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傳統課堂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3 04:48:36

『壹』 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傳統課堂教學設計有何不同

傳統教學設計和信息化教學設計有啥區別
1、教學內容不一樣。雖然教材沒有改變,但傳統的教學內容就只是單純的課本知識。利用了信息手段後,可對教材進行加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過去靜態的、二維的教材轉變為由聲音、文字、動畫、圖像構成的動態的、三維甚至四維教材。網路教學的運用,又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的知識,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可以學得更多、更快、更好。
2、教學過程不一樣。傳統的教學設計下,教學過程基本上就是老師講,學生聽。整個課堂由教師主導,學生很少或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而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由傳統的知識歸納、邏輯演繹式的講解式教學過程轉變為創設情境、協作學習、自主學習、討論學習等新的教學過程。課堂真正由學生主導,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
3、學生學習方式的不一樣。信息化的教學設計中,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掌握「如何學」的能力。學生必須有獨立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協作能力、協調能力等。學生將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學習過程中真正的認知主體。而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只是充當忠實的聽眾的角色。很少或者沒有發揮自己主動性的機會。學到的也只是課本內容的復述。
4、教師角色的不同。教師由傳統的知識講解者、傳遞者、灌輸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源,教師不能再把傳遞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的方法上,為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創設有利的情境,使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懂得「從哪裡」和「怎麼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和根據認識的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

『貳』 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外還有哪些學習形式

通常課堂教學採用的方式是: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⑴問題教學法
⑵探究教學法
⑶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⑵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⑶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創設問題的情境
⑵選擇與確定問題
⑶討論與提出假設
⑷實踐與尋求結果
⑸驗證與得出結論
三、訓練與實踐式
1、定義: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2、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中的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示範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示範操作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在示範教學中,教師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並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程中示範教學主要應用於創造變異方法的教學中。如各種作物的雜交自交技術、人工誘變技術、原生質體的分離、雜交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技術等。
2)、模擬教學法
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通常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後,實踐操作前進行。本課程實踐教學嚴格受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項目實施至少需要一個生長季節,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本課程模擬教學法主要應用於雜交親本的選擇、雜種後代的處理等實踐教學項目。
3)、項目教學法
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施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步驟一般為: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又學習了工作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作物育種目標制定、雜種後代單株選擇、株系選擇、自交系配合力測定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理論界對教學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種認識。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是,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它是用於設計課題、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框架。
就語文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也一直是有識之士研究的課題。目前比較被人們認可的有以下幾種模式:
(1)中學語文教學「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打好三個基礎,建立五條常規,註定七項禁忌。
(2)語文目標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教材有明確的目標,教師為實現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教,學生為達到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學,教學領導人員以及招生考試部門的組織者和命題人員,以同樣的學習目標為基本依據進行教學測量、考核、評估、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檢驗老師的教學效果。
(3)語文「訓練式」教學法,其核心內容是教師講授新課時,把一篇課文的內容根據教學目的化解為各種題型的訓練題,讓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習題,教師當堂評講這些習題,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內容,應用課文內容的目的。
(4)「情知對稱」四分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藉助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不能把語文只作為單純的知識達標課程,而應該讓它成為培養學生「情知對稱」的人格與智能雙向平等發展的黃金三角洲。「四分」的含義是指情知分類,能級分層,訓練分步,教材分型。

『叄』 傳統課堂與慕課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一、慕課與傳統大學教育的區別

傳統大學課堂教學主要由教師和學習者構成,輔助以一定的教學方式。慕課的出現是電子時代發展的產物,它的發展與傳統大學有很多不同,慕課顛覆了教師佔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撼動了以教師為中心的上課模式。傳統大學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慕課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化的同時,教學方式也發生變化。以下是慕課和傳統大學教育之間的區別:

1.教學方式有別

慕課平台的視頻課程大都是名校名師或者行業專家,教學方式比較新穎。其課程有免費、收費及部分收費三種形式。免費的基本是文學類、歷史類等偏文科型的課程,或者是普及性的課程。收費的課程大多是理工類的課程,理工類課程一般都傳授一項或多項技能。慕課課程的連續性很強,其連續性有一定的吸引力。復旦大學的教授黃萱菁研究了Coursera的許多課程之後發出感慨,說上課就像玩通關游戲,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min甚至更小的「微課程」,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就像游戲里的通關設置,只有答對,才能繼續聽課。這樣的授課方式有較強的吸引力,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慕課的學習空間相對靈活,只要有網路連接到電腦,就可以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相對於傳統課堂,慕課學習方式比較靈活,學習時間可以由自己來定,不必像傳統課堂受課程表的制約。傳統課堂的一些課程有的已經落後於社會生活的需要,比較保守的教育方式難以適應現代教學形勢。今天科技更新速度快,陳舊的教學方式已經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發展,面對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學生更願意選擇靈活多樣的慕課學習。尤其是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需要更強的自主性,方式相比本科階段要多樣化,大多研究生自己確定研究內容、查找資料然後進行學習和研討,慕課的特點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年輕人的心理需求。而且,慕課平台的視頻支持下載,可供回顧和學習,年輕人對慕課青睞有加[2]。

2.教育者的差異

教育者之間主要的差異體現在知識更新能力方面。慕課的知識傳授者基本都是名校的教師,這些人都是有名望的教授,不論是教學還是研究都堪稱一流,有相對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及時更新知識,所講述的知識接近學術前沿,學生能學習到最新的知識。隨著網路的發展,課程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慕課平台的課程可以隨著教育者的需求不斷更新。

傳統大學的授課教師教學經驗和科研水平差別較大,這是目前傳統大學教育普遍存在的情況。在我國,大學的層次劃分嚴格,層次較低大學的教師很難有較寬的空間展示其教學技能,同時學術發展也比較困難。現實中,傳統大學里的教授即便資歷較深,知識也相對陳舊,與年輕人難免有代溝,這就難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致使教學效率不高。大學里引進慕課是教育者教學的潤滑劑,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動因[3]。

3.學習者的不同

傳統大學里的學生經過考試進入理想的大學,多數學生經過三年緊張的高中階段的學習,進入大學後比較輕松,一些學生就會產生鬆懈心理或學習惰怠,於是他們大多盲目地選擇專業或課程,久之,就失去了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依靠管理者的督促才能學習。比起傳統大學的學生,慕課里注冊的學習者有很強的自覺性,堅持修完一門課就能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和技能。自覺性、目的性差異是傳統大學的學生和在慕課平台學習者的區別。

傳統大學的課堂里,一節課,一名教師,學生容量最多可達兩三百人。然而慕課課堂則不同,慕課一堂課在線學習的學生數動輒上萬,不分地區、不分種族、不分國家、無論貧富,只要有網路和電腦。慕課注冊的人很多,一般情況下,很小比例的注冊者也比傳統一堂課所容納的學生多。

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慕課也許會成為學生選擇學習的一個渠道。隨著慕課課程的不斷豐富,學習者的自主性會增強。就像職業教育在將來要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選擇的一個主題一樣,慕課會成為學生重視的一種學習方式。

在慕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大學在教學方式、課程設置等各方面都要做出一定的改革,否則傳統大學的生命力將受到影響。

『肆』 傳統課堂教學和高效課堂的區別

傳統課堂與在線課堂的區別

1、在線課堂教學為學員提供了互動式的學習環境。
2、在線課堂教學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3、在線課堂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
4、在線課堂教學加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5、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信息的輸入主要是通過語言信息和文字信息,但是通過這兩種途徑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大腦吸收的文字信息量也是有限的。
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點和優勢
傳統的常規教學,以老師的講解,學生的互動,和板書的應用為主要特點,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所能呈現的教學資源的形式、內容和數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容易造成學生理解不深刻,課堂氣氛沉悶等現象。加上思想品德課理論性、說教性強,學生重視程度不足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本學科不感興趣,課堂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但是傳統的常規教學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沉澱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學規律,也具備很多信息技術教學無法取代的優勢。
1、圍繞課本展開教學,能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掌握
常規教學中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圍繞課本展開。老師針對課本認真備課,學生在課堂上也會認真審閱分析課本,因此,對書本知識能夠更加熟悉,把握也會更加透徹。這與多媒體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課件上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2、板書的應用使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易於學生掌握和復習 常規教學中,教師每講一部分知識就會把相應的提綱寫在黑板上,簡明扼要,畫龍點睛,使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這些板書對學生日後歸納總結,復習鞏固課本知識,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板書提綱挈領,重難點一目瞭然,學生更容易掌握要領。此外,老師在書寫板書的過程中也給學生提供了思考體會、觀察回味和記錄課堂筆記的時間,不至於出現部分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課堂容量很大,但是下課後學生回想不起來到底講了多少內容,造成課堂知識遺失的現象。
3、課堂可靈活變動,易於老師抓住教學靈感,優化教學過程 多媒體課堂只能按照設計好的思路和課件進行下去,講課中不能做臨時的改動。而傳統教學課堂約束較少,因此老師就可以靈活把握課堂,這便於教師及時調整原來教學設計中的欠缺,或者及時抓住講課中閃現的靈感,把新思路、新想法及時表達出來,從而能夠在授課中優化教學過程。
在線課堂教學的優點
1、可以貼近生活,反映社會現實,便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和社會生活聯系很緊密的一門課,中招考試從來都是迎著社會熱點出題,但是廣大中學生的學習生活遠離社會,對現實並不了解,因此對老師講的知識往往是憑著自己的想像來理解,沒有切身體會,往往一知半解。而多媒體可以把學生看不到,接觸不到的社會現實展現給他們,加深他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例如:我們講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取得的巨大變化和成就,我們就可以把30年前後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用圖片或視頻展現出來,學生立刻就會有很深刻的體會。
2、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寓情於境,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很多內容的注重於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其懂得人生的道理,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但是這些人生道理如果只靠老師口述,學生是沒有深刻體會的,接受的效果也往往差強人意。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做到聲情並茂,有助於學生體會和理解。例如「架起與父母溝通的橋梁」一課,我們通過多媒體播放父母對我們生活進行無微不至關愛的視頻畫面,那麼學生立刻就能從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感受到父愛母愛的艱辛與偉大,為之感動。如再播放《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之類的歌曲,學生就會立刻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了理解父母對子女關愛的教學目的。
3、可以化無形為有形,現身說法,使課本理論更具有說服力 初中學生正處於人生的叛逆期,對課本觀點經常持懷疑態度,喜歡新奇的想法,老師空洞的舉例和說教對學生來說並不具有深刻的說服力。而多媒體教學就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學生身邊的現實事例,讓同學們感同身受,從而增強課本知識的可信度。例如在辯論「是否應該去見網友?」 這一問題時,很多學生認為出於好奇應該去見,而對社會中可能存在的危險,並沒有太多的防範意識。但是播放完《網上交友不慎引發的人命案》後,學生對「網上交友需謹慎」不再有任何爭議,事實勝於雄辯。
4、可以化單一為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思想品德學科涉及知識面很廣,內涵豐富,因此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傳統課堂老師只能通過口頭描述和板書這兩種方式來展現,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而信息技術做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等方式,生動、具體、形象的展現課本知識,充分刺激學生的感觀,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隨著老師的思路走,順利達到教學目的,並且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伍』 信息技術對傳統課堂教學產生什麼影響

信息技術對傳統課堂教學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主要從教學模式、調動情緒、課堂容量及師生互動四個方面產生影響。
一、轉變教育觀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學生利用網路技術收集、處理、交流進行探討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這種學習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真正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靠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
二、圖文聲像並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因為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並茂甚至有活動影象這樣的特點,具有許多對於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例如幻燈、投影、電影、錄一音、錄像、電視等)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三、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對於某些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插入資料或大量繪圖時,課堂上的抄寫或者繪圖都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信息技術教學具有節奏快、信息量大、內容精練、表述清晰等優點,因而節約大量的課堂時間,單位教學時間內傳授的知識量多,有效擴展課時容量,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四、具有師生的互動性,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多媒體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想像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

『陸』 談如何走出傳統教學課堂

1、教學主體的合理把握 就現目前教學改革中提出的要求來看,解放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逐漸成為了教學的重點。但是這樣的「解放」,不應該等同於放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任然要起到引導的作用。譬如在實施現目前較為流行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在學生談論過程不能置身事外,應該走動監督並及時與學生互動,在學生遇到瓶頸時應該及時伸出援手予以幫助。此外,也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差異而具體制定教學的策略。譬如在講授《狐狸和烏鴉》(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這類課程時,由於其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並且其思考維度較大,學生可以從同的角度去分析。因此這時就可以採取,小組談論學習的教學模式。但是如果在學習古詩詞時,由於其理解難度較大,並且也存在許多學生認知能力無法企及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盡可能多的引導學生學習。
2、建立師資隊伍完善師資分配 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優秀的教師對學生今後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就語文教學而言,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優秀的教師不僅可以教會學生基礎的知識,同時也能以自身的修養影響學生言行及寫作能力,從而潛移默化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因此想要走出現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首先就應該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政府應該鼓勵優秀大學生加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並對在貧困地區任教教師加大補貼力度,這樣才能實現師資力量均衡,從而全面提高我國人民的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
3、注重詩歌意境教學 普通學生生讀詩歌,往往不能覺察其內在的美感,甚至於有的人在讀完一首詩,感覺空洞無物沒有得到絲毫的體會。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常人讀詩歌都是流於表面字詞的理解,對詩歌涉及的意象的深層次含義,沒有進一步的挖掘,這就使得學生的體會相對的膚淺抑或甚至沒有。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詩歌意境教學是詩歌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通過意境教學,學生才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詩歌深層次的含義,否則僅僅停留在讀字詞的解讀上,這就完全的將一首詩歌「糟踐」了,就好比吃雞蛋不吃蛋黃一樣,學生只能認識到詩歌表面的韻味,卻丟棄了詩歌內在的醇香。譬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中杜甫就利用了諸多意象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如「涕淚滿衣裳」、「喜欲狂」、「巴峽穿巫峽」等,這些意象都表現出了濃烈的思鄉之情,但是除此外還應該有愛國之情融於其中。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品味詩詞的意境,從而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

『柒』 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基本流程有什麼異同

傳統課堂強調以「教」為中心,衍生出的是「師」中心。雖然課改以來,也一直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強調。不改變「教」中心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生」中心。
我們來看看傳統課堂上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就會明白為什麼它是「教」中心、「師」中心了。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傳統課堂上老師最常用的教學法,俗稱滿堂灌。教師站在三尺講台上以一個拯救靈魂的說教者的姿態出現,滔滔不絕的講授某種知識,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機械的記憶。
2、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是在運用和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非常有限。它一般是以課堂前5——10分鍾預習的形式出現的,或者課中就某一個問題進行獨立學習。但學生並沒有機會展示自主學習的結果,只是用來輔助老師接下來的教學而已。一方面學生心知肚明老師一會還要講乾脆就不好好自學,另一方面學生的一些想法和見解得不到表達實際造成了自學效果的無用。即使讓學生提出問題,但課堂幾乎總會被少數反應迅速的「精英分子「所壟斷」,「沉默的大多數」依然沉默。
3、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這里的問題就在於是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不能讓老師回答學生的問題呢?只有解決了學生的問題才是使學生真正得到進步的啊!老師提出的問題對學生一定有用嗎?老師提出的問題涵蓋了學生存在的所有問題嗎?老師這是在代替學生。所以老師越教水平越高,學生越學能力越差。錢理群在《語文教育新論》里就這種「請君入瓮」式的談話法有一段很精闢的論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教師預設的,所列問題帶有執教者強烈的經驗主義色彩,學生的討論和發言不管充分還是單薄,無不中規中矩甚至機械,除了印證『愚昧』與『悲哀』的既定結論,整節課沒有出現任何個性化思考的靈光,也沒有出現創造性思維交鋒的瞬間。」
4、情景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法運用的好不好關鍵看再現情景的主體是學生還是老師。如果是老師,則整個課堂成了老師的舞台。老師可以創設出鮮明形象的圖畫、生動有趣的視頻,藉助旋律優美的音樂,再輔之以生動的文學語言,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又像是在欣賞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但藝術品再好,終歸不是自己的。如果以學生為主體再現情景,則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像,開發智力等確有獨到之處。遺憾的是傳統課堂上的老師依然喜歡讓學生欣賞「藝術品」。
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演示可以提供給學生一種方法、規范、安全操作,也可以說明某種現象。但這種方法在傳統課堂上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學生只是看了聽了,並沒有實際操作和實驗,能真正理解掌握的很有限,更遑論應用了。所以演示法應該和實驗法、練習法配合使用,讓學生來動手。
現代教學中人們研究出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參觀法、實驗法、實習法、練習法等。這些教學方法在很好的發揮和運用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可惜在傳統課堂上很少使用。所以一直以來我們的老師都習慣運用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也就造成了課堂是「教」中心而非「學」中心。
高效課堂則徹底顛覆了這種以「教」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提出「學」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蔡元培說:「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這也正是高效課堂對老師的要求。其實教學方法本身並沒有好壞,關鍵看是怎麼運用。傳統課堂是老師運用教學方法教授學生,高效課堂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變傳統課堂上的教學方法為學習方法,通過自學、展示、反饋解決所有的問題。
自學包括獨學、對學和群學。首先自己獨立解決一部分問題,然後小對子之間互評,再有不會的求助於小組。通過這三步,學生基本能解決百分之八十的問題。再通過小組之間的展示,解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只有當全班都不會時,老師才出現。
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小組建設、導學案和評價體系。首先要把班裡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要創建自己的小組文化,體現小組生命力和凝聚力。展示時,以小組為單位。一組展示,其他組質疑、定評或補充。鼓勵小組間提出問題、敢於質疑和完善補充。展示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文字展示、口頭展示、動作展示、情景展示、表演展示等。
導學案是高效課堂的一條主線。學生的自學、展示都是圍繞導學案進行的。所以導學案的編寫是否具有開放性、探究性、主體性、互動性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效率和效益問題。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依靠導學案,所以編寫導學案成了教師的主要工作。導學案上一般分三大塊。第一塊是學生的獨學內容,第二塊是學生的對學和群學內容,第三塊是展示內容。每一塊都有時間限制。
每一小組展示完後都要接受其他組的點評、質疑或補充。優點提出表揚,不足之處予以批評指正,展示有錯誤或不足的地方及時指出來。保證了展示效果的正確性和促進每個小組的成長。
老師在高效課堂上是一個傾聽者、觀察者、記錄者、點評者和反饋者。老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通過觀察和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以便及時採取針對性引導。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老師要認真傾聽,記錄學生展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不即時指出,若無學生發現並指出,最後再由老師指出來。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家長、學校都不能包辦代替。學習是一種能力。學校教育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高效課堂反傳統,反知識本位,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表現能力等,是人本位的教育,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更符合人性發展的規律。

『捌』 傳統課堂和未來教室兩者在教師的教學方式上有何不同

一、傳統的課堂教學:
1、以教定學。
以往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考慮教師怎樣教,教師的主角意識濃厚,表演慾望太過強烈。老師往往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配合教完成教案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忽視了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2、以本為本。
教師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教材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講。好多教師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
3、教路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教師的「教」,是照本宣科,由於受教學活動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活動總是受教案的束縛,教師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教師總是希望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去展開教學活動,每當學生的思路與教案不吻合時,教師往往會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思路「拽」回來。教學過程好似一杯淡而無味的水,觀後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為之喝彩,而是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4、學法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個體性,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經常處於一種緊張甚至對立的狀態,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教學關系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
5、目標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為了完成認知目標,而抹殺學生的創造性,忽視學生的情感。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只強調記憶、思維等的訓練和培養,卻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而且是一個情感活動過程。 「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教學弊端。
6、評價單一
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過於注重結果而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造成的惡果是:壓抑了學生學習的自信與積極性,使學生不能清醒地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與品質得不到應有的訓練與培養,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受到了極大影響。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1、學習主體的確定
教師由原來的獨白者轉變為對話者,在對話中,教師「走下神壇」作為夥伴跟學生相遇,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體驗感悟著真理的力量、對話的樂趣、人格的尊嚴與生活的美好,教師與學生圍繞符合任務又同為師生感興趣的話題或教學專題展開暢所欲言的平等對話和信息交流。
2、教學方法的轉變
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的方式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作為站在教育陣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師必須要改過去的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看、滿堂轉、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師演生看等形式單一的教學方式。倡導的學生獨立思考、自學、實驗操作、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辨論等一切學習方式。
3、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它一語道出了教學方法的最高境界,教師不必照本宣科,或去照搬別的優秀教師成功經驗和模式,因為我們的教學的對象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學生的差異,地區的差別,教師的教學特點不同等等,都決定教師不可能照搬照抄別人的教學模式或千篇一律地走老路。在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發展個性,以使學生的知識和情感能和諧發展。
4、適當放飛課堂思維
教師開始從以前的演員轉變成了現在的導演,從權威變成了學習者的摯友,從評估者成了參與者,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成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掌握學習這些知識的方法和手段。
5、教路多元化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轉變觀念是新課改的核心問題。勇敢地越出「教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善於關注學生的「插嘴」,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6、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即課程功能的轉變,也是是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於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

『玖』 傳統課堂教學的好處

三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

⒈它可以大規模地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一位教師能同時教許多學回生,擴大了答單位教師的教學能量,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而且使全體學生共同前進。

⒉它以「課」為教學活動單元,能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並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扎實而又完整。

⒊由教師設計、組織並上「課」,以教師的系統講授為主面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

⒋固定的班級人數和統一的時間單位,有利於學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學的內容和進度並加強教學管理,從而贏得教學的高速度。

⒌在班集體中學習,學生彼此之間由於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動集結在一起,可以互相觀摩、啟發、切磋、砥礪;學生可與教師及同學進行多向交流,互相影響,從而增加信息來源或教育影響源。

⒍它在實現教學任務上比較全面,從而有利於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它不僅能比較全面地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同時也能保證對學生經常的思想政治影響,啟發學生思維、想像能力及學習熱情等。

閱讀全文

與傳統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