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存在問題:a. 學生擔心給老師評價分打低了,本學科成績過不了
b. 有些教師以掛專科為理由恐,就問屬學生想不想過c. 教師教學質量問題管理系統不完善。解決方法:1.互聯網監督,每個月網上評價,以學生評價為主。2.學生成績應該以考試為主要,老師評價為輔。3.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時間希望改在學生成績之後
⑵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大研討大行動所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
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結合教育實際,要深入開展教育思想、教育觀內念的大討論,容使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改革真正成為我們改革與發展的先導。通過討論,要重新審視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否有所改革、適應形勢;通過討論,要在全體
⑶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過程中存在哪些具體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過程中存在哪些具體問題
強調閱讀要整體感內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內容。因此容倡導提核心問題,提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內容,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需要,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益的需要。閱讀教學自課改後,一直在呼籲要摒棄過去那種對課文內容講解支離破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但後來看到個別的課過於粗放,放鬆了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因此,在一些名家的帶領下,品讀開始受到廣泛的重視。但有些教師對品讀的目的、目標、方法在理解上模糊不清,只會依葫蘆畫瓢,瑣碎的內容分析被異化為所謂的品讀。
強調品讀本身沒有錯。但我們追求的是有質量的品讀,因此在運用品讀策略時,需要把握文本與教學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楚哪些課文、哪些內容適合進行品讀,不要吧它作為調味料,隨時進行添加。其次要研究怎樣品,要關注學生真正品讀了沒有。
⑷ 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尚存在哪些問題
1.1教學評價結果處理不細,沒達到評價的預期目的
正確的評價導向,可以促進教學改革,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和促進教師的健康發展,但目前評價結果反饋調控作用效果並不好.由於沒有對評價數據進行認真統計分析和研究,根本無法從評價數據中掌握教師教學的真實情況.教師也只知道自己的總排名,不清楚自己教學具體存在那些不足,應做那些改進,不知道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管理部門因不知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就無法對教師提出具體改進的要求.這種評價不僅對教師教學起不到檢查督促作用,反而會導致教師對評價目的意義的曲解,在師生中形成不良的導向.例如,有些教師為得高分排名靠前,片面討好學生,迎合學生的「口味」,「違心」地改變教學計劃,教學只重表面熱鬧,不重實質內涵,上課對學生要求不嚴,課後不布置作業.這種不惜放鬆對學生的要求,降低學生學習考核評價標準的做法,使教學評價不僅失去了作用,而且帶來相反的結果.
1.2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設置不夠科學和完善
1.2.1評價指標體系缺乏師范性
高師體育院系是以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為主要任務的,所以教師教學應重視學生體育教育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就應突出師范性特點,有考查教師是否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體育教育專業能力的指標.然而現有評價指標有關教師創新教育能力,如引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教學能力的指標幾乎都沒有,只能憑印象評價任課教師.這種評價缺乏客觀性,可信度低,不利於引導教師鑽研體育教育科學,開發創新教學手段方法,不利於學生體育教育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1.2.2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高師體育院系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不能全面反映教師的實際教學質量.教學評價主要以課堂授課質量為主,而教師大量參與的課外體育訓練、體育競賽、裁判、畢業論文設計、教育實習等實踐課教學、隱性課教學質量的評價很少或沒有,需要進一步充實.從目前指標體系涉及的內容上分析,主要是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表現和效果,如內容表述、層次結構、板書質量、教學手段方法、儀表態度等,涉及如何評價教師實施創新教育能力的指標比較少,反映教師教學設計思想的指標更少,實際操作時主觀性比較大.
1.2.3評價指標體系針對性不強
大多數體育院系教學評價只設計了理論課和技術課兩種評價表,而不同特點的課程教學要求不同,有些課程相對抽象,有些課程理論性強,有些課程的實踐性強等,不同特點的課程所採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加區別或區別甚微,缺乏針對性是不科學的.統一的指標體系,無法對不同特點、不同類型課程的課堂教學作出客觀評價,不能很好地體現不同課程的教學特點,導致評價結果的准確度和可信度低.比如基礎理論課與實驗課、專業技術課與公共體育課採用相同的評價指標來評價,其可比性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即使在得分一致的情況下,實際教學質量也未必相同.
1.2.4評價指標體系操作性不強
指標是一種具體化的評價准則,指標越具體越容易操作.但目前我們的評價指標大多比較籠統,不夠具體,很難量化,往往只是一個大體印象,需要評價者主觀把握·如:教學態度、教書育人,評價時很難准確量化,特別是學生識別、評判能力差,更難把握,不易准確評分,造成評價水分大,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准確性.
構建「多元分類」評價指標體系
高師體育院系教師教學依據課程可分基礎理論課、實驗課、專業技術課、公共體育課等四種不同教學類型,因此,必須分別制定與之相適用的學生評價表、專家和同行評價表、院系領導評價表和教師自我評價表等「多元分類」教學質量量化評價表和教學質量定性評價表『不同評價人員應有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標准:教學督導專家和同行以評教師的教學態度、業務能力與教學水平為主;學生以評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課程學習效果價值為主;教師自評是以評價自己的教學活動為主;院系領導評價主要從學科發展、課程建設、教學規范要求、各項教學任務完成質量來評價.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表應圍繞各自評價側重點制定評價內容指標體系,並將各指標的內容變換成具體的、針對性強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標。尤其是學生評價表更應該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將評價的每個指標明確、清晰、易於操作.如學生評價表可將課程學習價值量化為:通過學習,我獲得了事實性的知識(專業術語、運動知識、方法);通過學習,我學會了基本原理、一般性概念和理淪;通過學習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學習我學會了在專業領域中如何獲取新知識等四個量化評價題項給學生選擇,簡潔、明了、好判斷.
2.1.2完善評價內容標准
一是評價項目應突出師范性.要將教師培養學生體育教育教學能力、指導課余體育訓練和鍛煉能力、組織運動競賽和裁判能力、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能力以及普通話能力等項目列入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強化教師自身能力和對學生專業教學能力素質的培養.二是評價標准要符合現代教學發展的新要求.
⑸ 目前課堂教學質量存在哪些問題,相應的對策是什麼
大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課堂教學任務認識不足。其主要表現是:育人功能被淡化。目前知識本位仍然在大學課堂里具有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由此派生出當代大學課堂以教書為中心任務,而將育人拋到一邊,教書與育人嚴重割裂。俗話說「學習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則是危險品」。大學生肩負社會發展的重任,其品德發展狀況,不僅影響自身發展,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和未來。
(二)課堂教學三要素的相互關系不夠明確。構成課堂教學的三要素是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目前高校教師並沒有完全理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過分強調自己對課堂的主導作用,而對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卻沒有給以足夠的重視,缺少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像張楚廷所說「中國大學普遍的沉悶狀態是令人憂郁的,課堂本是一個應激起大腦風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靜的令人可怕。」 [1]這很形象地說明了我國大學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缺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客觀知識和考試重點內容的傳授上。也正如丘成桐教授所說:「大學課堂只圍繞考試來進行教學,學生只圍繞考試來進行學習,這實在是太淺了。」 [2]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利於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掌握,不利於學生思維的開闊,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與「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三)考試制度不完善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現在大學里的考試一般以教師在課堂講授時學生記的筆記為考試內容,或者採用論文的形式。使學生有機可乘,沒有去聽課的學生,在考試前猛抄或復印其他同學的筆記「臨時抱佛腳」,也能過關,甚至比上課認真記筆記的同學考的分數還要高,特別對文科類學生來說,這種情況更是普遍存在。這樣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注重聽講,上課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了逃課現象,極大地挫傷了教師講課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⑹ 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應採取哪些措施還有哪些工作需要完善
工作措施:
(一)完善制度,為活動實施提供強力保障
1.成立基礎教育質量提升活動領導小組。校長擔任組長,主管教學副校長任副組長,成員包括教務主任、副主任及各教研組長、各學科骨幹教師。
2.強化活動宣傳。以「兩考一評」活動和黨員教師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標,正確解讀課標,能夠獨立制訂自己學科的雙項細目表;充分黨員教師和骨幹教師的示範帶動、「三幫三帶三提」作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此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3.建立並完善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和考核機制,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學習服務。
4.落實崗位責任、效能目標責任意識。校長與副校長、副校長與分管處室主任、主任與包組組長、學校與教師之間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以目標來激勵和考核,促進活動有序推進。
5.進一步落實並細化「三層三級」全員參與教研法和集體備課制度,「三評三看」課堂評價制度,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形成適合學生生動發展、教師靈活引導並具有校特色的教學模式。
(二)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抓實校本教研
1.進一步落實並細化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研討制度,結合「三層三級」全員參與教研法和「三評三看」課堂評價制度,廣泛形成「在學習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發展的」的理念,激活研究氛圍,進一步濃厚學習研討之風。
2.強化教研組組長和備課組組長責任意識。教研組要從抓好教師的業務學習,學科教學指導與管理入手,嚴把學科教學質量關;認真搞好對教師的教學月查、考核及督促工作。
3.切實推進校本教研。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創建「有效課堂」,使絕大多數學生當堂達到教學目標,對個別聽不懂、沒學會的學生,要通過課後輔導及時幫助解決;以月考、期中抽測和期末統考為有利契機,認真組織教學質量檢測,對比分析成績和原因。
4.積極探索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的結構特徵,組織教師努力探討各種課型的最佳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以研促教,提升教師教育水平
1.繼續重視加強新課程學習、培訓制度、校本教研製度等,引導教師走上行動研究之路,促使教師向研究型教師、創造型教師方向發展。
2.以「新課程、新技術、新課堂」為重點,組織觀看光碟、教學設計、案例研討、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等,努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繼續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讓教師能在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
4.扎實開展幫扶聯動發展、小專題和同課異構等教學研討活動,通過總結、交流、反思教學情況,進行課例分析,強化教學研討意識,扎實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5.通過「兩考一評」活動、培訓學習、「三課」活動、片區大教研、教學觀摩等形式,讓教師在學習中多一些審問和明辨,在實踐時多一些批判與選擇,切實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6.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以公開課、示範課、觀摩課、研究課等形式,
真正把能夠提供示範教學的優質課作為深化教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舉措。
7.堅持推門聽、隨機聽、跟蹤聽課等方式,及時把握教師上課動態,督促教師從每一節課抓起,認真備好課,上好課。
8.加大教育教學常規檢查力度。檢查教學計劃進度,檢查作業批改情況,檢查課堂教學質量及學生上課狀況。
(四)以生為本,優化學生學習方式
1.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關注不同層面學生發展的需要,不放棄、不歧視每一位學生。
2.堅持家長會制度、學情調查制度,及時召開課任教師座談會,發現、分析和梳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通過策略研討、行動研究、教學實踐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學生學習方法,開發潛能,發展智能,實現學生學習習慣的有效培養和學習力的全面提高。
3.強化學科競賽輔導工作,重視特長生的培養。以尖子生、特長生引領學生學習,達到宣傳學校的目的。
4.以周測月考、期中抽測、期末統測、學科競賽、知識積累大賽等方式,進一步增加質量監控的密度和頻率,實現學生學習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5.加強中考備考工作。及時召開鼓勁會、誓師會、心理調整會等,鼓勵學生拼搏進取;組織教師參加中考研討會,及時把握中考命題動向,科學備考;切實安排好五、六月份的模擬考測,以考促教,讓每一位學生教能考出理想成績。
⑺ 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學生不獨立,學習不主動;壓力太大每天都在埋頭做題,而且心理素質不好,禁受不住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