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堂教學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課堂教學評價包括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獎懲性評價的目的是根據評價的結果對教師進回行獎懲,它將課堂教答學評價的結果與教師的獎懲相結合,並以此作為教師晉級、嘉獎、降級、解聘等的依據。
這種評價是目前我國教育領域中運用較多的評價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參評教師過分注重被評課的質量而不是整個教育教學的質量,出現中評不中用的現象,此外還會出現難以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等問題。
發展性評價的目的則是期望通過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點評、討論、反思,讓被評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評價結果不與獎懲掛鉤,而是為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發現各自的優缺點提供機會,為制訂教師發展的目標和對策提供依據。
(1)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評價意義: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教師盡快轉變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教育創新意識,達到改進課堂教學的目的。
評價體系的建立,意味著對課堂教學中與教和學相關的各種因素的選擇和側重點不一樣,這些不一樣的地方將促使教師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更加註重評價所側重的各種相關因素,並將其作為課堂教學中展示和發揮的重點,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
2.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評價法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1.明確評價目的和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麼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麼評價體系中關注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2.建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准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它是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實際依據。這些標准和體系主要有以下三類。
(1)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這種體系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
(2)依據非固定問題來建立標准,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聯系實際密切、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素養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等。這類評價體系雖然是以評價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點問題為基礎的,但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仍然可以將其分解、合並為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即與第一種類型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區別只是在於不同的教學評價標准所認同或者看重的課堂教學的要素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在第一類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沒有能夠完全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要素包括進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主要內容,對於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較少涉及。這些教學要素的缺乏,並非其不重要,而是對於評價目的而言,不是評價的重點而已。
(3)依據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行為,將課堂教學分為教師的行為和學生的行為。在教師行為方面,強調要不斷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需要,營造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等。而對於學生的行為,則強調要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能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師生間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獲與體驗等。這類標准明確地將教學過程中的活動依據活動對象分成了兩個方面,並根據不同的教學理念和對理想教學狀態的理解,規定了教學雙方應該有的一些行為。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直接觀察,獲取有關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過程、特點以及所展現出來的教學能力等第一手信息,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並相應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此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隨堂聽課評價法的作用
1.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目前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盡管課堂教學評價在向專業化、系統化、量表化、量化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不過,由於隨堂聽課評價法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之一。隨堂聽課評價法最主要的特點有兩個方面:首先,評價者往往是由具有較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教師或者管理者來擔任,其自身對課堂教學有很高的造詣,評價意見往往中肯、具體、有建設性;其次,隨堂聽課評價法相比於量表法,自由度比較大,容易實施,也有利於發揮。
2.隨堂聽課評價法是了解教改動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
盡管聽課的性質、類型和方式多種多樣,如有競賽式的交流課、有研究式的示範課、有預約式的匯報課等,這些課常常能夠展現教師教學的最好水平、課堂發揮的最佳狀態,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點,特別是對於那些精心准備的匯報課而言。同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學實踐經驗,特別是對教學過程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積累的。在隨堂聽課評價的過程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不僅有共同關注的評價內容,而且評價過程中共同討論、共同研究的氣氛非常適宜於教師的成長。任課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夠獲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信息,促進自己的發展。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的基本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實事求是的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本著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實話實說是體現評課者責任心的問題,也是給被評者學習的機會,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現只聽課不評課的現象,這樣不僅執教者心裡沒底,聽課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還要防止在隨堂聽課評價中出現蜻蜓點水、不痛不癢的現象。不能夠出現即使有的課評了,但礙於情面,評課敷衍了事,走過場,「不說好,不說壞,免得惹人怪」。應打破評課時的虛假評議,只講贊歌,不講缺點,打破發言只有三五人,評議只有三言兩面,評課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離的原則
這是要求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應該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聽課和評課氣氛,作為聽課人員,評價者要特別注意評價對象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應該讓評價對象意識到這是一個學習和反思的機會。同時隨堂聽課和課後的信息反饋也應該建立在評價雙方的積極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
3.針對性原則
評課不應該面面俱到。對一節課的評議應該從整體上去分析評價,但絕不是不分輕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側重。應該根據聽課目的和課型,以及學科特點,突出重點。應就執教者的主要目標進行評述,問題要集中明確,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膽提出改進。
4.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是指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執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讓執教者聽了評課後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對以後的教學更有信心,更有勇氣,而不是讓他對自己的教學失去信心,甚至於懷疑自己是否是教學的這塊料。在具體操作時,應該充分肯定執教者的優點和長處,對於其存在的不足,也應該讓其有解釋和申辯的機會,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時,能夠給出明確的應該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3.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
( 1 )評價對象從關注教師的 ' 教 ' 轉向關注學生的 ' 學 ' 。綜合發展趨勢,從以往側重教師的教回轉向面向教學答結果的同時,也考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2 )從只關注知識的掌握轉向全面關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3 )教學評價既關注 ' 有效教學 ' 結果的達成,也關注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狀態表現。
( 4 )強調評價標准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靜態走向生成。
( 5 )從關注短效到關注長效,尤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習慣的養成,主動開動腦筋利用多種策略、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為孩子的發展積淀的重要財富。
( 6 )從關注評優課、展示課的評價到關注常態課的評價和診斷。
( 7 )從獨立的關注一節課到關注一系列的課,從關注一個人的課到關注一個學校教師群體的課,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文化氛圍。
( 8 )從關注形式的變化到關注對學科本質的追問。
4.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
( 1 )評價對象從關注教師的 ' 教 ' 轉向關注學生的 ' 學 ' 。綜合發展趨勢,從以往側重教師的教轉向回面向教學結果的同時,也考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答
(2 )從只關注知識的掌握轉向全面關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3 )教學評價既關注 ' 有效教學 ' 結果的達成,也關注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狀態表現。
( 4 )強調評價標准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靜態走向生成。
( 5 )從關注短效到關注長效,尤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習慣的養成,主動開動腦筋利用多種策略、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為孩子的發展積淀的重要財富。
( 6 )從關注評優課、展示課的評價到關注常態課的評價和診斷。
( 7 )從獨立的關注一節課到關注一系列的課,從關注一個人的課到關注一個學校教師群體的課,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文化氛圍。
( 8 )從關注形式的變化到關注對學科本質的追問。
5. 課堂教學評價原則有哪些
(1)主體性原則。課堂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課堂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學生參與廣泛師生充分交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只有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發展性原則。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鍛煉專業的眼光、專業的晶質、專業的技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以形成。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沿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的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思想評價教師對文本價值的認識對師生關系的處理對語文課堂特點的把握。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反饋、激勵等有效功能用客觀的、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把評價的著力點最終放在課堂教學質量上放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上放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
(3)過程性原則。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最後表現評價的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果或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獎勵、評定教師專業水平的唯一條件而是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調整教師發展的目標滿足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評價的目光放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關注教師課前對文本價值的鑽研是否到位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最後對自己的教學評估是否適度。關注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是否把學生作為主體是否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4)有效性原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現代課堂教學觀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較為科學的手段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及其發展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可以為被評價者進行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要把定量和定性評價、教師自身、學生及他人的多元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有效具有促進意義。
6.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
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發展。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只在於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好的每一句教學語言是否精彩,更在於師生雙向交流過程中教師有沒有充滿教育機智的教學評價的有效發揮。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不是停留於表層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銜接,而是在整體深刻理解文本和學生實際後煥發的自然而然的創設和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評價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准確得體,催生活力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主體對客體滿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斷。在語文課堂上的直接表現就是教師用常用語言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結果等進行判斷,再行褒獎、指導。首先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准確。准確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就沒有了生命力。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存在的缺點,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評價,也不能一味的批評,要讓學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錯在何處。准確的課堂教學評價還需我們關注課堂中生成的細節,及時提醒學生,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二、機智應對,化險為夷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機智幽默、生動優美的語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風細雨、詼諧輕松,可以使它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達到匡正糾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機智幽默、生動的評價語言,更是可以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以愉悅的心情去主動、生動地學習,從而使課堂生花,為教學增色。特級教師支玉恆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時,以風趣的語言暗示學生如何通過有聲的語言把「雪的大」讀出來。當第一個同學讀時語氣比較平直、輕短,老師風趣地問同學們:「這是什麼雪呀?」大家笑著說:「這是小雪。」於是再請一學生讀,讀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這是中雪」。又再請第三、四位同學讀,終於讀出了大雪」,教師又幽默地激勵道:「還有誰讀得比他下的雪還要大的嗎?」課堂上笑聲此起彼伏,學生在書聲琅琅、語言交流、思想碰撞中獲得求知的歡樂,真是「別有一番『趣味』在心頭」! 教學過程充滿著各種變化、發展,始料不及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將預設性語言和隨機性語言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突發情況,臨時調整預設的流程,快速反應,巧妙應對,就能化險為夷。因此,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應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隨機應變,用自己內在的魅力,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三、捕捉亮點,學會賞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能激發人的潛能,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例如二下語文《找春天》,一學生在朗讀「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這一自然段時,老師誇獎道:「你也是我們班裡一個活躍的音符,請你再帶領大家讀讀吧!」頓時她變得更自信,領讀的同時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同時,班裡的學生也開始一個個爭做活躍的音符了,可謂一舉兩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給以鼓勵。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對一個學生樹立自信意識也是極為有益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賞識與贊許,要及時送上充滿激勵的評價,讓學生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增強自信心,檢驗成功的快樂。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四、尊重差異,期待成長 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因人而異,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因此,教師要了解他們的基礎,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況和努力程度,尊重差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並給予具體指點和引導,耐心期待學生一點點成長、進步。 著名的教育評價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於證明,而在於改進」,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要求教師評價時不只是簡單的判斷或褒獎,而應注重具體引導,應更多的從內容、方法等方面去點撥和啟發。有位老師在教學《蘭蘭過橋》總結課文時啟發到:「請同學們想想,你頭腦中神奇的橋是怎樣的?」話音剛落,一個小男孩站起來一口氣說了四種神奇的橋,教師評價說:「你真聰明。」仔細瞧瞧,那個學生一臉平靜,不經意地坐了下去。顯然,學生聽多了這樣泛化的評價,早已產生審美疲勞,不感興趣了。這樣泛泛而又單一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覺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對如此的評價會麻木不仁,心理效應為零,評價也就失去其應有的作用。「你真聰明」,聰明在哪裡?「你真棒」,棒在何處?都應大聲給出具體參數,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於自己的關注和重視,獲得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正確導向,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升。上述例子中老師的評價如再具體形象些:「看來這位同學對橋特別感興趣,等你學習掌握了更多的知識,長大後也會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這樣具體的語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像,把自己和「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聯系起來,幻化出自己也是橋梁專家的美好形象,從而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進入更加積極的思維狀態,產生出奇思妙想,這也正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教育,是一種溫暖的撫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時,心中要有「愛」,要做到「每句話背後都是一顆心」,從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不管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評價一定是發自內心,真心實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才會接受老師的評價。教師情真意切的評價,定會讓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春雨。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它植根於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學理念。相信我們在課堂上關注和體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學會認真傾聽,在反思中增強研究意識,培育教學機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探索,一定能步入這座有效評價的藝術殿堂。
7. 課堂教學評估有什麼功能
(1)信息反饋功能。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提供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以便回師生調節教與學答的活動,使教與學有機地結合。
(2)鑒別功能。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了解教師的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便於對教師考察與鑒別,並實事求是地、公平地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做出准確的判斷。
(3)導向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指標體系及其含義是根據教育原則、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確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師實施的教學活動的效果、完成教學任務等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科學的判定。
(4)激勵功能。
科學的、公正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激勵他們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鑽研大綱、教材,強化教學基本功訓練,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適度緊張狀態,達到激勵廣大師生奮發向上的目的。
8.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量表評價法、隨堂聽課評價法。
拓展資料:
一、量表評價法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直接觀察,獲取有關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過程、特點以及所展現出來的教學能力等第一手信息,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並相應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此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拓展資料: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准,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進行課程評價。
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9. 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要點
(1)符合課程標准年段教學目標與要求;
(2)切合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實際;
(3)兼顧思想教育、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育等;
(4)恰當、具體、明確。
(5)教學環節結構合理嚴謹、主次得當、聯系緊密、過渡自然、整個性強、富有新意;
(6)理解、把握教材准確,教學內容處理得當,課文整體感知與重難點理解適當兼顧,思想情感體驗和語言文字、語文能力訓練有機結合,正確、全面、精當、落實,能體現訓練層次,過程清晰、完整;
(7)摒棄繁瑣分析,以讀寫實踐為本,注意多種教學方式方法、電教手段、教具等的恰當運用和學法指導,指點有方。
(8)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實踐、積極思維;教學民主,師生平等和諧;
(9)實踐活動時間充足;
(10)學生能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11)教師文化素養高,鑽研駕馭取教材、組織調空教學的能力和機智靈活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強;
(12)教學語言准確、規范、簡潔、流暢、表達力強;
(13)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14)板書設計合理簡明,字跡工整;
(15)能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6)教態自然、親切、大方,儀表端莊,精神飽滿。
(17)學生主體地位確立,學習興趣濃厚,所謂活躍,自主學習、實踐活動充分;
(18)語言文字與語文能力訓練扎實,學習方法掌握、運用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19)教學整體效率高,各層次學生均有較大收獲。
根據以上各項的等級評判,綜合衡量本課教學的整體水平層次,評定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