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運用情境圖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其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感受數學的魅力。在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在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使學生更好的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數學變的生動形象,饒有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因此,「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學中對情境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情境圖有利於情景創設
由於主題情境圖主要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的,富有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在教一年級下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一課時,教學的開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媽媽去買酸奶」的生活畫面的主題圖,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材內容同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建立聯系,搭起了教材內容通向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認知慾望,從觀察圖中總結出了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35等的舊知識,逐步導入新課。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通過圖中給出的條件,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教材內容切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激起他們的聯想與創意,根據「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並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編應用題,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既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情景圖可以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教學<<10的認識>>時,由於學生有了1—9各數認識的基礎,因此出示主題圖後,我就問學生:「看到了這幅圖,你想到了哪些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呀?」在相互啟發中,他們說的很全面,幾乎概括出了所有與10有關的知識,例「圖中有10隻鴿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師這兩部分合並起來一共是10」,「有5個小朋友戴紅領巾,有4個小朋友沒戴紅領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隻鴿子飛在空中,有4隻鴿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樣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並起來是10」。「我會列10的算式,6+4=10 4+6=10 10-6=4 ,10-4=6」師接著說,「看來小朋友對10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10到底由什麼數組成呢?讓學生概括起來再說一說。
又如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我創設一個春遊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春遊應該做那些准備工作?租車、買門票、買吃的……我們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個小組,每組5個人,每人買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讓學生試做後指名說是怎樣想的。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還可以是:先算①一個組需要幾瓶?2 ×5=10(瓶)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
有的同學們想坐高空纜車,算一算2個人一輛車,一共需要20輛車,每張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錢呢?學生做完後說說是怎樣做的,可以是: 10 × 2 × 20=400(元)還可以是 10×(20×2 )=400(元)這樣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學生願意去參與,使其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學會知識,同時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數學。為他們提供探究的素材,使他們在主題圖的引領下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探究,從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成呢?」
三、情景圖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10的認識》時,通過學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你能從這幅圖中選一樣編一道應用題嗎?」生說:「我用鴿子編,有4隻鴿子飛在空中,有4隻鴿子在地上吃食,還有2隻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幾只鴿子?」又有生說:「我用小朋友編……」在這兩個學生的帶動下,其他同學也紛紛舉起了小手,學生的觀察角度就和其他學生不同,我及時給予表揚,這節課學生發揮的淋漓盡致。通過10的主題圖,再現了數數、數的組成、同樣多、整體與部分、簡單的求和、求剩餘、應用這些舊知識,引出了與10有關的加減法等許多知識。看來,只要我們善於運用教材,就能拓展學生的思路,開發學生的潛能,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只有對「主題情境圖」作了認真分析,再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才能引導學生真正有效的進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又如教《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我出示了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價格表的情境圖,讓學生為自己和小夥伴各挑選一份愛吃的食品,學生可以提出許多問題,並列出了如7+8、5+24、18+18、18+16、24+16……等算式,對於提出的簡單題,通過讓學生口算與說算理一帶而過,然後著重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探究,讓學生先擺小棒說算理,然後交流展示計算方法,逐步掌握進位加法「滿十進一」的算理。這樣不但讓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這類題的練習,還使學生能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更為主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主題情境圖作為數學教學資源的一個主要載體,不僅承載著知識,更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合理利用這一資源,我們在主題情境圖的使用過程中,只有用心領會,靈活應用,創造開發,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課堂教學的PPT的製作
一、 PowerPoint的特點
1、簡單易學 許多多媒體製作工具軟體,雖然開發出來的課件質量較高,但學習難度大。然而PowerPoint一般教師稍加學習,就能掌握,對熟悉Word的教師更是易如反掌。這為一般教師充分利用自身教學經驗和豐富的教學素材資源來開發教學課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支持的媒體類型多 利用PowerPoint能開發出兼具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特點的多媒體演示型課件。
3、能滿足一般的課堂教學需求 PowerPoint製作的課件,頁面切換和內容的過渡相對較生硬,不是很流暢,但用PowerPoint的多媒體功能,製作演示型課件,滿足一般的教學需要。
二、用PowerPoint製作課件的方法
(一)構思 根據PowerPoint的特點,設計課件方案時,把方案寫成分頁式,即按照幻燈片一張一張的樣式,按屏幕頁面的方式寫出,同時要考慮模板的選取、板式的選擇、效果的設置、動畫出現的時間以及放映時的鏈接等。然後精心構思場景,寫出課件製作的方案。
(二)新建PowerPoint文檔
1、新建空白文檔 ;
2、根據模板新建為製作統一風格的幻燈片模式課件,先是根據教案的設計,精心選擇設計模板,PowerPoint提供了幾十種經過專家精心製作、構思精巧、設計合理的模板。利用模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創建出較為理想的幻燈片,大大節省時間和精力。當然模板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可隨時更換,並且可以修改。
3、根據向導新建
(三)插入幻燈片
1、選擇空白版式,自由發揮你的想像力,創建有個性的頁面;
2、選擇合適的版式,加快製作進程;
3、編輯現有版式,為我所用。 插入了幻燈片,接下來就是向其中添加各種內容——媒體。
(四)添加文本 文本可在幻燈片視圖中輸入,亦可在大綱視圖中輸人。還可以輸入豎向的文本。頁面上的文本是「文本框」的形式。 文字輸入後就可編輯和格式化文本,如設置字體,字型、字型大小,顏色等。可以改變文本框的位置和大小。
(五)添加圖形 將圖形和文字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正確表示課件的內容,而且可以大大增強課件的渲染能力,增強演示效果。
1、插入圖片 可以從剪輯庫中為幻燈片添加圖片,更多的是插入文件中的圖片。可對插入的圖片進行移動、裁剪和修飾等加工。
2、繪制圖形 可以使用PowerPoint提供的繪圖工具輕松繪制諸如直線、圓、橢圓、正多邊形等簡單的圖形,還可修改圖形的線寬、填充顏色等。
3、插入藝術字 PowerPoint中藝術字是以圖形的形式出現的。 對編輯好的多個圖形,可以進行「組合」。
(六)插入圖表和結構圖 插入新幻燈片時,選擇帶有圖表版式的幻燈片,按幕提示操作即可插入圖表。 為了形象地表達結構、層次關系,可以在幻燈片中製作組織結構圖,在新幻燈片版式圖中選擇組織結構圖的版式,雙擊組織結構圖的佔位符,就可啟動組織結構圖處理窗口。這時可方便地進行增加、刪除等組織結構圖的編輯。
(七)插入聲音和視頻
1、插入聲音 PowerPoint可以插入剪輯庫中的聲音,也可以插入文件中的聲音。插入聲音之後,會顯示一個圖標,可以改變圖標的大小,可以設置幻燈片放映按鈕,滑鼠點擊可以播放聲音,可以通過「動作設置」命令選項來設置聲音的自動播放。
2、插入視頻 可以插入剪輯庫中的影片,更多地把avi類型的影視文件插入到當前課件幻燈片中。PowerPoint播放影片時,可隨時單擊滑鼠暫停和重放,這對於上課來說非常方便。可以調整視頻播放窗口的大小。
3、媒體播放器對象為了插入更多的媒體,如VCD視頻,需要插入「媒體播放器對象」。 從[視圖][工具欄]中打開[控制項工具箱]→點擊[其它控制項] →找到[Windows Media Player 7]項點擊→在頁面上[畫一個框 ]→右擊 此框 →選[屬性] →點擊自定義 後的[…] →在出現的對話框中填入[影片URL] → 確定→調整播放器的大小和位置→OK。
(八)插入Flash動畫 Flash動畫的魅力是從所周知的。在
PowerPoint中可以插入Flash,步驟是: 從[視圖][工具欄]中打開[控制項工具箱]→點擊[其它控制項] →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項點擊→在頁面上[畫一個框 ]→右擊 此框 →選[屬性] →點擊自定義 後的[…] →在出現的對話框中填入[影片URL] → 確定→調整Flash的大小和位置→OK。
(九)設置動畫 動畫在課件設計中,有其極重要的地位,好的動畫效果可以明確主題、渲染氣氛,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 PowerPoint中有如下幾種動畫:
1、幻燈片切換 定義幻燈片切換時整體過渡的動畫
2、幻燈片動畫方案 定義幻燈片中各個元素(文本、圖形、聲音、圖像和其他對象)的動畫
3、自定義動畫 分別定義幻燈片中各個元素(文本、圖形、聲音、圖像和其他對象)的動畫 動畫類型:進入、強調、退出、路徑 動作條件:單擊、按鍵、定時、之前、之後、觸發 附加特性:速度、聲音 (十)幻燈片的鏈接 在黙認情況下,PowerPoint幻燈片是「順序型」的,但我們可以加入超鏈接來實現幻燈片之間的任意跳轉,使課件具有「樹型」或「超媒體型」結構。 幻燈片的鏈接就是根據教學的需要,確定好幻燈片的放映次序、動作的跳轉等。可以建立一些動作按鈕,如 「上一步」,「下一步」、「幫助」、「播放聲音」和「播放影片」文字按鈕或圖形按鈕等。放映時單擊這些按鈕,就能跳轉到其它幻燈片或激活另一個程序、播放聲音、播放影片、實現選擇題的反饋、打開網路資源等,實現交互功能。
三、幻燈片的放映和調試
1、自定義放映 一般來講,製作一個課件我們都是考慮大多數班級的需要而設置的。但教學中不同的班級是有差異的,這就要我們教學老師對製作好的系列幻燈片,進行選擇放映,PowerPoint在這方面非常容易做到,這就是自定義放映,把需要放映的幻燈片添加到一個自定義放映的序列中去,這樣每一個放映序列可以適合一個教學班級甚至小組或個人。
2、幻燈片的調試 調試內容包括:鏈接是否正常; 各種內容出現順序、速度、時間是否正確;顯示效果。
四、結束語 PowerPoint 簡單易學、易上手、功能強大,只要我們經常使用,深入挖屈,再配合其它工具軟體製作一些「集件」,用
PowerPoint仍能製作出十分優秀和出色的課件來。
Ⅲ 如何運用情境圖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孟作虎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其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感受數學的魅力。在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在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使學生更好的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數學變的生動形象,饒有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因此,「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學中對情境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情境圖有利於情景創設
由於主題情境圖主要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的,富有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在教一年級下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一課時,教學的開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媽媽去買酸奶」的生活畫面的主題圖,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材內容同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建立聯系,搭起了教材內容通向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認知慾望,從觀察圖中總結出了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35等的舊知識,逐步導入新課。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通過圖中給出的條件,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教材內容切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激起他們的聯想與創意,根據「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並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編應用題,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既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情景圖可以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教學<<10的認識>>時,由於學生有了1—9各數認識的基礎,因此出示主題圖後,我就問學生:「看到了這幅圖,你想到了哪些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呀?」在相互啟發中,他們說的很全面,幾乎概括出了所有與10有關的知識,例「圖中有10隻鴿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師這兩部分合並起來一共是10」,「有5個小朋友戴紅領巾,有4個小朋友沒戴紅領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隻鴿子飛在空中,有4隻鴿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樣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並起來是10」。「我會列10的算式,6+4=10 4+6=10 10-6=4 ,10-4=6」師接著說,「看來小朋友對10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10到底由什麼數組成呢?讓學生概括起來再說一說。
又如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我創設一個春遊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春遊應該做那些准備工作?租車、買門票、買吃的……我們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個小組,每組5個人,每人買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讓學生試做後指名說是怎樣想的。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還可以是:先算①一個組需要幾瓶?2 ×5=10(瓶)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
有的同學們想坐高空纜車,算一算2個人一輛車,一共需要20輛車,每張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錢呢?學生做完後說說是怎樣做的,可以是: 10 × 2 × 20=400(元)還可以是 10×(20×2 )=400(元)這樣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學生願意去參與,使其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學會知識,同時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數學。為他們提供探究的素材,使他們在主題圖的引領下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探究,從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成呢?」
三、情景圖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10的認識》時,通過學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你能從這幅圖中選一樣編一道應用題嗎?」生說:「我用鴿子編,有4隻鴿子飛在空中,有4隻鴿子在地上吃食,還有2隻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幾只鴿子?」又有生說:「我用小朋友編……」在這兩個學生的帶動下,其他同學也紛紛舉起了小手,學生的觀察角度就和其他學生不同,我及時給予表揚,這節課學生發揮的淋漓盡致。通過10的主題圖,再現了數數、數的組成、同樣多、整體與部分、簡單的求和、求剩餘、應用這些舊知識,引出了與10有關的加減法等許多知識。看來,只要我們善於運用教材,就能拓展學生的思路,開發學生的潛能,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只有對「主題情境圖」作了認真分析,再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才能引導學生真正有效的進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又如教《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我出示了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價格表的情境圖,讓學生為自己和小夥伴各挑選一份愛吃的食品,學生可以提出許多問題,並列出了
Ⅳ 如何有效的利用主題圖進行課堂教學
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在書本的第一頁是二位可愛的小精靈,它們用一句話詮釋了數學,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了數學,開始邁進數學大門.在新教材中,像這樣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的情境圖無處不在,它們圖畫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不僅僅給枯燥的數學賦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氣息,變抽象枯燥的數學學習為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同時也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課程資源.基於以上認識,就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題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現結合自己的對其的認識,談談在新課程下如何正確有效的運用主題圖. 一、理解「主題圖」的用意,把握教學目標. 主題圖是小學數學人教版實驗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其意圖在於體現《數學課程標准》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然而,由於「主題圖」主要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的,雖然富有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有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但如果教師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確把握,則會給教師的教學組織和實施帶來一定的困難,其教學效果相對而言也不是很好的.我認為「主題圖」教學要突出數學的特點,充分挖掘「主題圖」,而不能讓「主題圖」上成「看圖說話」,從而失去「主題圖」的應有的價值. 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這節內容中,教材提供的主題圖是一幅「教室」,其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一是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分析.教室是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且現在就在眼前,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有一定感知的,這有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引導他們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二是從數學知識呈現的角度來看,「教室」這一課包含著豐富的學習素材,能「讓學生通過實際情景感受物體的表面」,並且通過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教室的物體表面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面積的含義.這也正是「教室」作為這節內容的主題圖的價值所在. 二、依據主題圖創設情境,貫穿整堂課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但自製力差.上課的鈴聲雖然把他們帶到了各自的座位上,但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立即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中去.教師可充分利用主題圖,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參與的動機.「主題圖」的教學也在於教師恰當地設疑激趣
Ⅳ 淺談如何利用圖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您好!
圖表盡量製作精簡
再添加一些比較有趣的圖畫
講演盡量詼諧
Ⅵ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
用思維導圖教學,即思維可視化教學,能夠直觀展示思維過程,引領學生應用內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容。思維導圖即是教師教的工具,又是學生學的工具。思維導圖能全方位地調動大腦思維,立體式呈現知識全貌,可謂「見樹又見林」,與普通的文字直接表述(點、線性思維)相比,突出特點是運用腦科學的原理,最大限度地開拓思維,提升想像力、創造力,提高學習效率。
Ⅶ 課堂教學的形式有哪些
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授式
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問題探究式
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三、訓練與實踐式
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的五個定義:
定義1
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情境中教師教與學生學構成的雙邊活動。
定義2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按照預定的教學方案,在給定的時空里,運用一定傳授理論、技能、手段和方法,對一個班級或幾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定內容的講授、談話、輔導答疑臊作示範。
定義3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難、十分復雜的工作.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評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要求,針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合理性,必須建立一系對教學對象,以課堂為環境,利用教學設備和列合理的評價指標。
定義4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一種目標明確、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邊活動過程。
定義5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納入教學計劃按照固定的授課時間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是按教學規律、語言規律、學習規律將學說普通話變成一種完全自覺的和循序漸進的活動。
Ⅷ 淺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思維導圖
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個是用思維導圖繪制課程大綱
第一點主要容從教師方面出發,輔助教師進行教學規劃;第二點則是老師學生都可以使用,用思維導圖繪制課堂筆記、讀書筆記等等都很方便並且可以反復修改、刪改,電子思維導圖的製作過程也比手繪快速、簡單。
另外還可以參考下MindMapper思維導圖的這篇教程:如何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教學中去?,但思維導圖軟體說到底也只是個輔助工具,關鍵看如何運用哈
Ⅸ 如何將思維導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作為老師,可以將一節課製作一張思維導圖,如果有電教條件,可以使用思回維導圖代替PPT直接講課答;沒有條件的可以在講課結束時,現場畫導圖做總結。
鼓勵學生畫導圖,畫的過程就是歸納整理的過程,加深記憶;發現哪裡不理解,然後提問。
考試前,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導圖自查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
總之,還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想。
思維導圖在國外應用30年,積累2至5億愛好者。久經考驗,國人一定要盡早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