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哪些亮點和特色
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亮點總結 我校創建於1937年,經過七十八載的風雨歷程,幾代白小人憑借著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吃苦耐勞的工作意志、探索創新的工作精神、為人師表的工作品德,將原來一所教學基礎薄弱的學校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所教學現代化的學校,學校教學設施齊備,校園環境優雅,學習氛圍濃厚。現在已經建設成為開發區教育的窗口學校,湖北省綠色學校、十堰市綠色學校、十堰市文明單位、示範家長學校、健康學校。學校現有教學班級21個,在校學生1279人,教職工55人。多年被評為全區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雖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辦學成績,但要想在辦學品質、教育內涵、教育競爭力上得到進一步提升和發展,必須依託教育信息化作為強大的支撐,用教育信息化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為21世紀人類步入信息化社會,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著許多重大挑戰;走內涵發展之路,實現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都需要我們找到一個堅實的「支點」——教育信息化。 根據市教育局對普通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的培養為基礎,以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為關鍵,以校園信息網路建設和教育信息資源開發應用為重點,以國家教育資源平台和十堰教育雲平台為依託,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加速實現學校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我校按照市教育局「關於對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專項督導檢查的通知」要求,以創建為抓手,主動謀劃,強力攻堅,自覺完善,使學校在教育信息化硬體配備、師資培訓、德育管理、雲平台開發及應用、教學研究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下面談談我校信息化的工作亮點: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異彩紛呈 1、信息化校園網路發展變遷 早在2006年,我校就對學校內部網路進行了細致的布線,校園
網覆蓋到整個校園,包含行政辦公樓、教學樓、家屬樓,並在行政辦公室、各年級辦公室添臵辦公電腦,信息化的腳步悄悄地來臨。 2008年,學校為了讓白小老師們能夠感受到電子備課的優越性,讓老師們能夠充分利用網上資源輔助教學,再次投入大量資金,購臵電腦等硬體設備,專門為老師們創建一個電子備課室,讓老師們在課余時間能夠在網上精心備課。 到2011年,學校逐步為八個教學班配備了多媒體投影儀等教學設施,鼓勵老師們上課利用現代化教育信息手段輔助教學,每一次的全員教學評價,全體教師,無論年輕還是年老,都積極運用課件、音頻、視頻來完成教學,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在白小慢慢地留下腳步。 2013年,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東風徐徐吹來,白浪小學乘著這股東風傲展新姿,學校舊貌換新顏,信息化發展水平大步向前。學校校園網得以重新布線,實現所有辦公室、教室、功能室都連接網線,無論身處在哪裡,只要有電腦,都能夠實現上網瀏覽教育教學資源。同時學校將網路提升至30兆帶寬,使校園進入信息高速通道。 2、實現班班通教學,保障信息學科教學 學校目前21個教學班全部安裝西沃互動式電子白板一體機,並全部並入校園網,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都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授課,並隨時帶領學生領略網上的教育資源,為提高「班班通」設備課堂使用率,學校還分批次分時段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堂堂用」,讓「班班通」設備物盡其用,做到「人人會使用,班班有精彩」。學校還建有2間計算機網路教室,共92台計算機供學生上課,計算機網路教室裝有多媒體數字投影機、空調,每間教室都裝有教學控制軟體,可實現教師對學生整體、分組和單機控制,也可實現師生教學互動雙向交流活動。 3、深化課題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有效途徑。 我們把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一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生學習興趣,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二是嘗試進行網路環境下課堂教學,利用網路的交互性,在教師的引
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我們藉助課題研究,積極提升信息技術的研究水平,主要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三是課題引領,通過開展市級電教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使學校教師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同時,讓科研骨幹教師與專家學者拜師結對,使骨幹教師盡快成長,並通過教研活動、示範教學等手段推廣,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使課題研究和教師業務素質同步成長。 4、學校信息化輔助設施一應俱全。 學校擁有一個面積為180平方米的多功能報告廳,電子屏,電腦,燈光、音響、無線話筒等舞台設施齊全,並配有活動數字投影儀,供大中型會議、學術報告和文藝活動使用,也可承接區內各種視頻會議。學校還建起了校園監控系統,智能廣播系統、監控系統、並且具有獨立的網控中心,裡麵包括伺服器、核心交換機、路由器、UPS等,出口帶寬達到30兆。實現了校園網路,智能廣播、實時監控三網一體。 5、創辦校園電視台,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自2011年起學校成立了校園電視台,於每周一下午第一節課准時播出,主要以校園新聞,國內外重大新聞,學生才藝展示以及抓拍學生在校的言行舉止為主要的內容,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同時也給予了學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校園電視台同學校的德育工作緊密相連,校園電視台以其聲音、圖像、視頻、文本等傳播方式,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教育環境,與學生直觀思維的特點相吻合。它將各種理念、信息以直觀動態的圖像展現在學生面前,將生硬的說教轉變為愉悅的參與,走進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去觀察和理解各種事物。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逐漸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對優化學校教育環境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德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寓教於樂,對學生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在培養學生情操、行為養成習慣、展示德育實踐活動成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豐富校園文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❷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的簡稱。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過程的全面革新,使學校能夠適應信息化對教育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應包括如下九個方面的內容: (1)教育思想的「信息化」。要從工業化社會的班級批量化、「一刀切」教育思想轉向信息化社會的個性化、人本化教育思想。 (2)教育資源的「信息化」。要創建分布式的、超鏈接的、非線性的、多媒體化的、開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多種教育信息資源庫,使學校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電子化、網路化;要建立教育資源信息系統,使人、財、物、時間、空間等各種資源要素的調控與管理最優化。 (3)課程教材的「信息化」。要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深化課程教材改革;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努力提高各科教材的技術含量,注意培養學習者的信息能力。 (4)教學模式的「信息化」。要注重建構主義、人本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理論的綜合運用,構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要將信息的獲取、處理、應用、創新等環節的組配作為教學模式構建的基礎。 (5)教學技術的「信息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技術的核心,提高各種軟體、硬體、潛件中的技術含量與信息質量。 (6)教育環境的「信息化」。創設豐富、多樣、美好的教育信息環境,使師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獲得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園環境的熏陶。 (7)教學評估的「信息化」。注重計算機與網路在評估信息的採集、傳輸、處理和結果分析中的應用,使評估經常化、自動化、智能化。特別要注重信息導航與實時評估,使教學過程能自動朝教學目標演進。 (8)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以績效為價值取向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常規管理、人事管理、工資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中的應用。 (9)教師素質的「信息化」。要注重培養教師的信息素質,提高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