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同在哈爾濱,為什麼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差距很大
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哈爾濱工程大學是兩所非常優秀的大學,因為學校都處於哈爾濱,難免會有很多人會將這兩所大學進行對比。哈爾濱工業大學是一所985、211高校,而哈爾濱工程大學是一所211高校,所以兩所大學在學校實力上還是有一點差距的,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這兩所大學都是非常優秀的,每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很多北方的孩子都以進入這兩所大學為驕傲,下面就和小編來了解一下這兩所高校吧。
哈爾濱工程大學為我國的海軍軍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各種戰艦就連國產航母都能看到哈工程的學子,哈工程也是為數不多的直接參與航母研製的高校,有這樣的實力難怪讓一個國家都感到忌憚。而哈工程也被國家授予“高技術武器裝備建設工程突出貢獻獎”和“航母工程建設突出貢獻獎”,國內高校獨此一份。
所以在小編的心目當中,哈工大與哈工程都是兩所偉大的大學,他們都為中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貳』 建築形式
程大錦先生是這么定義的:「建築形式的含義是:內部結構與外部輪廓結合在一起的原則。通常是指三度的體量或容積的意思。」建築形式,指反映建築物的結構類型,以及構成方式。
建築形式與建築形態的關系如下。
1、建築形式表示建築物內部構成方式,而建築形態是外在的。
2、外形相同或者類似的建築物不一定都是同一結構。
建築歷史含義
根據羅馬時代的建築家維特魯威所著的現存最早的建築理論書《建築十書》的記載,建築包含的要素應兼備用(utilitas,實用)、強(firmitas,堅固)、美(venustas,美觀)的特點,為了實現這些特點,應確立藝術的且科學的觀點。
建築的對象大到包括區域規劃、城市規劃、景觀設計等等綜合的環境設計構築、社區形成前的相關營造過程,小到室內的傢具、小物件等的製作。而其通常的對象為一定場地內的單位。
在建築學和土木工程的范疇里,「建築」是指興建建築物或發展基建的過程。一般來說,每個建築項目都會由專案經理和建築師負責統籌,由各級的承建商、分判商(Sub-contractor)、工程顧問、builder、工料測量師、結構工程師等專業人員(專業人士)負責監督。
要成功地完成每個建築項目,有效的計劃是必需的,無論設計以致完成整個建築項目都需要充分考慮到整個建築項目可能會帶來的環境沖擊、建立建築日程安排表、財政上的安排、建築安全、建築材料的運輸和運用、工程上的延誤、准備投標文件等等。
近10多年來,我國建築行業高速發展,建築行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15362億上升到2012年的135303億元,漲幅將近9倍,而建築行業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幅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為全國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全球建築市場價值約7.5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13.4%。預計到2020年,其價值將達到12.7萬億美元,接下來的十年裡將增長70%。到2020年,建築業將佔全球GDP的14.6%。未來10年,全球新興市場的建築業規模將擴大1倍,達到6.7萬億美元。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13年的建築市場規模將接近10萬億元人民幣,到2015年將達到12萬億元到2015年,全球將出現23座人口超過1000萬的特大城市,這將極大地推動建築業全球化,並為傳統建造商之間的戰略整合提供機會。
從長遠來看,未來5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6%以上,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將達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預示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起飛,也預示了建築業更廣闊的市場即將到來。
據智研咨詢資料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2020年,中國建築業將增長130%。其中,2018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建築市場,佔全球建築業總產值的19.1%。智能建築市場前景廣闊,在2020年前,中國用於節能建築項目的投資至少是1.5萬億。我國建築節能藍圖蘊含著對節能材料和技術數萬億元的商機。
建築行業"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在"十二五"期間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全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全國工程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等工程咨詢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全國建築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年均增長20%以上。鞏固建築業支柱產業地位。
並且要基本實施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健全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執業制度。培養造就一批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復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強勞務人員培訓考核,提高勞務人員技能和標准化意識,施工現場建築工人持證上崗率達到90%以上。
調整優化隊伍結構,促進大型企業做強做大,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型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詢設計公司。還要在在高層建築、地下工程、高速鐵路、公路、水電、核電等重要工程建設領域的勘察設計、施工技術、標准規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大型骨幹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的年度科技經費支出占企業年度勘察設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3%,其他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年度科技經費支出占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年度科技經費支出占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0.5%。
特級及一級建築施工企業,甲級勘察、設計、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等工程咨詢服務企業建立和運行內部區域網及管理信息平台。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實現施工項目網路實時監控的比例達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