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的心得體會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那首先你要了解每個學生,這樣了解了學生才能提高教學效率的。
Ⅱ 如何解放思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一、制度個性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管理好一所學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而這些制度,只有適合自己學校特色才切實可行,才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說,要把制度個性化。否則,就形同虛設,紙上談兵。因此,我校根據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相應制定了適合尚仁里學區特色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教師集體辦公制度》、《考勤制度》、《教學質量獎懲制度》、《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等。為了充分落實這些制度,把教師的考勤、常規工作、班主任工作與學年的考核掛鉤;去年下期開學初我校取消了各種節日補助,改為常規檢查獎和工作量津貼以及教學質量獎,重點向一線教師傾斜,向骨幹教師傾斜,向班主任傾斜。學校每期舉行隆重的嘉獎儀式,對教學優秀的教師、有特殊貢獻的教師及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這一舉措,極大限度地激發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熱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管理人性化
學校管理人性化就是學校的管理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和利益,即合理滿足其自然性和社會性的要求,並充分發揮師生積極性即主體性的一種管理方式,簡而言之,即在「理解、尊重、寬容、信任」的前提下,根據教育、教師和學生的特點對他們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我校一直堅持「學校是全校所有師生的,不是學校行政的,更不是校長的。」學校的所有師生都是學校的主人,而老師與學生作為學校的主人,時刻緊記這是「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學生」。因此,我在工作中,一是充分信任、尊重愛護每一位教職工,傾聽他們的聲音,溝通思想,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從不居高臨下,冷若冰霜。例如:在安排工作時,絕不能用「你必須這樣做」、「我要求你照辦」等方式要求教師。教師工作有失誤時,不要動不動就是批評或者按制度所定的扣分,而是輕言細語的提醒,要求以後不可重犯。既保護了老師的自尊心,又避免了教師產生對立情緒,收到意了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農村有很多教師逆反心理比較重,你越是罵他,他越是不聽,甚至和你對著干。二是尊重教師的個性。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上也沒有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人。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在不與學校根本利益相沖突的情況下,不要過分地追求管理要求上的整齊劃一,不要用死板的條條框框去限制教師的教學活動,要給予他一定的創新工作的自由空間。第三要尊重教師的個人自由。只要是法律法規允許的,只要是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就不能用行政的手段予以限制和干涉。比如說,我校制定的《學校教師集體辦公制度》就充分考慮某些教師的特殊情況,上午、下午的最後一節課不列於集體辦公時間,沒課的老師可自由安排。經過一年的嘗試,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將教職工當作學校的主人,教職工才會把學校視作自己之家,工作有歸屬感,並忠誠於學校,喚起教職工的主人翁精神,變被動工作為主動工作,不計報酬地無私奉獻,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因此上學年,我校老師在工作中,特別是在教學工作中,無需我們行政領導的管理,他們都會整天在學校里,任勞任怨的為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工作。不管是50多歲的老教師還中青年教師,他們都根據自己所教學科的班級學生情況,利用中午和晚邊,不計報酬的給學困生進行輔導,決不放棄一個差生。
三、學校家庭化
我從書上曾經看到:西安有一位名校的校長為教師把煤氣罐從一樓扛到了五樓;某校長將借到的資金送到重病教師的病床前……人心都是肉長的,你說,這些教師能不認真工作嗎?作為校長,應時刻關注每位教師、每個家庭的情況,給教師以溫暖,讓每位教師感覺到校長就是他們的家人,感覺到學校就是他們的家,感覺到學校不僅是他們工作的地方,更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方。因此,我校的領導班子四個成員就象四位親兄弟一樣,各負其責,團結協作,都在為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出謀劃策,盡心盡力的工作。老師與老師之間、老師與領導成員之間都象兄弟姐妹一樣和睦共處,一心撲在教學上,共同提高。古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如果一個學校就象一個家庭一樣,何愁學校的教學質量提不高呢?
四、工作模範化
本人平常總認為,要管理好教師,首先要管好自已,其次要管好身邊的中層領導,最後才能管理好教師。要求教師做到的事,自已必須先做到;要求教師不能做的事,自已堅決不能做,校長一定不能搞特權。一年來,我除了到教育局開會和出公差外,沒有請過一天假,並堅持每天一早趕到到學校,配合當天的值日師生,共同抓好學校的早讀、衛生等工作,同時也了解教師到校情況及各班早讀情況,及時准確了解當天信息,雖然是苦了點,但看到老師們在教室輔導學生早讀的身影,聽到教室里傳來的朗朗讀書聲,帶動了我校所有教師,心裡總存欣慰。我校老師們說了一句我深受感動的話:如果我們不把學生教好,我們就對不住你校長。
五、課堂高效化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我校要求教師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向40分鍾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具體做法是: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准備上。這樣就必須要求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仔細備課。必要時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第二,把力量放在課內。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改革效應,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第三,把補困工作加在課後。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第四,加強過程管理。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每月一次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組織中青年教師開展優質課展示活動,我校每期都要求每位老師在遠程教育室上一節公開課,共同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考試誠信化
在目前高考、中考的大背景下,必須加強考試管理,任何一種改革,不能以犧牲學生學業成績為代價。我校建立了學生學習質量抽查與分析制度,加強考風考紀教育和誠信教育,我們把端正考風、嚴肅考紀,樹立學校師生形象當作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形象工程來抓;我們把規范辦學、嚴謹管理、打造教育教學質量品牌,當作衡量學校特色來管。只有這樣才能讓家長滿意,讓平時努力工作的教師心理得到平衡。同時把學年期末考試成績與學年評優評先、職稱晉升掛鉤,督促教師扎實抓好教學質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很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並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Ⅲ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怎樣教學質量提高
概說:時間、培訓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培訓心得體會。譬如,通過此次培訓,我在認專識和業務能力上有屬了很大提高。
收獲的主要方面:分門別類加以總結,1,思想認識的變化,2,教育思想的轉變,3教學經驗體會分享的收獲,4,某個老師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5,別人分享的教學案例給你的啟發,6,表態,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和初步打算。基本就夠了。
Ⅳ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在表達我自己的觀點之前,我們首先看此次論壇的主題「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其實教育質量問題涉及面很寬,但往往一提到教學質量,我們都會自然的聯想到成績。就新課標而言,目標的完成情況,都屬於成績,但是現行的評價體系只有知識目標比較完善,並且重視程度比較高。而另外兩方面的評價還不完善,大多數人把教學質量理解為分數的高低。就現狀來看,也只能這么認為為,但是不是與其它的教學的環節、教學目標沒關系呢?是不是只重視中成績就可以了呢?我想大家都明白,其實整個教學的過程,是相符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 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很多,如敬業精神,教學方法、學法、愛心等,下面我對我認為很重要的兩方面,來談談看法。 一、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就同一教師來說,進行觀摩教學時,教學效果一般都比平時好,原因並非觀摩教學時,教學能力提高了,而在於教師備課比平時充分得多,進行了認真的籌劃和精心的設計。備課作為教師課前准備的過程,亦是教師提高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過程。教師通過一次次的收集資料,一遍遍的處理教材、確定教法,專業水平和教學設計能力就必然會得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必然會好,學生的成績也會相應提高。 備好課的方法我認為就四個字:學習、鑽研。先進的教學方法,經驗、設計。有很多,有的也非常適合我們,要布頓的學習充實自己,孤芳自賞,只能成為井底之蛙。鑽研,多城市,都總結多反思,在不斷的總結中提升自己,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上好課是提高成績的前提。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當學習充滿快樂時,才更為有效。一個人要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就要有濃厚的興趣和慾望,產生「我要學」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像現在很多學生都像是被迫的「要我學」的狀態。現今的社會環境下,學生受到的誘惑數不勝數,是一群缺乏自製力的群體。天資一般的,對學習厭倦;家境富裕的,認為學無所用;而又有些很努力學習的,又是因為在父母和老師的期望下苦學。而真正意義上的愛上學習,因強烈的求知慾望而學習的學生少之又少。是學習真的沒有樂趣可言嗎?還是我們教育的方式出問題了?或者是我們根本上就忽略了孩子們學習過程中的那種種感受? 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以下幾個辦法可以嘗試一下: 1、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信心去學習,感覺得到我能學會,能學好,並不是笨,不聰明。如果學生失去自信時,就會灰心喪氣,厭學也是自然的了。 2、鼓勵孩子敢於質疑,「學習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這句話常掛在人們的嘴邊。所以我們必須學會「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成功的興趣。 3、培養抗挫能力,「敗而不餒,就是勝者」。當學生遇到失敗時,我們要幫助學生把它轉化成經驗和力量,用這份經驗和力量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和挫折。 4、與學生一起制定學習目標、「成功的秘訣在於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所以我們要確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既不過高,又不過低。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取得一個小的成功,就進行自我獎賞,達到甚麼目標,就給自己什麼樣的獎勵。有小進步,實現小目標則小獎賞,如讓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東西;有中進步、實現中目標則中獎勵, 5、其次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這位老師的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6、靈活多安陽的教法吸引學生來提高學習興趣。 記得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便會在浩如煙淼的知識海洋里樂學好學,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目的。
Ⅳ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心得體會
我想,來在新課程改革自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我們的語文課程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Ⅵ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總結
那麼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認為:
一、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一名合格的老師,只有在工作中永無休止地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才能儲備一桶新鮮的「活水」,服務於學生,澆開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老師首先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勤思考,常總結,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注重堂課的教學質量,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提高堂課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呢?我認為要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自己所教學的內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要講清楚;第三步要學生聽懂(要簡單,不要講得太繁雜);這樣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抓好常規,養成良好的學習好習慣,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保證。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也是讓學生把理論運用於實際的一次次實踐。
它不但能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得到多方面的體驗,得到多方面的發展,獲得多樣的快樂與收獲,而且也是團結協作的好機會。它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挖掘學生的潛能,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次機會。學生在嘗試到了課外活動令人心情愉悅的同時,也增長了知識、技能,樹立了信心,更有助於激發對學習的嚮往和熱情,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抓好後進生的補差工作,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4.1.將在初中部實施培優補差計劃) 班級中的後進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作為老師,不應該對他們有歧視,更應該利用一些課余的時間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如做好後進生的輔導,做好家校聯系等等,這些看似細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很重要的環節。所以,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將每一個環節都做好了,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能緊扣住了齒輪上的每一個齒,才能發揮其效應。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法寶」,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