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培養創客教育能力
一、什麼是創客、創客教育
創客(Maker)是一類具有一定專門領域的知識儲備和創新、實踐和交流意識的人,他們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一定的技術支持下將創意轉變為現實。無論在哪個時代,在哪個國家,都不乏創客和創新精神。而在中國,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近代的農業技術革新,無不體現著人類的創造精神。
創客教育是集創新教育、體驗教育、項目學習等思想為一體,以「在創新中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新型教育模式。在學校教育的層面上,創客教育是一種不以比賽為目的、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具有學科融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創客教育的重點不在於要讓學生創造出什麼,而是要讓學生注重創新創造的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二、圍繞不同階段學生特點開展創客教育
1.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
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認知以具體運算為主,到了小學高年級開始由具體運算向形式運算過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出現學習興趣的分化。由此可見,小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只能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解決較簡單的問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易集中注意力,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問題解決能力逐漸提高。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對科學容易產生興趣,喜歡在具體活動過程中探究新鮮事物。在數字化知識或技能的學習上,小學生對錄像和圖片等數字資源有較高的需求或依賴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逐步形成了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具備了一定的解決信息加工類問題的能力,對於科學相關知識的核心概念有一定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能夠運用科學知識表述、解釋並探究實際生活問題。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漸趨於成熟,職業偏好初步形成,在這一階段要著重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分析性思維。在學習了生物、物理、歷史等自然和社會科學之後,高中生形成了對客觀世界的初步認識,能夠開展科學探究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他們的數字化學習能力較強,能夠靈活運用多媒體資源加工和表達相關信息。
2.根據學生特點開展創客教育實踐
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在認知發展和科學素養方面的差別,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方式不同,也決定了創客教育方式的不同。
『貳』 學校創客教育目前在3d列印機普及方面怎麼樣,對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沒有作用
目前各大中小學抄校已經開始推行STEAM教育,其中就有3D列印的課程教學,3D列印對於學生的動手造物實踐能力和創新性思維的幫助還是很大的,國家現在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 創想三維的3D列印機,甚好。
『叄』 "創客"到底是什麼,創客教育理念是什麼
而是指不以來贏利為目標、對他人是源否有幫助等、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今後創客空間的專業化趨勢在所難免「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至於是否實現商業價值,創意來源也主要來自國外的開源網站,追求自身創意的實現;hacker"。除了個別創客空間屬於綜合性平台之外,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目前還沒有形成有顯著特色的。而創客空間就是為這些創客們提供實現創意和交流創意思路及產品的線下和線上相結合、創新和交友相結合的社區平台。國內創客空間屬於初創階段。創客空間本身的商業模式和運行模式也是值得探討和摸索的;,它並非指電腦領域的黑客,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是一群喜歡或者享受創新的人
『肆』 創客教育培養學生的什麼
創客教育抄首要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襲能力,創造力創新思維,創客運動和教育的結合,則是順應時代潮流,培養未來新人的嘗試,創客教育正在為教育的創新發展開啟一扇窗,為了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等核心素養提供有力的抓手和實踐場。奇思妙想做創客教育六年多了,以「啟迪發明智慧,開發創新潛能」為核心宗旨,「交付發明成果,成就創新人才」為創新教育目標。
『伍』 如何界定創客教育,STEM 教育與創新教育
STEAM教育是優化學業素養教育
STEAM教育,即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是一種「後設學科」,即這一學科的建立是基於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將原本分散的學科形成一個整體。該概念最初是1980年代美國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和勞動力創新能力而提出的一項國家教育戰略。
STEAM教育是美國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關鍵,受到各級的高度重視。受美國STEAM教育的影響以及面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的壓力,世界各國開始積極推動STEAM教育。
創客教育強調動手能力
創客教育旨在應用創客理念重塑教育,強調通過動手操作將創意的想法變成實實在在的作品,在創造的過程中學習。而STEAM教育是圍繞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學科知識與能力開展的,著重提高學生的STEAM素養,優化學業成績,進而為創新人才的成長奠定基礎。
創客教育與STEAM教育兩者具有相似性,主要體現在二者都屬於跨學科教育,需要將原本孤立的學科進行有機整合,通俗的講就是:以前同一天語文在教「白日依山盡」,而地理在講「風暴知識」兩者知識點完全沒有聯系,使得知識點很難交叉記憶。而跨學科整合如果今天教了「飛流直下三千尺」,地理就會引入「瀑布的形成」,這樣學科知識點就會交叉,讓孩子們更好理解事物的關聯性。這樣學習聽起來so easy是不是!
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創新教育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而提出來的。創新教育不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內容的增減,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局性、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是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發展的方向,盡管我們研究的定位是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但實際上將來帶來的是教育全方位的創新。
『陸』 創客是什麼創客教育又該如何進行
創客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視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行專為,其主要表現在活動、課屬程和環境方面。創客教育的精髓是在幫助學生進行創客活動的過程中,培育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動手製作的綜合能力,初步融合了科學研究、技術製作、藝術創作的全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維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藝術創作能力等等,創客教育是目前中小學教育中綜合性強、涉獵面廣、創新的教育方式。毫無疑問,創客運動將改變我們在學校的學習。它能減少標准化教學和測試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帶來的損害,用一種新的方法鼓勵創造和創新——利用新的數字技術來設計、製作、分享和跨時空的學習。 在美國,從政策到實踐層面,創客文化已經開始在教育中站穩腳跟。白宮開始擁抱創客運動是源自奧巴馬總統提出的要創新教育以提升學生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學習水平。奧巴馬在2009年的競選演講中說到,「我希望我們所有人去思考創新的方法激發年輕人從事到科學和工程中來。無論是科學節日,機器人競賽,博覽會,鼓勵年輕人去創造、構建和發明——去做事物的創建者。
『柒』 創新教育是中國的還是國外的理念
是國外的理念。
了解「創客教育」,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創客」。「創客」一詞的英文是Maker,指的是那些有創意、有實踐,能將各種不同想法變成現實的群體。隨著現如今3D列印技術、Arino等開源硬體平台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出現,科技創新的門檻和成本進一步降低,創新和創造不再只是科學家、發明家的「專利」,普通大眾也可以成為「創客」。接著為創客們提供交流創意思路、製造創新產品的場所和網路平台也大量涌現,也就是「創客空間」。「創客空間」的大量出現標志著「創客運動」的興起。
隨著「創客運動」的普及,創客理念也越來越引起了教育者的思考與共鳴,最終,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將創客運動引入學校的熱潮。
2009年,美國奧巴馬總統宣布啟動一項「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在下一個10年內將美國學生的科學和數學成績從中間位置提升到世界的前列。2012年,奧巴馬政府宣布未來4年將在美國1000所學校引入創客空間。在這一倡導的影響下,美國眾多中小學校開始實施創客教育,將「基於創造的學習」視為學生真正需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創造的興趣、信心與能力。
而我國,2011年以後也陸續出現了一些創客空間,一些科技公司也陸續舉辦創客嘉年華、創客大賽等活動。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健全創業輔導指導制度,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創業創新大賽等活動,培育創客文化,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同年3月,政府報告首次出現「創客」一詞,並將「大力發展眾創空間」作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重要支持。
『捌』 如何界定創客教育,stem 教育與創新教育
創客空間是一個具有加工車間、工作室功能的開放的實驗室,創客們可以在創客空間里共享資源和知識,來實現他們的想法。從2007年起,全球各地共成立了超過2000多個創客空間。2010年10月,「新車間」在上海落戶,成為國內創客的大本營。而後,北京的「創客空間」和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隨之揚名,這些都是達到幾千人甚至上萬的創客組織先鋒。不久,廣州、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地的創客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2014年的地平線報告認為:「世界各地大學校園教學實踐的焦點正在發生轉移,各個學科的學生正在通過製作和創造的方式進行學習,而不再是課程內容的單純消費者……之前一直沒有實驗室或者實踐學習環節的某些大學院系,也開始將實踐學習環節集成進來,作為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經有數十所高校建立了創客空間,這些創客空間的建立,有效地滿足了有創新想法並且愛好動手的學生的需求,便於引導學生從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
雖然很多大學相繼建設了創客空間,但中小學里卻鮮有建設創客空間的成功範例。中小學有沒有必要建創客空間?中小學的創客空間怎麼建設?這些都很值得進一步探索。為此,我和吳俊傑老師各自嘗試在溫州中學和北京景山學校,建設了一個學校創客空間。這里,我以溫州中學的DF創客空間的建設為例,介紹其建設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 創客空間要明確建設目標
創客空間的建設目標定位很重要。上海新車間的定位是一個純粹的供創客交流的場所。而柴火創客、南京創客就不同了,他們還承擔了「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和這些創客空間不同的是,中小學的創客空間建設,則是為滿足學生動手實踐的需求,為他們提供「用知識」的機會,努力將他們的奇思妙想實現出來。從這點看,中小學的創客空間其實具有了開放實驗室、社團活動室和圖書館等功能。
為此,我確定了如下的目標:溫州中學DF創客空間面向溫州中學三個校區,為愛好動手、愛好製作的學生提供一個固定的活動和交流場所。通過各種創客分享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實踐,研究跨學科的綜合性項目,提升技術並交流創意,最終形成一個匯聚創意的場所,一個讓想法變成現實的「夢想實驗室」。
˜ 創客空間要滿足必要條件
常常有老師向我求助,想了解建一個創客空間需要多少經費,需要采購哪些工具之類。其實,創客空間並不神秘,也不需要很昂貴的工具和器材。上海新車間的聯合創始人李大維曾經說過,新車間開門的第一天,僅僅擁有15平方米的場地、5片Arino控制板和幾台遙控車。但是,中小學創客空間畢竟是面向沒有獨立購買能力的未成年人,所以相對社會上的創客空間而言,工具和器材的准備盡量要全面一些,應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研究和實踐的需求。而且,因為使用對象是未成年人,工具和器材的選擇要以安全為第一原則。結合國內知名的創客空間的特點,我們可以歸納出中小學創客空間的一些必要條件。
1.要有足夠大的場所
足夠大並不是說越大越好,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一般來說,創客空間只要擁有一個普通教室大小的房間即可,裡面能容納4~6張工作台,能容納一些體積較大的加工工具,如激光切割機、3D列印機等,同時還有一定的空間來存放學生的創客作品和半成品的儲物櫃。
考慮到創客空間要經常組織創客分享活動,所以選擇場所時盡量要考慮其周邊有沒有公用的多媒體教室或機房。而且創客演講一般不會僅僅面向創客空間成員,而是全校學生都能參與,往往會有較多的聽眾。一些規模較大的創客工作坊(WorkShop),也需要設置有能容納更多學生的臨時場地。對中小學而言,創客空間的小會員還要學習一些基礎的創客類課程,如3D設計和列印操作,S4A、Arino和AppInventor等編程入門等,這些課程都將用到機房。
2.提供足夠全的工具
創客空間要鼓勵學生動手,使用各類金屬、木製、塑料以及電子工具進行創作,將想法實現出來。所以3D列印機和小型車床、焊台、萬用表等工具應該是標配的。如果有條件,最好購買一台小型的激光切割(雕刻)機,能切割亞克力板即可。
智能化是創客們的研究方向,所以Arino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器材。建議購買10套左右的入門套件供初學者學習。另外再購買1~2套感測器模塊比較齊全的套件,供水平較高的學生研究,也可以在一些展示活動中使用。不建議囤積很多感測器,最好是根據學生項目的需求,去購買相應模塊。如果學校已經開設了Arino的相關課程,應該把這些教學器材也提供出來,供學生課余時間自學。
3.實現足夠長的開放時間
理想的創客空間是做到一周7天,全天開放。但考慮到不能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中小學的創客空間應該能確保課余時間開放,如果可行,還要做到雙休日向學校周邊的學生開放,如現在很多高中的學生是寄宿的,雙休日能在學校創客空間和同學們一起做做項目,應該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結合上述的三點必要條件,我開始在學校尋求合適的地址,並編寫了建設方案。因為今年有其他學校臨時借用教室,致使學校的教室比較緊張。我校的創客空間只好暫時選擇了一個稍小一點的房間。但是這個房間的位置非常適合,旁邊有一個大多媒體教室,樓下則是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