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
一、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教育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童心像一顆晶瑩閃爍的星星,澄澈、單純,又無比純朴。教師是他們眼中明亮的月亮。課堂上 教師的言行舉止無不展現在學生面前,「身教勝於言傳」,教師的榜樣對淳樸的小學生的身心影響是極其巨大。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深刻而且久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品德修養、教學藝術、個性心理無時無刻都在感染學生。當學生從你的眼光中讀出熱情和關愛時,他將學會愛和奉獻;當學生從你的話語中讀出激勵和幽默時,他將會自信和快樂;當學生從你的態度中讀出寬容和信任時,他將學會心胸開闊和真誠。當學生從你的行為中讀出正直和無私時,他將學會獨立自主向上。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學生心目中永不磨滅的驕傲。
二、建立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和諧師生關系
課堂猶如舞台,教師不可自居最美的舞者,學生不可定格為單純的看客。教學是一首美妙的歌曲,只有學生和教師共舞才能跳出世界最美的舞姿。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的過程。在今天的教學中,建立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教學不是為教而教,而是為學而教,教是為學服務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首先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好,然後在此基礎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達到了教與學互動交融的境界。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才能如魚得水,得以開闊創新,如小樹般茁壯成長。
三、教材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從生活中來,滴水看大海。教師要創設恰當的貼近生活同時有趣的情境,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 一葉落而知秋。 透過 教材看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標》指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學習數學和體驗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得生動學得深刻,進而使他們在「學」的過程中,逐步感悟與領會: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學問就在我們身邊。這樣,既讓他們明白,我們的生活是美麗的,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它;數學就在生活,學習是一件有趣的樂事,從而在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同時,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信心與興趣。
四、通過教材進行思想教育小學數學內容是數學中最簡單、最基礎的知識。教師在備課時挖掘教材的內在思想教育因素,教學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首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我們偉大祖國在數學史上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同時國外對數學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們要給予拓展,形成博愛。其次在習題練習中發現家鄉的美與好,形成熱愛自己的家鄉。再次,學習中滲透感恩教育,感謝父母,感謝父母。最後在合作學習中要學會尊重他人,注重團隊精神。
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注意積累資料,採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就會使知識傳授,思想教育成為一個和諧完美的整體。
❷ 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中進行感恩教育的心得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內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容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具有很大的優勢。我們思品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逐漸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使感恩成為學生自覺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並以此作為個人的品德與修養立足於社會而恆久地存在。
❸ 如何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教學一節小學品德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專與作業等方面屬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❹ 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已越來越引起各級學校的重視.在初中思想品回德教學答中,應充分挖掘教科書中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對初中生進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內涵感恩,《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導學生逐漸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使感恩成為一個人自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作為個人個性品質的組成部分恆久地存在,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常懷有感激之心和致謝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內容(一)感謝社會的關愛在思想品德課中開展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演講比賽、讀書活動、學習園地、社區活動、歡送新兵等形式,使學生體會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利用「學雷鋒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勞技基地活動」等方式,激發和增強學生「報答社會,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深厚情感.
❺ 如何在小學思品課中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准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18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盧梭曾說過:「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教育家陶志瓊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認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通過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引導受教育者培養感恩意識,在個人和社會許可的范圍內報恩於行的感知過程。
然而,當代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對別人的關愛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感激。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對父母的愛不領情,不道謝;對教師的付出,也認為是天經地義,情感淡漠;對同學的幫助,往往是理所應當,習以為常,從而形成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懶惰、不懂得關心別人、社會責任感差等性格弱點。針對這些,我認為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小學思想品德課內涵極其豐厚,教材中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在平時教學中只要我們認真挖掘課本內涵,積極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身邊的事、身邊的人、身邊的活動等方面學會感恩,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優良的心理品質;培養他們的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我在思品教學中非常注重感恩教育,其具體做法:
(一)以保護自我 培養感恩意識
珍惜自己的生命,對大自然、對父母,對祖國、對社會,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茹苦含辛養育我們,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祖國,社會,為我們提供健康成長的陽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最好的回報。像小學四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呵護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本活教材,教學時我先設計了三個問題上學生自學交流:1、同學們你們平時有哪些好的生活習慣?2、自己的好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的?3、培養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自己是怎樣堅持下來的,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後,自己感覺到的好處是什麼?
再設計了分組合作討論提綱:你與同齡人的交往中,觀察到的或聽別人說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是什麼?你認為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什麼影響?
然後就因勢利導,讓孩子們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一個人想健康地生活、一個少年兒童想健康地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整節課學生動起來了,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有說自己的良好習慣的,有指出別人不良行為的,有說自己以後如何改正等,使學生明白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良好心態,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明白了身體是生命的載體,愛惜生命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只有保護好自己身體,才能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二)以故事為先導,內化「感恩教育」
感恩並非生而知之、與生俱來的,需要教育的引導和環境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品質和責任,進而外顯為感恩的行為。教學時我注意用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感知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過分憂心;感知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作貢獻,在祖國和人民的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威脅時,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如我在教五年級思想品德《偉大的先人》一課時,先讓學生讀課文,閱讀至聖先師孔子的簡介後,再讓學生說說有關孔子感恩的故事。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有一位同學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更讓我驚喜是學生還說了好多好多名人感恩的故事,學生的知識面非常廣,學生也是一本活教材,老師平時低估了你們……
通過學生說、聽、評、議,使他們明白了孔子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先人,他的思想及其人格對後人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三)以和諧相處,激發「感恩教育」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的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和不同階層的人相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系的和諧。這一點我在教學時經常給學生強調。因為大自然不僅保證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們。如六年級思品下冊《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我養我的是地球母親;在教學時,我緊扣這一主線,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生活,說說地球給我們提供了什麼?來激發學生產生對地球的感恩之情,幫助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圓明園的毀滅》,通過體會圓明園毀滅的意義,從而體會到一個強大的祖國對人民的意義,激發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情感。《嚮往奧運》,理解舉辦奧運會的意義,能更加激發民族自豪感。
(四)以活動為載體,參與「感恩教育 」
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於心,感恩於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教學時我積極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活動,先讓學生人人動手設計「為父母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為長者讓座等活動。接著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演自己的做法,使學生在體驗中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
(五)以真實情感,體驗「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教學時我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活動。如在國際「三八」節來臨之際,我在六五班開展了「感謝媽媽」的主題活動。活動中,孩子給媽媽的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無不演繹著人間親情的溫暖。學做父母,體驗辛勞。通過親身體驗的活動,學生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與慾望!
總而言之,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感恩思想,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知恩、報恩、施恩,增強感恩意識,強化感恩行為,對父母、對老師、對親朋好友、對社會,永懷感恩之心,長做感恩之事,學會正確地做人和處世,養成良好的個性品德,做一個情操高尚的人、關愛他人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
❻ 中學思想政治課中如何實施感恩教育
怎樣上好思想品德課 怎樣上好思想品德課,對初中政治教師來說,是一個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面臨著初中政治實行開卷考試,老師難教,學生厭學的現實問題,要上好政治課難。如何上好思品課,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一、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的知識水平是上好一堂思品課的重要保障。老師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自己就得先把這門課學精了、吃透了。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良好的發揮。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先有一桶水。老師不僅要把專業知識學好,其它各方面的知識也應該有所知曉,也就是指老師的知識面要廣。因為我們不僅是教書,還要育人。扎實的專業知識,深厚的文化素養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確保講述內容的准確性、實用性和貼切性。可見,教師知識水平的重要性。我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知識外,還讀書、年報,收集熱點資料,運用所學知識上好每一節課。每學期我的教學成績都很突出。二、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假設不同情境,利用多媒體軟體提供的圖像、動畫、活動影像等圖文音像並茂的情境代替課本上的簡單文字,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討論。運用它可以調動學生聽視覺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二學習《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一課時,很多同學並不以為然,認為現代人都只顧自己,犯不上為別人見義勇為,再說現在《中學生守則》中都把這一項去掉了,再講什麼見義勇為是虛偽的。對此,我並不急於將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放了一段影視資料,介紹一名高中女生在放學途中因軟弱而遭歹徒挾持的案例,當女生被挾持時,兩名男生經過……此時,暫停案例播放,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案情、猜測後果。由於案例真實,案中人物和學生年齡相近,同時也有部分學生遭遇過被劫事件,學生很感興趣,討論熱烈,猜測也五花八門。最終經過激烈的爭論,大家還是取得了一致:面對違法犯罪,任何公民都不可袖手旁觀,否則非法侵害隨時可能會危害自己;但是作為未成年人,要講究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比較巧妙地或者藉助社會力量制止不法行為。這樣利用多媒體有聲有形的特點,將學生實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用媒體展示出來,創設不同的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情感的參與和想像力、創造力的發揮,從而更有利於知識的內化獲得。三、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能力是上好思品課的目的要讓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想要上好思品課應該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目的。我把它具體分為四個方面。1.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4、培養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總之,作為政治教師要上好思品課,要熱愛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思品課才真正好上。
❼ 如何在思品課教學中進行親情教育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在學習教育中,作為教師來說,應把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作為第一任務。如何陶冶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培養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更是思品課的中心任務。真正使他們具有民族責任感、自豪感、榮譽感……還是需要教育者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在我的思品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
一、故事觸情
故事本身具有很強的情節性和寓意性,在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以故事事例為主,中學生的好奇心強,也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做好准備,通過誘人的故事情節來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認識,堅定信念。如學《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一課,通過北海牧羊的蘇牧,精忠報國的岳飛,虎門硝煙的林則徐等,通過他們的事跡使學生明白中國人民歷來崇尚氣節,注重情操,愛國主義思想培育了中國人民的正義感和是非感,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增強學生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設畫誘情
俗話說,觸景生情,特定的場景可以喚起相應的感情。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的需要,教師可以適當的運用幻燈、圖片、聲音並交易生動的描述,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教師利用這種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同時受到沖擊,拓寬教學視野,實現空間、時間、人物、場景的轉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教《我知我師 我愛我師》,下載有關四川大地震中老師為了保護學生而犧牲自己的感人圖片,讓學生邊看圖,邊聽老師的描述,學生頓時被帶進了當時的情景中。轟的一聲,頓時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頃刻間化為一片廢墟。幾天過後當汶川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小學樓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撲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抱緊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就是這樣一位老師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頓時使學生對老師油然而生一種崇敬之情,從而懂得理解老師,尊重老師,愛戴老師的情感。
三、歌唱促情
音樂可以利用它不同的旋律,變換的節奏喚起聽者記憶中的各種體驗,觸動人去回憶、聯想和想像,起到引發和深化學生體驗的作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可以恰當地引用音樂,把思想品德教學與音樂合理地聯系起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情感,也能加深課文的意境,如《難報三春暉》這一課,讓學生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曾打動過千萬人,它旋律簡單而悲滄,兩段歌詞相互對比,突出了母親、母愛的可貴和偉大。學生每天感受親情、母愛,歌曲的曲詞結合使他們對母愛親情感受更深,觸動了他們的切身體驗,所以當我問「剛才這首歌唱的是什麼?」學生們立即回答「有媽媽,孩子多幸福」我再進一步問「你們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這個詞嗎?」學生們紛紛帶著親切、深情、甜美的感情讀。教學活動結束時,學生們對母愛親情的理解更深了,甚至在優美的樂曲中,情不自禁地吟誦。並且讓學生明白父母為我們日夜操勞的艱辛,我們應體貼父母,孝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孩子。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名族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進而有利於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如果學生對培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師長都不尊重,又怎能愛他人,愛人民,愛社會,愛祖國呢?又如學習《珍惜時間》一課,讓學生唱《明天歌》,使他們在歌聲中領悟到時間是寶貴的,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自覺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刻苦用功,惜時如金。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藉助音樂,教師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表層的書面知識、朗讀技巧,而且使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到親情的內涵,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游戲融情
在思品教學中加入游戲可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印象。讓學生在游戲中明白道理,獲得情感體驗。如學《創建新集體》一課,在教學中帶學生一起做了一個《幸福拍手》的游戲,根據教師的提示做相應的動作。如果有一個同學做得不好就會影響動作的整齊、完整,從而讓學生知道班集體是大家的,某一個人的不良行為都會影響到班級的榮譽。
情感融入人類的生活,賦予生活特有的情趣和微妙色彩。正如美國學者諾爾曼.丹森所言:「沒有情感,日產生活將是一種毫無生氣、缺乏內在價值、缺乏道德意義、空虛乏味而又無窮無盡交易的生活。」情感生活是個人與社會的交叉點,因為一切個人必須通過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體驗到的自我情感加入他們的社會……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必須是一個有情感的人。
在教育過程中,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循循善誘。從他們的實際出發,以通俗易懂的道理結合具體事例,啟發他們思考問題、辨別是非、判斷善惡……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動上獲得轉變,取得進步。總之,有實踐才有收獲,有創新才有突破,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們一定能提高課堂的情感教育質量。
❽ 小學思品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恩與責任意識
在平抄時的教學中,時襲常會聽到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其實,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與生俱來的,沒有權利去責怪孩子,更多地要好好審視一下自己。
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應該寓於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而思品學科在學生感恩教育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因此,思品教學和感恩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