢測的要當堂檢測。
3、改進教學方法,打造「生本課堂」。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重在引導學生小組學習,做到獨學,對學,群學,鼓勵學生獨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質疑。通過展示實現交流、通過糾錯實現落實、通過點撥實現提升、通過開放實現拓展,教師在教學互動中,要充分實現師生之間的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拔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教師課堂教學中要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參與;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確;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節,准確做好課堂決策。通過「三看」,關注學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於高效課堂。
4、加強課堂管理,拓展「課堂空間」。
高效課堂中,教師是引導著、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者,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課堂管理是實現有效教學,進而達到高效教學的基本前提。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編制導學案和改寫導學案,讓教學案成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學生課前要進行充分的預習,師生由此構成相同的經歷,有備而來。課中教師要重申目標,達到具體、明晰,老師要進行學情調查、問題匯總,解決互動的針對性問題,根據問題在講解,直擊問題,精講點撥,在關鍵時刻點關鍵問題,要當堂檢測。課後教師要做好課後反思,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學生要做到課堂問題的堂堂清。對解決不了的問題、疑惑,首先要求教於同學,其次求教於老師,落實學習目標,完成堂堂清任務。

B.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的價值有哪些

一、准備的策略\x0d1、分析教材\x0d新教材具有聯系生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學習方式等特點.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挖掘新教材內涵,利用新教材課程新的優勢,用好、用活教材.上課前的課時分析時應考慮的諸多因素,如:本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教材內容與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否是必須的?;需要補充什麼或是刪減哪些?;需要調整什麼或是融合哪些內容?;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如何滲透?;教學如何導入又如何結尾?\x0d2、分析學生\x0d「知彼知已,百戰不殆.」能否實現有效教學,關鍵在於能否備好自己的學生.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學生: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點撥和引導?\x0d3、處理教材\x0d把握教材中豐富的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使用價值,有效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還可以改變教材的呈現形式或調整、補充教材資源,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也可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或當地特色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為教學所用,大膽、合理地進行補充、開發新的信息資源,並進行重新設計,使之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x0d4、設計預案\x0d教學之前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影響學生課堂情感的因素、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原有的情感反應狀況、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從而策劃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預案.在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包括縱向的教學順序和橫向的師生交往形式,教師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多種教學藝術,優化教學結構,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所進行的一種有準備的、有意識地預設.\x0d二、實施的策略\x0d1、轉變教師角色\x0d《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觀點已逐步被廣大教師接受,但話語層面上的認同並不能自然生成相應的教學行為.怎樣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恰當引導學生探究、交流?怎樣以學習共同體一員的姿態,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夥伴?這些問題讓我思考著、探索著,並要求我們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x0d2、引導自主探索\x0d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力求做到: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解,方法讓學生悟,思路讓學生講,錯誤讓學生析.\x0d3、關注體驗感悟\x0d學生的體驗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與單純的模枋,更多的是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體驗、感悟.一位老師這樣設計「10的認識」:先從生活中找「10」:10個手指頭、一(10)班……小朋友興趣盎然,紛紛舉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影密切相關的情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x0d4、強化合作學習\x0d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新教材提倡課堂學習活動化,因此可以把學生分成各種各樣的合作小組,進行角色表演、游戲、做分工、完成項目以及陳述、討論、辯論等.但要注意兩點:一是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合作任務,每一位都有事可做,有話可說,有問題可想;二是要創設合作的氛圍,並採用多樣化的合作方式.\x0d三、反思的策略\x0d教師自我有效反思可貫穿教學全過程.課前反思: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課中反思: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拘泥於原有的教學設計,要根據課堂上的實際狀況及時作出調整,隨時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妥當等,及時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二度設計」;課後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如果達到的話,有哪些標志?事先的設計與實際的進程之間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麼處理的?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哪些是關鍵性的問題?你打算在後繼的教學中如何解決這關鍵性的問題?在教學中有無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話,記錄下來.通過反思進行總結,通過反思加以調整,通過反思實現發展.\x0d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效益,我們教師要在數學理念上堅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努力開創小學數學教育的新天地,在教學實踐上,堅持「扎實有效」的原則,努力把新的教學觀念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之中,使我們的數學教學走向求真、求美、求簡的境界.

C.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及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

學生獲取信息技術知識的途徑很多。但都不夠系統和完整,學生對信息技術版知識的理解更多還是通過教權師課堂上的講解獲得。所以信息技術教育的主陣地還是在課堂上。如何要求學生在每周僅有的一節課堂上學會、學好信息技術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一、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教材的側重點不同,實驗教材《信息技術》,它更多的是從引導學生如何利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技術對信息

D.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過關寶典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實施,實施的主要環節是教學。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最終是在課堂,而課堂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實施。
教育前輩們常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故在地理(必修二)模塊的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是我關注的重點。教學策略是否恰當,取決於:
1.是否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建構?
2.是否有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
3.是否有利於教師揚長避短?
4.是否符合教學內容特點?
5.教學效果將如何?
新課程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且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需教師教學方式引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
1.知識是學習者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的。
2.學習是意義的生成過程。
從這些觀點來看,教學不僅要提供信息和檢查學生是否已掌握教師提供的信息,而且還要創設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各種情境,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獲得自己個體意義的建構。
從這些觀點來看,要使教學有成效,教師需要去了解學生的建構狀況。這可通過創造激勵學生身心活動的環境和提供能夠彼此交流的社會氛圍來實現。這種安排有:全班同學分組討論,合作解決學習問題,並與他人交流、分享。
依據這些教學理論,在地理(必修二)模塊教學中,我採用的教學策略主要有:
1.師生共構式教學。
2.課堂小組討論式教學
3.課外探究式教學。
一、師生共構式教學
師生共構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自主建構知識的一種課堂教學策略。一方面,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和學習問題,通過情境引導,促進學生在類似實際的情境中解決問題,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師生對話,了解學生的原有經驗和建構狀況,合理利用學生在課堂中新生成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
在地理(必修二)的模塊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師生共構式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36課時中的7/9,即28課時)。學生在精心設計的課堂情境和學習問題的引導下,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確有所提高,課堂學習也比過去更活躍。但有時課堂的發展和效果與課前預設相去甚遠,這引起了我對下面這些問題的思考:
1.師生共構式教學法有何特點?與傳統講授式教學法有何區別?
(1)建構性。在師生共構式課堂中,學生是建構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活動是為學生建構知識服務的。而在傳統講授式為主的課堂中,教師追求的是把知識點講明、講透。不錯,大多數教師的確能做到這一點,但教學效果卻不很理想,不少學生還是一頭霧水,這一點令許多教師苦惱不已。原因何在?關鍵是課堂主體的錯位。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把持課堂,那麼即使教師把知識講得再明再透,也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改變舊經驗,建構新知識,教學效果肯定是有限的。
(2)情境性。學生知識的建構是通過新舊經驗的互動實現的。故師生共構式課堂強調教學情境的設計。目的有三,一觸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領學生進行新舊經驗的互動,建構新知;二暴露學生原有認知中存在的問題;三應用新知於社會實際實踐中。
(3)對話性。師生共構式課堂中的對話以師生對話為主。通過師生對話,了解學生對新問題的原有經驗和認識狀況,從而引導學生拋棄舊知,建構新知。這種師生對話不同於傳統課堂中的師問生答,而是平等對話,互相質疑,共同探究。與生生對話相比,師生對話的優點是,教師可利用其經驗和知識調控對話,發現學生現有知識存在的問題,引領學生從低層次認識升華到較高層次認識。
2.師生共構式教學法適合什麼目標和內容的課堂教學?
在地理(必修二)模塊教學中,對其中難度較大且是學生建構新知所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礎知識和核心知識,如工業區位理論、農業區位理論和城市空間結構模式等,我選擇師生共構式教學。
3.創設什麼樣的教學情境?
為實現上述教學情境創設目的,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必需具有沖突性、實踐性、生活性、探究性。所謂沖突性指學生利用舊知解決教學情境中的問題時會得到一個明顯的錯誤結果,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建構新知的動機。同時暴露學生在建構新知時需解決的問題,教師從而可引領學生認識到自身認知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建構新知。
教學情境的實踐性和生活性,要求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應來自於社會實踐和學生生活。一方面,學生容易從一個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情境中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將新知應用於社會實踐中。
探究性指教學情境中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深度,學生必須經過探究才能解決。

E. 如何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

在小組選出自製力來較強、組織能力自較好的同學為小組長後,對小組長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清楚小組長的職責,帶領小組進入角色,開展合作,增強小組競爭力。組長負責小組的合作交流組織、檢查監督、表揚批評等,讓學生管理學生,把權利下放,有助於學生間的交流,有利於小組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

F. 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發展的有效性
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影響學生個體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活動與交往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性因素。要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提高活動的發展效應取決於下面四個條件:(一)活動對個體所提出的要求與個體現有發展水平的相差度,因而教學要求掌握在「最近發展區」為宜;(二)活動本身的組織結構水平與重復程度,如贊可夫主張「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於充分展開學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三)主體對活動的自主程度;(四)活動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動主體對成效的感受。
二、教學知識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我認為教學效果不取決於教學內容是否正確、是否豐富和教學時間的長短,而取決於有效的知識量。教學首要的、根本的任務是給學生以基本的方法、系統的知識,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學生的智慧發展、思想提高以及教學的心理效應都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有所得、有所獲、有所感,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三、教學調控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速度、難度的調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現為:其一是課堂教學的速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定量,教學速度的快慢意味著在恆定的單位時間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判定教學速度是否適當的標準是極難確定的,一般以學生的接受水平為依據。其二是課堂教學的密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定質教學任務的程度。課堂教學傳授新知識越多,其教學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課鬆鬆垮垮,沒有足夠的思維密度,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思維膚淺,不善於動腦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智能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提高思維密度即設法讓學生在一堂課上有較長的有意注意時間,積極主動充分地開展思維活動。課堂教學中採用學生實驗、問題討論、表揚激勵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筆動口進行學習,使各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改變大腦的興奮點,促使大腦對各種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概念,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思維密度是比較高的。其三是課堂教學的難度。它是指教授和學習者在教學時感到表達、理解、運用等的難易程度,這里主要是指學生學習時的難易程度。過難,學生不理解,是浪費;過易,既降低了教學要求,又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是浪費。其四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時間缺乏精打細算,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為了減少時間的損耗,建議在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准備;准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等等。
四、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強調啟發式教學,這也可以說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途徑。但啟發式教學不是盲目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是通過揭示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學生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運用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善於引導。人們往往誤認為啟發式就是「問答式」,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啟發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目的啟發、問題啟發、形象啟發、比較啟發等。最終是為了達到最優的啟發效果。在教學中怎樣在學生一定的有限的知識基礎上,用大量典型的實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正是啟發式的用武之地。另外,在教學方法的實施中教學策略的選定和設計又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它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取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有針對性加以選擇和組合相關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和內容,可以構成有特色的教學方案。
五、教學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藝術手段對學生輸出教學信息。教學過程也就是由書本等知識媒體或教師頭腦中的知識(貯存狀態的知識信息)通過傳輸(傳輸狀態的知識信息),成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貯存狀態的知識信息)的過程。在這一傳輸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至少應注意三個環節:
(一)解決好信息的變換問題。教師備課過程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即准備將貯存狀態的知識重新組合,以便變換成傳輸狀態的信息而輸出,其基本要求是簡化信號、合理編碼。
(二)解決好信息的傳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而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
(三)掌握好對教學過程的調控。對教學過程的調控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表現。雖然沒有輸出就沒有輸入,但教學效果如何卻不能用教師輸出多少來加以判別,它取決於學生的有效輸入。
六、教學交往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其相互影響和交織構成了教學活動的復合主體。教學活動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復合主體中雙邊的關系。如融洽的程度、了解的程度等。作為當代教師應該運用心理規律去組織課堂教學,獲取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運用心理規律組織課堂教學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應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程度。
1 、無意注意 ---- 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主要與刺激物的強度、刺激物的新異性、刺激物的對比關系和刺激物的運動變化有關。
2 、有意注意 ---- 即是自覺的、有目的性的注意,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象,有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與以下因素有關:對學習目的和完成學習任務的理解程度有關、對學習的間接興趣有關、對講解重點和難點去強化注意有關、對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程度有關。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
兩種性質不同的注意不能截然分開,二者可相互轉化,有意注意需要緊張的意志努力、消耗能量多,持續時間過長會使人產生疲勞;無意注意無需主觀努力,不易疲勞,但易受新異刺激干擾。所以,課堂教學全靠有意注意來維持高度緊張的學習是有困難的,應該有意和無意交替進行,把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教學內容上。「一個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和教學的基本功就在於傳授抽象的知識時而讓學生感到不抽象。」
(二)應充分考慮社會心理在課堂教學中的效用。「課堂社會」的復雜性是每一位教師不可能沒有體驗或不可能不覺察到的。有幾點影響應值得注意:
1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第一印象,是通過一個中介環節起作用的,這就是班集體的群體氣氛、交往的形式、輿論等活動的過程。
2 、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與競爭心理,這里的相互學習包括爭論問題、學習榜樣的影響、學習方法上的啟示。不同教師、書本學習之處在於「別的同學都學得好,我也應學得好」的比賽與競爭。這是一種交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
3 、學習風氣的影響。從眾與類化心理,其主要包括班集體共同的價值觀、在集體學習活動中相互之間的凝聚力、集體輿論、學習態度的一致性。上述的這些社會心理現象都需要加以認真研究。

G. 如何改變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通俗地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識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裡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裡,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於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遊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採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准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採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H. 課堂教學策略 保羅.d.埃金讀後感

教學的細節是教師一種教學理念流露,是教師一種教學風格的體現,更是教師的一種教學功底的展現。它簡約卻不簡單,往往隻字卻能「訴千行」。作為教
師,更應該細心布局每一處環節,化深為淺,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為生動活潑。像打磨鑽石一般,細心打磨孩子們稚嫩的閃光點,讓有效和能力充分結合,衍生出
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教學。
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常常感嘆時光匆匆,特別是課堂內短短的40分鍾。自己設計的教學內容總是營養豐富的
「滿漢全席」,但表達時的欠缺和教學經驗的不豐富,讓我很多時候會糾結在一些小問題上,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清晰的問題模糊化,結果詞不達意,收效甚
微。而《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一書正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它用簡單淺顯的故事、道理來告訴我們如何讓理論成為現實,如何從未知轉為已知,如何化深為淺,又如
何化枯燥為活潑。
是的,正如此書所說:生動活潑的課堂首先源於學生的求知慾和積極參與。學生具有飽滿的學習熱
情後才會不知疲倦、不畏艱難的學習。葉瀾老師曾指出:「我們的認識是,新的教學過程的形成,首先必須讓學生的內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
來,從原有的靜聽模式中走出來,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缺乏重建過程的基質。」是呀,若是在教學中千方百計誘導學生說出教師自己心目中的答案難免讓學
生失去興趣,想要讓他們課堂上「活」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孔子曾
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不正是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始終保持「躍躍欲試」的精神狀態嗎?生動的課堂氛圍絕對不是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所能形成的,學生
的積極參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觀自己,在埋怨40分鍾不夠長的時候,我是否應該反思自己在這段時間里有多少「收」又有多少「放」呢?

「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叫學生記住別人的思考,而是引導學生產生自己的思考;不是要學生記住課本中的、教參上的或老師講的思想,而是要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思
想;不是要培養一個會記憶的民族,而是要培養一個會思考的名族。」書中短短的一段話躍然眼前,讓我為之震撼。是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過分強調繼承和掌
握,讓孩子們唯書、唯師,不讓他們越雷池一步,卻又緊逼著他們創造、創新,如此閉門造車的做法,大概也只能復制出一個學習的機器吧!而《有效教學的基本策
略》卻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當仁不讓於師」,唯有學生不唯己,不守舊,敢於和善於打破常規,從不斷的否定自己中才能另闢蹊徑,獨樹一幟。是的,要讓學
生不唯己,不守舊,教師首先應該從傳統的牢籠中釋放出來,放手讓學生思考,讓學生質疑,讓學生刨根問底。雖然並不是學生的所有質疑和創新都能體現其正確的
價值觀,但是在教師的委婉引導之下,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一番天地。
孩子就像一塊未出塵土的鑽石,需要我們細心打磨。而如何讓鑽石閃耀出迷
人的光輝,歸根結底一個字——愛。愛是相互的信息傳遞,往往付出,便會收回滿園的春意。教師要愛學生,才能讓學生愛教師、愛學習;教師要愛自己的學科,才
能讓學生也喜歡自己的學科;教師要保持愉悅,學生才能從你身上嗅出快樂。贊科夫曾說:「當老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回想自
己,從失敗到失望,從無奈到無視,那些被貫之以「差生」之名的孩子,其實何嘗不是希望老師能多一點的關注和關愛呀!當一次次的失敗來臨,當一次次的調皮搗
蛋「現形」,當一次次的勸說無果,那種被擁堵在胸口的苦澀,讓我漸漸淡忘那時的執著。然而,正如書中所說,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每個學生都
希望與教師建立密切的關系,並且得到教師的重視。是的,成功的教學需要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而不是苛責和絕望。「以愛換愛」,這幾個簡單的字不僅記在了我的腦海中,更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間。

關注細節,關注孩子們的成長。我們往往剪斷了孩子的羽翼,還要求他們能夠展翅翱翔。孩子的未來不能靠我們插上翅膀,而是應該讓他們自己生長出豐滿的羽
翼。教學中的細節,也是如此,用「愛」「耐心」「放手」「肯定」去引領孩子的未來,讓孩子們如雄鷹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中盡情地放聲歌唱,而我們只需執一杯
香茗,微笑地抬頭望著。

I. 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策略有哪些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積極情感的氛圍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應該在教學中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通過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語文學習的成功。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與教學有關的文學修養和造詣。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品質如民主、公正、謙虛、慷慨、幽默、耐心、寬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師一個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識、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為朋友、夥伴,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才會保證教學和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
二、重視教育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學習的快樂主要來自於學習動機的激發,即當學生需要學習時,學習才是快樂的。也就是說,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而課堂學習只有在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求時,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甚至會使學生對學習達到樂此不疲、忘我和以苦為樂的境界。學生的成就動機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是培養良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關鍵。
首先,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加以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取得成功。積極有效的表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完成學習內容的正確性;二是通過表揚來增加學生的成就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經常回答教師的問題。而在聽取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用各種身體語言、表揚性的言辭、委婉的提問等方法來調整和帶動學生的情緒,從而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產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點頭微笑,或說:你真棒非常好當學生回答有誤時,教師可以重復該問題,提供信線索或改問其他問題等進行耐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答案;當學生對問題回答不上時,教師要投以鼓勵的目光,寬慰學生說,你再想一想,很簡單的讓他坐下,聽別人回答,然後請他再重復一遍。學生在教師的不斷表揚鼓勵下,能漸漸消除因困難而產生的緊張感,不斷地獲得成功,從而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會產生求知慾,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能把興趣培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自覺、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積極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向語文學習領域,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智慧之火。

【優滿分】——適應性學習,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J. 形成有效的語用型課堂教學策略有哪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版這句權話准確界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明確告訴我們,學習語文的重點在於語言文字運用。強化語言文字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運用能力,在聽說讀寫的扎實訓練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貫徹落實課標精神,就應該把落腳點放在語言文字運用上面,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句進行聽、說、讀、寫、思,在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正是基於以上認識,小學語文課堂正在發生著明顯變化:空洞說教的少了,品詞析句的多了;拘泥教材的少了,注重積累的多了;光說不練的少了,讀寫結合的多了;無序拓展的少了,有效拓展的多了。以學生生活為起點,品味語言為重點,揣摩寫法為切入點,讀寫結合為著力點,引導學生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實現語文教學本真的回歸。我們暫且把這種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為目標、以語言文字運用為重點,在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實現語文教學本真回歸的課堂稱之為語用型課堂。綜觀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筆者發現它們具有一些共性特徵。提煉整理這些共性的基本特徵,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語用型課堂的實質內涵,明確教學重點,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