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一年級認識人民幣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在家拿著錢教孩子就是了!
『貳』 認識人民幣的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分類(1)材質:紙幣;硬幣。
(2)單位:元,角,分回答
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0分
元,角,分 進率:10
『叄』 幼兒園科學教育認識人民幣怎麼說課
教學目標 1、認識1元內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它們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3、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課堂准備 每人一個學具盒,內有元、角、分的人民幣若干。實物投影儀。在游戲區布置銀行、商店。 說課過程 1、以談話方式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一些學慣用品:小朋友你們用的這些東西是誰給你買?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到商店裡去買呢?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2、幼兒分類操作,區分硬幣和紙幣 (1)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這些錢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操作回答,教師總結: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3)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分開。 3、認識錢幣的面值 (1)觀察硬幣的不同 請幼兒觀察1元、5角、……的硬幣,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字不一樣。 (2)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字,數字後面有個字。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里有數字「1」,後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硬幣。 (3)認識紙幣的面值 通過玩《紙幣找朋友》的游戲來認識紙幣的面值。 玩游戲《看誰拿得對》:教師說出1元內的某種人民幣的名稱,幼兒迅速從學具盒中取出相應的硬幣和紙幣。 4、玩購物游戲,學習基本的購物常識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員,幼兒扮顧客,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麼。游戲可變換角色進行。可請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銀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員。 5、教師講評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麼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麼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課堂延伸 1、教師帶幼兒到超市購物。 2、家長為幼兒提供購買物品的機會,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 課堂評析 該課堂屬於「個別探究――集中研討式」的設計。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摸摸、看看、分分、說說,發現了硬幣和紙幣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充分體現了幼兒在自我操作中獲得了知識。本次活動以游戲為主,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初步掌握了購物的基本常識,引導幼兒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肆』 講認識人民幣公開課需要的教具有哪些
教具:學生准備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本節課我藉助了以下的教具幫助教學(屏幕顯示)
①多媒體電腦課件
②兩套小面額的人民幣
③標價的小商品
『伍』 如何教小學生認識人民幣
給學生看真錢,先從觀察特徵著手,發現認識錢面值的地方,比如大寫的字和阿拉伯數字,教內認字。教完後容可以抽問的形式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然後是不同面值的錢的換算。然後是簡單的計算,比如買幾樣東西,告訴每樣的價格,問要花多少錢。或者是假設買一樣東西給了一張面值大於商品價格的人民幣,問要找回多少錢。最後孩子熟悉了就可以給錢讓他實際操作了,家長可以帶到超市去,給他固定金額的錢要他剛好花完等等。
『陸』 認識人民幣屬於規律課還是概念課型
所謂課型,一般指來根據自教學任務而劃分出來的課堂教學的類型。換個角度來說,課型就是由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地位所決定的一種課堂教學結構。大而言之,有作文課型、閱讀課型、聽說課型,有單元課型、單篇課型等。
『柒』 關於認識人民幣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專
1.講授法:屬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捌』 認識人民幣這個課應該怎樣給大班的孩子講呢
課前先問問孩子們一些有關於錢的問題(比如問「同學們有沒有幫媽媽買過菜啊」)。 首先讓孩子們認識一下現在流通的人民幣的顏色、圖案、面額。 然後再給孩子們講一講人民幣的功能, 以及介紹人民幣的使用方法。 再然後,你就應該教育孩子們如何算賬(比如出一道題:小明用5塊錢買了3塊錢的東西,請問售貨員阿姨應該找給小明幾塊錢)。 最後,由自己或找身邊的人(包括小孩們)來扮演售貨員,由剩下的孩子們扮演顧客,模仿生活當中買東西的場景,就能很好的達到讓孩子能用錢、會用錢的目的。 溫馨提示: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為同學們製作幻燈片課件,這樣學習效果更好